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征与阐释:一种解读反排木鼓舞文化隐喻的角度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正府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08年第6期75-84,共10页
人类学不仅关注舞蹈的动作形态,更关心舞蹈的行为和在各种情境下的意义。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地社会历史、世界观、人生观、审美意识的象征和隐喻。艺术表达由于"象征系统"的不一致性以及艺术符号中能指... 人类学不仅关注舞蹈的动作形态,更关心舞蹈的行为和在各种情境下的意义。舞蹈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地社会历史、世界观、人生观、审美意识的象征和隐喻。艺术表达由于"象征系统"的不一致性以及艺术符号中能指和所指的不对称关系,注定了艺术的象征功能和意义是在不断地进行变化。在反思人类学和文化研究中,艺术往往与族群政治、身份认同、文化差异紧密联系在一起。由此决定了我们对艺术的多维度理解与分析。本文基于笔者田野调查的基础,对反排木鼓舞的解读与阐释作为个案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排木鼓舞 象征 阐释 文化隐喻
下载PDF
1717年准噶尔部袭扰西藏探析——以清宫满文奏报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发贤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9,共7页
1717年,准噶尔部借西藏蒙藏联盟矛盾加剧之机,以"姻亲关系"掩盖袭藏意图,联合藏内势力终结了统治西藏75年的和硕特汗王统治,开始了准噶尔3年在藏的无序治理,为清朝中央政府从间接管理到直接管理西藏地方提供了客观条件。以康... 1717年,准噶尔部借西藏蒙藏联盟矛盾加剧之机,以"姻亲关系"掩盖袭藏意图,联合藏内势力终结了统治西藏75年的和硕特汗王统治,开始了准噶尔3年在藏的无序治理,为清朝中央政府从间接管理到直接管理西藏地方提供了客观条件。以康熙朝满文奏报为中心,结合藏汉文和外文史料,可见准噶尔袭藏的始末及其所控制下的西藏情形,及清廷随着事态的变化,不断调整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 拉藏汗 西藏 满文奏报
下载PDF
从政教冲突到政局重构:清前期西藏与拉达克之战及其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发贤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9-46,154,共8页
17世纪上半叶,拉达克打破西藏阿里三围的政治平衡,占领古格、普兰,成为实际上的"阿里王"。南亚莫卧儿帝国等政治势力得以渗透,迫使拉达克改宗伊斯兰教,严重威胁藏传佛教在阿里的传播和地位。政教冲突引起西藏与拉达克关系的紧... 17世纪上半叶,拉达克打破西藏阿里三围的政治平衡,占领古格、普兰,成为实际上的"阿里王"。南亚莫卧儿帝国等政治势力得以渗透,迫使拉达克改宗伊斯兰教,严重威胁藏传佛教在阿里的传播和地位。政教冲突引起西藏与拉达克关系的紧张,最终导致1679-1683年的西藏与拉达克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战场在今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和印控拉达克境内。战后,重构了清代阿里地区的政治格局,西藏在除拉达克之外的阿里地方建立行政制度,设置阿里总管管理普兰、日土、扎布让和达巴等四宗,拉达克则依附西藏,加强与西藏各领域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79-1683年 西藏 拉达克 政教冲突 政局重构
下载PDF
康熙末年用兵西藏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发贤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8-126,共9页
清康熙末年,为驱逐盘踞西藏的准噶尔军,清廷在青藏高原进行大规模的军事作战,从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决定再次用兵到康熙五十九年八月取得胜利,耗时近两年。其中长达一年半的时间,清廷进行系统的军事准备,充分认识高原作战的困难。同时审时... 清康熙末年,为驱逐盘踞西藏的准噶尔军,清廷在青藏高原进行大规模的军事作战,从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决定再次用兵到康熙五十九年八月取得胜利,耗时近两年。其中长达一年半的时间,清廷进行系统的军事准备,充分认识高原作战的困难。同时审时度势册封达赖喇嘛、收服蒙藏人心,最终获得"平准安藏"政治和军事上的巨大胜利。这次用兵树立了清廷在西藏的绝对权威,推动中央从间接治藏到直接治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帝 允禵 西藏 战略 政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