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镁非共面位错相互作用强度的位错动力学模拟
1
作者 李赛毅 张磊 杨继翔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48-3057,共10页
采用位错动力学方法模拟金属镁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基面、柱面及一阶锥面<a>位错非共面相互作用,利用扩展Taylor硬化方程计算潜硬化系数,探讨位错相互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位错相互作用强度随滑移机制以及主滑移系... 采用位错动力学方法模拟金属镁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基面、柱面及一阶锥面<a>位错非共面相互作用,利用扩展Taylor硬化方程计算潜硬化系数,探讨位错相互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位错相互作用强度随滑移机制以及主滑移系与林滑移系的交换而变化,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和非对称性。共线基面/柱面相互作用最强,非共线柱面/基面相互作用最弱,相应的潜硬化系数分别为0.43和0.11。共线相互作用下主位错长度由于位错湮灭明显比非共线相互作用下的小,非共线作用下则形成大量位错交结或交叉态位错。虽然共线相互作用总体上略强于非共线作用,但特定主位错−林位错相互作用对的共线与非共线作用相对强弱随非共线作用下形成的交结性质而变化。当非共线相互作用形成固着交结或交叉态时,非共线作用强度高于共线作用强度,而当形成的交结为可动交结时则弱于共线作用强度。充分考虑位错可动性及摩擦阻力的差异是有效预测位错相互作用强度及其各向异性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错动力学 潜硬化 交结 滑移 位错相互作用
下载PDF
聚苯胺纳米线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储能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彪 陈鼎智 +2 位作者 马安宁 郑渝 邓姝皓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131,共11页
针对软、硬模板法制备纳米线的缺陷,提出一种步骤简单、快速且低成本的方法来获得直径均匀的PANI纳米线复合材料,并对所制备出的PANI纳米线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和电化学性能研究。首先,采用阳极氧化剥离法,分别在硝酸体系、磷酸还原体系及... 针对软、硬模板法制备纳米线的缺陷,提出一种步骤简单、快速且低成本的方法来获得直径均匀的PANI纳米线复合材料,并对所制备出的PANI纳米线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和电化学性能研究。首先,采用阳极氧化剥离法,分别在硝酸体系、磷酸还原体系及硫酸体系中对表面光滑的石墨板进行电化学剥离处理。随后,在经过电化学剥离后的粗糙石墨表面上进行电聚合,从而得到PANI纳米线复合材料。表征分析发现,经电化学剥离处理的石墨纸表面分别生成具有大量活性点的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与PANI结合显著提高了PANI的导电性。其中硝酸体系制备的聚苯胺复合材料(PANI/GO)微观为纳米线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磷酸还原体系制备的聚苯胺复合材料(PANI/GR1)微观是纳米线和纳米片层混合结构;硫酸体系制备的聚苯胺复合材料(PANI/GR2)的微观结构介于二者之间。以镁合金和上述三种PANI复合材料为电极,制备出简易的海水电池。使其在电流密度为3.75 mA·cm^(−2)下放电至0.9 V时止。三种电池的比能量分别为540、228和363 mWh·g^(−1),结果表明PANI/GO的储能性最优。随后进行的Tafel曲线分析和交流阻抗分析表明,PANI/GO复合电极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优异、比表面积大,有利于与电解液充分接触,促进离子在其上的传输和扩散,因而电池反应的极化小,电化学性能最优,有望应用于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剥离 聚苯胺 纳米线 正极 海水电池
下载PDF
铜基偏晶合金的研究现状
3
作者 赵小军 姜玉祥 +7 位作者 翟鹏远 李峰诚 李艳苗 蔡圳阳 钟琦 孙洋洋 肖来荣 刘赛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49,共25页
铜基偏晶合金(Cu-Co、Cu-Fe、Cu-Cr等)具有优异的电、磁、力学等特性,受到国内外材料科学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制备过程中,铜基偏晶合金由于发生液相分离行为并形成严重的偏析组织现象,被称为不混溶合金。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寻求使... 铜基偏晶合金(Cu-Co、Cu-Fe、Cu-Cr等)具有优异的电、磁、力学等特性,受到国内外材料科学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制备过程中,铜基偏晶合金由于发生液相分离行为并形成严重的偏析组织现象,被称为不混溶合金。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寻求使铜基偏晶合金组织均匀的制备方法,然而近期研究表明,偏析组织异质结构的强度-韧性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材料的韧性,这为铜基偏晶合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铜基偏晶合金的液相分离和偏析组织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液相分离组织结构演变、液相分离热力学以及第二相液滴形核生长动力学研究),归纳了目前主流的改善偏析组织方法(包括微合金化法、快速凝固法和激光成形法),阐述了铜基偏晶合金因液相分离特性产生的双相复合微观组织结构的强度-韧性协同作用,最后对铜基偏晶合金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偏晶合金 液相分离 偏析组织 强度-韧性协同作用
