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着力提升领导干部哲学思维能力 被引量:1
1
作者 章凝 《唯实》 2018年第12期46-49,共4页
提升领导干部哲学思维能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领导能力提出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 提升领导干部哲学思维能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领导能力提出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能力 领导干部 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领导能力 辩证思维 习近平 党中央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人民立场
2
作者 李建柱 《唯实》 2024年第9期16-19,共4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立场是坚持人民至上。这一立场强调文化建设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文化建设为了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它坚...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立场是坚持人民至上。这一立场强调文化建设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文化建设为了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它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人民立场,又根据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实践,诠释了“人民至上”的理论内涵,拓宽了“人民至上”的实践向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当代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人民至上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文化思想 实践向度 精神力量 根本立场
下载PDF
“三创三先”的“创”与“先”——对新时期江苏精神的认知 被引量:3
3
作者 叶凌 《唯实》 2012年第11期61-65,共5页
"三创三先"是新江苏精神,是江苏发展之魂,是江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三创三先"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创"与"先",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创"与"先",是提升... "三创三先"是新江苏精神,是江苏发展之魂,是江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三创三先"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创"与"先",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创"与"先",是提升地方精神的"创"与"先",是引导公民道德、价值观建设的"创"与"先"。正确认知"三创三先"的丰富内涵,可以为更好地践行"三创三先"、发挥"三创三先"引领作用做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创三先 新江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下载PDF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列维纳斯思想初探
4
作者 朱荔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8-53,共6页
按照西方哲学的传统,存在论是第一哲学。然而,在列维纳斯看来,此传统将导致一切他者的同一化以及神性的消失。只有生发于人们直接的面对面中的伦理学才真正地将他者保持为他者,同时开显出神性的维度。因此,第一哲学应当是伦理学。在与... 按照西方哲学的传统,存在论是第一哲学。然而,在列维纳斯看来,此传统将导致一切他者的同一化以及神性的消失。只有生发于人们直接的面对面中的伦理学才真正地将他者保持为他者,同时开显出神性的维度。因此,第一哲学应当是伦理学。在与他者的照面中,他者的面容呼吁着“我”的“回应之责”。同时,主体作为臣属意义上的主体,它的唯一性也正是来自于对他者的回应。但是此回应、责任,却是在存在论上“无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 面容 伦理学 第一哲学
下载PDF
功勋不朽风范永存——记“咬牙干部”宋任穷
5
作者 赵楠楠 丁广帅 《世纪风采》 2024年第7期19-22,共4页
宋任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他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奋斗、无私奉献,咬牙渡过无数难关,被老百姓誉为“咬牙干部”。其崇高的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范永远激励着... 宋任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他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奋斗、无私奉献,咬牙渡过无数难关,被老百姓誉为“咬牙干部”。其崇高的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范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对党忠诚,矢志不渝宋任穷原名宋韵琴,1909年7月11日出生于湖南浏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战士 精神风范 无产阶级革命家 宋任穷 政治品格 湖南浏阳 英勇奋斗 奋勇前进
原文传递
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学”与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嘉昕 刘力永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6,共6页
国内既有的"马克思学"研究包括两种类型,西方"马克思学"批判和宽泛意义上的马克思文本和思想研究。"马克思学"这个概念在思想史语境中已经形成了既定的内涵,而对于马克思文本和思想的研究是学界长期以来... 国内既有的"马克思学"研究包括两种类型,西方"马克思学"批判和宽泛意义上的马克思文本和思想研究。"马克思学"这个概念在思想史语境中已经形成了既定的内涵,而对于马克思文本和思想的研究是学界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其中的一项工作。因此,尽管"中国马克思学"的理论努力令人尊重,但却包含理论上的困扰。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研究不是"马克思学"的专利。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学研究内在要求解读者在学术和现实两个方面的理论自觉,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研究应最终指向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理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学” 马克思研究 文本学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普兰查斯和密里本德之争”的历史真相及其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力永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18,共4页
普兰查斯和密里本德之间关于资本主义国家问题的争论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次重要争论。争论的缘由不在于是否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现象为研究对象,而在于理论研究方式的迥异。然而这场争论的理论价值却远远超出问题本身,... 普兰查斯和密里本德之间关于资本主义国家问题的争论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次重要争论。争论的缘由不在于是否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现象为研究对象,而在于理论研究方式的迥异。然而这场争论的理论价值却远远超出问题本身,因为它激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主题,改变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 相对自主 阶级 工具主义 结构主义
下载PDF
隐蔽的统治: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再考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力永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2,共6页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论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其中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一个关键问题。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通过法律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来实现的。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论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其中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一个关键问题。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通过法律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来实现的。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意识形态表征了个人同其真实存在情况的想象关系。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具有一种物质的存在。意识形态总是存在于一种机器及其实践中。意识形态和主体之间是一种"双重构成"的关系。通过把个体建构成为主体,意识形态产生效果,而且这种建构是自主的结果,是由主体自己做出来的。意识形态使人们把自己想象成为"自由的主体",从而发挥了它们的统治作用,以一种隐蔽的方式统治了那些与它们相反对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再生产 生产关系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表征
