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产业同城化发展——以湖北省天门市生物医药产业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争元 汤敏 《学习月刊》 2022年第3期37-38,共2页
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产业是关键。《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酝酿三年行动方案》要求,以示范工程为标杆,引导带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加快发展。在建设“十大”示范工程当中,天门被赋予了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天门生物产业园示范工... 推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产业是关键。《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酝酿三年行动方案》要求,以示范工程为标杆,引导带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加快发展。在建设“十大”示范工程当中,天门被赋予了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天门生物产业园示范工程的任务,这既是对天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高度肯定,也是最新定位。产业同城化背景下天门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药产业 同城化 武汉城市圈 示范工程 湖北省天门市 更高质量 行动方案 天门
下载PDF
创新社会治理 防范社会风险——湖北省天门市佛子山镇社会治理风险调研
2
作者 胡杨涛 《办公室业务》 2016年第12期74-74,共1页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各类社会问题不断显现,社会风险增加,基层治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挑战。如何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以有效应对社会风险,是当前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 社会风险 基层治理 现代化
下载PDF
焦裕禄精神中的“亲”“清”为民价值观
3
作者 颜学斌 王宇缙 《党政干部论坛》 2024年第6期11-13,共3页
焦裕禄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光辉呈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标杆。习近平总书记有着非常深厚的“焦裕禄情结”。早在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 焦裕禄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光辉呈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标杆。习近平总书记有着非常深厚的“焦裕禄情结”。早在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深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裕禄精神 福州市委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 作风建设 党员干部队伍 念奴娇 重要标杆 建党精神
下载PDF
市场经济与农业现代化─—兼论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再适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段远明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13-316,共4页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市场经济与农业现代化两个概念意义伸延及统一的问题,二者相互接轨并行的可能性,一定条件下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以及若干原则和推进体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农业现代化 生产力
下载PDF
凝聚乡贤力量 助推乡村振兴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艺新 《学习月刊》 2018年第9期34-35,共2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乡贤文化是围绕乡贤德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乡村治理理念,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在农村地区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凝聚 中华传统文化 振兴战略 乡风文明
下载PDF
浅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 被引量:2
6
作者 彭太山 《党政干部论坛》 2002年第6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李瑞环 统一战线理论 主体资格 感召力 权利 新时期 义务 领导者 人缘 人格魅力
下载PDF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才能坚定“道路自信”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芬兰 周少斌 《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第4期12-14,共3页
自信,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是一个国家的行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四个自信"中,道路自信是基础。改革... 自信,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是一个国家的行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四个自信"中,道路自信是基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因为这条道路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文化自信 四个自信 国家富强 制度自信 理论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
下载PDF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小平 《农村工作通讯》 2012年第12期35-35,共1页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当前主要面临着"谁来种地"、"吃饱吃好"、"增收致富"、"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破解这"五大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现代化建设 助推器 致富
下载PDF
论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9
作者 罗洪陔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4-18,共5页
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不少人士早有理论的阐述和实践的探索。我们认为,对任何事物的研究,只有不割断它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才有可能从现象外延深入到本质内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作了多... 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不少人士早有理论的阐述和实践的探索。我们认为,对任何事物的研究,只有不割断它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才有可能从现象外延深入到本质内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作了多角度的初步探讨,以求拓宽其研究领域,为最终达到科学实践农业社会化服务寻找到正确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计划商品经济 农业经济 正确认识 经济运行机制 基本内容 政府干预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国民经济各部门 我国现阶段 研究领域
下载PDF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基本特征浅析
10
作者 罗洪陔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5-69,共5页
本文根据已有的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以及对未来农村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判断推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从所有制结构、分配格局、生产力结构、经济格局、运行机制、地位与作用、经营体制和政府干... 本文根据已有的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以及对未来农村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判断推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从所有制结构、分配格局、生产力结构、经济格局、运行机制、地位与作用、经营体制和政府干预等八个方面作了简要阐述。文章力求通过对问题的归纳与简述,使人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经济有一个明晰的轮廓,从而在认识与实践上求得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农村生产力 基本特征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国农村 责任田 农村经济所有制 乡镇企业 分配格局 粮棉油
下载PDF
塑造和建设中国特色的村民文化
