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社会回应主体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戚攻
刘冬梅
-
机构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社会学部
-
出处
《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8-183,共6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SH036)阶段成果
-
文摘
回应主体是研究“回应”范式的三个重要维度之一。在回应关系中,互动者都是主体,但客观存在“诉求主体”与“回应主体”之分。因而判断一种回应关系的性质及互动者在其中的“地位”,应以回应关系中“谁”是回应主体来界定该回应关系的类型。回应范式包括政府回应、社会回应与共同回应三种基本形态或类型。在社会回应关系中,回应主体是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群体乃至社会个体,所以社会回应关系中的回应主体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确定性三大特征。要实现社会回应主体之间互动的有序和持续,需要思考社会回应主体的培育和组织化的路径问题,并着眼于社会回应主体内部回应意愿的机制设置及外部组织化路径的建构。
-
关键词
回应范式:回应主体
回应主体组织化
回应主体培育
-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
-
题名论中国社会转型的同源性与非同源性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戚攻
郭勤
-
机构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社会学部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
-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1-78,共8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SH036)
-
文摘
中国“社会转型”因社会主义制度结构先于其工业化设置而具有不同于西方先发国家19世纪社会转型的政治、经济结构。这样的社会实存,既对我国市场化社会转型产生着强大的规制并促使其保持“社会主义”的同源性,又意味着中国社会转型与其它国家由工业化使然的社会转型具有非同源性特征。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是因国家工业化导入市场机制而发生的一种必然回应,因而它又与世界其它国家由工业化使然的社会转型具有某些同源性的特质和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两种或两类同源性现象及过程,本身存在着理论谱系、逻辑传统、方法论和价值观张力等非同源性的基元;于是,规制我国社会转型的基本制度场域的既成性,并不能帮助我们完全有效地规避“工业化+市场机制→社会转型”的潜在风险;而且中国社会转型还将长期处于一种同源性与非同源性博弈的性状之中。
-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同源性
非同源性
博弈
-
Keywords
society transition
Mike-rooted character
unlike-rooted character
game
-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
-
题名论民政工作转型与社会关系的重构
- 3
-
-
作者
宋协娜
戚攻
-
机构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社会学部
-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2-66,共5页
-
文摘
因全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引发的中国传统民政工作管理模式与运行方式的转型 ,引发了中国社会基层管理权力的分化和社会化 ,及一般社会关系及结构的重组与再造。文章认为这一必然的客观的趋势 ,或许将最终形成自下而上的、国家与各平等主体之间责权利有机统一的社会管理模式和社会良性运行体制。
-
关键词
民政工作
转型
社会关系
重构
-
分类号
C916
[经济管理]
-
-
题名论民政工作转型与社会关系的重构
- 4
-
-
作者
宋协娜
戚攻
-
机构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社会学部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5-48,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九五"规划课题[社会工作转型与社会良性运行]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纵向穿越全球化横向空间 ,因全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引发中国传统民政工作管理模式与运行方式的转型。这一政府主导的转型过程 ,引发了中国社会基层管理权力的分化和社会化 ,引起一般社会关系及结构的重组与再造。这一必然的客观的趋势 ,或许将最终形成自下而上的、国家与各平等主体之间责权利有机统一的社会管理模式和社会良性运行体制。
-
关键词
民政工作
社会关系
转型
重构
-
分类号
D63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简论当代和谐精神
被引量:5
- 5
-
-
作者
周学馨
-
机构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社会学部
-
出处
《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3-155,共3页
-
基金
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课题"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子课题
-
文摘
和谐精神作为整个和谐文化的价值导向,是在中华民族传统和谐精神的基础上,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和意识活动中所形成的以“协调”、“有序”、“发展”、“共存”、“共荣”为特征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和思想境界,它是和谐文化的核心部分。和谐精神的构建需要把它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系统中,并以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社会建设等的和谐作为重要的机制基础和机制回应。
-
关键词
和谐精神
和谐文化
机制建设
-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G120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