下载PDF
预变形对2195铝锂合金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翼飞 叶凌英 +3 位作者 董宇 邹国童 李俊 杨献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5-738,共14页
通过硬度测试、室温拉伸测试、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以及数字图像相关(DIC)等手段,研究不同拉伸预变形量对2195铝锂合金在155℃时效后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拉伸预变形量为2%、4%、6%、8%的合金经过... 通过硬度测试、室温拉伸测试、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以及数字图像相关(DIC)等手段,研究不同拉伸预变形量对2195铝锂合金在155℃时效后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拉伸预变形量为2%、4%、6%、8%的合金经过155℃时效后,其抗拉强度分别为560.4 MPa、570.8 MPa、573.6 MPa、575.9 MPa。随着预变形量的增大,合金强度不断提高,这是由于位错是强化相T1相的有利形核点位,拉伸预变形量的增大使得位错密度增加,从而使得T1相数量密度增加。但随着拉伸预变形量的增大,拉伸预变形对合金的强度提升幅度逐渐减小,这主要是位错堆积缠结,析出相形核点重叠导致的。随着拉伸预变形量从2%增大到8%,合金的伸长率从9.6%下降到6.4%。通过DIC观察,拉伸预变形量的增大会使得拉伸过程中的应变集中现象提前出现,颈缩稳定性有所降低。这是由于较大的拉伸预变形量会使得合金在预变形阶段的应变分布不均匀,合金内出现破碎的变形组织晶粒。这些变形组织晶粒与周围其他晶粒组织的晶粒取向不同,更有利于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4%的拉伸预变形量可以使2195铝锂合金达到最佳的强塑性匹配,此时抗拉强度为570.8 MPa、屈服强度为543.4 MPa、伸长率为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95铝锂合金 拉伸预变形 拉伸力学性能 数字图像相关 应变集中现象
下载PDF
Cu含量对Al-1Mg-0.6Si-xCu合金板材韧性及弯曲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欧阳瑞丁 赵磊 +7 位作者 蒋海春 唐建国 叶凌英 刘胜胆 张勇 马乐航 胡西艳 卢冯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6-1494,共9页
采用室温拉伸、Kahn撕裂以及弯曲实验,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法和扫描透射电镜等手段,探究了Cu含量对Al-1Mg-0.6Si-xCu合金板材韧性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的伸长率、均匀伸长率、均匀断裂能和单位面积裂纹形核功... 采用室温拉伸、Kahn撕裂以及弯曲实验,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法和扫描透射电镜等手段,探究了Cu含量对Al-1Mg-0.6Si-xCu合金板材韧性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的伸长率、均匀伸长率、均匀断裂能和单位面积裂纹形核功逐渐增加,合金的弯曲性能变好,均匀阶段韧性提升,而合金的失稳伸长率、失稳断裂能及单位面积裂纹扩展功下降,合金失稳阶段韧性变差。随着Cu含量的增加,Al-1Mg-0.6Si-xCu合金中强化相β″的密度增加,且在0.5-Cu合金中出现Q′相和L相,晶内析出相密度增加,使得合金在形变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增加;晶界析出相间距增加,从而提高合金的韧性及弯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CU含量 失稳伸长率 裂纹形核功 裂纹扩展功 弯曲性能
下载PDF
应变速率对7065铝合金等温压缩软化机制的影响
6
作者 赵言 唐建国 +2 位作者 张勇 郑许 赵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7-212,共6页
采用等温压缩实验并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手段,研究了应变速率对7065铝合金热变形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由0.001 s^(-1)增加到30 s^(-1),合金的动态再结晶面积分数先显著减少,在1 s^(-1)时达到较低水平,而后变化幅度小于1... 采用等温压缩实验并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手段,研究了应变速率对7065铝合金热变形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由0.001 s^(-1)增加到30 s^(-1),合金的动态再结晶面积分数先显著减少,在1 s^(-1)时达到较低水平,而后变化幅度小于10%,当应变速率大于1 s^(-1)时,合金的亚结构面积分数显著增加。低应变速率阶段(0.001~1 s^(-1))的软化机制为动态再结晶(DRX)机制和动态回复(DRV)机制,而高应变速率阶段(1~30 s^(-1))的软化机制为DRV机制。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等温压缩变形后合金的形变储能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等温压缩 热变形 本构方程 动态再结晶(DRX) 动态回复(DRV)
