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制定及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被引量:31
1
作者 臧春鑫 蔡蕾 +3 位作者 李佳琦 吴晓莆 李晓光 李俊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0-614,共5页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引入IUCN红色名录原理,对我国生物物种的濒危状况开展评估工作。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一些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区发生了变化,加之在以往的评估中存在一些不足,亟需对我国生物物种的濒危状况开展一次全面的...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引入IUCN红色名录原理,对我国生物物种的濒危状况开展评估工作。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一些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区发生了变化,加之在以往的评估中存在一些不足,亟需对我国生物物种的濒危状况开展一次全面的评估。2008年,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编制工作,《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分别于2013年9月和2015年5月正式对外发布。本文回顾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编制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完成了对我国34,450种高等植物和除海洋鱼类外的4,357种脊椎动物受威胁状况的评估,是迄今为止对象最广、信息最全、参与专家人数最多的一次评估。在评估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统计了中国已知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物种数,确定了物种丰富度在世界上的排名;完善了国际上所使用的IUCN红色名录评估等级标准体系;评估分析了我国已知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的受威胁程度及分布差异;评估分析了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濒危灭绝的原因,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丧失和退化是首要因素。这些成果将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红色名录 IUCN 评估标准
原文传递
中国两栖动物受威胁现状评估 被引量:92
2
作者 江建平 谢锋 +8 位作者 臧春鑫 蔡蕾 李成 王斌 李家堂 王杰 胡军华 王燕 刘炯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8-597,共10页
为了了解我国两栖动物受威胁现状和致危因素,进而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和开展国际合作,本文依据中国两栖动物野生种群与生境现状,利用《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在国家或地区的应用指南》(4.0版)... 为了了解我国两栖动物受威胁现状和致危因素,进而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和开展国际合作,本文依据中国两栖动物野生种群与生境现状,利用《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在国家或地区的应用指南》(4.0版),对中国已知的408种两栖动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评估,并编制了《中国两栖动物红色名录》。评估结果表明:中国两栖动物有1种灭绝,1种区域灭绝,受威胁的两栖动物共计176种,占评估物种总数的43.1%,明显高于《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的物种受威胁率(30.8%)。中国两栖动物特有种272种,其中48.9%属于受威胁物种。中国两栖动物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目是有尾目(63.4%),明显高于无尾目(39.0%);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科是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仅有1种,100%受威胁),小鲵科(Hynobiidae)(86.7%)和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e)(78.1%)。有11个省区的受威胁物种数占本省区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30%及以上,前3位分别是四川(40.8%)、广西(39.2%)和云南(37%)。中国大多数两栖动物物种分布在西南山地和华南地区,以海拔2,000 m以下区域为主。栖息地退化或丧失、捕捉、环境污染列受威胁两栖动物致危因子的前3位。鉴于中国两栖动物区系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进一步加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种群和生境监测及相关科学研究,仍是今后一段时期开展两栖动物多样性保护和濒危物种拯救行动的关键性基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名录 灭绝 区域灭绝 极度濒危 濒危 易危 濒危等级 致危因子 两栖纲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 被引量:644
3
作者 蒋志刚 江建平 +35 位作者 王跃招 张鹗 张雁云 李立立 谢锋 蔡波 曹亮 郑光美 董路 张正旺 丁平 罗振华 丁长青 马志军 汤宋华 曹文宣 李春旺 胡慧建 马勇 吴毅 王应祥 周开亚 刘少英 陈跃英 李家堂 冯祚建 王燕 王斌 李成 宋雪琳 蔡蕾 臧春鑫 曾岩 孟智斌 方红霞 平晓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0-551,共52页
为全面评估中国野生脊椎动物濒危状况,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于2013年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编制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我们编制了《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
关键词 野生脊椎动物 中国科学院 红色名录 编制工作 生物多样性 濒危状况 环境保护
原文传递
通过红色名录评估研究中国哺乳动物受威胁现状及其原因 被引量:29
4
作者 蒋志刚 李立立 +15 位作者 罗振华 汤宋华 李春旺 胡慧建 马勇 吴毅 王应祥 周开亚 刘少英 冯祚建 蔡蕾 臧春鑫 曾岩 孟智斌 平晓鸽 方红霞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2-567,共16页
依据中国哺乳类野生种群与生境现状,我们利用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Version 3.1),Guidelines for Using the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和Guidelines for Application of IUCN Red List Criteria at Regio... 依据中国哺乳类野生种群与生境现状,我们利用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Version 3.1),Guidelines for Using the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和Guidelines for Application of IUCN Red List Criteria at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Version 4.0),评价了中国所有已知的673种哺乳动物的濒危状况。本次评估了71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没有评估的哺乳动物,还评估了60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误认为中国没有分布的哺乳动物。发现中国有3种哺乳动物"野外灭绝",3种"区域灭绝"。受威胁中国哺乳动物共计178种,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26.4%,高于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物种平均受威胁率(21.8%)。中国哺乳动物1/4的特有种属于受威胁物种。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目是灵长目、食肉目与鲸偶蹄目。多数省区的受威胁哺乳动物物种占本省区哺乳动物总数的20–30%。中国哺乳动物种类多分布在中国第二级地理阶梯。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哺乳动物虽然种类少,但是受威胁哺乳动物的种类比例高。过度利用、生境丧失和人类干扰名列受威胁哺乳动物致危因子的前3位。自从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以来,一些中国濒危哺乳动物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改善。然而,鉴于中国哺乳动物区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以及中国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如何拯救这些濒危物种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艰巨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灭绝 受威胁 致危因子 IUCN濒危物种 红色名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