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08年佛山市中医院临床输血回顾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慧萍 张劲丰 苏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年第19期120-123,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临床用血资料统计分析,了解临床输血现状,以便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方法对佛山市中医院2000-2008年临床用血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临床成分血使用率呈上升趋势,其中O型血用量最大。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倡成分输血... 目的通过对临床用血资料统计分析,了解临床输血现状,以便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方法对佛山市中医院2000-2008年临床用血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临床成分血使用率呈上升趋势,其中O型血用量最大。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倡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 回顾 分析
下载PDF
PDCA循环对医院中青年科研人才梯队建设水平的提升作用探讨
2
作者 陈其葳 可易弘 +1 位作者 左文涛 罗向霞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8期85-87,91,共4页
目的研究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对于甘肃省中医院中青年科研人才梯队建设水平提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甘肃省中医院中青年科研人才40名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甘肃省中医院中青年科研人才40... 目的研究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对于甘肃省中医院中青年科研人才梯队建设水平提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甘肃省中医院中青年科研人才40名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甘肃省中医院中青年科研人才40名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管理工作,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将两组实际结题率和科研项目质量展开比较,同时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职业认同感、科研能力水平。结果观察组实际结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延迟结题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项目立项依据评分、研究意义评分、研究创新性评分、项目撰写技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科研人才的职业认同感各维度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青年科研人才的科研能力调查量表各项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肃省中医院中青年科研人才梯队建设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建设水平以及科研项目的结题率,对科研项目管理质量改善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梯队建设 青年 科研人才 科研项目 结题率
下载PDF
MDS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输血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魏秀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5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输血效果,并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潍坊市中医院收治的63例MDS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PTR判定标准[输血后24 h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输血效果,并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潍坊市中医院收治的63例MDS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PTR判定标准[输血后24 h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值(CCI)≤4、血小板回升率(PPR)≤20%]评估入组对象输血效果,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DS患者PTR的因素。结果:入组63例MDS患者中,34例(53.97%)输注有效,29例(46.03%)输注无效。有效组与无效组在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热、脾肿大、P-选择素、人抗凝血酶3抗体水平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WHO分型、国际预后评分(IPSS-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均为影响MDS患者PTR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抗体阳性、P-选择素、人抗凝血酶3抗体升高均为影响MDS患者PTR的危险因素(OR=1.855、1.927、1.984,P<0.05)。结论:MDS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输血效果不甚理想,PTR主要与血小板抗体阳性、P-选择素和人抗凝血酶3抗体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输注无效 危险因素 血小板抗体
下载PDF
中国部分地区三级综合医院不同科别外科大量输血现状调研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荣芳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533-537,共5页
目的联合国内20家大型综合医院多中心回顾性调研外科住院患者大量输血病例1601例,分析探讨不同科室输血情况与患者死亡率的关联性。方法联合全国20家三级综合医院进行多中心回顾性分析不同科室输血情况,根据24h内不同科室用血情况分为:... 目的联合国内20家大型综合医院多中心回顾性调研外科住院患者大量输血病例1601例,分析探讨不同科室输血情况与患者死亡率的关联性。方法联合全国20家三级综合医院进行多中心回顾性分析不同科室输血情况,根据24h内不同科室用血情况分为:创伤科、心外科、外科、产科,大量输血四类不同科别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时间有一定差异,总体合计后死亡率有一定差异。结果 24h内输注红细胞≥10U时,四类科室患者的死亡率顺序为:心脏外科(18.4%)>创伤科室(14.4%)>产科(5.7%)>普通外科(5.4%);24h内输注红细胞<10U时,死亡率顺序为:创伤科室(8.6%)>普通外科(3.9%)>心脏外科(3.4%)>产科。结论不同科室的病种特征不同,其基线数据如输血前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血常规及血凝指标等均具有明显差异,我们在制定大量输血方案时,尽可能对心脏外科和创伤患者制定相对独立的输血方案,更进一步减少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外科输血 回顾性分析 多中心
下载PDF
管理创新与信息化管理手段融合对医学科研人才管理的促进作用探讨
5
作者 陈其葳 可易弘 +1 位作者 左文涛 罗向霞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7期80-82,共3页
