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D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金 周智广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3期3521-3523,共3页
维生素D不仅能调节钙磷代谢,维持血钙稳定,而且在维持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存在关联。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加速胰岛β细胞凋亡... 维生素D不仅能调节钙磷代谢,维持血钙稳定,而且在维持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存在关联。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加速胰岛β细胞凋亡、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表达、促进脂质沉积等有关。现从维生素D的代谢、生物作用、营养状况、维生素D与MS各组分的关系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探索应用维生素D预防和治疗MS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代谢性骨病年度部分研究热点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忠建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年第4期365-367,共3页
随着基础研究与相关学科的不断进步,对代谢性骨病学的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都发展迅速,作者对过去一年部分研究热点进行回顾.
关键词 代谢性骨病 相关学科 临床实践
下载PDF
维生素D代谢和作用 被引量:46
3
作者 谢忠建 程群 丁悦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3,共8页
人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在皮肤合成,少量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在肝脏首先被转变为25-羟维生素D,这个转变过程受25-羟化酶的催化,然后在肾脏被转变为高活性的1,25-双羟维生素D,这个转变过程受25羟维生素D-1α-羟化酶的催化。1,25-双羟维生... 人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在皮肤合成,少量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在肝脏首先被转变为25-羟维生素D,这个转变过程受25-羟化酶的催化,然后在肾脏被转变为高活性的1,25-双羟维生素D,这个转变过程受25羟维生素D-1α-羟化酶的催化。1,25-双羟维生素D的经典作用为促进肠道钙和磷的吸收和肾小管内钙的重吸收,还通过直接调节骨骼代谢,以维持血液循环中的钙磷稳态。非经典作用包括对机体多种组织细胞增生、分化和功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25-羟维生素D 1 25-双羟维生素D 代谢 作用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英文) 被引量:7
4
作者 郭皖北 车志宏 +1 位作者 徐爱民 周智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3,Angptl3)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11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和152例健康对照,采用单克隆抗体双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ngptl3及脂联素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3,Angptl3)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11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和152例健康对照,采用单克隆抗体双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ngptl3及脂联素水平,分析血清脂联素、Angptl3与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代谢综合征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为4.22(1.01-23.29)μg/mL,低于对照组5.41(0.97-22.27)μg/mL(P〈0.05),Angptl3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gptl3与脂联素正相关(P〈0.001);脂联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相关(P〈0.001),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method-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均呈负相关(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是Angptl3的独立决定因素(b′=0.256,P〈0.001)。脂联素与TG,HOMA-IR呈负相关(分别b′=-0.234,b′=-0.145,P〈0.001)。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与Angptl3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脂联素
下载PDF
糖尿病基因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游硕 张清 周智广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69-72,共4页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加重了各国医疗负担。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糖尿病的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本文总结了利用合适的启动子载送胰岛素原的cDNA,刺激新的β细胞生成以达到恢复胰岛素...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加重了各国医疗负担。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糖尿病的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本文总结了利用合适的启动子载送胰岛素原的cDNA,刺激新的β细胞生成以达到恢复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及改善或避免破坏β细胞免疫应答的1型糖尿病基因治疗进展和以肠促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2为研究重点的2型糖尿病基因治疗新进展,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基因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强健、平衡和敏捷:英国关于体育运动和锻炼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共识声明》解读
6
