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5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同性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
作者 董强 沈富城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62,共15页
中华民族共同性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具有凝聚性、关联性、归属性、认同性以及一致性等多维特性。中华民族共同性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自然生成的结果,也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性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具有凝聚性、关联性、归属性、认同性以及一致性等多维特性。中华民族共同性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自然生成的结果,也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进一步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内涵,中华民族共同性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理论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性理论内涵的研究,分别从“历史形成”说、“要素重叠”说、“认同”说、“类型”说、“发展”说和“原则”说等维度进行系统阐述。中华民族共同性兼具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中华民族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对中华民族共同性历史阐述高度定位和民族工作领域挑战的有效回应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究其理论渊源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以及对西方共同体理念的借鉴与超越。理论界对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探索,主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宏观维度,以及社会机制体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节日庆典活动、民族地区的具体实践等中微观维度展开。因此,要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性理论体系构建、深化学科交叉、加强具象化以及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究述评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建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广泛地传播,从而在历时性的延续性和共时性的受众面两个维度具有绝对的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使其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广泛地传播,从而在历时性的延续性和共时性的受众面两个维度具有绝对的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形塑着中华文化认同。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需要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甄别标准,以及如何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精神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理论基础、符号标识与意义建构
3
作者 龙金菊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9,共13页
形象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在体系,是主客体之间发生有效互动与联结的重要载体。形象分析是厘清各种关系图式分野、对人类所需的意义进行阐释的客观需要。关于形象的研究主要形成图像论、符号论与意识形态论三种理论取向,这些理论都突... 形象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在体系,是主客体之间发生有效互动与联结的重要载体。形象分析是厘清各种关系图式分野、对人类所需的意义进行阐释的客观需要。关于形象的研究主要形成图像论、符号论与意识形态论三种理论取向,这些理论都突出了形象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立足于形象的生成过程及其多层级转化机制,并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亦是多层级不断发生互动与意义关联的动态发展过程。有必要从形象研究的理论谱系中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生成机制、符号标识与意义建构,进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强有力的解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理论基础。在具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建设与叙事中,应依据历史记忆符号汇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源、依靠政治文化符号具象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体、依托语言文字符号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意。有必要在整体性视角中兼顾历史性与现代性、统一物质性与精神性、融通共同性与差异性、贯通民族性与世界性,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多维互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建构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 文化符号
下载PDF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形势、逻辑与进路
4
作者 狄鸿旭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1,共9页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基础,必须构建科学、完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这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博弈背景下,超越西方民族理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体系十分必...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基础,必须构建科学、完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这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博弈背景下,超越西方民族理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体系十分必要。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构建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特性,结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民族工作实践经验中汲取丰富的理论资源,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提供科学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探赜
5
作者 冯雪红 张冰青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渊源,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理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渊源,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理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内涵,就要深入阐释“四个共同”“四个与共”“四个必然”“四个关系”的深刻含义及其逻辑关系。新时代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民族团结为旗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法律制度为保障,切实完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以党的引领为核心,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金彦超 裴圣愚 陈天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9,共12页
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对于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叙事体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实现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交叉学科门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都有重... 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对于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叙事体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实现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交叉学科门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相关领域深厚的理论基础、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丰富的学术成果、扎实的工作积累,已经为试点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做好了准备。按照交叉学科定位,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当代世界等重点方向,积极培育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将极大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交叉学科 中华民族
下载PDF
砥砺前行二十载 创新赋能新未来——《中华护理教育》创刊20周年
7
作者 吴欣娟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24年第9期1030-1030,共1页
春华秋实二十载,岁月如歌谱华章。我们携手同行迎来了《中华护理教育》创刊20周年华诞,过去的20年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时代,也是我国护理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回望历程,《中华护理教育》从诞生到成熟,以其稳健的步伐在中华... 春华秋实二十载,岁月如歌谱华章。我们携手同行迎来了《中华护理教育》创刊20周年华诞,过去的20年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时代,也是我国护理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回望历程,《中华护理教育》从诞生到成熟,以其稳健的步伐在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杂志社的领导下,与全国护理工作者、护理教育工作者共同续写着新时代中国护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教育 中华护理学会 中华护理杂志 教育工作者 携手同行 岁月如歌 创刊20周年 护理工作者