管理创新和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融合可以通过建立高效的医学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医学科研过程中的任务分配、进度跟踪、资源调配等工作的自动化和集成化。科研人员可通过信息化平台快速获取所需的研究资料和工具,提高科研效率,以加快科... 管理创新和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融合可以通过建立高效的医学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医学科研过程中的任务分配、进度跟踪、资源调配等工作的自动化和集成化。科研人员可通过信息化平台快速获取所需的研究资料和工具,提高科研效率,以加快科研进展,缩短研究周期,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效率。本研究从管理创新与信息化管理手段概述、科研人才管理现状分析、管理创新与信息化管理手段在科研人才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创新 信息化管理 融合 科研人才管理 促进作用
下载PDF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及预防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秀丽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5期204-205,共2页
目的:分析输血科医院感染的管理现状和预防措施,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调查本院及临近医院输血科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不足,然后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应干预措施。结果:输血科在预防感染管理制度、工作人员意识、工作区域布局、污染... 目的:分析输血科医院感染的管理现状和预防措施,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调查本院及临近医院输血科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不足,然后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应干预措施。结果:输血科在预防感染管理制度、工作人员意识、工作区域布局、污染分区、洗手依从性、医疗器械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建立和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是消除输血感染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科 输血感染 管理制度
下载PDF
自体输血技术促进骨伤科术后康复的机理研究
7
作者 陈进凡 李萍 +1 位作者 贾福苏 董晓梅 《甘肃医药》 2011年第12期737-738,共2页
目的:通过对128例骨伤科住院择期手术的患者实施自体输血的观察,探讨其在术后促进患者康复的机理。方法:测采血前、后的血色素、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并统计分析。结果:自体采血量大于400ml时,血色素、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均有显著降低... 目的:通过对128例骨伤科住院择期手术的患者实施自体输血的观察,探讨其在术后促进患者康复的机理。方法:测采血前、后的血色素、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并统计分析。结果:自体采血量大于400ml时,血色素、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同期输异体血患者对照相比,输自体患者伤口恢复平均提前2天,平均缩短住院天数3天,节约了经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技术 骨伤科 康复
下载PDF
1601例外科输血患者红细胞输注量与死亡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荣芳 陈家茂 杨江存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联合国内20家大型综合医院多中心回顾性调研外科住院患者大量输血病历1601例,分析探讨红细胞输注量与患者死亡率的关联性。方法联合全国20家三级综合医院进行多中心回顾性分析大量输血病例资料,根据24h内或72h内红细胞输注量分为:0... 目的联合国内20家大型综合医院多中心回顾性调研外科住院患者大量输血病历1601例,分析探讨红细胞输注量与患者死亡率的关联性。方法联合全国20家三级综合医院进行多中心回顾性分析大量输血病例资料,根据24h内或72h内红细胞输注量分为:0~4U、5~9U、10~14U、15~19U、20~24U、25~29U、30~39U、40~U,8个组段,对红细胞输注不同量患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红细胞输注量与患者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24h或72h内,红细胞输注总量≥10U后,患者死亡率随红细胞用量而增加,24h内红细胞应用10U^40U,死亡率为6.0%~38.9%;72h内红细胞应用10U^40U,死亡率为5.2%~28.0%;24h和72h红细胞在应用5U^9U组段者死亡率最低,分别是3.7%和2.3%;在0~4U组段,死亡率分别为7.3%和9.7%。结论外科住院患者大量输血时,24h或72h内红细胞输注量与死亡率有一定的关联性,患者死亡率随红细胞输注量增多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红细胞 死亡率 回顾性分析 多中心
下载PDF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秀娣 邓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733-1734,共2页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以缓解临床用血紧张的局面。方法选取2014年10~12月该院收治的符合PABD指征,并进行PABD输血的5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实施PABD,并输异体血的10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以缓解临床用血紧张的局面。方法选取2014年10~12月该院收治的符合PABD指征,并进行PABD输血的5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实施PABD,并输异体血的10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术前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住院天数及病种分布情况等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病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BD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存式自体输血 择期手术 异体输血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骨科的术后大出血患者合理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彭伟如 冯奕习 李汉秋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6期2881-288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骨科术后大出血患者合理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骨科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常规凝血项目指导输血,观察组根据TEG指导输...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骨科术后大出血患者合理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骨科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常规凝血项目指导输血,观察组根据TEG指导输血。比较两组术后输血情况、凝血功能,并分析观察组术前、输血前、输血后、术后24h TEG各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输血量、血浆、悬浮红细胞、血小板输注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24h凝血功能各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前K值、R值、MA值较术前明显上升,输血后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指导临床输血可优化输血方案,减少血液制品使用量,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术后大出血 血栓弹力图 输血