作者 黄锰 尹吉标 盛志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丢失、骨微结构退变、骨强度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和卫生专业人员的锻炼信心,与英国联合发布了关于体育运动和...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丢失、骨微结构退变、骨强度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和卫生专业人员的锻炼信心,与英国联合发布了关于体育运动和锻炼治疗OP的共识声明(以下简称“共识声明”)。进一步确定优化骨强度、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改善姿势和管理椎体骨折症状等所需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同时将OP患者的潜在风险降至最低,使每位OP患者都可以从适应姿势和动作的指导中受益,并恢复运动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总的来说,好处大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强度 跌倒 运动 锻炼 共识声明
下载PDF
CTLA-4基因外显子1A/G^(49)多态性与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向斌 周智广 +2 位作者 杨琳 黄干 林健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10期1521-1523,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4,CT-LA-4)基因外显子1A/G49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特发性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7...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4,CT-LA-4)基因外显子1A/G49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特发性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79例特发性T1DM患者和290例健康对照者CTLA-4基因外显子1A/G49基因型,分析此位点多态性与特发性T1DM的相关性。【结果】特发性T1DM组等位基因G49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基因型G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2),基因型A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4)。【结论】CTLA-4基因A/G49多态性与特发性T1DM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遗传学 多态现象(遗传学)
下载PDF
再谈糖尿病免疫学研究的趋向 被引量:4
8
作者 周智广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13-514,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免疫 干预靶点
下载PDF
汉族男性吸烟对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志明 肖云武 胡敏 《湖南医学》 2001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吸烟对血清胰岛素 (INS)、瘦素 (LP)水平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 78例汉族男性按吸烟 (A组 )、曾经吸烟 (B组 )和不吸烟 (C组 )分为 3组 ,每组各 2 6例。各组间年龄、体重指数 (BMI)、腰臀围比值 (WHR)、平均动脉... 目的探讨男性吸烟对血清胰岛素 (INS)、瘦素 (LP)水平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 78例汉族男性按吸烟 (A组 )、曾经吸烟 (B组 )和不吸烟 (C组 )分为 3组 ,每组各 2 6例。各组间年龄、体重指数 (BMI)、腰臀围比值 (WHR)、平均动脉压 (MBP)、体力活动强度等方面具可比性。测定其空腹血清胰岛素 (FINS)、LP、空腹血糖(FPG)、血脂 (Tch、TG、LDL -C、HDL -C)浓度等指标。并以FPG与FINS乘积倒数的自然对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来评估胰岛素抵抗(IR )的程度。结果①A组和B组的FPG、FINS、LP水平显著高于C组 ;而ISI则显著低于C组 ;②B组的FINS、LP水平显著低于A组 (P<0 .0 5 ) ;③A组和B组的Tch、TG、LDL -C显著高于C组 (均P <0 .0 5 ) ;B组和C组的HDL -C显著高于A组 (P <0 .0 5 ) ;④FPG、FINS、LP、Tch、TG、LDL -C值与吸烟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 <0 .0 1~ 0 .0 0 1) ,ISI与吸烟量呈显著性负相关 (P <0 .0 0 5 )。结论长期吸烟可引起FINS、LP敏感性下降 ,导致胰岛素抵抗 (IR )及瘦素抵抗 (LR ) ,并引起脂质代谢紊乱 ,戒烟后有利于INS、LP敏感性恢复 ,从而减轻IR和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血液 瘦素 脂质代谢 激素类 脂类 吸烟 汉族 男性
下载PDF
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观察
10
作者 宁洁 唐炜立 +3 位作者 周智广 冯琼 刘玉华 周卫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5例M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接受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或二药合用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糖代谢、脂代谢、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5例M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接受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或二药合用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糖代谢、脂代谢、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的变化。结果①三组治疗后体质指数(BM I)下降(P<0.05);②治疗后三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③格列美脲组治疗后甘油三脂(TG)下降(P<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TG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P<0.05);④治疗后三组的FINS水平均降低,但格列美脲组下降更显著(P<0.05);⑤三组治疗后HOMA-IR均降低,IAI均升高,格列美脲组IAI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均可有效改善M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格列美脲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降低高胰岛素血症方面优于二甲双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格列美脲 二甲双胍
