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鲟IFNe2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作用
1
作者 李由申 丁广义 +4 位作者 张书环 郭慧芝 周江 罗凯 许巧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3,共10页
为探究中华鲟干扰素e2(AsIFNe2)的免疫调控作用,本实验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重组中华鲟干扰素e2蛋白(rAsIFNe2),并分析其对抗病毒相关基因的影响及其抗病毒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结果显示,rAsIFNe2能显著激活中华鲟鳍细胞中干扰... 为探究中华鲟干扰素e2(AsIFNe2)的免疫调控作用,本实验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重组中华鲟干扰素e2蛋白(rAsIFNe2),并分析其对抗病毒相关基因的影响及其抗病毒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结果显示,rAsIFNe2能显著激活中华鲟鳍细胞中干扰素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 genes,ISGs)的表达,如Mx、PKR、Viperin和ADAR4。此外,rAsIFNe2还能通过激活IRFs和IFNes基因的表达,从而帮助宿主细胞迅速建立抗病毒状态。在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感染鲤上皮细胞(EPC)模型中,rAsIFNe2能够诱导EPC细胞中Mx、PKR和Viperin的表达,并降低EPC细胞中SVCV病毒G、N和P基因的表达,减少病变效应的产生。研究表明,AsIFNe2在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为深入了解中华鲟的干扰素免疫系统以及治疗病毒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干扰素 抗病毒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免疫调控
下载PDF
鲟鱼主要细菌性致病菌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田甜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3,共7页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鲟鱼养殖生产国。随着鲟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细菌性疾病已成为制约鲟鱼健康养殖的瓶颈之一。鲟鱼细菌性疾病具有感染性广、传播性强、致死率高、病原体复杂等特点。本文就鲟鱼主要细菌性致病菌的种类、生物学特性、...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鲟鱼养殖生产国。随着鲟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细菌性疾病已成为制约鲟鱼健康养殖的瓶颈之一。鲟鱼细菌性疾病具有感染性广、传播性强、致死率高、病原体复杂等特点。本文就鲟鱼主要细菌性致病菌的种类、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致病因子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鲟鱼细菌性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疾病 种类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致病因子
下载PDF
野生中华鲟卵孵化、苗种培育及自然繁殖的研究
3
作者 张建明 姜伟 +1 位作者 郭柏福 高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099-3101,3112,共4页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捞取的6批野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卵进行了孵化,并采用自制的小型苗种培育自循环系统对孵化的野生中华鲟苗种进行了培育。结果表明,野生中华鲟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较低,受精率约为20%;平均孵化率约为15%;孵出...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捞取的6批野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卵进行了孵化,并采用自制的小型苗种培育自循环系统对孵化的野生中华鲟苗种进行了培育。结果表明,野生中华鲟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较低,受精率约为20%;平均孵化率约为15%;孵出的野生中华鲟苗优质率约为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孵化 培育 自然繁殖
下载PDF
中华鲟初次全人工繁殖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郭柏福 常剑波 +4 位作者 肖慧 朱滨 万建义 田家元 舒德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0-945,共6页
结合中华鲟研究所1994—1999年野生中华鲟人工繁殖亲本的生物学特性和2000—2008年野生成熟亲鱼人工繁殖的情况,对子一代中华鲟初次全人工繁殖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初次性成熟的子一代中华鲟个体均小于野生中华鲟的成熟亲本... 结合中华鲟研究所1994—1999年野生中华鲟人工繁殖亲本的生物学特性和2000—2008年野生成熟亲鱼人工繁殖的情况,对子一代中华鲟初次全人工繁殖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初次性成熟的子一代中华鲟个体均小于野生中华鲟的成熟亲本,但性腺发育良好。经人工催产,精子具有较高的质量(快速运动60s,常温存活10min),卵子也具有较高的受精率(71.4%)和孵化率(64.3%),并成功的培育出了健康的子二代鱼苗1.8万尾。人工淡水条件下子一代中华鲟的全人工催产繁殖获得了成功,证实了中华鲟可以在纯淡水中完成其生殖周期。研究结果对濒危物种中华鲟的物种延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淡水环境 全人工繁殖 生物学
下载PDF
中华鲟在鱼卵和1+龄阶段对脂肪酸选择利用的研究
5
作者 刘娟娟 杜合军 +4 位作者 刘雪清 赵珣 胡亚成 王彬忠 肖衎 《水产科技情报》 2017年第1期39-42,共4页
为研究中华鲟对脂肪酸的选择利用,采用国标方法,对野生与人工养殖中华鲟成熟鱼卵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野生中华鲟卵细胞中C18:1和C22:6(DHA)脂肪酸的含量高于养殖的中华鲟成熟卵细胞;在相同的养殖环境和投... 为研究中华鲟对脂肪酸的选择利用,采用国标方法,对野生与人工养殖中华鲟成熟鱼卵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野生中华鲟卵细胞中C18:1和C22:6(DHA)脂肪酸的含量高于养殖的中华鲟成熟卵细胞;在相同的养殖环境和投饲策略下,野生中华鲟幼鱼合成或富集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高于养殖的中华鲟幼鱼。研究表明,中华鲟亲鱼在发育过程中对营养素的累积具有差异性,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DHA、EPA和ARA脂肪源,对中华鲟亲鱼性腺发育和幼鱼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鱼卵 肌肉 脂肪酸
