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的视角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海星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66,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乃至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树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乃至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树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根本立场和历史态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进一步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结合与统一,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元释——马克思恩格斯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普及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海星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2,共6页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在其具体的社会实现过程中都内在地寓涵着"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和实践张力,而马克思主义以其特有的正义原则和社会理想使得这种要求和张力蓄势更充分。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就会自然而然地获致普遍的...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在其具体的社会实现过程中都内在地寓涵着"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和实践张力,而马克思主义以其特有的正义原则和社会理想使得这种要求和张力蓄势更充分。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就会自然而然地获致普遍的社会认同。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伊始,它更需要在同其他各种错误和"反对"学说的辩争或斗争中,通过强化传播与普及力度从而为广大工人群众所理解和践行。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高度重视,而且还进行了尽管不是十分集中(例如他们没有专门提出"大众化"的立论范畴)但确是比较系统的理论诠释(例如马克思主义从不隐瞒自己的价值立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闪电要射入‘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和马克思主义要全面准确地介绍和传播给工人群众)。这些论述,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别是大众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元在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传播
普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的视角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海星
机构
中共福建省委
党校
"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研究
中心
"
出处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66,共6页
文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乃至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树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根本立场和历史态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进一步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结合与统一,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元释——马克思恩格斯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普及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海星
机构
中共福建省委
党校
"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研究
中心
"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2,共6页
文摘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在其具体的社会实现过程中都内在地寓涵着"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和实践张力,而马克思主义以其特有的正义原则和社会理想使得这种要求和张力蓄势更充分。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就会自然而然地获致普遍的社会认同。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伊始,它更需要在同其他各种错误和"反对"学说的辩争或斗争中,通过强化传播与普及力度从而为广大工人群众所理解和践行。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高度重视,而且还进行了尽管不是十分集中(例如他们没有专门提出"大众化"的立论范畴)但确是比较系统的理论诠释(例如马克思主义从不隐瞒自己的价值立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闪电要射入‘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和马克思主义要全面准确地介绍和传播给工人群众)。这些论述,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别是大众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元在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传播
普及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的视角分析
李海星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3
原文传递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元释——马克思恩格斯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普及
李海星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