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入政治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之关键——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制度体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建 《观察与思考》 2016年第5期74-79,共6页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的实质要求是:作为中国政治责任主体的政府担负起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职责。这决定了"生态政治建设"的质底是政府实行"生态执政"。"生态执政"的内涵有三个层面...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的实质要求是:作为中国政治责任主体的政府担负起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职责。这决定了"生态政治建设"的质底是政府实行"生态执政"。"生态执政"的内涵有三个层面:在观念层面,确立"生态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在规则层面,根据"生态型政府"的责任来构建法律制度体系;在操作层面,借助生态法律制度之宏观机制与微观机制的运行,来落实观念与规则层面的内容。在这三个层面中,规则层面最为关键,这是由中国政治的"公共行政"本质决定的。所以,应根据具体国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执政 生态型政府 绿色 GDP 自然资源物权制度 环境保护制度
下载PDF
利益整合与开放社会条件的社会和谐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显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38,共3页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非常深刻的内涵。为深入学习、研究这一理论,本期约请我省部分学者,就利益整合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发表看法,本刊希望从哲学、经济...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非常深刻的内涵。为深入学习、研究这一理论,本期约请我省部分学者,就利益整合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发表看法,本刊希望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角度对和谐社会的内涵、意义及构建途径展开深入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整合 社会和谐 社会流动 市场化 民主化 利益群体
下载PDF
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建萍 王河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8期92-95,共4页
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党建工作的规律性,将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中的战斗堡垒,这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规律性科学概括;党组织只有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取得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地位... 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党建工作的规律性,将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中的战斗堡垒,这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规律性科学概括;党组织只有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取得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地位;党组织应当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探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路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应当成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有制企业 党组织 地位 作用
下载PDF
普世价值与“三个代表论”
4
作者 胡建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12-19,共8页
普世价值源于人在基本需求上的一致性以及在面临基本生存问题上的共通性,因此具有其不可遏抑的规律性表现。而"三个代表论"作为指导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现代化的纲领性理论,其中必然涵纳着可以贡献给人类的普世价值。这具... 普世价值源于人在基本需求上的一致性以及在面临基本生存问题上的共通性,因此具有其不可遏抑的规律性表现。而"三个代表论"作为指导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现代化的纲领性理论,其中必然涵纳着可以贡献给人类的普世价值。这具体表现为:第一,"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人类首肯的"现代生产力标准"具有共通性。第二,"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意味着中国文化价值的层次必须站在现代性文化的制高点,使之扩延出世界历史意义。第三,"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标示了党对普世价值的人权原则的尊重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世价值 世界历史 现代性 三个代表
下载PDF
融入文化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之关键——促使工业文明价值认同系统向生态文明价值认同系统转型
5
作者 胡建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37-142,148,共7页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是对"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因为依据某种视角的"社会文化价值认同系统决定论",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的成果能否得到巩...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是对"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因为依据某种视角的"社会文化价值认同系统决定论",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的成果能否得到巩固,最终要由"工业文明价值认同系统转型为生态文明价值认同系统"的"文化基因突变"来确证。据此,我们必须厘清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价值认同系统的学理根据,并按照这种学理,用"生态小康"意趣补正"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将生态建设纳入到小康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人和自然相互促进的角度来发挥双方和谐构成的合力,从而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达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和谐共生、持续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文明价值认同系统 生态文明价值认同系统 实践论关系 存在论关系 生态小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