下载PDF
超塑性变形对2A97铝锂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徐亚琪 叶凌英 +3 位作者 邹国童 李俊 张翼飞 陈世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95-2907,共13页
本文将2A97铝锂合金板材在430℃、2×10^(-3)s-1条件下进行超塑性拉伸实验,拉伸至不同真应变(ε=0.4、0.7、0.9、1.1)后对其进行室温拉伸测试和断口形貌分析,并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不同超塑性变形量... 本文将2A97铝锂合金板材在430℃、2×10^(-3)s-1条件下进行超塑性拉伸实验,拉伸至不同真应变(ε=0.4、0.7、0.9、1.1)后对其进行室温拉伸测试和断口形貌分析,并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不同超塑性变形量对2A97铝锂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塑性变形量的增加,小角度晶界通过动态再结晶转变为大角度晶界,晶粒形貌从条带状向等轴状演变;在真应变0~0.9阶段,平均位错密度由于动态再结晶作用从0.6×10^(13)m^(-2)下降至0.2×10^(13)m^(-2),但在真应变达到1.1时,由于由于协调晶界滑动平均位错密度反而上升至0.3×10^(13)m^(-2)。合金室温拉伸强度在真应变0~0.4阶段下降,在0.4~1.1阶段上升;而伸长率变化规律相反,由于在真应变0~0.4阶段,动态再结晶软化作用使强度下降;在真应变0.4~1.1阶段,第二相回溶增强固溶强化效果,同时晶界强化和析出强化综合作用使强度增加,而空洞面积分数从0.09%增加至0.47%,第二相粒子粗化,导致伸长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超塑性变形 微观组织演变 位错 空洞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预变形量对2050 Al−L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耀 徐国富 +2 位作者 乔海光 刘时超 彭小燕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774-1788,共15页
研究经不同轧制预变形处理(0~20%)后2050 Al−Li合金T8时效状态的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显微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预变形量的增加,晶粒尺寸沿ND方向显著变小,晶内畸变增大。... 研究经不同轧制预变形处理(0~20%)后2050 Al−Li合金T8时效状态的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显微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预变形量的增加,晶粒尺寸沿ND方向显著变小,晶内畸变增大。位错等的缠结为T1相的析出提供了大量的形核位点。这导致析出相数量增多,析出相之间的距离缩小,从而提高了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和合金强度。当预变形量为16%时,T1相数量密度和合金强度最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568和584 MPa,伸长率为8.6%);当预变形量进一步增加到20%时,由于位错缠结,原子扩散通道减少,T1相数量的减少最终导致合金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50铝锂合金 轧制预变形 T1相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汽车用5182铝合金板温冲压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婕尔 王孟君 +2 位作者 杨刚 周威 李光耀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42-3347,共6页
以5182铝合金板本构方程为基础,采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对5182铝合金板温冲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冲压温度和冲压速度等工艺因素对板材成形性能的影响;通过温冲压实验探讨5182铝合金板在不同冲压温度、冲压速度下的极限拉深比(LDR)... 以5182铝合金板本构方程为基础,采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对5182铝合金板温冲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冲压温度和冲压速度等工艺因素对板材成形性能的影响;通过温冲压实验探讨5182铝合金板在不同冲压温度、冲压速度下的极限拉深比(LDR)。实验及模拟结果表明:冲压速度为0.1 mm/s时,合金的LDR值并非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增加;冲压温度为523 K时,随着冲压速度的增加,LDR值逐渐降低;5182铝合金板的冲压性能主要受变形过程中板材的温度梯度与应变速率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82铝合金 温冲压 极限拉伸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难熔金属合金及其高温抗氧化涂层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8
