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竞合下的变局与走向——2016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巡礼 被引量:4
1
作者 欧阳友权 邓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1,共6页
2016年的中国网络文学,在政策、技术、产业经营等多方力量的竞合中赢得了文化及市场的双重话语权,并开始向海外传播其影响力,构建了蔚为壮观的文学格局。与此同时,网络创作的商业化与同质化以及版权保护困境等,也让网络文学在人文审美... 2016年的中国网络文学,在政策、技术、产业经营等多方力量的竞合中赢得了文化及市场的双重话语权,并开始向海外传播其影响力,构建了蔚为壮观的文学格局。与此同时,网络创作的商业化与同质化以及版权保护困境等,也让网络文学在人文审美与商业竞争中呈现出新的变局与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6 网络文学 发展走向
下载PDF
塑造典型人物是新时代文学的重要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毛宣国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0年第6期15-24,共10页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社会转型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书写属于时代的典型人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的重要选择。塑造典型人物关键在于把握复杂的社会生活矛盾,触及时代的痛点。当今文学的典型人物塑造,在思想的深度,反映社...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社会转型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书写属于时代的典型人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的重要选择。塑造典型人物关键在于把握复杂的社会生活矛盾,触及时代的痛点。当今文学的典型人物塑造,在思想的深度,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表现人物命运和精神状态的普遍性,以及人物性格的生动性、丰富性、完整性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许多从事文学写作的人,不再像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家那样保持对文学的真诚与热爱,密切关注当下的生活,努力去表现历史剧变中的社会生活矛盾和人物命运,自然创造不出能够深刻反映时代,触动人们心灵的典型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人物 时代精神 人物性格 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
下载PDF
当代中国人生存失范的峻切书写——新文化观与文学生存论观照下的《活着之上》
3
作者 王攸欣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51-155,共5页
阎真《活着之上》因为对中国大学与社会生存失范状态的峻切书写,成为2015年当代文学界热门话题。从基因同异创化论与文学生存论视角,对《活着之上》所写的主题与人物作出分析,指出中国人近代以来面临新的历史境遇与资源竞争对象,竞争激... 阎真《活着之上》因为对中国大学与社会生存失范状态的峻切书写,成为2015年当代文学界热门话题。从基因同异创化论与文学生存论视角,对《活着之上》所写的主题与人物作出分析,指出中国人近代以来面临新的历史境遇与资源竞争对象,竞争激化,造成了生存失范的文化历史境况。聂致远、蒙天舒等不仅是中国大学教师生存困境的体现者,更是整个中国当代社会的代表性人物,对于他们的叙述、虚构凸显了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生存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之上》 生存失范 基因同异创化论 文学生存论
下载PDF
VR的审美辨思 被引量:2
4
作者 聂庆璞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65-70,78,共7页
VR是当前最新、最热的内容创意领域,是伴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有人称其为一种新的媒体或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从审美体验来看,它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临场式沉浸、强烈感官冲击的审美对象、纯粹的审美主体。这... VR是当前最新、最热的内容创意领域,是伴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有人称其为一种新的媒体或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从审美体验来看,它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临场式沉浸、强烈感官冲击的审美对象、纯粹的审美主体。这些变化的发生,从传统美学的观点来看,究竟是终极式审美还是审美的终结,还需拭目以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 审美嬗变 临场式沉浸
下载PDF
从传统文化看《活着之上》对“新道统”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晏选军 尧育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62-166,共5页
通过对传统文化中"道统"和"文统"理念的借鉴和吸收,《活着之上》成功构筑起小说内部的"新道统"。在这一"新道统"的价值体系和精神坐标中,"反功利"和"安贫乐道"的传统思想... 通过对传统文化中"道统"和"文统"理念的借鉴和吸收,《活着之上》成功构筑起小说内部的"新道统"。在这一"新道统"的价值体系和精神坐标中,"反功利"和"安贫乐道"的传统思想起着重要作用,二者交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小说的基本价值取向,也尝试着对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作出一种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道统 《活着之上》 反功利 安贫乐道
下载PDF
历史变迁中恒定的乡愁——评彭见明《寒门之暖》
6
作者 晏杰雄 李秋颐 《长江文艺评论》 2020年第6期101-106,共6页
