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坯连铸结晶器传热反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岗 刘伟涛 许云华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7-270,共4页
基于连铸生产中实时监测结晶器受热状态的需要,建立了结晶器铜板水平截面的二维热传导模型,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的传热反问题数值计算方法,并在VC++6.0平台下编制了计算程序。程序中利用控制容积法建立离散方程组,采用一维变带宽... 基于连铸生产中实时监测结晶器受热状态的需要,建立了结晶器铜板水平截面的二维热传导模型,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的传热反问题数值计算方法,并在VC++6.0平台下编制了计算程序。程序中利用控制容积法建立离散方程组,采用一维变带宽存储、holesky分解技术,提高了计算速度。通过与商业软件计算结果的对比,证明了二维假设的合理性。对一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算法和程序的可靠性,从而为实现连铸过程监控提供了可借鉴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结晶器 传热反问题 热流密度
下载PDF
八流一体式小方坯中间包结构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安航航 韩传基 +5 位作者 季维 倪赛珍 韩丽娜 陶金明 司马景 孙彦辉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98-1502,共5页
通过数理模拟,对采用正交法设计的某钢厂八流一体式中间包控流装置的实验方案进行钢液流场、温度场及流动特征的研究,并以此设计出新的控流装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案(湍流控制器+带导流孔的"V"型挡渣墙+双坝组合的控流方... 通过数理模拟,对采用正交法设计的某钢厂八流一体式中间包控流装置的实验方案进行钢液流场、温度场及流动特征的研究,并以此设计出新的控流装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案(湍流控制器+带导流孔的"V"型挡渣墙+双坝组合的控流方式),延长了近流水口响应时间及平均停留时间,各水口钢液的流动模式趋于一致,中间包内钢液的流动特征得到明显改善,各流钢液的温差极值缩小到0.52K,温度均匀,夹杂物去除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一体式中间包 结构优化 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
下载PDF
基于QES系统提高铸坯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雯 韩传基 +3 位作者 高仲 徐少平 柯磊 刘洪波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8-1091,共4页
针对某钢厂板坯出现的的中间裂纹,基于铸坯质量跟踪与判定系统(QES),对关键的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进行了跟踪。其结果可为工艺人员优化现场设备工作状态和强化工艺操作提供依据,以改善铸坯质量。
关键词 铸坯质量跟踪与判定系统 铸坯质量 生产实践
下载PDF
漏钢预报新技术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蔡娥 许军 +1 位作者 白居冰 吴鹏 《钢铁研究》 CAS 2009年第4期29-32,共4页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几种漏钢预报识别方法,分析其原理及应用情况,提出了中冶连铸的漏钢预报模型及该新技术在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应用方面的特点,并介绍了近期该新技术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漏钢预报 方法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二冷动态配水在莱钢2#板坯连铸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宁伟 刘伟涛 《轻工设计》 2011年第4期26-27,共2页
莱钢银山型铜原2#连铸机采用参数法进行二冷自动配水,在热换中包和水口等操作中,由于拉速变化,水量波动较大,容易造成设备故障和铸坯质量问题。经过对原有铸机进行改造,采用二冷动态配水,解决了在非稳定生产情况下存在的问题,铸... 莱钢银山型铜原2#连铸机采用参数法进行二冷自动配水,在热换中包和水口等操作中,由于拉速变化,水量波动较大,容易造成设备故障和铸坯质量问题。经过对原有铸机进行改造,采用二冷动态配水,解决了在非稳定生产情况下存在的问题,铸坯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本文介绍所采用的动态配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坯连铸机 二次冷却 动态配水
下载PDF
U71Mn大方坯凝固坯壳与结晶器铜管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孙立根 崔立新 张家泉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62-1865,共4页