下载PDF
输血申请单与临床输血记录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中的意义
11
作者 李清 文军 郭祥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108-109,共2页
目的:结合国家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实施细则有关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中对临床输血病历记录的要求,探讨临床输血申请单审核、临床输血病历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以提高临床输血的质量,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方法:针... 目的:结合国家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实施细则有关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中对临床输血病历记录的要求,探讨临床输血申请单审核、临床输血病历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以提高临床输血的质量,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方法:针对本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患者临床输血申请单2828份及抽查输血病历1450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在2828份输血申请单中有529份填写不合格,占总数的18.7%;抽查输血病历1023份,占输血病历的70.5%,不合格病例172份,占16.8%。结论: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制定临床用血记录规章制度与流程,加强临床医护人员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规范临床输血病历记录,定期进行临床输血病历检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有效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医院评审 输血病历 意义
下载PDF
医院输血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司建红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S02期316-318,共3页
目的评价医院输血科输血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患者220例,均行输血治疗。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9年2月至12月)和研究组(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各110例。对照组患者输血实施常... 目的评价医院输血科输血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患者220例,均行输血治疗。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9年2月至12月)和研究组(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各110例。对照组患者输血实施常规管理方法,研究组患者输血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输血指导、业务水准、沟通水平及风险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管理总满意度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7%(P<0.05);研究组患者输血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1%(P<0.05)。结论医院输血科输血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效果显著,可加强医院输血质量管理,提高输血质量,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管理质量
下载PDF
中医医院临床用血结果分析
13
作者 李子胜 刘芳 +1 位作者 徐黄梅 李岩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28期174-174,共1页
目的:了解成分血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全部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血及全部临床供血资料并进行统计。结果:我院成分用血率90%以上,但品种单一,血浆与红细胞悬液合并使用过多。结论: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 目的:了解成分血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全部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血及全部临床供血资料并进行统计。结果:我院成分用血率90%以上,但品种单一,血浆与红细胞悬液合并使用过多。结论: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合理、科学用血,提倡临床成分输血,节省血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 红细胞悬液 血浆 统计分析
下载PDF
输血科技术人员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
14
作者 冯时青 王友新 马自梅 《蛇志》 2013年第3期360-361,共2页
目的分析输血科技术人员工作中面临的心理压力,探讨减轻输血科技术人员心理压力的有效措施。方法以信函调查的方式,对在3家医院输血科工作的18名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输血科技术人员在工作性质、劳动强度、社会环境、经济待遇方... 目的分析输血科技术人员工作中面临的心理压力,探讨减轻输血科技术人员心理压力的有效措施。方法以信函调查的方式,对在3家医院输血科工作的18名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输血科技术人员在工作性质、劳动强度、社会环境、经济待遇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结论输血科技术人员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应采取有力措施,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帮助其减轻心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科技术人员 心理压力 对策
下载PDF
质量控制措施对输血安全性及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黄伟珍 胡艺伟 彭娟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6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措施对输血安全性及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4月新余市中医院收治的81例输血存在不同问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流程,观察组...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措施对输血安全性及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4月新余市中医院收治的81例输血存在不同问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比较两组输血安全性、不良反应及实施前后凝血因子水平。