10
作者 蔡圳阳 沈鸿泰 +6 位作者 刘赛男 陈亦杰 浦荣 操沁璇 张贝 肖来荣 赵小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91-2010,共20页
难熔金属合金具有熔点高、高温强度高和加工性能良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但其高温抗氧化性能较差,涂覆高温抗氧化涂层是解决难熔金属合金热/氧防护问题的有效方式。概述钼、铌、钽、钨、铼等五种难熔金属合金国内... 难熔金属合金具有熔点高、高温强度高和加工性能良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但其高温抗氧化性能较差,涂覆高温抗氧化涂层是解决难熔金属合金热/氧防护问题的有效方式。概述钼、铌、钽、钨、铼等五种难熔金属合金国内外常用合金牌号及其主要性能,总结这五种难熔金属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涂层常用体系、制备方法及其高温抗氧化性能,并提出多组元成分设计、复合梯度结构设计以及制备方法组合优化将是涂层研发的发展方向,有望逐步满足难熔金属合金各类热端部件的高温防护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金属合金 涂层 氧化 高温防护 硅化物
下载PDF
Cu含量对铝锂合金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杨惠钧 唐建国 +5 位作者 李响 刘锦勋 李红英 肖翔 林海涛 王姝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59-2570,共12页
通过晶间腐蚀、剥落腐蚀和电化学实验,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组织的观察,研究了三种Cu含量对铝锂合金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Cu含量铝锂合金(3.15Cu、3.63Cu和3.88Cu合金)的抗腐蚀性能由好到差... 通过晶间腐蚀、剥落腐蚀和电化学实验,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组织的观察,研究了三种Cu含量对铝锂合金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Cu含量铝锂合金(3.15Cu、3.63Cu和3.88Cu合金)的抗腐蚀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3.15Cu合金、3.88Cu合金、3.63Cu合金。3.15Cu合金中粗大相和T1相的数量最少,腐蚀深度最浅,腐蚀电流密度最小,EIS容抗弧半径最大,具有最好的抗腐蚀性能。与3.15Cu合金相比,3.63Cu和3.88Cu合金中粗大相和T1相的数量较多,导致合金腐蚀更容易萌生和扩展,使抗腐蚀性能变差;与3.63Cu合金相比,3.88Cu合金中粗大相与基体间的电位差减小,使抗腐蚀性能略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CU含量 局部腐蚀 晶间腐蚀 剥落腐蚀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Al/Cu双金属复合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锐 林高用 +2 位作者 王莉 张胜华 宋佳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8,共4页
采用POLYVAR-MET型金相显微镜、带有GENESIS60S能谱仪的Sirion200场发射扫描电镜对经高温和低温退火处理的Al/Cu双金属复合界面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热处理工艺对界面组织及扩散层厚度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通过冷轧实验研究扩散层厚度... 采用POLYVAR-MET型金相显微镜、带有GENESIS60S能谱仪的Sirion200场发射扫描电镜对经高温和低温退火处理的Al/Cu双金属复合界面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热处理工艺对界面组织及扩散层厚度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通过冷轧实验研究扩散层厚度与界面结合强度的关系,获得综合满足材料结合强度和成型性能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高温退火处理的Al/Cu复合试样难以实现稳定的塑性成型,低温退火处理能使界面结合牢固,冷变形塑性好;Al/Cu双金属复合材料的界面扩散结合层厚度的最佳范围为1.2~3.5μm;最佳工艺为低温退火加热到300~350℃,保温45~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双金属层压复合材料 界面结合 扩散 低温退火 塑性成型
下载PDF
界面活化处理对固体浮力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芝华 陈明 +4 位作者 李珍 刘夏清 邹德华 牛捷 刘兰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0-74,共5页
