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的理工类学院文化多维建构策略——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
梁叔全
胡小清
蔡圳阳
陈志永
李周
林高用
张鸿
徐国富
王德志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8
|
|
2
|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新生课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
王德志
李周
蔡圳阳
彭需发
|
《高教学刊》
|
2021 |
6
|
|
3
|
理工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
周江
易仁杰
蔡圳阳
陈根
曹鑫鑫
梁叔全
|
《高教学刊》
|
2023 |
5
|
|
4
|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进——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
陈志永
林高用
王德志
李周
|
《创新与创业教育》
|
2023 |
0 |
|
5
|
基于“大工程观”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
陈志永
林高用
李周
张红媛
|
《创新与创业教育》
|
2016 |
5
|
|
6
|
基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大学生创新训练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
林高用
李劲风
刘会群
唐建国
张红媛
|
《教育教学论坛》
|
2020 |
7
|
|
7
|
学科文化弘扬与创新教育思考及实践探索——以中南大学材料学科为例 |
梁叔全
蔡圳阳
陈志永
李周
胡小清
徐国富
王德志
黄伯云
|
《创新与创业教育》
|
2018 |
4
|
|
8
|
探讨生源级差,创新人才培养——以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材料加工学科为例 |
唐建国
赵薇
|
《创新与创业教育》
|
2012 |
2
|
|
9
|
国际合作模式下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南大学材料学科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的实践 |
周承商
刘咏
|
《创新与创业教育》
|
2021 |
2
|
|
10
|
研究生学位论文多层次督查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中南大学材料学科为例 |
林高用
陈志永
李周
刘华山
李志成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
2022 |
1
|
|
11
|
论重点学科建设的现代意识—以中南大学材料学科建设为例 |
李红英
郑子樵
等
|
《现代大学教育》
|
2001 |
0 |
|
12
|
全日制材料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以中南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为例 |
雷前
蔡圳阳
宋旼
刘咏
李周
|
《大学教育》
|
2022 |
2
|
|
13
|
“互联网+”背景下材料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 |
周科朝
魏秋平
蔡圳阳
马莉
邓泽军
王剑
|
《高教学刊》
|
2024 |
9
|
|
14
|
以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完善高校创新机制——解读中南大学“学科性公司制”创新理念 |
李国栋
刘伦钊
张增常
李先红
|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15
|
“企业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再创新——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
林高用
陈志永
李周
张红媛
|
《创新与创业教育》
|
2015 |
5
|
|
16
|
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
林高用
邓小铁
刘立斌
张鸿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5 |
6
|
|
17
|
材料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工程合金的加工、设计与选择”课程为例 |
章立钢
袁媛
刘会群
李劲风
|
《教育教学论坛》
|
2024 |
0 |
|
18
|
中南大学低碳校园模式构建研究 |
陈宝玉
张思雨
章也
刘晨
汪鑫强
庄慧玲
|
《节能》
|
2012 |
8
|
|
19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创新教育的融合思考 |
韦伟峰
周亮君
陈立宝
|
《科教文汇》
|
2021 |
7
|
|
20
|
“企业案例分析”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
林高用
陈志永
李周
张红媛
|
《创新与创业教育》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