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语诗歌的现实与未来使命
1
作者
孟泽
《励耘学刊》
2009年第2期51-63,共13页
汉语诗歌曾经拥有过经典性的表达。现代汉语诗歌的问题说到底是精神问题和情感问题。我们必须获得关于人的新的定义,并且在新的定义基础上建构自己的审美主体性,建构新的美学章程。发于道德或者基于政治正确性的"善",不能继...
汉语诗歌曾经拥有过经典性的表达。现代汉语诗歌的问题说到底是精神问题和情感问题。我们必须获得关于人的新的定义,并且在新的定义基础上建构自己的审美主体性,建构新的美学章程。发于道德或者基于政治正确性的"善",不能继续毫无反思性地对于"美"构成统帅和挤压。文学常常是通过"反文学",诗歌常常是通过"反诗歌",来延伸自己、成就自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诗歌
精神
情感
形式
未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诗理论发轫的近代背景与精神渊源
被引量:
1
2
作者
孟泽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0年第2期156-179,共24页
新诗在五四时期勃然兴起,呈"一呼百应"之势,端赖于晚清以来知识界在世界观、价值观诸方面的调整与革新。因应启蒙要求、认同进化思想、成长工具意识、接纳美学新知、扩张主体人格、知识者普遍的文化检讨与自我反思,为新诗理...
新诗在五四时期勃然兴起,呈"一呼百应"之势,端赖于晚清以来知识界在世界观、价值观诸方面的调整与革新。因应启蒙要求、认同进化思想、成长工具意识、接纳美学新知、扩张主体人格、知识者普遍的文化检讨与自我反思,为新诗理论发轫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基础。虽然时地未必一律,身份未必一致,声气未必相通,目标有所区别,但新诗乃至"新文化""蓄势待发"的时代氛围和局面,由此形成。其中,黄遵宪、梁启超、王国维、鲁迅当年的诉求,尤其具有标志性,新诗日后的轨辙,多可在他们的言论中找到初始的动机和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黄遵宪
梁启超
王国维
鲁迅
原文传递
“两间”之思:鲁迅诗学旨趣漫议
3
作者
孟泽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08年第1期187-220,共34页
"两间"一词,在鲁迅的早期文章中多次出现。本文把它作为理解鲁迅精神的一个钥匙,通过鲁迅徘徊于"两间"的精神与行动选择,考察鲁迅的诗学旨趣,认为鲁迅以"两间"为依托的精神世界以及他的诗学的真正旨趣所在。
关键词
两间
狂人
摩罗
文
真
俗
欧穆亚
原文传递
启蒙与信仰之间的困扰——读鲁迅《破恶声论》
4
作者
孟泽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5年第1期3-20,共18页
《破恶声论》是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时发表的一篇未完成的文言文,对当时流行的'破迷信''崇侵略'说进行了驳议。鲁迅认为,信仰的发生是人类自然而然的精神现象,'迷信'不是罪过,可怕的反而是那种标榜救国的'无...
《破恶声论》是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时发表的一篇未完成的文言文,对当时流行的'破迷信''崇侵略'说进行了驳议。鲁迅认为,信仰的发生是人类自然而然的精神现象,'迷信'不是罪过,可怕的反而是那种标榜救国的'无信仰之士人''破迷信之志士'的所作所为。这种对于'信仰'的认知与晚清以降的'启蒙'思潮,与鲁迅本人试图通过'立人''立人极'以改造中国以及日后改造'国民性'的思路和社会实践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甚至构成某种'悖论'之势。这表明,近代以来中国知识者在启蒙与信仰之间的犹疑,不仅关涉文化选择,同时也关涉现代知识者的自我认同,其中隐含着某种首尾相噬的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启蒙
信仰
国民性
人极
原文传递
“且介”身份、“悖论”立场与否定式话语——王国维、鲁迅的思想取径
5
作者
孟泽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1年第2期1-36,共36页
王国维、鲁迅的思想取径,基于他们无从摆脱的"且介"身份和"悖论"立场,他们常常是通过自我否定以获得自我肯定的,并由此造就了他们否定式的话语方式。包含着整个民族不止一个世纪的屈辱和辛酸的"且介"身...