采用2种方法(偶联剂处理和碱刻蚀+偶联剂处理)分别对空心玻璃微球进行界面活化处理,制备了轻质、高强的空心玻璃微球/环氧树脂固体浮力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压缩性能测试和密度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密度和压... 采用2种方法(偶联剂处理和碱刻蚀+偶联剂处理)分别对空心玻璃微球进行界面活化处理,制备了轻质、高强的空心玻璃微球/环氧树脂固体浮力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压缩性能测试和密度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密度和压缩性能。研究表明,2种方法都能改善空心玻璃微球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相容性和界面结合力,使材料的实际密度更接近理论密度,同时能显著提升材料的压缩强度。当空心玻璃微球填充量在10%时,相比未处理工艺制备的固体浮力材料,偶联剂处理和碱刻蚀+偶联剂处理得到的固体浮力材料的压缩强度分别提升18 MPa和22 MPa,上升幅度分别为13.5%和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活化处理 空心玻璃微球 环氧树脂 固体浮力材料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L1_0-TiAl点缺陷浓度的第一原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陶辉锦 孙顺平 +3 位作者 张铖铖 陈图 罗伟 江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89-2797,共9页
采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结合Wagner-Schottky缺陷热力学模型,研究金属间化合物L10-TiAl中各种空位和反位点缺陷的形成焓、热力学平衡浓度及其相互作用等。结果表明:这些缺陷的热力学平衡浓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反位缺陷浓... 采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结合Wagner-Schottky缺陷热力学模型,研究金属间化合物L10-TiAl中各种空位和反位点缺陷的形成焓、热力学平衡浓度及其相互作用等。结果表明:这些缺陷的热力学平衡浓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反位缺陷浓度均高于空位缺陷浓度,Ti空位浓度高于Al空位浓度。在理想化学计量比成分下,Ti反位缺陷的浓度与Al反位缺陷的基本相当;在略偏离计量比的富Ti成分端,Ti反位缺陷的浓度高于Al反位缺陷的;在富Al成分端则相反。不同点缺陷之间均普遍存在相互排斥性,难以聚集,将倾向于向基体中分散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0-TiAl金属间化合物 点缺陷浓度 形成焓 第一原理 Wagner-Schottky模型
下载PDF
轧制及退火对FeCoCrNiN_(0.07)高熵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康亮 梁霄鹏 +1 位作者 李慧中 吴庆波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4-97,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热等静压法(HIP)制备了FeCoCrNiN_(0.07)高熵合金,研究了冷轧变形及后续750℃退火对FeCoCr-NiN_(0.07)高熵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IP态FeCoCrNiN_(0.07)高熵合金为简单的单相FCC结构,在经过轧制变形及后... 采用粉末冶金热等静压法(HIP)制备了FeCoCrNiN_(0.07)高熵合金,研究了冷轧变形及后续750℃退火对FeCoCr-NiN_(0.07)高熵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IP态FeCoCrNiN_(0.07)高熵合金为简单的单相FCC结构,在经过轧制变形及后续750℃退火后无第二相产生。HIP态合金显微组织由大量的等轴晶粒和退火孪晶构成,经过轧制变形后显微组织中产生大量微观剪切带和一些变形孪晶,同时还存在大量的微观应变以及较高的位错密度。冷轧态合金经过750℃退火后发生完全再结晶形成大量细小的等轴再结晶晶粒和退火孪晶。HIP态合金表现出优异的塑性但强度较低,经过轧制后强度显著增大而塑性显著降低,这主要归因于位错强化。冷轧态合金在750℃退火后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加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度的降低归因于再结晶软化作用,而强度优于HIP态归因于细晶强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粉末冶金 冷轧变形 热处理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铜基弹性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温燕宁 肖来荣 +3 位作者 张喜民 李威 郑英鹏 耿占吉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09年第2期503-506,共4页
以铜基弹性材料的强化方式进行分类,综述了5种铜基弹性材料的性能、制备方法、形成机理及主要用途,介绍了国内外在铜基弹性材料方面的开发研究进展及生产和应用现状,指出了铜基弹性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铜基弹性材料 强化方式 性能 形成机理
下载PDF
Li_(1.3)Al_(0.3)Ti_(1.7)(PO_4)_3基锂离子导电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玉龙 张鸿 +2 位作者 薛丹 崔彬 李志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4-149,共6页
