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再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
1
作者
丁素
李保林
《中州学刊》
CSSCI
2000年第4期138-143,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个问题的提出,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理论依据是中国传统文化同其他具有真理性的认识一样,对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实践依据是我们党在领导我国人...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个问题的提出,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理论依据是中国传统文化同其他具有真理性的认识一样,对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实践依据是我们党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仍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用以指导我们的行动。如何做到这种结合,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我们指明了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一是善于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从当代中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作出合乎实际需要的理论性创造;二是“有的放矢”,即用中国传统文化这支“箭”,射中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的”,既取得理论有所发展,又取得建设有所成就;三是学习我国周边国家、地区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四是判断结合得好坏要以是否对实现现代化有利作为最根本的标准,同时,这也是判断那些打着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旗号实为沉渣泛起的法轮功之类的歪理邪说的最根本的标准。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关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这两种结合的产物,这为我们认识和处理这两种结合及其关系做出了光辉榜样。当前,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中国实际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交往的道德意义
2
作者
丁素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62-65,共4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交往的道德意义丁素-、交往道德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而竞争的根本则是能力。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精细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不仅加快了人际交往的频率,而且也加剧着人...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交往的道德意义丁素-、交往道德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而竞争的根本则是能力。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精细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不仅加快了人际交往的频率,而且也加剧着人际关系的复杂和多样,在这种社会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交往
交往主体
道德人格
经济条件下
工具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
适应能力
人的个性
道德目标意识
交往能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途径探析
3
作者
丁素
《学习论坛》
2003年第1期27-28,共2页
在当代中国 ,探索什么样的路径去建设和发展顺应时代的先进文化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尤为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 :“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明确的方...
在当代中国 ,探索什么样的路径去建设和发展顺应时代的先进文化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尤为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 :“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明确的方向所应落实的具体建设途径就是探寻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意识 ;倡导民众意识的价值取向 ,确保和巩固党在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途径
民族性
科学性
大众性
方向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型期中国人的信仰问题解读
4
作者
于咏华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52-54,共3页
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的转型必然会冲击人们原有的信仰和原有的精神支柱,导致社会公众思想上的混乱。当今中国的社会转型已带来了人们社会主义信仰的倾斜、精神失落、物欲膨胀等信仰危机。强化社会公众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仰,...
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的转型必然会冲击人们原有的信仰和原有的精神支柱,导致社会公众思想上的混乱。当今中国的社会转型已带来了人们社会主义信仰的倾斜、精神失落、物欲膨胀等信仰危机。强化社会公众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仰,寻找失落的精神支柱,已成为目前中国社会实践所面临的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信仰
精神支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
被引量:
24
5
作者
杨翰卿
李保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0-89,共10页
本文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发掘性研究和当代转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合理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是转换的必要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辩证的转化,是转换的重要原则;转换的基本方式...
本文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发掘性研究和当代转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合理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是转换的必要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辩证的转化,是转换的重要原则;转换的基本方式是形式的转换、内容的转换和作用的转换。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和途径,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特征是,分析综合,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文化
创新发展
当代转换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理论
评价主体
文化资源
原文传递
论科学技术改善生产力的途径
6
作者
丁素
《红旗文稿》
1995年第13期14-17,共4页
科技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当许多科技成果还只是徘徊于现实生产力之外,处在准生产力的阶段上而未能真正成为人们所享用的现代化既得力量的时候,它的价值和意义还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可能。要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
科技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当许多科技成果还只是徘徊于现实生产力之外,处在准生产力的阶段上而未能真正成为人们所享用的现代化既得力量的时候,它的价值和意义还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可能。要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使其超越准生产力的阶段发生质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生产力
科学技术
准生产力
科技成果
第一生产力
生产过程
要素
现实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系统
原文传递
扩大文化视域 建设精神文明──96年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
7
作者
杨翰卿
《党校科研信息》
1996年第8期29-30,共2页
扩大文化视域 建设精神文明──96年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杨翰卿由河南省行政学院、河南省社联、中国人民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哲学研究室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扩大文化视域 建设精神文明──96年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杨翰卿由河南省行政学院、河南省社联、中国人民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哲学研究室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最近在河南阳市召开。来自中国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化视域