下载PDF
开口饲料对中华鲟仔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沛 杨元金 +4 位作者 杜合军 杨菁 张德志 胡子宣 李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0-1168,共9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配合饲料替代水蚯蚓作为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仔鱼开口饵料的可行性。试验选用刚开口的1200尾中华鲟仔鱼,平均体重为(86.57±3.05)mg、平均体长为(28.40±0.28)mm,随机分为水蚯蚓组和开口饲料组,每组3个重... 本试验旨在探究配合饲料替代水蚯蚓作为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仔鱼开口饵料的可行性。试验选用刚开口的1200尾中华鲟仔鱼,平均体重为(86.57±3.05)mg、平均体长为(28.40±0.28)mm,随机分为水蚯蚓组和开口饲料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尾。投喂水蚯蚓和开口饲料9 d后,研究开口饲料对中华鲟仔鱼生长性能、存活率、消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开口饲料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水蚯蚓,而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高于水蚯蚓。2)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中华鲟仔鱼终末体重、终末体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但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3)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鱼体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总胆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鱼体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及溶菌酶活性也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与水蚯蚓相比,开口饲料诱食性差会降低中华鲟仔鱼生长性能,但中华鲟仔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提高自身消化酶活性及机体免疫力来适应开口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水蚯蚓 开口饲料 生长性能 消化酶 抗氧化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中华鲟野生群体及迁地群体的MHCⅠa基因遗传多样性变异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肖衎 杜合军 +2 位作者 赵珣 刘雪清 刘娟娟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306-313,共8页
利用特异性引物MHCⅠf和MHCⅠr,分别从30尾野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30尾中华鲟子一代和30尾中华鲟子二代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Ⅰa基因的多肽结合位点(PBR)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127 bp。中华鲟野生群体30个样品265个有效克隆中... 利用特异性引物MHCⅠf和MHCⅠr,分别从30尾野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30尾中华鲟子一代和30尾中华鲟子二代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Ⅰa基因的多肽结合位点(PBR)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127 bp。中华鲟野生群体30个样品265个有效克隆中共检测出50条特异序列(单倍型),中华鲟子一代群体30个样品的278个有效克隆中共检测出66条特异序列(单倍型),中华鲟子二代群体30个样品的257个克隆中检测出64条特异序列(单倍型)。单倍型Acsi-UAB*0101在3个群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最高,分别为58.1%、38.8%和60.7%。单倍型分布及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表明,中华鲟子一代群体的MHC基因遗传多样性最丰富,野生中华鲟群体的MHCⅠa基因遗传多样性较低。中华鲟野生群体非同义替代与同义替代比率为1.33,分析表明正向选择可能是中华鲟MHCⅠa多态性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提供了中华鲟从野生群体到子二代群体MHCⅠa基因的部分遗传信息和遗传变异规律,为中华鲟全人工种群优化和繁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遗传多样性 遗传管理
下载PDF
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资源现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易继舫 唐大明 +2 位作者 刘灯红 郭伯福 常剑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54-559,共6页
根据1994—1998年获得的246尾标本,对中华鲟繁殖群体的性比、性腺发育成熟个体比例、年龄结构、体长和体重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历史资料,对其种群资源现状进行评价,提出了相应的资源保护措施建议。
关键词 中华鲟 繁殖群体 资源现状
下载PDF
中华鲟幼鱼饲料营养素适宜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肖慧 王京树 +2 位作者 文志豪 鲁雪豹 刘海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3-38,共6页
用蛋白质梯度饲养法测定蛋白质适宜含量范围,以增重率为指标,采用直线和抛物线回归,计算得出幼鲟饲料蛋白质适宜需要量为35 .41 % ~49 .09 % ;用正交试验法,以生长比速、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筛选幼鲟最... 用蛋白质梯度饲养法测定蛋白质适宜含量范围,以增重率为指标,采用直线和抛物线回归,计算得出幼鲟饲料蛋白质适宜需要量为35 .41 % ~49 .09 % ;用正交试验法,以生长比速、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筛选幼鲟最适生长的饲料营养素含量为:蛋白质40 .41 % ,脂肪9 .06 % ,糖25 .56 % ,纤维素4 .08 % 。各营养素对幼鲟的生长及蛋白质效率的影响大小为:蛋白质> 脂肪> 糖> 纤维素,其中蛋白质为影响生长和鱼体成份变化的主要因素( P< 0 .05) ;用脂肪梯度饲养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一步重复和验证,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幼鱼 配合饲料 营养需求
下载PDF