采用以聚乙烯醇为聚合剂的湿化学法合成Li1.3Al0.3Ti1.7(PO4)3(LATP)锂离子导电材料,以Li4P2O7(LP)为助烧剂制备LATP-xLP(x=0,0.01,0.03,0.05,摩尔分数)锂离子导电固体电解质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交流阻抗技术分别对... 采用以聚乙烯醇为聚合剂的湿化学法合成Li1.3Al0.3Ti1.7(PO4)3(LATP)锂离子导电材料,以Li4P2O7(LP)为助烧剂制备LATP-xLP(x=0,0.01,0.03,0.05,摩尔分数)锂离子导电固体电解质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交流阻抗技术分别对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和离子导电性进行表征。通过分析材料晶体结构和交流阻抗特性,对材料的导电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ATP粉体和LATP-xLP陶瓷具有菱方晶系结构,空间群为R3-c,该晶体结构具有三维离子导电通道;添加LP助烧剂使陶瓷的烧结温度降低了150℃、电导率得到了提高。交流、直流导电特性测量得出LATP-0.03LP的离子导电性占总导电性的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1.3Al0.3Ti1.7(PO4)3 合成 助烧剂 离子导电性
下载PDF
银/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芝华 李珺杰 卢健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8-172,共5页
采用苯胺为分散剂合成纳米银胶溶液,并在此基础上引发苯胺的原位复合,制备出银/聚苯胺(Ag/PANI)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电化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分析与检测。研究结果表明,Ag/... 采用苯胺为分散剂合成纳米银胶溶液,并在此基础上引发苯胺的原位复合,制备出银/聚苯胺(Ag/PANI)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电化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分析与检测。研究结果表明,Ag/PANI纳米复合材料中形成了聚苯胺在外、银纳米粒子在内的包覆结构,纳米复合粒子为类球形状形貌。引入纳米银粒子后,制备的Ag/PANI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活性和比容量较PANI有了很大提高。Ag/PANI纳米复合材料的腐蚀电流密度为72.1μA/cm2,比PANI的腐蚀电流密度106μA/cm2降低了33.9μA/cm2,纳米复合材料防腐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银纳米粒子 纳米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粉末球磨预处理对高硅铝合金材料组织与物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伏良 易丹青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257,共5页
为制备出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高硅铝合金电子封装材料,采用高能球磨对Al-Si合金粉末进行氧化预处理,结合包套热挤压制备Al_2O_3与SiO_2增强的弥散强化型铝硅复合材料,并采用透射电镜、金相显微镜及热物性测试仪,对材料显微组织、密度、气... 为制备出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高硅铝合金电子封装材料,采用高能球磨对Al-Si合金粉末进行氧化预处理,结合包套热挤压制备Al_2O_3与SiO_2增强的弥散强化型铝硅复合材料,并采用透射电镜、金相显微镜及热物性测试仪,对材料显微组织、密度、气密性、热膨胀系数及热导率进行分析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与高温空气氧化相比,粉末高能球磨后,所制备材料的晶粒更加细小,特别是硅粒子已明显细化:粉末球磨后所制备材料密度接近于理论密度,其致密度在99%左右:材料气密性很好,在1 nPa·m^3·s^(-1)以下;材料热膨胀系数随粉末球磨时间延长而下降,当球磨时间超过24 h后,材料膨胀系数小于13μK^(-1);随着球磨时间延长材料热导率增加,球磨32 h后,材料热导率高达145.5 W·m^(-1)·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铝合金 电子封装 高能球磨 铝硅复合材料
下载PDF
轮椅用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轩 王孟君 +2 位作者 王剑 葛鹏 梁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在未来十年内,人口老龄化和残疾人问题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和巨大挑战。我国社会老龄化形势严峻,2013年全国老龄人口(60岁以上)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了14.8%^([1]);第六...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在未来十年内,人口老龄化和残疾人问题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和巨大挑战。我国社会老龄化形势严峻,2013年全国老龄人口(60岁以上)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了14.8%^([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肢体残疾人数达到了2472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士 材料研究进展 全国人口普查 肢体残疾 老龄人口 老龄化水平 耐蚀性 结构材料 车架结构 铝合金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