下载PDF
女性不同骨骼部位骨密度峰值和参考图的建立方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伍贤平 廖二元 +3 位作者 黄干 张红 曹行之 朱旭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 建立女性不同骨骼部位骨密度(BMD)参考图和确定峰值BMD(PBMD)。 方法用DXA ODR 4500A型扇形束骨密度仪测量3378例5-96岁女性腰椎前后位(AP)和仰卧侧位、髋部和前臂的BMD,用8种回归模型拟合BMD随年龄的变化,找出最佳拟合模型方程建... 目的 建立女性不同骨骼部位骨密度(BMD)参考图和确定峰值BMD(PBMD)。 方法用DXA ODR 4500A型扇形束骨密度仪测量3378例5-96岁女性腰椎前后位(AP)和仰卧侧位、髋部和前臂的BMD,用8种回归模型拟合BMD随年龄的变化,找出最佳拟合模型方程建立参考图和确定PB-MD。结果 三次回归模型拟合程度最佳,即方程的决定系数(R2)最大。我们应用拟合曲线建立了BMD参考图,拟合曲线方程计算各骨骼部位最高的BMD(A方法)和BMD最高的5岁年龄组(B方法)及年龄横断面(C方法)计算PBMD,发现在大多数骨骼部位,三种方法计算的PBMD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此研究建立了女性不同骨骼部位BMD参考图。应用拟合曲线方程计算PBMD(A方法)可获得符合骨骼部位特异性的真正的PBMD,不同方法计算PBMD将对PBMD和诊断骨质疏松产生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骨密度 峰值 参考图 骨质疏松 测量
下载PDF
28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4
12
作者 刘石平 张志 周智广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发生的诱因、危险因素、影响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截趾/肢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内分泌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8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生重型糖尿...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发生的诱因、危险因素、影响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截趾/肢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内分泌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8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生重型糖尿病足和截趾/肢的危险因素。结果 284例糖尿病足患者中,男性175例,女性109例,82.4%的患者年龄>50岁,77.5%的患者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上,86.5%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糖尿病足溃疡好发于足趾,烧/烫伤是最常见诱因,足溃疡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94.8%,多并发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Wagner 3~5级(重型)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Hb)均低于Wagner 0~2级(轻型)患者(P<0.05),而其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高于轻型患者(P<0.05),重型患者更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和混合感染,截趾/肢都发生在重型糖尿病足患者中。截趾/肢患者的血清ALB、TC、HDLC均低于非截趾/肢患者(P<0.05),而HbA1c、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高于非截趾/肢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白细胞计数高(OR=1.093,95%CI为1.012~1.180)是发生重型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HDLC(OR=0.388,95%CI为0.162~0.931)是其保护性因素;HbA1c(OR=1.411,95%CI为1.077~1.849)、下肢动脉闭塞(OR=6.114,95%CI为1.202~31.094)为糖尿病足截趾/肢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足多发生在血糖控制差、病程长、年龄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其发生常有诱因和病原菌感染。感染是重型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感染、血糖控制差,特别是下肢动脉闭塞增加糖尿病足患者截趾/肢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危险因素 截趾
下载PDF
高糖和高脂饮食对小鼠肥胖和内脏脂肪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唐丽丽 汤晓涵 +4 位作者 李霞 俞海波 谢志国 刘新元 周智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4-619,共6页
目的探讨高脂和高糖饮食对小鼠肥胖和内脏脂肪的不同影响。方法将4周龄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高糖饮食组,喂养至20周龄,比较各组体重、附睾旁脂肪重量、瘦素、脂肪肝程度、附睾旁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及其... 目的探讨高脂和高糖饮食对小鼠肥胖和内脏脂肪的不同影响。方法将4周龄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高糖饮食组,喂养至20周龄,比较各组体重、附睾旁脂肪重量、瘦素、脂肪肝程度、附睾旁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及其亚型的浸润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的表达。结果 20周时高脂饮食组小鼠体重、附睾旁脂肪重量、瘦素水平较正常饮食组均显著升高(P均<0.05),油红O染色显示高脂饮食组肝脏脂肪浸润明显。20周时高糖饮食组在体重、附睾旁脂肪重量、瘦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脂饮食组小鼠脂肪内巨噬细胞的浸润增加,且M2的比例较高糖饮食组显著降低(P<0.05)。高脂饮食组小鼠附睾旁脂肪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的表达较正常饮食组显著上调(P<0.05),而高糖饮食组与正常饮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饮食,而不是高糖饮食,可导致肥胖和内脏脂肪组织内巨噬细胞的炎症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高脂饮食 高糖饮食 巨噬细胞 肥胖