国内某钢厂为应对客户对重轨钢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设计并制造了新的大方坯铸机,其中结晶器探索性地由组合式换为整体铜管式,材质为Cu-Ag,以提高铸坯质量。针对U71Mn重轨钢在新的管式结晶器中的冷却凝固的复杂性作者建立了包括结晶器与... 国内某钢厂为应对客户对重轨钢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设计并制造了新的大方坯铸机,其中结晶器探索性地由组合式换为整体铜管式,材质为Cu-Ag,以提高铸坯质量。针对U71Mn重轨钢在新的管式结晶器中的冷却凝固的复杂性作者建立了包括结晶器与凝固坯壳之间动态热交换的综合热状态分析的热—力耦合模型,并利用Marc有限元大型计算分析软件进行了分析。所揭示的凝固坯壳与铜管温度场表明,管式结晶器完全适合U71Mn钢大方坯的浇注,并提高了坯壳角部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同时表明,坯壳与结晶器壁之间的气隙变化对其热面温度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71Mn钢 大方坯连铸 数值模拟 温度场
下载PDF
循环对称结构动应力计算的一种工程处理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秦飞 张晓峰 +2 位作者 白洁 魏建友 陈立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64-67,共4页
为了计算空冷汽轮机末级叶片的动应力,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根据波传播理论和叶盘系统结构及其激振力特性,提出了求解瞬态动应力的循环对称计算方法.通过在扇区边界施加循环对称边界条件,将计算从时间域转化为空间域,间接实现了动应力... 为了计算空冷汽轮机末级叶片的动应力,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根据波传播理论和叶盘系统结构及其激振力特性,提出了求解瞬态动应力的循环对称计算方法.通过在扇区边界施加循环对称边界条件,将计算从时间域转化为空间域,间接实现了动应力计算,且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对称 动应力 空冷汽轮机 叶片
下载PDF
传热反问题方法在漏钢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岗 刘伟涛 许云华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2-704,共3页
基于漏钢预报中实时监测结晶器铜板受热状态的需要,建立了二维稳态热传导模型,在Vc++6.0平台下编制了传热反问题计算程序(IHCP_2D),该程序能通过结晶器铜板中有限个热电偶的测量值,快速反算出铜板受热面上的热流密度和温度分布。通过... 基于漏钢预报中实时监测结晶器铜板受热状态的需要,建立了二维稳态热传导模型,在Vc++6.0平台下编制了传热反问题计算程序(IHCP_2D),该程序能通过结晶器铜板中有限个热电偶的测量值,快速反算出铜板受热面上的热流密度和温度分布。通过对一组实测数据的分析,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反问题 漏钢预报 热流密度
下载PDF
4流大方坯45 t中间包流场的物理模拟和冶金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安航航 韩传基 +3 位作者 陶金明 司马锦 孙彦辉 李博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几何相似比1:3的水模型对钢厂4流410mm×530mm大方坯连铸机的不同结构的40~50t中间包进行流场、温度场以及流动特征的研究,并得出最佳控流装置。研究结果表明,为满足4流大方坯中间包对流场的要求,有通道式感应加热装置的中间... 通过几何相似比1:3的水模型对钢厂4流410mm×530mm大方坯连铸机的不同结构的40~50t中间包进行流场、温度场以及流动特征的研究,并得出最佳控流装置。研究结果表明,为满足4流大方坯中间包对流场的要求,有通道式感应加热装置的中间包与无通道式感应加热装置的中间包优化出的最佳控流装置不同。对于无通道式感应加热装置的中间包,采用最佳方案(湍流控制器+带导流孔的"V"型挡渣墙+挡坝组合的控流方式),延长了近流水口响应时间及平均停留时间,各水口钢液的流动模式趋于一致,中间包内钢液的流动特征得到明显改善。生产40Cr钢实践表明,可连浇8炉,各水口最大温差为4℃,中间包钢液中T[O]约为10×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坯 中间包感应加热物理模拟冶金效果
下载PDF
55钢小方坯连铸轻压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潇 张晓峰 +3 位作者 纪元 陈志凌 唐海燕 张家泉 《连铸》 2017年第6期1-4,共4页
针对55钢150 mm×150 mm连铸小方坯中心疏松、缩孔和中心偏析等常见质量缺陷,进行轻压下试验。通过比较不同压下总量以及拉速下铸坯的低倍组织和中心偏析,提出了合适的连铸工艺方案。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在现有设备与工艺条件... 针对55钢150 mm×150 mm连铸小方坯中心疏松、缩孔和中心偏析等常见质量缺陷,进行轻压下试验。通过比较不同压下总量以及拉速下铸坯的低倍组织和中心偏析,提出了合适的连铸工艺方案。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在现有设备与工艺条件下轻压下工艺可有效改善55钢小方坯内部质量。其中,中心缩孔和疏松可以降至0.5级和1级以下,凝固中心偏析指数可降至1.1,并仍具有优化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方坯连铸 中心疏松 中心偏析 轻压下 拉速
原文传递
大方坯连铸40Cr凝固特性及铸坯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安航航 韩传基 +3 位作者 韩丽娜 钱亮 李博 孙彦辉 《连铸》 2013年第1期36-40,共5页