精神文明
东方文明
义理之学
《周易》
经学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现代价值
互动关系
原文传递
题名
再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
1
作者
丁素
李保林
机构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0年第4期138-143,共6页
文摘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个问题的提出,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理论依据是中国传统文化同其他具有真理性的认识一样,对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实践依据是我们党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仍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用以指导我们的行动。如何做到这种结合,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我们指明了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一是善于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从当代中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作出合乎实际需要的理论性创造;二是“有的放矢”,即用中国传统文化这支“箭”,射中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的”,既取得理论有所发展,又取得建设有所成就;三是学习我国周边国家、地区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四是判断结合得好坏要以是否对实现现代化有利作为最根本的标准,同时,这也是判断那些打着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旗号实为沉渣泛起的法轮功之类的歪理邪说的最根本的标准。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关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这两种结合的产物,这为我们认识和处理这两种结合及其关系做出了光辉榜样。当前,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中国实际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A8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交往的道德意义
2
作者
丁素
机构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62-65,共4页
文摘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交往的道德意义丁素-、交往道德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而竞争的根本则是能力。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精细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不仅加快了人际交往的频率,而且也加剧着人际关系的复杂和多样,在这种社会现状...
关键词
人际交往
交往主体
道德人格
经济条件下
工具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
适应能力
人的个性
道德目标意识
交往能力
分类号
B82-053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途径探析
3
作者
丁素
机构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学习论坛》
2003年第1期27-28,共2页
文摘
在当代中国 ,探索什么样的路径去建设和发展顺应时代的先进文化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尤为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 :“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明确的方向所应落实的具体建设途径就是探寻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意识 ;倡导民众意识的价值取向 ,确保和巩固党在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地位。
关键词
中国
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途径
民族性
科学性
大众性
方向性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型期中国人的信仰问题解读
4
作者
于咏华
机构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52-54,共3页
文摘
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的转型必然会冲击人们原有的信仰和原有的精神支柱,导致社会公众思想上的混乱。当今中国的社会转型已带来了人们社会主义信仰的倾斜、精神失落、物欲膨胀等信仰危机。强化社会公众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仰,寻找失落的精神支柱,已成为目前中国社会实践所面临的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信仰
精神支柱
Keywords
the social transition
faith
spiritual prop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
被引量:
24
5
作者
杨翰卿
李保林
机构
河南
行政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0-89,共10页
文摘
本文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发掘性研究和当代转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合理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是转换的必要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辩证的转化,是转换的重要原则;转换的基本方式是形式的转换、内容的转换和作用的转换。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和途径,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特征是,分析综合,创新发展。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文化
创新发展
当代转换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理论
评价主体
文化资源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科学技术改善生产力的途径
6
作者
丁素
机构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红旗文稿》
1995年第13期14-17,共4页
文摘
科技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当许多科技成果还只是徘徊于现实生产力之外,处在准生产力的阶段上而未能真正成为人们所享用的现代化既得力量的时候,它的价值和意义还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可能。要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使其超越准生产力的阶段发生质变。
关键词
科技生产力
科学技术
准生产力
科技成果
第一生产力
生产过程
要素
现实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系统
分类号
F014.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扩大文化视域 建设精神文明──96年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
7
作者
杨翰卿
机构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党校科研信息》
1996年第8期29-30,共2页
文摘
扩大文化视域 建设精神文明──96年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杨翰卿由河南省行政学院、河南省社联、中国人民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哲学研究室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最近在河南阳市召开。来自中国大陆、...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化视域
精神文明
东方文明
义理之学
《周易》
经学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现代价值
互动关系
分类号
D [政治法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再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
丁素
李保林
《中州学刊》
CSSCI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交往的道德意义
丁素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途径探析
丁素
《学习论坛》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转型期中国人的信仰问题解读
于咏华
《河南社会科学》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
杨翰卿
李保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24
原文传递
6
论科学技术改善生产力的途径
丁素
《红旗文稿》
1995
0
原文传递
7
扩大文化视域 建设精神文明──96年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
杨翰卿
《党校科研信息》
199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