下载PDF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滴度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霞 黄干 +2 位作者 颜湘 杨琳 周智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47-1249,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及其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滴度的关系。方法在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筛选出GAD-Ab阳性的LADA患者141例,测量其身高和体质量,抽血检测血脂、空腹...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及其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滴度的关系。方法在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筛选出GAD-Ab阳性的LADA患者141例,测量其身高和体质量,抽血检测血脂、空腹血糖和空腹C肽水平。根据GAD-Ab滴度0.3为截点将LADA患者分为高滴度组(LADA-1亚型)和低滴度组(LADA-2亚型)。利用HOMA2软件计算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水平。用放射配体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GAD-Ab和C肽水平。结果与低滴度者相比,高滴度的LADA-1型患者的起病年龄较轻、体质量指数较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空腹和餐后C肽的水平较差,同时合并有较低的甘油三酯水平。根据HOMA2软件计算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显示,高GAD-Ab滴度的LADA-1型的HOMA2-IR的水平显著性低于低滴度的LADA-2型患者(1.6±1.1 vs 2.1±1.1,P=0.001)。患者的HOMA2-IR指数与GAD-Ab滴度呈负相关。结论 LADA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滴度相关,低抗体滴度者的胰岛素抵抗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 胰岛素抵抗 胰岛功能
下载PDF
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周卫东 车志宏 +2 位作者 杨亚玲 林健 周智广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0~12月长沙市某企业3744例20岁以上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血脂、丙氨酸转氨酶、血尿酸检测以及肝脏B超检查。结果(1)NAFLD患病率23.5%,MS患病率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0~12月长沙市某企业3744例20岁以上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血脂、丙氨酸转氨酶、血尿酸检测以及肝脏B超检查。结果(1)NAFLD患病率23.5%,MS患病率22.8%,两病的共患病率12.6%。(2)MS、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空腹血糖升高、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各组NAFLD患病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13.4~22.2倍。(3)以NAFLD取代MS5个组分中的任何一个后,与原诊断定义相比有较高一致性(Kappa值0.53~0.89,P<0.01)。(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性别、年龄和多项代谢成分的影响后,NAFLD与MS独立相关(OR2.342,95%CI:1.825~3.007;P<0.01)。结论该人群中1/5以上患有NAFLD和MS,且NAFLD与MS密切相关;NAFLD可纳入MS的组成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代谢综合征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卫东 杨亚玲 +2 位作者 车志宏 李霞 周智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65-570,共6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从2006年10月至12月在湘雅二医院健康体检的长沙某企业职工中随机抽样,其中NAFLD组243例,无脂肪肝组361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血脂、...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从2006年10月至12月在湘雅二医院健康体检的长沙某企业职工中随机抽样,其中NAFLD组243例,无脂肪肝组361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血脂、谷丙转氨酶(ALT)、血尿酸、空腹胰岛素和hsCRP检测以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与轻度脂肪肝比较,中度脂肪肝血清hs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增高显著(P<0.01)。胰岛素抵抗NAFLD患者hsCRP,ALT水平明显高于无胰岛素抵抗患者(P<0.05)。血清hsCRP高浓度组NAFLD患病风险是低浓度组的5.937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性别、年龄和多项代谢成分后,NAFLD与hsCRP,HOMA-IR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2.044,7.896,P<0.01)。结论:血清hsCRP、胰岛素抵抗与NAFLD存在关联,是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全身系统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在NAFL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超敏C反应蛋白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炎性因子所致胰岛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翼 周智广 +3 位作者 李霞 向斌 杨凌 张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GZ)对炎性因子所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NIT-1细胞的Ppar-γ受体蛋白表达;联合IL-1β及IFN-γ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胰岛细胞株NIT-1,建立胰岛细胞炎...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GZ)对炎性因子所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NIT-1细胞的Ppar-γ受体蛋白表达;联合IL-1β及IFN-γ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胰岛细胞株NIT-1,建立胰岛细胞炎症模型,观察(IL-1β+IFN-)γ与PGZ预孵育NIT-1细胞的凋亡;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凋亡率,比色法检测凋亡细胞caspase-3比活性。结果:NIT-1细胞表达Ppar-γ蛋白;(IL-1β+IFN-)γ组作用24 h对NIT-1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c、aspase-3比活性分别为49.8%、28.0%、3.5,对照组3项指标分别为0%、4.3%、1,两组比较均有十分显著差异(P<0.01);PGZ组3项指标分别为2.7%、7.1%、1.3,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PGZ+IL-1β+IFN-)γ组的3项指标分别为18.6%、14.8%、1.5,与(IL-1β+IFN-)γ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5,P<0.05。结论:NIT-1细胞表达Ppar-γ受体蛋白;联合IL-1β及IFN-γ明显诱导NIT-1细胞凋亡,PGZ显著抑制IL-1β及IFN-γ诱导的NIT-1细胞凋亡,其机制与降低caspase-3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胰岛细胞 细胞因子 凋亡 胱冬裂酶3
