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及其控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立春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4期59-60,共2页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行政法的一个核心内容。在行政权日益膨胀的条件下,行政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可能性极大,但无论是从立法源头、行政体系内部,还是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自由裁量权司法控制的...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行政法的一个核心内容。在行政权日益膨胀的条件下,行政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可能性极大,但无论是从立法源头、行政体系内部,还是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自由裁量权司法控制的规定,都不能满足我国依法行政和控权的现实要求。因此,应从多方面来控制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自由裁量权 滥用 控制
下载PDF
电子化政府及其对行政发展的影响
2
作者 赵立春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1年第6期51-52,共2页
电子化政府,也称"电子政务"、"虚拟政府".它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将其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转移到信息服务设施上,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 电子化政府,也称"电子政务"、"虚拟政府".它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将其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转移到信息服务设施上,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化政府 政治 电子政务 行政
下载PDF
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理论意蕴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建英 《宁夏党校学报》 2019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是结合我国农村的历史与现实,对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勾勒的宏观框架和有效路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了自治化矛盾,法治定纷争,德治润人心的作用。自治是治之本,法治和德... 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是结合我国农村的历史与现实,对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勾勒的宏观框架和有效路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了自治化矛盾,法治定纷争,德治润人心的作用。自治是治之本,法治和德治是治之道并共促自治,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治理架构和运行逻辑。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适应新时代乡村社会转型发展,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乡村振兴,巩固国家治理的基础,打造平安乡村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下载PDF
产品责任的认定及立法完善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建英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3期63-64,共2页
我国《产品质量法》中有有关产品责任的规定,但有关产品的概念.缺陷的概念,产品责任的赔偿范围,归责原则等又和我国的其他法律规定相矛盾且不具体,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有关立法不足,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 产品责任 立法完善 《产品质量法》 认定 赔偿范围 法律规定 归责原则 立法建议 概念
下载PDF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方式的养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霞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4期25-27,共3页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方式是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有效实施。只有将法治思维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将法治行为方式表现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才是真的"法治"。领导干部在国家权力运行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具备法治思维和运...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方式是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有效实施。只有将法治思维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将法治行为方式表现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才是真的"法治"。领导干部在国家权力运行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具备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行为方式的重要性。"人治"与"法治"这两种治国方式,孰优孰劣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可是如果没有"法治"的具体实践和运用,难免又会落入"人治"的窠臼,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领导干部的塑造和要求可以避免"人大于法"的出现,至少能降低或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法治思维 法治行为
下载PDF
浅论双务合同抗辩权制度的建立及其效力
6
作者 马建英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1年第5期64-63,共2页
  抗辩权是一项重要的合同法制度,其功能在于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维护当事人的权利,维护交易秩序,增进当事人之间的协作.我国新<合同法>总结了建国以来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经验,借鉴了不同法系发达国家相关的规定,对此作了完整...   抗辩权是一项重要的合同法制度,其功能在于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维护当事人的权利,维护交易秩序,增进当事人之间的协作.我国新<合同法>总结了建国以来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经验,借鉴了不同法系发达国家相关的规定,对此作了完整的规定,这是我国立法史上的一大进步.因此,对抗辩权制度的成立要件及法律效力进行研究和探讨,将有助于对抗辩权制度的理解与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辩权 成立要件 异议权 双务合同 当事人
下载PDF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犯罪案件中的恢复性司法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贾德荣 王国安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5期88-91,共4页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司法机关、受害人、犯罪人、利益相关方等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对犯罪行为给受害人人身、财产的伤害、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后果的修复制度,这一制度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刑罚目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司法机关、受害人、犯罪人、利益相关方等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对犯罪行为给受害人人身、财产的伤害、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后果的修复制度,这一制度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刑罚目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西部地区,由于受传统刑事观念及不健全的恢复性司法制度、保障机制的制约,恢复性司法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为此,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培育新刑事司法理念,建立健全恢复性司法制度,完善恢复性司法保障机制,以不断推进环境生态领域的司法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环境犯罪 恢复性司法应用
下载PDF
读懂自己的情绪 被引量:1
8
作者 阮彩云 杨霞 赵立春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6期55-57,共3页
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某一阶段的人生走向。一个人若是被一些不良情绪所左右,他人生的航船便很有可能驶入浅滩,从而失去发展的机会;一个人若是一生保持良好的情绪,那么,他的人生之路将会越走越宽,生命的景色就... 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某一阶段的人生走向。一个人若是被一些不良情绪所左右,他人生的航船便很有可能驶入浅滩,从而失去发展的机会;一个人若是一生保持良好的情绪,那么,他的人生之路将会越走越宽,生命的景色就会越来越美,生命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我们需要读懂自己的情绪,知道我们的情绪什么样,不要让不良情绪左右我们的心境,危害我们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理智 健康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贾德荣 王国安 《三晋基层治理》 2021年第2期90-93,共4页
加强中西部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来,中西部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显... 加强中西部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来,中西部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着部分民众的法治信仰不够坚定、营商环境法律制度体系有待完善、部分执法机关的法治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应进一步加强民众法治信仰的培育,加强营商环境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提高执法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等举措,从而在中西部地区营造高水平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化 营商环境 市场经济 执法能力
下载PDF
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10
作者 贾德荣 王国安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3期117-119,共3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共建共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共享...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共建共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共享"是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打造,应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实现"共建共治",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达成"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格局 共建共治共享
下载PDF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逐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11
作者 来晓红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1年第3期43-44,共2页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础工程。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就是要注重制度建设、健全法制;坚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处理好基层民主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民主政治 民主选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