下载PDF
中国考古与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霍巍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6-39,共4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方面,中国考古发挥着重要作用,证实了中华文明延续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需要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的相互协同。内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方面,中国考古发挥着重要作用,证实了中华文明延续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需要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的相互协同。内在是指这个标识体系的文化内涵及其核心要义;外在则是这个标识体系中最具客观显示度的呈现方式。这两者之间既要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相互统一性,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融入其中,又要展现时代性。为此,需要全面、深入地解读并传播中国考古学与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在新时代的内涵与意义,有力发挥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突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 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以乡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实践路径
9
作者 王兰 何生海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4,共9页
乡愁是人类最真诚、最质朴的一种情感体验,孕育着对亲人、故土、国家深厚的眷恋与追怀,既提供情感寄托,使人们在思乡、还乡的情感支撑中不断前行,又延展出与思家、思乡、思国相对称的爱家、爱乡、爱国情感,生发出家国一体意识和家国情怀... 乡愁是人类最真诚、最质朴的一种情感体验,孕育着对亲人、故土、国家深厚的眷恋与追怀,既提供情感寄托,使人们在思乡、还乡的情感支撑中不断前行,又延展出与思家、思乡、思国相对称的爱家、爱乡、爱国情感,生发出家国一体意识和家国情怀,形塑着中华民族家国文化。乡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源头活水,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基础、情感纽带、文化认同和生态空间。乡愁是对传统文化的赓续,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以乡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乡愁筑信念,以乡愁谋发展,以乡愁增认同,以乡愁促和谐,以乡愁护家园。“留住乡愁”,不仅可以构建中华民族情感共同体,还可以培壅中华民族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天下为公”的责任伦理,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现代节日文化建设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
10
作者 洪盛志 华宗洁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前提,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核心要义。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为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唤醒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前提,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核心要义。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为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唤醒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三交”,增强文化认同,实现文化自信自强。当前,我国节日文化建设存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式微和现代性转化不够、政府重视不够、西方节日广泛传播等问题。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现代节日文化建设,坚持人民立场、包容并蓄、守正创新,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节日振兴。政府应加强对节庆活动的管理,深化节日文化教育,重视社会文化再生产,为凝聚民族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滋养,凝结共同体建设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现代节日文化建设 中华传统节日 逻辑机理 实践进路
下载PDF
“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向内凝聚——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11
作者 马英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富有启发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秦汉到清中期部分,以各民族政权“争治”中原的史料史实为基础,阐释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体现了“大一统”理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文化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富有启发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秦汉到清中期部分,以各民族政权“争治”中原的史料史实为基础,阐释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体现了“大一统”理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文化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秦汉到清中期内容上承夏商周时期奠基的中华文化,下启近代以来探索形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理论联系实际,历史注解现实,以强有力的中国国情史料支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大一统 中华民族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初探
12
作者 李良品 彭福荣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8,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我国各民族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不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资源,而且展示了各民族在共创共传共享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我国各民族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不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资源,而且展示了各民族在共创共传共享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都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期:一是中华文明初现与中华民族“自在前”共同体时期;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拓展与中华民族“自在”共同体发展时期;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深入与中华民族“自觉”共同体不断巩固时期;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升华与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共同体建设时期。在此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源泉和历史根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且推动其传承和升华。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演进,以及共生发展的生成机理,进一步强化“各民族共创共传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逻辑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共同”意涵与建设要求
13
作者 高永久 冯辉 《统一战线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56-69,共14页
中华民族共同性意味着中华各民族所共创共有共享并且持续认同的带有中华民族特征的共同要素,以及表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层面的整体规范,是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与现实建设的核心关切。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共同”意涵表现为... 中华民族共同性意味着中华各民族所共创共有共享并且持续认同的带有中华民族特征的共同要素,以及表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层面的整体规范,是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与现实建设的核心关切。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共同”意涵表现为“关系基础—实践过程—现实表征—未来走向”的逻辑链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讲清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建设要求,形成了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其中,“五个‘相’”的共生关联、“五个共同”的共创实践和“四个共有”的共同归属等论断,是全面描绘中华民族共同性在联系、实践、归属、命运等方面的整体性表达,进一步说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实体。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呈现协同推进的现实逻辑,形成增进、强化、发展中华民族共同性的现实要求。为此,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新的历史背景下强化各民族的共生关联、共在实践、共有归属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更高程度的团结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性 中国式现代化 团结统一 五个共同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司法保障:法理内涵和机制路径
14