下载PDF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CD_4^+CD_(25)^+ T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何凌 周智广 +6 位作者 罗建华 杨琳 陈小燕 王建平 李莉蓉 邓志明 苏恒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外周血免疫调节性CD4+CD25+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LADA、16例T1DM、25例T2DM及27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CD25+、CD3+CD8+T细胞。结果①LADA组外周血CD4+CD25+T...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外周血免疫调节性CD4+CD25+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LADA、16例T1DM、25例T2DM及27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CD25+、CD3+CD8+T细胞。结果①LADA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低于而CD3+CD8+T细胞高于T1DM组、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②LADA患者CD3+CD8+T细胞比例与起病年龄、FC-P、2hC-P呈负相关。结论LADA患者免疫调节性CD4+CD25+T细胞减少,不能有效维持对胰岛自身抗原的耐受;细胞毒性CD3+CD8+T细胞增多从而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CD4^+CD25^+T细胞 CD3^+CD8^+T细胞
下载PDF
不同国家和地区各种族人群骨密度参考值及其相互比较 被引量:53
19
作者 伍贤平 廖二元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21,36,共22页
目的 了解各种族之间骨密度(BMD)参考值的差异.方法 收集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杂志发表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人群的BMD参考值,并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分析.结果 BMD拟合参考曲线显示,各种族女性和男性人群不同骨骼部位的峰值BM... 目的 了解各种族之间骨密度(BMD)参考值的差异.方法 收集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杂志发表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人群的BMD参考值,并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分析.结果 BMD拟合参考曲线显示,各种族女性和男性人群不同骨骼部位的峰值BMD(PBMD),绝大多数发生在20~30岁,日本女性股骨颈达到PBMD的年龄最早(15岁),中国香港男性腰椎达到PBMD的年龄最晚(40岁).中国人群的PBMD和BMD参考曲线显著低于其他种族,黑人BMD显著高于所有种族.在腰椎、股骨颈和总体髋部,中国女性的PBMD比美国白人女性分别低6.7%、4.9%和6.1%;美国黑人女性股骨颈和总体髋部的PBMD比中国长沙女性分别高13.9%和13.7%,比美国白人女性分别高10.4%和8.8%;墨西哥女性股骨颈的PBMD与北欧女性人群一致.美国黑人男性股骨颈的PBMD与中国香港男性人群的差异最大,为20.9%.结论 不同国家和地区各种族人群之间的BMD参考值绝大多数存在种族或地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参考值 种族差异 地域差异
下载PDF
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灵佳 胡瑛 +3 位作者 炊娟霞 胡宇航 吴碧琛 苏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51-1056,共6页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的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44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对照组为41例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绝经年限匹配的健康绝经后女性。EL...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的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44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对照组为41例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绝经年限匹配的健康绝经后女性。ELISA测定血清25(OH)D3水平。结果:T2DM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72);正常绝经后女性血清25(OH)D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BMI与25(OH)D3呈独立负相关关系(r=–0.372,P<0.05);所有绝经后女性研究对象中有84.7%存在维生素D缺乏,其中对照组中有80.5%存在维生素D缺乏,T2DM组中有88.6%存在维生素D缺乏。T2DM组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2)。在所有绝经后女性研究对象中,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5(OH)D3不是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25(OH)D3缺乏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但在校正BMI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绝经后女性中,维生素D下降与肥胖及血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与糖尿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绝经后女性 2型糖尿病 女患者 血清 25(OH)D3 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