结果两组交叉配血、写错血型、采错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输血前后未及时消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长于实施前,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低于实施前,但观察组PT、TT均短于对照组,PLT、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措施能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质量控制措施 安全性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术中追加使用氨甲环酸对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丽坤 曹爽 +3 位作者 刘东梅 尹倩 胡小艳 李微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追加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108名腰椎管狭窄症拟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TXA组、追加组,各36名。对照组围手术期不应用TXA;TXA组麻醉成功后、手... 目的探讨术中追加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108名腰椎管狭窄症拟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TXA组、追加组,各36名。对照组围手术期不应用TXA;TXA组麻醉成功后、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滴注含1 g TXA的生理盐水混合液100 mL;追加组麻醉成功后、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滴注含1g TXA的生理盐水混合液100 mL,输完后3 h,再静脉追加10 mg/kg体重的TXA。记录3组围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于术前及术后d3分别测定3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数量(BP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等指标。术后追踪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追加组分别与对照组和TXA组比较,总失血量(mL)[(968.7±209.6)vs(1369.8±276.3),(968.7±209.6)vs(1273.9±250.2)]、显性失血量(mL)[(590.5±164.3)vs(876.4±235.9),(590.5±164.3)vs(789.3±221.7)]、术中失血量(mL)[(318.7±120.7)vs(457.8±146.6),(318.7±120.7)vs(423.9±162.3)]、术后引流量(mL)[术后1d:(164.6±25.0)vs(262.3±51.7),(164.6±25.0)vs(219.8±37.1);术后3d:(107.2±18.6)vs(156.3±37.6),(107.2±18.6)vs(145.3±22.3)],均低于对照组和TXA组(P<0.05),输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TXA组术后引流量、输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3组隐性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3组Hb、Hct、BPC下降(P<0.05),D-D、FIB、CRP升高(P<0.05),但TXA组、追加组Hb、Hct、BPC、D-D、CRP的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追加组Hb、Hct、BPC、D-D、CRP的变化程度小于TXA组(P<0.05)。3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的PT-INR、PT、APTT、ALT、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所有患者术后追踪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癫痫、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术中追加TXA可有效减少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量,但不增加凝血障碍、血栓形成、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氨甲环酸 失血量 术中追加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临床指征分析
17
作者 赵玲芝 夏彩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5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临床指征。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10月玉溪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0例。两组围术期均给予输血治疗,其中对照组以血红蛋...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的临床指征。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10月玉溪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0例。两组围术期均给予输血治疗,其中对照组以血红蛋白<70 g/L为输血指征,研究组以血红蛋白<100 g/L为输血指征。比较两组输血效果、输血量、血红蛋白水平,贫血纠正、切口愈合、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输血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两组术中、术后输血量及输血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贫血纠正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血红蛋白<100 g/L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输血指征,能发挥更加显著的输血作用,并提高输血安全性,促进患者贫血体征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 围手术期 输血指征
下载PDF
丹参酮ⅡA抑制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鑫 邵小宝 +2 位作者 薛昌雯 周琳 朱培元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2期187-195,共9页
目的探究丹参酮IIA(TanⅡA)抗血小板作用以及抑制人血小板与结肠癌HCT116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TanⅡA(10、20、40μmol/L)处理健康志愿者全血或血小板,通过血栓弹力图试验(TEG)检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 目的探究丹参酮IIA(TanⅡA)抗血小板作用以及抑制人血小板与结肠癌HCT116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TanⅡA(10、20、40μmol/L)处理健康志愿者全血或血小板,通过血栓弹力图试验(TEG)检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62P、PAC-1表达率,黏附试验检测TanⅡA处理后血小板与HCT116细胞的黏附情况,划痕试验检测TanⅡA处理后血小板对HCT116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TEG结果表明,Tan II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DP、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低浓度TanⅡA处理就能获得较好的ADP抑制率,为(73.48±19.63)%,高浓度TanⅡA才能获得较好的AA抑制率,为(78.20±18.58)%。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anⅡA可以呈浓度依赖抑制凝血酶或ADP诱导的血小板表面CD62P、PAC-1表达(P<0.05)。黏附试验结果证实,TanⅡA能显著抑制凝血酶或ADP激活血小板与HCT116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抑制能力与TanⅡA浓度呈正相关。划痕试验结果发现,活化血小板可促进HCT116细胞迁移,采用低浓度(10μmol/L)TanⅡA处理血小板就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结论TanⅡA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进而抑制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血小板 肠癌 活化 迁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参数联合血清PTX3、sTLT-1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预测价值