以新冶钢410mm×530mm断面大方坯铸机生产的40Cr为研究对象,采用射钉试验及酸浸低倍试验研究了40Cr的凝固过程,并根据试验结果对在线动态二冷配水和轻压下模型进行了标定。试验结果证明:结合射钉试验与离线大方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 以新冶钢410mm×530mm断面大方坯铸机生产的40Cr为研究对象,采用射钉试验及酸浸低倍试验研究了40Cr的凝固过程,并根据试验结果对在线动态二冷配水和轻压下模型进行了标定。试验结果证明:结合射钉试验与离线大方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可有效地校正在线动态二冷配水和轻压下模型,并优化二冷配水和凝固末端轻压下工艺,显著地提高铸坯内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坯 40Cr 射钉试验 铸坯质量
原文传递
12流小方坯6流中间包结构优化的数值模拟和冶金效果
12
作者 韩传基 安航航 +4 位作者 季维 李富帅 陶金明 王剑峰 贾建平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7,共4页
利用数值模拟对宣钢12流150mm×150mm连铸机的35 t 6流中间包的三维流场、浓度场和温度场进行研究,得出了最佳控流装置挡渣墙孔径120 mm,水平偏角5°,竖直仰角5°。应用结果显示,优化结构中间包的流场明显改善,各流的流动... 利用数值模拟对宣钢12流150mm×150mm连铸机的35 t 6流中间包的三维流场、浓度场和温度场进行研究,得出了最佳控流装置挡渣墙孔径120 mm,水平偏角5°,竖直仰角5°。应用结果显示,优化结构中间包的流场明显改善,各流的流动特性趋于一致,钢液对第6流塞棒的冲击减轻,各流最大温差由原先的10 K降低至4K。且连浇时间由原先的20h延长到2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流小方坯 6流中间包 结构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连铸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技术 被引量:23
13
作者 毛斌 陶金明 蒋桃仙 《连铸》 2008年第5期4-8,共5页
连铸实践表明,低过热度的恒温浇注对获得良好的铸坯质量和稳定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连铸过程中,中间包存在各种热损失,需要外部热源加以补偿,其中之一是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技术。综述了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技术的设备构成、加热... 连铸实践表明,低过热度的恒温浇注对获得良好的铸坯质量和稳定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连铸过程中,中间包存在各种热损失,需要外部热源加以补偿,其中之一是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技术。综述了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技术的设备构成、加热原理、流动特征、夹杂物去除机理及使用效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通道式 感应加热
原文传递
板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控制流动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毛斌 陶金明 +1 位作者 李晋 孙丽娟 《连铸》 2006年第6期32-37,共6页
板坯连铸实践表明,结晶器内钢水流动对铸坯质量和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控制结晶器内钢水流动已成为生产高质量产品和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技术手段。综述了三类板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控制流动(控流)技术的基本内容,对每类电磁控流技术,着重介... 板坯连铸实践表明,结晶器内钢水流动对铸坯质量和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控制结晶器内钢水流动已成为生产高质量产品和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技术手段。综述了三类板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控制流动(控流)技术的基本内容,对每类电磁控流技术,着重介绍了其配置和电磁力特征、冶金机理和冶金效果及其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结晶器 流动技术 电磁控制 板坯连铸 高质量产品 钢水流动 高生产率 冶金效果
原文传递
立弯型连铸机与连铸坯的质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嘉斌 张如斌 《连铸》 2004年第2期15-16,18,共3页
立弯型连铸机的直结晶器及二冷区的直立段为钢水凝固及带液芯的铸坯凝固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对称的冷却环境,是保证结晶器及二冷段同高度铸坯的热流密度均匀的根本条件,是浇铸高质量铸坯的重要基础。立弯型连铸机使铸坯的重力最大限度地替... 立弯型连铸机的直结晶器及二冷区的直立段为钢水凝固及带液芯的铸坯凝固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对称的冷却环境,是保证结晶器及二冷段同高度铸坯的热流密度均匀的根本条件,是浇铸高质量铸坯的重要基础。立弯型连铸机使铸坯的重力最大限度地替代拉矫机的拉力,改变了铸坯的受力状态,减少铸坯承受的外力(拉坯力),对提高连铸坯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弯型连铸机 连铸坯 质量 结晶器 炼钢 连铸