一龄中华鲟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慧 李淑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9,共4页
一龄中华鲟生长特征研究肖慧,李淑芳(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中华鲟是我国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由于其在鱼类演化、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独特地位,许多水产工作者相继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了保护与增殖中华鲟... 一龄中华鲟生长特征研究肖慧,李淑芳(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中华鲟是我国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由于其在鱼类演化、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独特地位,许多水产工作者相继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了保护与增殖中华鲟资源,进一步完善中华鲟早期阶段的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一龄中华鲟 生长 水产养殖
下载PDF
中华鲟MHC IIB基因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衎 杜合军 +2 位作者 赵珣 刘雪清 刘娟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86,共11页
为了给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全人工种群优化和繁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探究中华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B基因的部分遗传信息和遗传变异规律,利用特异性引物MHC IIf和MHC IIr,分别从30尾野生中华鲟个体、29尾中华鲟子一... 为了给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全人工种群优化和繁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探究中华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B基因的部分遗传信息和遗传变异规律,利用特异性引物MHC IIf和MHC IIr,分别从30尾野生中华鲟个体、29尾中华鲟子一代个体和30尾中华鲟子二代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 IIB基因的多肽结合位点(PBR)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168 bp。结果表明,中华鲟野生群体30个样品的95个有效克隆中共检测出30条特异序列(单倍型),中华鲟子一代群体29个样品的96个有效克隆中共检测出38条特异序列(单倍型),中华鲟子二代群体30个样品的95个克隆中检测出36条特异序列(单倍型)。单倍型的分布及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表明,中华鲟子一代群体的MHC IIB基因遗传多样性最高,子二代中华鲟群体的MHC IIB基因遗传多样性最低。中华鲟3个群体的非同义替代(dN)与同义替代(dS)比率为1.39、1.48和1.45,非同义替换率均大于同义替换率,表明正向选择可能是中华鲟MHC IIB多态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华鲟溃疡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12
作者 田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2-66,共5页
为了对患溃疡病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进行病因初步探讨,本试验主要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患病中华鲟的肝脏、脾脏、肾脏和肠道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患病中华鲟4种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肝脏组织结... 为了对患溃疡病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进行病因初步探讨,本试验主要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患病中华鲟的肝脏、脾脏、肾脏和肠道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患病中华鲟4种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肝脏组织结构紊乱,肝细胞广泛空泡化,大量肝细胞破裂,结构消失,出现大面积坏死灶;脾脏实质内结构松散,细胞间间隙变大;头肾中网状组织结构疏松,体肾肾间质疏松,肾小球萎缩,少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肠道毛细血管内淤血。对肝脏组织进行抗酸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略弯曲的杆状细菌聚集在一起,符合分枝杆菌的染色特征。结果表明,肝脏是中华鲟溃疡病损伤的最主要靶器官,分枝杆菌感染可能是引起肝脏淤血、广泛空泡化,并导致肝脏门脉压力增高,进而造成脾脏、肾脏等器官空泡变性、淤血的主要原因。随着病程的延长,肝脏进一步恶化,大面积坏死致使患病中华鲟肝脏功能衰竭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溃疡病 组织病理学观察
下载PDF
超低温冷冻保存中华鲟F_1精子授精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舒德斌 刘雪清 +5 位作者 张建明 肖衎 赵珣 郭柏福 姜华 杜合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4-488,共5页
利用超低温冷冻保存中华鲟子一代(F_1)的精液,研究4种不同激活液、2种不同的授精方式及5种不同冻精授精量对授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保存365d的中华鲟F_1冻精,用养殖水激活授精效果优于4种激活液,获得(15.04±0.58)%的受精率... 利用超低温冷冻保存中华鲟子一代(F_1)的精液,研究4种不同激活液、2种不同的授精方式及5种不同冻精授精量对授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保存365d的中华鲟F_1冻精,用养殖水激活授精效果优于4种激活液,获得(15.04±0.58)%的受精率和(14.6±0.59)%的孵化率。相同条件下,试验1、试验2和试验3的湿法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18.3±1.45)%、(13.57±0.76)%、(18.65±0.42)%和(16.82±2.01)%、(11.03±0.98)%、(15.87±1.25)%,湿法授精效果均优于干法授精。用10mL中华鲟卵与不同冻精授精量进行湿法授精,精子密度3.82×109个/mL,稀释比1∶2,冻精活力(35.45±5.26)%,冻精用量0.1~0.6mL,随着冻精用量的加大,受精率和孵化率呈现上升趋势,0.6mL时,受精率和孵化率达最高,分别为(16.43±1.57)%和(14.58±1.35)%,但随着冻精用量的继续加大,其受精率和孵化率随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冻精 激活液 授精方式