19
作者 刘桂芳 王薇薇 +3 位作者 王峻霞 袁圆 许春香 韩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7期2557-2563,共7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联合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可溶性骨髓细胞样转录因子-1(sTLT-1)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5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Rankin修订量...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参数联合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可溶性骨髓细胞样转录因子-1(sTLT-1)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5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对治疗后90 d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为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为3~5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评分)评估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采用TEG仪检测患者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最大硬度或强度(MA)、凝固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TX3、sTLT-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EG参数联合血清PTX3、sTLT-1对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De 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根据NIHSS评分评估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患者(72例)、中度患者(58例)和重度患者(65例)。重度ACI患者血清PTX3、sTLT-1水平高于中度、轻度ACI患者,K、R短于中度、轻度ACI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ACI患者血清PTX3、sTLT-1水平高于轻度ACI患者,K、R短于轻度ACI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mRS评分,AC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41例),预后不良组(54例)。预后不良组血清PTX3、sTLT-1水平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K、R短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入院时、入院第3天、入院第7天,预后不良组血清PTX3、sTLT-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K、R短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R及血清PTX3、sTLT-1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37、0.838、0.776、0.788、0.928,K、R及血清PTX3、sTLT-1单独预测的AUC小于联合检测的AUC(Z=2.625、2.475、3.364、3.515,P<0.05)。PTX3、sTLT-1水平升高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K、R延长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TEG参数K、R联合血清PTX3、sTLT-1可有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弹力图 正五聚蛋白3 可溶性骨髓细胞样转录因子-1 预后
下载PDF
银杏内酯B抑制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昌雯 邵小宝 +2 位作者 陈鑫 周琳 朱培元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2期205-212,共8页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以及基于该抑制作用对血小板和肠癌HCT-116细胞间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GB(5、15、30μmol/L)处理健康志愿者全血或血小板,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检...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以及基于该抑制作用对血小板和肠癌HCT-116细胞间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GB(5、15、30μmol/L)处理健康志愿者全血或血小板,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检测GB对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途径的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B对凝血酶和ADP激活血小板后CD62P和PAC-1表达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试验观察GB对血小板与HCT-116细胞作用24、48 h后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细胞黏附试验观察GB对血小板与HCT-116细胞黏附情况的影响。结果(1)TEG试验结果显示,随着GB浓度增加,AA抑制率均显著增加且呈剂量依赖(P<0.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DP抑制率均显著增加且呈剂量依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凝血酶和ADP激活血小板后药物组的CD62P与PAC-1阳性率随着药物浓度升高而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01),凝血酶激活途径的药物5μmol/L组的PAC-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激活途径的药物5μmol/L组的CD62P阳性率、5μmol/L和15μmol/L组的PAC-1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划痕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药物组的24、48 h细胞迁移率分别较凝血酶组与ADP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μmol/L组的24、48 h细胞迁移率明显低于5μmol/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μmol/L组迁移率低于15μmol/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黏附试验结果显示,活化的血小板可增强其与肿瘤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但药物组各组的黏附率均低于阳性组,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黏附率随之降低。结论GB可通过AA途径及ADP途径抑制血小板活化,进而抑制血小板与HCT-116肿瘤细胞的黏附以及血小板促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结直肠癌 血小板 黏附 迁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