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岩溶贫困山区农业发展研究——以毕节试验区为例
1
作者 杨泽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3190-13191,共2页
介绍了毕节试验区建立的背景,分析了1988~2007年毕业试验区农业领域的阶段性成效,提出了岩溶贫困山区农业发展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 农业 岩溶贫困山区
下载PDF
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制度成果研究
2
作者 王明贵 王小丰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期65-72,共8页
毕节试验区经过22年的建设,始终坚持三大主题,推动科学发展。它通过抓改革试验,走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成果,其中包括智力支持制度、党派帮扶制度、统一战线参与支持建设制度、对口支援制... 毕节试验区经过22年的建设,始终坚持三大主题,推动科学发展。它通过抓改革试验,走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成果,其中包括智力支持制度、党派帮扶制度、统一战线参与支持建设制度、对口支援制度、集中帮扶重点突破制度、试验示范制度、政策支持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联络联系制度、总结推进制度等。毕节试验区取得的制度成果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完善和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 建设 制度 成果
下载PDF
与时俱进,以战略眼光审视毕节试验区
3
作者 吴愿学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4年第2期29-32,共4页
毕节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 ,具有最典型的喀斯特人地生态系统 ,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之一。因此 ,在毕节地区建立旨在探索和实践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意义深远 ,... 毕节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 ,具有最典型的喀斯特人地生态系统 ,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之一。因此 ,在毕节地区建立旨在探索和实践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意义深远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人类文明成果相结合的产物 ;毕节试验区的成功实践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提供并将继续提供强有力的实证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试验区主题三位一体 ,有机统一 ,具有丰富的内涵 ,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和生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 可持续发展 开发扶贫 生态建设 人口控制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探索-对贵州毕节试验区的实践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毕节试验区理论研究课题组 宋明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4-48,共5页
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是胡锦涛同志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时亲自倡导,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毕节试验区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 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是胡锦涛同志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时亲自倡导,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毕节试验区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统筹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大胆探索试验,初步开辟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 开发扶贫 生态建设 人口控制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整合效应是毕节试验区快速发展的“钥匙”——毕节试验区成功发展之揭秘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泽龙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36-236,共1页
笔者通过贵州毕节试验区前后发展的对比,从整体的毕节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毕节的成功实践、领导班子,以及社会协调发展四个方面论证了整合效应是毕节试验区快速发展的"钥匙"。
关键词 整合效应 毕节试验区 发展
下载PDF
多党合作在毕节试验区的实践成果及经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钮清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期73-77,共5页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试验区专家顾问组22年来合作共建,通过开展智...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试验区专家顾问组22年来合作共建,通过开展智力支持、协调争取和投入项目资金、进行引资推介等帮扶举措,促进了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探索和积累了多党合作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区 多党合作 成果 经验
下载PDF
我国西南岩溶贫困山区落后的人文研究——以毕节地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泽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342-7342,7409,共2页
以毕节地区为代表,研究了我国西南岩溶贫困山区的人文情况,结果表明,地域性的思想观念、封闭性的制度文化、民族习惯与宗教信仰、生态性的贫困文化是导致20世纪80年代西南岩溶山区贫困落后的主要人文因素。
关键词 西南岩溶贫困山区 贫困 人文
下载PDF
加快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全面推进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凯 秦如培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17,共5页
毕节地区是极具代表性的岩溶贫困山区,自1988年建立毕节试验区以来,全区广大干部和群众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创新思路、创新模式,积极探索岩溶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新机制、新模式,目前全区生... 毕节地区是极具代表性的岩溶贫困山区,自1988年建立毕节试验区以来,全区广大干部和群众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创新思路、创新模式,积极探索岩溶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新机制、新模式,目前全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解决农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等问题上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初步构建起长江、珠江生态屏障,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综合治理 毕节试验区
下载PDF
“毕节试验”:内涵、经验与启示
9
作者 孙卫义 廖迎庆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1期78-81,共4页
以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为标志,"毕节试验"摘要:以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为标志,"毕节试验正式拉开序幕。经过20多年... 以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为标志,"毕节试验"摘要:以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为标志,"毕节试验正式拉开序幕。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经验对岩溶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借鉴作用。正式拉开序幕。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经验对岩溶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试验 内涵 经验 启示
下载PDF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推动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友良 《理论与当代》 2005年第9期4-7,共4页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 历史性跨越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试验区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统领 精神文明建设 邓小平理论 重要思想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助推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