王国维、鲁迅的思想取径,基于他们无从摆脱的"且介"身份和"悖论"立场,他们常常是通过自我否定以获得自我肯定的,并由此造就了他们否定式的话语方式。包含着整个民族不止一个世纪的屈辱和辛酸的"且介"身份及其处境,赋予王国维、鲁迅空前广阔的视界、胸怀、比较立场和批判意识,甚至也多少成为他们得以生长出"个人意识"、"独立精神"与"思想自由"的"公共空间",这成就了他们在中西文明交汇中的清明心志、浩渺情怀和渊深智慧,也使得他们在激烈的自我否定与隐曲的自我肯定中,时刻要遭遇类似以自己左手攻击自己右手的苦闷、难堪、欲说还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鲁迅
且介
悖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语诗歌的现实与未来使命
1
作者
孟泽
机构
中南大学外语学院比较文学系
出处
《励耘学刊》
2009年第2期51-63,共13页
文摘
汉语诗歌曾经拥有过经典性的表达。现代汉语诗歌的问题说到底是精神问题和情感问题。我们必须获得关于人的新的定义,并且在新的定义基础上建构自己的审美主体性,建构新的美学章程。发于道德或者基于政治正确性的"善",不能继续毫无反思性地对于"美"构成统帅和挤压。文学常常是通过"反文学",诗歌常常是通过"反诗歌",来延伸自己、成就自身的。
关键词
汉语诗歌
精神
情感
形式
未来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诗理论发轫的近代背景与精神渊源
被引量:
1
2
作者
孟泽
机构
中南大学外语学院比较文学系
出处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0年第2期156-179,共24页
文摘
新诗在五四时期勃然兴起,呈"一呼百应"之势,端赖于晚清以来知识界在世界观、价值观诸方面的调整与革新。因应启蒙要求、认同进化思想、成长工具意识、接纳美学新知、扩张主体人格、知识者普遍的文化检讨与自我反思,为新诗理论发轫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基础。虽然时地未必一律,身份未必一致,声气未必相通,目标有所区别,但新诗乃至"新文化""蓄势待发"的时代氛围和局面,由此形成。其中,黄遵宪、梁启超、王国维、鲁迅当年的诉求,尤其具有标志性,新诗日后的轨辙,多可在他们的言论中找到初始的动机和热情。
关键词
新诗
黄遵宪
梁启超
王国维
鲁迅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两间”之思:鲁迅诗学旨趣漫议
3
作者
孟泽
机构
中南大学外语学院比较文学系
出处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08年第1期187-220,共34页
文摘
"两间"一词,在鲁迅的早期文章中多次出现。本文把它作为理解鲁迅精神的一个钥匙,通过鲁迅徘徊于"两间"的精神与行动选择,考察鲁迅的诗学旨趣,认为鲁迅以"两间"为依托的精神世界以及他的诗学的真正旨趣所在。
关键词
两间
狂人
摩罗
文
真
俗
欧穆亚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启蒙与信仰之间的困扰——读鲁迅《破恶声论》
4
作者
孟泽
机构
中南大学外语学院比较文学系
出处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5年第1期3-20,共1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文学艺术思想通史·现代卷”(项目号:13JJD7500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破恶声论》是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时发表的一篇未完成的文言文,对当时流行的'破迷信''崇侵略'说进行了驳议。鲁迅认为,信仰的发生是人类自然而然的精神现象,'迷信'不是罪过,可怕的反而是那种标榜救国的'无信仰之士人''破迷信之志士'的所作所为。这种对于'信仰'的认知与晚清以降的'启蒙'思潮,与鲁迅本人试图通过'立人''立人极'以改造中国以及日后改造'国民性'的思路和社会实践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甚至构成某种'悖论'之势。这表明,近代以来中国知识者在启蒙与信仰之间的犹疑,不仅关涉文化选择,同时也关涉现代知识者的自我认同,其中隐含着某种首尾相噬的困局。
关键词
鲁迅
启蒙
信仰
国民性
人极
分类号
I210.4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且介”身份、“悖论”立场与否定式话语——王国维、鲁迅的思想取径
5
作者
孟泽
机构
中南大学外语学院比较文学系
出处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1年第2期1-36,共36页
文摘
王国维、鲁迅的思想取径,基于他们无从摆脱的"且介"身份和"悖论"立场,他们常常是通过自我否定以获得自我肯定的,并由此造就了他们否定式的话语方式。包含着整个民族不止一个世纪的屈辱和辛酸的"且介"身份及其处境,赋予王国维、鲁迅空前广阔的视界、胸怀、比较立场和批判意识,甚至也多少成为他们得以生长出"个人意识"、"独立精神"与"思想自由"的"公共空间",这成就了他们在中西文明交汇中的清明心志、浩渺情怀和渊深智慧,也使得他们在激烈的自我否定与隐曲的自我肯定中,时刻要遭遇类似以自己左手攻击自己右手的苦闷、难堪、欲说还休。
关键词
王国维
鲁迅
且介
悖论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语诗歌的现实与未来使命
孟泽
《励耘学刊》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诗理论发轫的近代背景与精神渊源
孟泽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0
1
原文传递
3
“两间”之思:鲁迅诗学旨趣漫议
孟泽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08
0
原文传递
4
启蒙与信仰之间的困扰——读鲁迅《破恶声论》
孟泽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5
0
原文传递
5
“且介”身份、“悖论”立场与否定式话语——王国维、鲁迅的思想取径
孟泽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