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被引量:68
1
作者 唐海波 周敏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3期441-443,共3页
目的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认知情绪调节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58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生活事件正相关(r=0... 目的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认知情绪调节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58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生活事件正相关(r=0.351,P<0.01),与心理弹性负相关(r=-0.440,P<0.01)。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生活事件负相关(r=-0.094,P<0.05),与心理弹性正相关(r=0.301,P<0.01);②生活事件和认知情绪调节对心理弹性均有预测作用,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F=61.92,P<0.01)和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F=82.92,P<0.01)在生活事件对心理弹性的影响中均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生活事件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弹性,也可以通过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间接影响心理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事件 心理弹性 认知情绪调节 大学生
下载PDF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旨,模式与要求 被引量:2
2
作者 丁立平 唐海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0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主旨 模式 要求
下载PDF
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 被引量:15
3
作者 邓云龙 刘艳 +3 位作者 徐绍容 赵旻 黎俊平 熊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6-631,共6页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综合医务人员直接面对病人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量表简本(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for Chinese citizen,SWBS-cc20),于2012,2013及2014年5月对湖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务...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综合医务人员直接面对病人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量表简本(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for Chinese citizen,SWBS-cc20),于2012,2013及2014年5月对湖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评分较高(81.67±12.33);在10个分维度中,家庭氛围、成长进步及人际适应得分最高;知足充裕、心理健康及身体健康得分最低。职称、工作性质、受教育程度及职业影响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直接面对病人的医务人员主观幸福感低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t=–4.80,P〈0.001);直接面对病人的医务人员在知足充裕维度(OR=0.079,95%CI:1.278~2.214,P〈0.001)高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在心理健康(OR=1.315,95%CI:1.023~1.690,P〈0.05)及身体健康(OR=1.313,95%CI:1.029~1.677,P〈0.05)维度低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结论: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较高。直接面对病人的医务人员主观幸福感总体低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且在知足充裕维度高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在心理健康及身体健康维度低于非直接面对病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生病人关系 医务人员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军人适应不良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唐海波 赵龙 罗黄金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3期369-371,共3页
目的研究社会支持对军人适应军旅生活和面对军事应激出现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应对方式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简化普遍性适应不良量表(Gm)、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47名陆军... 目的研究社会支持对军人适应军旅生活和面对军事应激出现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应对方式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简化普遍性适应不良量表(Gm)、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47名陆军野战部队官兵进行量表施测,并对回收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结果①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方式、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呈显著负相关(r=-0.17^-0.60;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56,0.67;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呈显著负相关(r=-0.36,-0,39;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呈显著正相关(r=0.49,0.67;P<0.01);②层次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应激反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F=28.96~257.00;P<0.01);消极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适应不良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F=37.64~189.41;P<0.01)。结论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军人适应不良,也可以通过消极应对方式间接作用于适应不良;社会支持只能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军人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 社会支持 适应不良 应对方式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下载PDF
推进高校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唐海波 郭锋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年第6期675-677,共3页
首先,提出了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概念及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其次,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再次,论述了高校心理咨询室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最后,提出了一些推进我国高校标准化心理... 首先,提出了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概念及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其次,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再次,论述了高校心理咨询室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最后,提出了一些推进我国高校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标准化 心理咨询室建设
原文传递
强化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患者主观情绪症状、生活质量和治疗联盟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卢静芳 李静茹 +10 位作者 葛方梅 张洁 张晶 王洪艳 韩慧 沈梦漪 刘如昀 陈伊苓 罗鑫 徐勇 苑成梅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9-1174,1154,共7页
目的:探讨强化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 plus)对失眠障碍合并抑郁、焦虑患者主观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和治疗联盟的影响。方法:该论文为post-hoc分析,纳入失眠障碍伴抑郁、焦虑症状患者141例,以1:2比例随机分配至CBT-I组(n=51)和CBT-I plus... 目的:探讨强化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 plus)对失眠障碍合并抑郁、焦虑患者主观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和治疗联盟的影响。方法:该论文为post-hoc分析,纳入失眠障碍伴抑郁、焦虑症状患者141例,以1:2比例随机分配至CBT-I组(n=51)和CBT-I plus组(n=90),分别在基线、2周、4周及8周进行抑郁症状快速检查量表(QIDS-SR16)、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生活质量问卷(QOL-6)评估,在治疗2周、4周和8周进行治疗联盟问卷(WAI-S)评估。结果:(1)两组患者QIDS-SR16、GAD-7总分与基线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2)QOL-6评分上,CBT-I plus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时间与组别交互效应显著(P<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4周末和8周末时组间差异显著(P<0.01)。(3)CBT-I plus组治疗前后治疗联盟总分及因子分显著提升,但8周末组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传统CBT-I与强化版CBT-I plus对失眠障碍合并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的负面情绪均有改善作用,CBT-I plus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治疗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认知行为治疗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治疗联盟
原文传递
患者视角下影响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治疗双方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卢静芳 李静茹 +7 位作者 葛方梅 张洁 张晶 孙莞绮 赵文清 师彬彬 罗鑫 苑成梅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5-452,共8页
目的:探讨患者视角下治疗双方对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疗效影响的相关因素,为更有效地实施CBT-I提供参考。方法:对21例失眠伴抑郁、焦虑患者开展连续8次的CBT-I,于基线时以及CBT-I治疗8周末... 目的:探讨患者视角下治疗双方对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疗效影响的相关因素,为更有效地实施CBT-I提供参考。方法:对21例失眠伴抑郁、焦虑患者开展连续8次的CBT-I,于基线时以及CBT-I治疗8周末时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并进行2个时点的配对样本t检验;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别于治疗2周末、4周末、8周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结果:患者CBT-I治疗8周末与基线时比较,失眠[(13.6±2.0)分与(6.9±2.4)分]、抑郁[(14.6±5.5)分与(5.0±3.6)分]及焦虑[(17.2±3.4)分与(5.3±3.9)分]症状在治疗后显著改善(t=-3.31、-3.19、-2.94,均P<0.01)。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影响CBT-I疗效的患者因素为治疗期待和认同、动力与依从、治疗内容内化;治疗师因素为:专业性、针对性、治疗风格、督促与监督、给予希望。结论:患者依从性好,参与程度高有利于CBT-I;治疗师需要有足够经验,激发患者动力,提高患者依从性,前期需进行充分的心理教育可增加CBT-I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治疗关系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