11
作者 罗丽 马永义 《理论与当代》 2010年第10期22-25,共4页
毕节试验区是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经国务院批准,于1988年6月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这是中国在贫困地区建立的第一个以消除贫困、坚持可持续发展为突出特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试验区的建立,旨... 毕节试验区是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经国务院批准,于1988年6月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这是中国在贫困地区建立的第一个以消除贫困、坚持可持续发展为突出特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试验区的建立,旨在探索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 科学发展 大开发 贫困地区 胡锦涛同志 可持续发展 省委书记 开发扶贫
下载PDF
前进中的毕节试验区——提升整合资源 促进试验区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桂兰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1-44,共4页
在毕节改革试验区,现在已经汇集了各种纵向、横向的资源。在这些资源中,除了各级政府部门可以直接调控的部分外,分别掌握在不同的组织和个人手中。这种资源配置的渠道和方式,有的是在传统体制下的延续,有的是市场决定的,有的是符合经济... 在毕节改革试验区,现在已经汇集了各种纵向、横向的资源。在这些资源中,除了各级政府部门可以直接调控的部分外,分别掌握在不同的组织和个人手中。这种资源配置的渠道和方式,有的是在传统体制下的延续,有的是市场决定的,有的是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有的却不太合理。提升整合资源是促进试验区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区 提升 整合资源
下载PDF
建设毕节“畜牧大区”的思考
13
作者 王艳 《经济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3-223,225,共2页
文章立足贵州省毕节地区实际 ,首先对“畜牧大区”作了明确界定 ,挖掘出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主要从比较优势和市场条件两方面来分析毕节建成“畜牧大区”的可行性 ,阐述了如何解决建设中所需的资金、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 文章立足贵州省毕节地区实际 ,首先对“畜牧大区”作了明确界定 ,挖掘出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主要从比较优势和市场条件两方面来分析毕节建成“畜牧大区”的可行性 ,阐述了如何解决建设中所需的资金、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地区 畜牧业 保障体系 发展 对策
下载PDF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毕节试验区
14
作者 陈剑 《经济师》 2008年第8期272-273,共2页
为解决资源与环境危机这一困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人类选择了循环经济的新型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延伸与具体化,是中国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贵州省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应有的题中之意,也是毕节试验区... 为解决资源与环境危机这一困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人类选择了循环经济的新型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延伸与具体化,是中国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贵州省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应有的题中之意,也是毕节试验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构建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试验区 生态 和谐 构建
下载PDF
注重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以贵州省毕节试验区为例
15
作者 孔令举 《经济师》 2007年第10期262-263,共2页
"毕节试验区"的三大主题:"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最早实践,也是建设和谐试验区的内在要求。因此,对"三大主题"的进一步深化,对于构建该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科学发展 和谐试验区 公平正义 社会保障
下载PDF
试论毕节试验区村寨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16
作者 杨泽龙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09-209,共1页
作为愈加倍受游客青睐的贵州毕节试验区村寨旅游如何发展?如何建设?作者经过半年的实地调查研究认为,目前应从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开办节庆活动、强化领导与管理、做好相关设施建设五个方面进行发展路径的选择,切实推进全区村寨旅... 作为愈加倍受游客青睐的贵州毕节试验区村寨旅游如何发展?如何建设?作者经过半年的实地调查研究认为,目前应从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开办节庆活动、强化领导与管理、做好相关设施建设五个方面进行发展路径的选择,切实推进全区村寨旅游有序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寨 旅游 发展 路径 选择
下载PDF
试论毕节地区村寨旅游发展缓慢的原因
17
作者 杨泽龙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87-287,共1页
通过调查,作者认为导致毕节地区村寨旅游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自然环境的劣势、意识相对滞后的历史因素、对村寨旅游业的投入过少、散居村寨的存在、本土化等优势旅游产品尚未包装或升级、村寨旅游景区的"游——乐——购"一... 通过调查,作者认为导致毕节地区村寨旅游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自然环境的劣势、意识相对滞后的历史因素、对村寨旅游业的投入过少、散居村寨的存在、本土化等优势旅游产品尚未包装或升级、村寨旅游景区的"游——乐——购"一体化消费体制尚未形成、旅游市场缺失规范管理、旅游人才短缺和宣传力度不够等方面,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寨旅游 缓慢 毕节
下载PDF
论毕节地区旅行社挂靠问题的处理
18
作者 杨泽龙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36-236,共1页
伴随毕节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旅行社挂靠问题,严重地制约旅游业跨越发展,作者认为,应当从制度和体制的完善、发展与稳定的原则、挂靠转让经营权的区分、清理整顿和规范市场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推进旅游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 旅行社 挂靠 整顿
下载PDF
试论毕节“四大区”建设的理论依据
19
作者 杨兴举 潭齐贤 《理论与当代》 2002年第6期18-20,共3页
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根据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和毕节地区区情,以及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毕节地区要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建设,构建“四大区”(能源大区、绿色大区... 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根据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和毕节地区区情,以及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毕节地区要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建设,构建“四大区”(能源大区、绿色大区、畜牧大区、旅游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情 毕节地区 扶贫 经济形势 中央 西部大开发战略 战略部署 中共 根据 理论依据
下载PDF
积极探索岩溶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之路——毕节地区实施“开发扶贫、生态建设”10年成效显著
20
作者 禄智明 《当代贵州》 1999年第5期13-14,共2页
毕节是典型的岩溶贫困山区。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人口过快增长,形成了生态环境恶化、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综合症”。为了探索岩溶山区加快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路子,1988年6月,原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 毕节是典型的岩溶贫困山区。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人口过快增长,形成了生态环境恶化、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综合症”。为了探索岩溶山区加快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路子,1988年6月,原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率贵州省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扶贫 毕节地区 生态建设 岩溶山区 贫困山区 成效显著 积极探索 可持续发展 试验区 年均增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