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分析法应用于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设想
1
作者 冯彤 周婵秀 《外语与翻译》 2003年第3期65-68,共4页
性格分析学说认为个性决定人的行为倾向。本文认为。在语言教学中应注意教学对象个性的差异。了解他们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从中找到他们应用语言的倾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异同等。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性格分析学说认为个性决定人的行为倾向。本文认为。在语言教学中应注意教学对象个性的差异。了解他们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从中找到他们应用语言的倾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异同等。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均能友好合作。从而促进学习积极性。把教师单项导入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多项参与的交际型教学形式。个性分析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枳极性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师生之间的愉快合作往往可以使工作和学习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外语教学 个性分析法 中国 交际型教学 因材施教
下载PDF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艾米莉·狄金森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玲 黄明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9-161,共3页
狄金森在诗歌创作的语言技巧和写作风格上与众不同,尤其是在个人生活道路的自我设计、思想意识、诗歌的主题上,大胆、反叛、超前,突出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划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期。文章拟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狄金森进行解读。
关键词 狄金森 女性主义 思想意识 爱情诗 宗教诗
下载PDF
“三言”英译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路旦俊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3-166,共4页
冯梦龙纂辑的“三言”自1736年第一次出现英语选译本以来,一直是中外翻译家热衷的一个选题,然而由于文献的缺乏,很少有人对“三言”的英译版本进行过系统的梳理。本文试图从文献学的角度,借助译介学的理论,对“三言”的英译版本尤其是... 冯梦龙纂辑的“三言”自1736年第一次出现英语选译本以来,一直是中外翻译家热衷的一个选题,然而由于文献的缺乏,很少有人对“三言”的英译版本进行过系统的梳理。本文试图从文献学的角度,借助译介学的理论,对“三言”的英译版本尤其是其中一些有影响的版本进行比较全面的考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英译 译介 版本
下载PDF
文学译文杂合与中国文化非边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敏文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8-189,共2页
文学译文必然是杂合的,即纯粹的归化或异化皆不可能。杂合的程度受权力话语和跨文化交际效果的制约。在目前世界性的文化转型期,异化为主导的杂合的汉英文学译文有利于中国文化的非边缘化,这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翻译类型学的观点也是一... 文学译文必然是杂合的,即纯粹的归化或异化皆不可能。杂合的程度受权力话语和跨文化交际效果的制约。在目前世界性的文化转型期,异化为主导的杂合的汉英文学译文有利于中国文化的非边缘化,这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翻译类型学的观点也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的译文 解释学 对话理论 权力话语 中国文化的非边缘化
下载PDF
消费文化和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文学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玲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4-186,共3页
消费文化已经从一个边缘学科发展成一个当今学术界极为流行的话语。作为欧·亨利名篇的《麦琪的礼物》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选择圣诞礼物的方式、购物行为和心理,展现了美国社会二十世纪初消费文化的一个缩影。文章试图在消费文化语... 消费文化已经从一个边缘学科发展成一个当今学术界极为流行的话语。作为欧·亨利名篇的《麦琪的礼物》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选择圣诞礼物的方式、购物行为和心理,展现了美国社会二十世纪初消费文化的一个缩影。文章试图在消费文化语境下通过分析故事所处的时代、消费文化的符号特征和心理消费重新诠释《麦琪的礼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琪的礼物 消费文化 符号象征性 心理消费
下载PDF
译经文学传统与近代英诗汉译——从译入语看近代诗歌翻译方法上的嬗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旭 《外语与翻译》 2002年第2期23-30,共8页