原文传递
结晶器电磁搅拌技术在特钢连铸上的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茂恩 毛斌 叶枫 《连铸》 2005年第3期16-18,32,共4页
将结晶器和电磁搅拌器作为一个整体来配置结晶器电磁搅拌技术的基础上,对多个钢种进行在线工业试验。通过铸坯的低倍检验和分析,对其冶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相应地对部分钢种的轧坯进行低倍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结晶器 电磁搅拌 特钢连铸 低倍检验
原文传递
依托于工程实际的连铸新技术开发
17
作者 陶金明 蔡娥 《连铸》 2011年第S1期23-27,共5页
自我创新是中国连铸技术发展的根本途径。一直以来,冶金工作者们都在探索新技术开发之道,希望克服纯理论研究严重脱离现实,实际应用开发又严重缺乏理论支撑的现状。中冶连铸的的研发机构,致力于在工程实际基础上进行连铸新技术开发,如... 自我创新是中国连铸技术发展的根本途径。一直以来,冶金工作者们都在探索新技术开发之道,希望克服纯理论研究严重脱离现实,实际应用开发又严重缺乏理论支撑的现状。中冶连铸的的研发机构,致力于在工程实际基础上进行连铸新技术开发,如今已经生产出了一系列连铸相关技术,这些技术经过实际工业化应用的反复锤炼,已被客户证明是先进,实用,易用的可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新技术
原文传递
连铸坯中心碳偏析对其热轧盘条的遗传性 被引量:13
18
作者 纪元 张晓峰 +3 位作者 李鹏善 闵云峰 陈志凌 张家泉 《连铸》 2016年第6期24-30,共7页
试验研究了高碳钢小方坯中心偏析对其热轧盘条性能的遗传性。以不同连铸工况下生产的70钢150 mm×150 mm小方坯为研究对象,后续轧制了直径10 mm和6.5 mm的两种规格盘条。用钻样取屑、热酸浸蚀、电子探针、光镜和拉伸等方法,检测分... 试验研究了高碳钢小方坯中心偏析对其热轧盘条性能的遗传性。以不同连铸工况下生产的70钢150 mm×150 mm小方坯为研究对象,后续轧制了直径10 mm和6.5 mm的两种规格盘条。用钻样取屑、热酸浸蚀、电子探针、光镜和拉伸等方法,检测分析了铸坯和盘条的化学成分、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坯中心C偏析明显大于Mn偏析,盘条的通条性随铸坯中心偏析的增大而变差。铸坯的中心偏析也会导致盘条发生网状碳化物、中心马氏体和带状组织等缺陷。此外,?6.5 mm盘条相对于?10 mm盘条的抗拉强度更大,元素分布更加均匀,索氏体率更高,控轧控冷工艺结合铸坯中心偏析的有效控制是改善轧材组织与性能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钢 遗传性 中心偏析 凝固组织
原文传递
连铸坯质量控制零缺陷战略 被引量:14
19
作者 蔡开科 孙彦辉 韩传基 《连铸》 2011年第S1期288-298,共11页
为满足用户对产品质量越来越严格要求,生产价格便宜高质量产品是人们追求目标。而轧制产品质量是与连铸坯缺陷紧密相联系的。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在连铸过程中铸坯的表面缺陷、内部缺陷以及铸坯夹杂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止铸坯缺陷产生应... 为满足用户对产品质量越来越严格要求,生产价格便宜高质量产品是人们追求目标。而轧制产品质量是与连铸坯缺陷紧密相联系的。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在连铸过程中铸坯的表面缺陷、内部缺陷以及铸坯夹杂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止铸坯缺陷产生应采取的措施,进一步提高铸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坯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X70管线钢头坯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安航航 韩传基 +3 位作者 高仲 陶金明 包燕平 李太全 《钢铁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31-34,共4页
针对某钢厂生产的X70管线钢,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头坯中的T.O、N、显微夹杂物、大型夹杂物以及皮下气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头坯中w(T.O)、w(N)稳定但较高,显微夹杂物数量平均为2.28个/mm2,大型夹杂物平均约含2.0 mg/10 kg,50%... 针对某钢厂生产的X70管线钢,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头坯中的T.O、N、显微夹杂物、大型夹杂物以及皮下气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头坯中w(T.O)、w(N)稳定但较高,显微夹杂物数量平均为2.28个/mm2,大型夹杂物平均约含2.0 mg/10 kg,50%的显微夹杂物尺寸小于3μm。但钢中含有较多Al2O3与MnS复合夹杂,夹杂物变性效果较差,皮下气泡率较高,需进一步提高铸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70管线钢 铸坯质量 夹杂物 气孔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