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农业经济发展构想 被引量:9
1
作者 薛任君 熊楚才 丁新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2,共12页
从分析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现状、表现形式与特征入手,揭示了传统农业模式的历史进程及其弊端。认为中国的新农业经济发展,必须重新定位"三农",走出"三大误区",谋求"四个同步"。即走出过分强调GDP增长,忽... 从分析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现状、表现形式与特征入手,揭示了传统农业模式的历史进程及其弊端。认为中国的新农业经济发展,必须重新定位"三农",走出"三大误区",谋求"四个同步"。即走出过分强调GDP增长,忽视农业经济发展地位的误区,走出过分强调城市带动农村,忽视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同步发展的误区,走出过分强调城市化人口比率,忽视城市承载能力的误区;谋求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同步、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同步、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文化建设与法制建设同步。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一个战略目标"、"三大发展规划"、"四大运行机制"、"五大支撑体系"、"六大制度体制创新"。"一个战略目标"即以人为本,推进农业、农民、农村科学发展,加快实现农村小康社会。"三大发展规划"即引导农业、农民和乡镇分流发展、转移发展、减负发展的远景规划。"四大机制"即农业投资机制、农业市场机制、农业安全机制和农业监管机制。"五大支撑体系"即政府主导体系、金融支撑体系、科技教育支撑体系、社会"三保"配套体系、法制配套体系。"六大制度体制创新"即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农村科技体制创新、农业人才体制创新、农村保障体系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业经济 战略目标 发展模式 发展规划 运行机制 支撑体系 制度创新
下载PDF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巍 张军建 《湖南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63-67,共5页
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它以目的条款为通常的表现形式,由特定的价值取向所支配并受制于本国的制度基础。我国反垄断法应以制止垄断、维护竞争和保护多元利益为基本的立法目的。但是,应坚持对中性的垄断进行适度地干预... 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它以目的条款为通常的表现形式,由特定的价值取向所支配并受制于本国的制度基础。我国反垄断法应以制止垄断、维护竞争和保护多元利益为基本的立法目的。但是,应坚持对中性的垄断进行适度地干预,对多元和多变的竞争进行全面而灵活的保护,并在认定效率是前提、非效率是保障的基础上对二者加以平衡。另外,我国反垄断法在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三个方面的主导方向应该分别是:深化以自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依法规制垄断、全面规范行政行为,并基于这三大制度基础来构筑完善、系统的立法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垄断法 立法目的 价值取向 制度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