作为文学湘军的主力干将,新时期初彭见明以短篇小说《那山那人那狗》享誉文坛。小说讲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老邮员最后一次带班的故事,彰显了湘北人民朴素的生命哲学观,将人、动物与大自然的关系刻画得细腻微妙,兼具自然气息和人文韵味,... 作为文学湘军的主力干将,新时期初彭见明以短篇小说《那山那人那狗》享誉文坛。小说讲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老邮员最后一次带班的故事,彰显了湘北人民朴素的生命哲学观,将人、动物与大自然的关系刻画得细腻微妙,兼具自然气息和人文韵味,营造出一种恬淡静雅的审美意蕴,展现了质朴真淳的人性美,从而延续了湘籍作家沈从文的文化人性小说传统,汇入新时期国内诗化小说大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化小说 小说传统 审美意蕴 文学湘军 湘籍作家 沈从文 人性美 彭见明
下载PDF
论韩愈对李实的矛盾态度
7
作者 刘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9-22,共4页
韩愈《上李尚书书》与《顺宗实录》中对李实的评价完全相反,因为《顺宗实录》是韩愈主持修撰,故后世论者均据此发表议论,樊汝霖、魏了翁、王元启、罗大经、顾炎武等,各持己见。然尽管韩愈对李实的态度确存矛盾,考察《顺宗实录》的修撰情... 韩愈《上李尚书书》与《顺宗实录》中对李实的评价完全相反,因为《顺宗实录》是韩愈主持修撰,故后世论者均据此发表议论,樊汝霖、魏了翁、王元启、罗大经、顾炎武等,各持己见。然尽管韩愈对李实的态度确存矛盾,考察《顺宗实录》的修撰情况,其中所书之情却未必出自他之手,故就此发表议论有失偏颇。韩愈之"谄"与其文人身份和清客生涯相关,对他的议论纷呈缘于其文人道学双重身份,亦反映了对他接受的广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上李尚书书》 《顺宗实录》 接受
下载PDF
你的孩子永远不只是你的孩子
8
作者 李佳瑜 《湖南教育(上旬)(A)》 2016年第12期58-58,共1页
想到这句话是很早以前了,那时候在念高中,处在逆反心理突发的高峰期,和班主任合不来。他总觉得我心理有问题,而我,总觉得他是自以为是过了头。我妈很头疼,总是威胁我说要把我送到什么地方去,然后这就成了班主任的一大把柄。无奈,只能低... 想到这句话是很早以前了,那时候在念高中,处在逆反心理突发的高峰期,和班主任合不来。他总觉得我心理有问题,而我,总觉得他是自以为是过了头。我妈很头疼,总是威胁我说要把我送到什么地方去,然后这就成了班主任的一大把柄。无奈,只能低头。心中明明很生气,却什么都不敢说。好像她是我的家长,就能支配我的一切一样。"你的孩子永远不只是你的孩子。"——我那时候总把这句话写在自己的手上。不敢写在桌子上,日记本上也不敢写,生怕被看到了,又生什么事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不知道 渐行渐远 社会角色 厌恶治疗 七个人 给你 讲道理 电刺激 游戏高手 西方绘画
下载PDF
孔子如何教育问题学生
9
作者 李佳瑜 《湖南教育(上旬)(A)》 2019年第4期33-35,共3页
似乎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位问题学生,让老师头疼不已。初为教师,我的内心是喜悦的。孩子们稚嫩的脸庞和回答问题时高髙举起的小手都让我对这份职业的喜爱更加坚定。可渐渐地,当最初的喜悦与热情散去,班上层出不穷的问题,又让我开始怀疑。... 似乎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位问题学生,让老师头疼不已。初为教师,我的内心是喜悦的。孩子们稚嫩的脸庞和回答问题时高髙举起的小手都让我对这份职业的喜爱更加坚定。可渐渐地,当最初的喜悦与热情散去,班上层出不穷的问题,又让我开始怀疑。该如何处理班里的问题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学生 教育 孔子 回答问题 喜悦 头疼 老师 教师
下载PDF
社交软件应用与网络学习团队的建设
10
作者 叶烨 《文教资料》 2018年第2期186-187,共2页
建构学习团队,有助于增强网络在线学习者的学习热情、维持学习黏性。以QQ、微信为代表的网络社交软件,有助于网络学习团队的建设。因此,应充分发挥社交软件在网络学习中的应用作用。在应用中,应注意明确社交软件在学习中的工具属性... 建构学习团队,有助于增强网络在线学习者的学习热情、维持学习黏性。以QQ、微信为代表的网络社交软件,有助于网络学习团队的建设。因此,应充分发挥社交软件在网络学习中的应用作用。在应用中,应注意明确社交软件在学习中的工具属性,重视社交软件在教学进程中的维护,并在社交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引入竞争模式,以及积极使用相关社交软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软件 网络学习团队 团队建设
下载PDF
从“父母”名称的由来看语根的起源
11
作者 任继昉 《中文论坛》 2018年第1期257-267,共11页
世界上许多相距甚远的地方都使用pa和ma这一声音类型的词来称呼父母亲,汉语中的“爸爸”“妈妈”与世界各种语言中对父母亲的称呼也是一致的。在许多民族中,婴儿发papa时,父亲应答;发mama时,母亲应答。久而久之,这种应答形成了一种条件... 世界上许多相距甚远的地方都使用pa和ma这一声音类型的词来称呼父母亲,汉语中的“爸爸”“妈妈”与世界各种语言中对父母亲的称呼也是一致的。在许多民族中,婴儿发papa时,父亲应答;发mama时,母亲应答。久而久之,这种应答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再经过“约定俗成”,于是mama(妈妈)和papa(爸爸)就有了“分工”,形成了固定的称谓。说“爸爸”“妈妈”的称呼来源于婴儿自然的发音,有着多方面的证据。婴儿的自然发音papa、mama就是“爸爸”“妈妈”等词的语根。因此,自然发音是语根的一大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 名称 语根 起源
下载PDF
不可抗与不可知——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观”
12
作者 黄艺舒 《湖南教育(中旬)(B)》 2019年第8期60-61,共2页
在世界各大文明谱系中,都存在人类命运的讨论与分析,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色。在西方,古希腊人的命运观或许最具代表性。无论是英勇善战、无人能敌的阿喀琉斯,还是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抑或是尽心为民的... 在世界各大文明谱系中,都存在人类命运的讨论与分析,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色。在西方,古希腊人的命运观或许最具代表性。无论是英勇善战、无人能敌的阿喀琉斯,还是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抑或是尽心为民的俄狄甫斯王,他们都曾被命运这根看不见的"绳索"牢牢拴住。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观,伴随着《伊利亚特》《奥德赛》等古典名著而传播至世界各地。这种命运观,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不可抗拒。无论是神还是人,都不能抗拒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知性 希腊人 命运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