作者 徐清 左丰毓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0期83-93,共11页
法治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需要司法基础理论加以回应。在中国司法语境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理内涵包括:司法为民的感知共同体、中华司法文化的文化共同体... 法治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需要司法基础理论加以回应。在中国司法语境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理内涵包括:司法为民的感知共同体、中华司法文化的文化共同体、边疆司法的命运共同体和司法治理的参与共同体。公权主体的一体性逻辑、司法权的中央事权属性、司法场域的主体间性关系、中华司法文化的和谐取向、国族一体的宪制规范构成了司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结构基础、公众认知基础、主体关系基础、和谐语境基础和规范结构基础。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理内涵及司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障作用的内在机理,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司法保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司法理论 司法正义感知
下载PDF
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
15
作者 段超 《湖北教育》 2024年第8期1-1,共1页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动漫、视频等数字化形式呈现的优秀传统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有力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通过数字技术生动地呈现;雕...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动漫、视频等数字化形式呈现的优秀传统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有力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通过数字技术生动地呈现;雕、染、印、绣等传统手工艺借助数字技术被记录下来;许多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文化场馆设置了数字化体验馆,以更好地展示、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在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取得重要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手工艺 数字化传承 夸父逐日 中华民族精神 存在的不足 持续推进 文化场馆
下载PDF
以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6
作者 王明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56-362,共7页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多民族融合共生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同的重要表征符号、文化资源和身心支撑,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独特价值:一是中医药的多民族融合特征可为铸牢中华民族...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多民族融合共生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同的重要表征符号、文化资源和身心支撑,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独特价值:一是中医药的多民族融合特征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素材;二是中医药蕴含的中华文明精华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基因;三是中医药对生命的呵护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身心支撑。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中医药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以中医药传承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构筑中华民族生命共同体的保障体系;二是以中医药促进中国文化叙事的丰富和深邃,深化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特色内涵;三是以中医药展现中华文化的自信自强,彰显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 文化认同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从中国治水史深刻领会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17
作者 陈茂山 郭利娜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11期16-20,共5页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作出重要论述,其中“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作出重要论述,其中“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纵观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治水大国。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治水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连续性 中华文明 文明古国 走自己的路 深刻领会 发展史 战略高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仪式认同进路
18
作者 刘春呈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3,共9页
以政治仪式为中心开展的庆典活动与公共传播行为,能够将正确性认识转化为个体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个体生成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正确认知,从而沟通起社会各阶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基础。于个体而言,政治仪式以同一的认同屋顶... 以政治仪式为中心开展的庆典活动与公共传播行为,能够将正确性认识转化为个体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个体生成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正确认知,从而沟通起社会各阶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基础。于个体而言,政治仪式以同一的认同屋顶、共同的情感纽带、崇高的神圣中心、实在的共识中心,规范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身实践。在此基础上,政治仪式通过提供化约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提供“个体—共同体”的融入域、营造“拟在场”共识、赋定“我们从何处来”的答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维系着内部团结。以政治仪式为媒,经构设宣讲平台、辨明认同界限、规训整体化发展、获得“同属一体”感,作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体记忆得以直接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成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政治仪式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实践路径
19
作者 张淑娟 王振东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12,F0002,共13页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不仅能规正民族共同体成员对自我身份的确认,更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国家意识形态的维护。因此,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议题。在铸牢...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不仅能规正民族共同体成员对自我身份的确认,更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国家意识形态的维护。因此,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议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中华文化认同表现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及其精神内核的根本体认,是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力量。随着民族叙事的强势回归,未曾中断的民族历史、始终聚合的中华文化、不断巩固的民族主体性以及伟大复兴的民族前景,从历史根基、内聚力量、历史契机、民族自信等维度,为强化中华文化认同提供了历史机遇和现实可能。由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便具备了更加坚定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认同感,也瞄定了清晰的前进方向,即以各民族成员的文化认同建构中华文化认同的层次体系,以传统文化的固本创新建构中华文化认同的根脉体系,以中华文化符号的整合建构中华文化认同的形象体系,以中华文化基因的发掘建构中华文化认同的传承体系,从多维度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文化认同的价值互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 认同 中华民族主体性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中华文化学院何以自信
20
作者 廖新生 《四川统一战线》 2024年第4期39-40,共2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新时代统一战线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肩负着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新时代统一战线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肩负着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对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最长远和最根本的是要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文化统战在新时代统战工作中具有高度的战略地位。中华文化学院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和载体,在开展新时代文化统战工作中,具有自带文化属性的职能优势,符合时代需求的供给优势,工作成效显著的实践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体中华儿女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统战 中华文化学院 人类命运共同体 职能优势 统战工作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