11
作者 黄延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0-63,共4页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动因 改革在物质上给亿万农民带来了实惠,给农村经济注入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但是,在商品经济大潮泥沙俱下的环境中,农村软环境也正在发生负向的变化,延绵几千年的古老而辉煌的道德支柱被扭曲,有的甚至...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动因 改革在物质上给亿万农民带来了实惠,给农村经济注入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但是,在商品经济大潮泥沙俱下的环境中,农村软环境也正在发生负向的变化,延绵几千年的古老而辉煌的道德支柱被扭曲,有的甚至坍塌,现实条件下农民无力分辨即使较能分辨也不愿抵制一些错误和腐朽的东西,加之农民作为传统小生产者的趋利心理以及短视目光,利己主义,自私狭隘趋于膨胀,而优良传统的支撑作用则趋于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文化 村民 农村经济 问题提出 商品经济 道德支柱 现实条件
下载PDF
试论农村改革的三次飞跃
12
作者 肖孔斌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1-3,共3页
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次飞跃是以“大包干”为标志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第二次飞跃是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以形成“三足鼎立”农村经济格局为特征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农... 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次飞跃是以“大包干”为标志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第二次飞跃是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以形成“三足鼎立”农村经济格局为特征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三次飞跃。总结这三次飞跃的历史性作用和意义,研究这三次飞跃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能动地推进第三次飞跃的健康发展,有着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经济体制 产业结构 改革 中国
下载PDF
“异军”突起——谈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13
作者 肖平德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6-28,共3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最显著的成就不仅在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全面推行,更重要的是,广大农民找到了以利益动因为内核的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钥匙,个体私营经济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应运而生,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最显著的成就不仅在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全面推行,更重要的是,广大农民找到了以利益动因为内核的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钥匙,个体私营经济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应运而生,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私营经济 农村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农业生产责任制 农村生产关系 农村生产力 农村经济 农民
下载PDF
行政干预调控我国农业经济机制的核心要素
14
作者 罗洪陔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2-56,共5页
经济调控机制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经济管理的形式和手段问题。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管理的形式与手段各自相异,不同经济领域与部门的管理形式与手段也很难相同。因此,研究经济调控机制的问题,必须要具体结合某一经济领域现象进行表象和本... 经济调控机制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经济管理的形式和手段问题。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管理的形式与手段各自相异,不同经济领域与部门的管理形式与手段也很难相同。因此,研究经济调控机制的问题,必须要具体结合某一经济领域现象进行表象和本质的深层分析,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和建立正确的调控机制。有鉴于此,笔者通过对农业经济的解剖,对其占主导地位的调控手段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其基本结论是:在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强化政府干预行为,而且这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调控机制的核心要素,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 经济机制
下载PDF
再论“大河”与“小河”的关系
15
作者 罗洪陔 《山西农经》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5-16,共2页
过去,人们曾形象地把集体与农民个人的关系谓之“大河”与“小河”的关系。这在改革前的农村,农民从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要求出发,寄希望于集体这条“大河”是不言而谕的,从体制原因来看,农民离开了集体,不仅难以致富,而且连生存的... 过去,人们曾形象地把集体与农民个人的关系谓之“大河”与“小河”的关系。这在改革前的农村,农民从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要求出发,寄希望于集体这条“大河”是不言而谕的,从体制原因来看,农民离开了集体,不仅难以致富,而且连生存的条件不复存在。历史造就的这种农民与集体之间如此依赖关系,在改革的这些年中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促进这种变化的直接动因是在农村革命性地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集体经济 农民 农村改革 天门市
下载PDF
不能忽视农村社会的“三宗”势力
16
作者 陈身华 《党政干部论坛》 1999年第11期20-20,共1页
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本已沉寂消亡的社会现象重新活跃起来,如“三宗”(宗教、宗派、宗族)现象在一些地方如浸雨的青草,蓬勃蔓延开来.我们决不能忽视这一现象.
关键词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农村基层组织 村党支部 宗族 干部形象 闹宗派 村级组织 人民群众 宗教 社会现象
下载PDF
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论断
17
作者 王宇慧 王奇志 《党政干部论坛》 2003年第10期6-7,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 “三个代表” 党建工作 中国共产党 民主政治
下载PDF
念好“八字真经” 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18
作者 吴锦 《学习月刊》 2018年第8期36-37,共2页
地方党委办公室是党委的"前哨""后院",承担着参谋、协调、督办、服务的工作职能,地位特殊,使命重大。进入新时代,面对新要求,地方党委办公室要深入践行"五个坚持",念好"八字真经",全面提升工作水平,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 地方党委办公室是党委的"前哨""后院",承担着参谋、协调、督办、服务的工作职能,地位特殊,使命重大。进入新时代,面对新要求,地方党委办公室要深入践行"五个坚持",念好"八字真经",全面提升工作水平,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力、当好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党委办公室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工作职能
下载PDF
试论中青年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
19
作者 张永长 倪平学 《党政干部论坛》 2000年第1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中青年领导干部 中青年干部 战略思维 思维能力
下载PDF
浅谈技术引进的若干问题
20
作者 肖述鹏 《经营与管理》 1993年第9期11-12,共2页
目前,国际技术的输出、引进在世界各国开展得相当活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则极其重视技术的引进工作。因为它确是加速科技进步的一条捷径。从世界各国工业技术发展史来看,一项技术的发明,从研究、试验、设计到批量生产,一般需要大几年甚... 目前,国际技术的输出、引进在世界各国开展得相当活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则极其重视技术的引进工作。因为它确是加速科技进步的一条捷径。从世界各国工业技术发展史来看,一项技术的发明,从研究、试验、设计到批量生产,一般需要大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引进现成的技术成果,从谈判到投产只需2—3年乃至更少的时间,这比自主开发技术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引进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