下载PDF
社会的可计算性与人的自由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力永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89,共5页
社会的可计算性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量化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性原则,对于速度、规模和精确性的强调已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这一结果根源于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即商品生产和交换关系成为了整个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统治形式。社会的可计算... 社会的可计算性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量化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性原则,对于速度、规模和精确性的强调已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这一结果根源于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即商品生产和交换关系成为了整个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统治形式。社会的可计算性造成了生活的同质化和差异化之间、空间的占有和生存之间以及社会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之间的对立。社会可计算性导致了拜物教化倾向。只有实践才能够克服主体的分裂、客体的僵硬和不可理解,从而发现物的外衣下的人与人的关系,意识到在数量化的外衣下质的活的内核,并在实践上探索出一条通向生活世界的自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的可计算性 商品交换 拜物教 实践 自由
下载PDF
如何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力永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5,共4页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它把存在放在第一位,把思维放在第二位。唯心主义却相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发展方向,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看待。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理解唯物主义和...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它把存在放在第一位,把思维放在第二位。唯心主义却相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发展方向,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看待。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贡献的根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 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实践
下载PDF
“爱”与政治——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爱”的变奏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秋月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69,共5页
与日常情感和宗教视野中对"爱"的阐述截然不同,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后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家,往往把"爱"置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使其具有解放和革命的意蕴。但是,不能不看到,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赖希、马尔库塞、... 与日常情感和宗教视野中对"爱"的阐述截然不同,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后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家,往往把"爱"置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使其具有解放和革命的意蕴。但是,不能不看到,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赖希、马尔库塞、弗洛姆到后马克思主义的吉登斯、巴迪欧,他们在处理"爱"与政治的关系的时候,关注的视角、处理的方式和态度发生着一定的变化。有必要对他们的理论进行分别阐述,然后对其中的"爱"的变奏进行总体梳理和评析,这有利于全面把握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彰显其思想中延绵不绝的宝贵的激进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巴迪欧 “爱” 政治
下载PDF
论“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及当代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明 叶凌 《伦理与文明》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需要传承和发展。本文先梳理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天人合一”理念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具体运用,接着阐述近年来部分知名专家学者对“天人合一”的关注和阐释,最后立足于当代社会,简要探讨...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需要传承和发展。本文先梳理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天人合一”理念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具体运用,接着阐述近年来部分知名专家学者对“天人合一”的关注和阐释,最后立足于当代社会,简要探讨“天人合一”理念的具体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发展应用
下载PDF
试论士阶层的历史使命感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必扬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37-40,共4页
古代士阶层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其突出表现为有强烈的忧民爱民意识和对“道”的执着追求。这种使命感的形成有三个原因:士阶层初生期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影响;科举取士制度的影响。这种使命... 古代士阶层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其突出表现为有强烈的忧民爱民意识和对“道”的执着追求。这种使命感的形成有三个原因:士阶层初生期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影响;科举取士制度的影响。这种使命感既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也是构成其悲剧的要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命感 品格 悲剧
下载PDF
布鲁诺·鲍威尔与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转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力永 《唯实》 2010年第2期25-29,共5页
马克思借助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批判了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从而转向历史唯物主义,这几乎成了一个习惯性观点,布鲁诺.鲍威尔对于青年马克思思想转型的作用因而被忽视了。一方面,通过布鲁诺.鲍威尔的批判哲学马克... 马克思借助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批判了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从而转向历史唯物主义,这几乎成了一个习惯性观点,布鲁诺.鲍威尔对于青年马克思思想转型的作用因而被忽视了。一方面,通过布鲁诺.鲍威尔的批判哲学马克思准确地捕捉到了德国的时代精神脉搏;另一方面,布鲁诺.鲍威尔的理论失足从否定的角度为马克思打开了一扇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大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秉持的无产阶级立场使他洞见了以布鲁诺.鲍威尔为代表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幻之处,从而抵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批判哲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战后法国学者在何种意义上言说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