下载PDF
中华鲟幼鲟的适宜投喂率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肖慧 文志豪 胡亚平 《水产科技情报》 1998年第6期248-249,253,共3页
通过4周的生长试验来确定中华鲟幼鲟的适宜投喂率。试验饲料是一种半湿性的配合饲料,日投喂率分别为鱼体重的2%、4%、6%、8%。根据最大增重率和最小饲料系数这一标准,在水温14℃的条件下,中华鲟幼鲟(体重70~140g... 通过4周的生长试验来确定中华鲟幼鲟的适宜投喂率。试验饲料是一种半湿性的配合饲料,日投喂率分别为鱼体重的2%、4%、6%、8%。根据最大增重率和最小饲料系数这一标准,在水温14℃的条件下,中华鲟幼鲟(体重70~140g)的适宜投喂率应是体重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投喂率 生长 饲料系数 增重率 鱼饵料
下载PDF
植物多糖对长江鲟幼鱼不同组织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及机理初探
15
作者 张建明 张德志 +1 位作者 田甜 舒德斌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06,共11页
为探究黄芪多糖(APS)和茯苓多糖(PCP)对长江鲟幼鱼不同组织器官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的影响,试验将90尾长江鲟幼鱼随机分为对照组、黄芪多糖组和茯苓多糖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试验鱼,在基础日粮中按照体质量添加黄芪多糖和茯苓多... 为探究黄芪多糖(APS)和茯苓多糖(PCP)对长江鲟幼鱼不同组织器官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的影响,试验将90尾长江鲟幼鱼随机分为对照组、黄芪多糖组和茯苓多糖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试验鱼,在基础日粮中按照体质量添加黄芪多糖和茯苓多糖,采用灌服方式投喂,试验周期为20 d。试验结束时每个试验组随机选取15尾鱼采集血清、肝脏、肾脏、肌肉、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器官,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植物多糖对长江鲟幼鱼不同组织器官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可显著增强长江鲟幼鱼血清、肝脏、肾脏、肠道、肌肉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43.36%、60.27%、43.75%、64.65%和56.87%;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27.97%、38.83%、126.43%和47.93%;可显著增强血清、肾脏、肌肉等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12.39%、22.80%和14.14%;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肾脏、肠道、肌肉、体表黏液等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24.34%、33.96%、34.65%、25.00%、15.73%和38.96%;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肾脏、肌肉、体表黏液等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提高率分别为16.88%、20.36%、10.59%、12.07%和13.56%;可显著降低血清、肝脏、肾脏、肠道、肌肉、体表黏液等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降低率分别为29.14%、25.18%、18.15%、28.53%、22.20%和24.40%。茯苓多糖可显著增强长江鲟幼鱼肠道、肌肉等组织中SOD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71.95%和43.00%;可显著增强肾脏、体表黏液等组织中CAT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23.25%和51.29%;可显著增强血清中POD的活性(P<0.05),提高率为16.87%;可显著增强血清、肾脏、体表黏液中GSH-Px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21.78%、19.69%和36.81%;可显著增强血清、肾脏、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中T-AOC(P<0.05),提高率分别为11.69%、13.24%、8.23%和10.17%;可显著降低血清、肠道等组织中MDA的含量(P<0.05),降低率分别为29.86%和24.03%。(2)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可显著增强长江鲟幼鱼血清、肝脏等组织中IgG的含量(P<0.05),提高率为34.23%和39.39%;可显著增强血清、肾脏等组织中IgM的含量(P<0.05),提高率为23.16%和37.13%;可显著增强血清中C3、C4的含量(P<0.05),提高率分别为38.24%和27.88%;可显著增强肾脏组织中IFN-γ的含量(P<0.05),提高率为41.04%;可显著增强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P<0.05),提高率为25.99%;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肾脏、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中溶菌酶(LSZ)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59.75%、50.00%、75.00%、37.50%和66.50%;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肾脏、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中抗菌肽(TP)的含量(P<0.05),提高率分别为39.37%、34.65%、21.24%、55.42%和36.38%。茯苓多糖可显著增强长江鲟幼鱼血清组织中IgG的含量(P<0.05),提高率为26.59%;可显著增强血清组织中C3的含量(P<0.05),提高率为44.50%;可显著增强血清、肝脏、肾脏、肠道等组织中LSZ的活性(P<0.05),提高率分别为36.55%、33.33%、25.00%和25.00%;可显著增强肠道、体表黏液等组织中TP的含量(P<0.05),提高率分别为36.56%和27.23%。由此得出,黄芪多糖和茯苓多糖均对长江鲟幼鱼不同组织器官的抗氧化和免疫机能具有改善作用,黄芪多糖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鲟幼鱼 黄芪多糖 茯苓多糖 抗氧化指标 免疫指标
下载PDF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 Ⅰ.1龄鱼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35
16
作者 庄平 章龙珍 +6 位作者 张涛 张征 柳凌 张洁明 郭峰 易继舫 刘文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9,共4页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体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为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体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为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鲟 幼鱼 驯养 生长 最适温度 摄食