本文针对“五四”以前的英诗汉译的具体案例剖析,探讨译入语的变迁情况,并借鉴传统的译经文学的相关经验,剖析了这一过渡时期从文言体向白话体译诗转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译入语 汉译 英诗 经文 译诗 诗歌翻译 “五四” 文学传统 白话 文言
下载PDF
《道德经》英译文本中的女性踪迹 被引量:1
7
作者 辛红娟 《外语与翻译》 2007年第2期26-33,共8页
在各国争相翻译《道德经》的活动中,英语世界对该典籍的关注虽然较晚,其研究的力度却后来居上,新译本频出,发行量大,目前已有130多种英文译本。20世纪末期,《道德经》英译历史中的一个独特亮点就是女性译者的加盟和对性别问题的... 在各国争相翻译《道德经》的活动中,英语世界对该典籍的关注虽然较晚,其研究的力度却后来居上,新译本频出,发行量大,目前已有130多种英文译本。20世纪末期,《道德经》英译历史中的一个独特亮点就是女性译者的加盟和对性别问题的关注,书中通过大量譬喻建构起来的对于女性特质的价值判断,被女性主义倡导者和同情者积极地误读了,女性在语言中清晰可见。这种具有反传统意味的女性主义视角的解读是基于运用的当代诠释,对当前全球性的追求性别平等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女性主义 诠释
下载PDF
比较文学理论研究的拓新之作——读何云波等著《跨越文化之墙——当代世界文化与比较文学》
8
作者 段慧如 《外语与翻译》 2005年第4期65-66,共2页
英国著名诗人兼文学批评家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是世界上人们所发表过的最好的思想和言论。”。阿诺德也曾提出在一个后宗教时代里,文学可作为价值源泉或者价值基础填补空缺。。他特别强调... 英国著名诗人兼文学批评家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是世界上人们所发表过的最好的思想和言论。”。阿诺德也曾提出在一个后宗教时代里,文学可作为价值源泉或者价值基础填补空缺。。他特别强调了“文化”的教育作用,就是要对人的道德行为和审美意识起良好的影响。也就是说,在阿诺德看来,文学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和表现形态,甚至可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 比较文学 文学理论研究 越文化 何云波 当代 “文化” 价值源泉 文学批评家 阿诺德
下载PDF
英语本科新生非智力因素的现状与培养
9
作者 李滟波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2000年第6期98-100,共3页
关键词 高校 英语本科 新生 英语学习 非智力因素 学习兴趣
下载PDF
从“柳”说开去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建人 杨勇桂 《外语与翻译》 2003年第1期46-49,共4页
“柳”作为一种文化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且其象征意义在东西方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柳”在东方象征温柔、纤细,在西方则象征悲伤、忧郁。本文从“柳”的种种象征意义谈起,再对比几则译例,探讨文化意象的翻译问题。
关键词 象征意义 文化意象 翻译 东方 西方 译例
下载PDF
语言节律结构的语素制约与同界分析
11
作者 谭外元 周流溪 《外语与翻译》 2009年第1期39-45,共7页
传统的声调研究只注重音高的变化,很难根据这种变化划分出较大的有规则的节律结构。本文通过对语言的语素构成的节律结构制约进行探讨,阐明节律结构不仅受制于构成韵律词的语素,也受制于韵律词的同界制约,并指出同界在普通话中是双... 传统的声调研究只注重音高的变化,很难根据这种变化划分出较大的有规则的节律结构。本文通过对语言的语素构成的节律结构制约进行探讨,阐明节律结构不仅受制于构成韵律词的语素,也受制于韵律词的同界制约,并指出同界在普通话中是双向的,而非左重或右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素制约 同界制约 凸显重音 黏附语素 节律结构
下载PDF
华裔美国诗歌创作中的时间主题——以李立阳和宋凯西作品为例
12
作者 张春敏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98,共6页
华裔美国诗歌反映了中美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是亚裔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立阳与宋凯西是当代华裔美国诗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在美国非常畅销,获得了众多的奖项,多部作品入选美国著名诗选与文集。李宋二位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有诸多... 华裔美国诗歌反映了中美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是亚裔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立阳与宋凯西是当代华裔美国诗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在美国非常畅销,获得了众多的奖项,多部作品入选美国著名诗选与文集。李宋二位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有诸多异曲同工的地方,在创作主题的选择上也有相似之处,其诗歌创作主题通过时间的消解,来反映华裔族群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传承的变化,这种基于身份转换的落差使得他们的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并得到美国主流文坛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诗歌 时间 记忆 文化传承 身份转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