15
作者 刘力永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34,共5页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硬核",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式。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方式理论在战后法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挥和改造,而萨特、阿尔都塞、普兰查斯等学者对此都作出了独特的解释。
关键词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 经济决定论 普兰查斯 萨特 阿尔都塞
下载PDF
青年卢卡奇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性逻辑
16
作者 刘力永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8-98,共11页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开启了一股另类的理论潮流。佩里·安德森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尽管存在种种内部分歧和对立,却仍然构成了一种具有共同学术传统的理论。青年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新的解释,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开启了一股另类的理论潮流。佩里·安德森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尽管存在种种内部分歧和对立,却仍然构成了一种具有共同学术传统的理论。青年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新的解释,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性逻辑。西方马克思主义共性逻辑的核心在于坚持意识形态优先论。经典作家强调经济和政治斗争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青年卢卡奇则坚持意识形态斗争的首要性。在卢卡奇看来,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能够客观地充分认识社会的主体,具有创造历史的能动性,但是主体首先要在意识上从现存制度下解放出来。青年卢卡奇反复强调,这种主体能动性不能等同于建立在孤立的个人基础上的主观能动性,主体必须通过组织或者政党的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卢卡奇 西方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主体
下载PDF
以唯物史观指引 不断开拓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17
作者 周安伯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11-16,共6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最深刻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在于以唯物史观为指引,并从历史观、真理规、价值观的结合上.实现了三个“冲破”、三个“坚持”:冲破“上层建筑决定论”的误区,坚持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的原...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最深刻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在于以唯物史观为指引,并从历史观、真理规、价值观的结合上.实现了三个“冲破”、三个“坚持”:冲破“上层建筑决定论”的误区,坚持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的原理;冲破“经济决定论”的误区,坚持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原理;冲破“完全超越论”与“补课论”的误区,坚持辩证决定论,从而达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为不断开拓社会主义新境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开拓 新境界
下载PDF
民族、空间、时间与资本主义国家:以普兰查斯为中心
18
作者 刘力永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4-38,共5页
普兰查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劳动的社会分工之间的关系时,对民族、空间、时间问题的阐释更新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本质的理论分析,力图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重新指向对空间和时间的一种唯物主义阐释。他认为,... 普兰查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劳动的社会分工之间的关系时,对民族、空间、时间问题的阐释更新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本质的理论分析,力图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重新指向对空间和时间的一种唯物主义阐释。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低估了民族问题。领土(空间)和传统(时间)在资本主义中具有崭新的意义。空间—时间母体特点的改变与劳动的社会分工的实质性变化有关,特别是与国家结构的实体性的变化有关,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权力实践变化有关。空间—时间母体的基础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劳动的社会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 民族 空间 时间 资本主义国家
下载PDF
从萨特到普兰查斯:瓦解“经济决定论”的逻辑之旅
19
作者 刘力永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1-7,共7页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硬核",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式。对生产方式理论的理解曾经演变为"经济决定论"。为了瓦解"经济决定论"的机械逻辑,萨特用存在主义克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硬核",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式。对生产方式理论的理解曾经演变为"经济决定论"。为了瓦解"经济决定论"的机械逻辑,萨特用存在主义克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二元对立,阿尔都塞用"多元决定"对生产方式重新进行了解释并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进行了专门研究,普兰查斯重点解释了资本主义国家问题以说明当代条件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构成性关系。通过批判性地考察从萨特到普兰查斯的瓦解"经济决定论"的逻辑之旅,可以为我们在当代条件下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一种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经济决定论 存在主义 多元决定 资本主义国家
下载PDF
树立评价普世价值的新思维
20
作者 刘力永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5期5-8,共4页
用历史性的方法去分析普世价值的内涵和意义,就会准确地洞察它的虚假本质。一方面,普世价值所包含的观念是在西方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普世价值实际上具有特殊性,用西方的价值标准作为衡量社会制度优劣的唯一尺度是极其错误的;... 用历史性的方法去分析普世价值的内涵和意义,就会准确地洞察它的虚假本质。一方面,普世价值所包含的观念是在西方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普世价值实际上具有特殊性,用西方的价值标准作为衡量社会制度优劣的唯一尺度是极其错误的;另一方面,要有理性的态度,不要因为它是西方的产物就一味地采取拒斥态度,更不能完全否定普世价值所包含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借鉴意义。评价普世价值应当树立一种新思维:既不要因为其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历史联系而采取意识形态的拒斥态度,又要理性地思考普世价值的有益之处,使之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相结合,避免照抄照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世价值 马克思主义 历史性方法 一般性 特殊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