下载PDF
中华鲟幼鱼循环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和体成分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鲁雪报 肖慧 +3 位作者 张德志 朱欣 饶军 胡亚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67,63,共5页
研究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循环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和体成分变化。实验设4个循环饥饿组(T1:饥饿1 d,饱食投喂3 d;T2:连续饥饿2 d,饱食投喂4 d;T3:连续饥饿4 d,饱食投喂6 d;T4:连续饥饿7 d,饱食投喂8 d)和1个对照组(T0:每天饱食投... 研究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循环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和体成分变化。实验设4个循环饥饿组(T1:饥饿1 d,饱食投喂3 d;T2:连续饥饿2 d,饱食投喂4 d;T3:连续饥饿4 d,饱食投喂6 d;T4:连续饥饿7 d,饱食投喂8 d)和1个对照组(T0:每天饱食投喂)。结果显示:在水温21.5~25.4℃条件下,T1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均超过对照组,表现为超补偿生长;T2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接近对照组,表现为完全补偿生长,T1、T2组食物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T4组实际摄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表现为不能补偿生长。4个循环饥饿组幼鱼肝体比及脏体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肌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下降,同时水分和灰分含量上升;从饥饿2 d组开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蛋白质含量比脂肪含量下降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饥饿 再投喂 补偿生长 身体成分
下载PDF
中华鲟幼鱼对慢性拥挤胁迫的生长、摄食及行为反应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建明 郭柏福 高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2-598,共7页
设置低、中、高3个初始养殖密度(1 g/L、4 g/L、8 g/L),进行40 d的养殖实验,研究慢性拥挤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生长、摄食及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慢性拥挤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的生长和摄食有显著影响,体质... 设置低、中、高3个初始养殖密度(1 g/L、4 g/L、8 g/L),进行40 d的养殖实验,研究慢性拥挤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生长、摄食及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慢性拥挤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的生长和摄食有显著影响,体质量、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体长特定生长率、日增重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实验结束时,高密度组肥满度显著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各实验组的摄食率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而降低,饵料系数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慢性拥挤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的行为也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表现为呼吸频率、摆尾频率和游动速度显著加快等应急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高养殖密度对中华鲟的生长、摄食和行为存在显著的负面作用,不利于中华鲟幼鱼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子二代 拥挤胁迫 养殖密度 生长 摄食 行为
下载PDF
中华鲟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特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田甜 张建明 杜合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0-1016,共7页
以自然患细菌性败血症的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为研究对象,无菌操作从濒死病鲟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zhx20120301)。结合传统细菌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 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 以自然患细菌性败血症的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为研究对象,无菌操作从濒死病鲟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zhx20120301)。结合传统细菌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 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这株细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mas veronii)。回归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能导致健康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死亡,并呈现与自然条件下相似的临床症状,且再分离菌株各种生理生化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多粘霉素B、恩诺沙星、氟哌酸和左氧氟沙星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幼鱼 细菌性败血症 维氏气单胞菌 致病性 药敏试验
下载PDF
蓄养中华鲟的性腺发育与人工繁殖初报 被引量:9
20
作者 易继舫 刘灯红 +4 位作者 唐大明 江新 田家元 姜华 刘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5-86,104,共2页
关键词 中华鲟 蓄养 繁殖 性腺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