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克隆及其表达
1
作者 唐世刚 杨兵厂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方法:从乙肝病人血清中提取HBVDNA;以带有EcoRI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引物,用PCR方法扩增X基因;而后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上,经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以IPTG诱导X融合蛋白...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方法:从乙肝病人血清中提取HBVDNA;以带有EcoRI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引物,用PCR方法扩增X基因;而后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上,经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以IPTG诱导X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PCR扩增显示有类似HBVX基因片断大小的条带;构建的原核表达重组体PMAL-C2X-HBV-X经酶切有相应大小的的基因插入片断,序列分析证实为正确的有完整读码框的X基因;这一重组体在IPTG诱导下有相应大小的X融合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BVX基因原核表达重组体pMAL-C2X-HBVX;在IPTG的诱导下,该重组体在大肠杆菌中可表达X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纯化HBVX蛋白和研究其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克隆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表达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的比较
2
作者 张文坚 谭德明 龚环宇 《医学与哲学(B)》 2008年第11期37-39,61,共4页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主要有两大类,本文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治疗效果、耐药性、依从性和治疗费用等方面对现有抗HBV药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在选择抗HBV药物时,应遵循规范化...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主要有两大类,本文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治疗效果、耐药性、依从性和治疗费用等方面对现有抗HBV药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在选择抗HBV药物时,应遵循规范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原则,在患者能承受的费用范围内,尽量选择抗病毒作用强、耐药率低、耐受性良好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类 核苷(酸)类似物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联合胸腺肽-α_1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浩晔 刘振国 +1 位作者 龚环宇 龚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230-2232,共3页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36例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D 4组。均给予基础护肝、抗感染等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微生态制剂——...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36例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D 4组。均给予基础护肝、抗感染等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及胸腺肽-α1;B组仅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C组仅加用胸腺肽-α1;D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自发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并将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CD4+、CD8+T细胞比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C组自发性腹膜炎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7.6%、55.2%和55.6%,均显著高于D组的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治疗起效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中性粒细胞(N)比例、TNF-α水平、CD8+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D4+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C、D组,CD4+、CD8+T细胞比例的恢复则优于B、D组。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胸腺肽-α1能加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抗感染治疗效果,缩短临床治疗起效时间,降低患者血清TNF-α水平,增强T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胸腺肽-Α1 肝炎 乙型 慢性 腹膜炎
下载PDF
人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稳定转染细胞株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唐世刚 覃琼华 +1 位作者 罗育林 苏先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8-11,共4页
目的通过实验获得人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HDSSF)稳定转染细胞株,为重组产品的获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脂质体包裹重组质粒pcDNA3。1hisB-HDSSF转染Hela细胞,以G418筛选转染细胞;进而通过RT-PCR和NorthernBlot鉴定G418筛选后的单克隆抗性... 目的通过实验获得人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HDSSF)稳定转染细胞株,为重组产品的获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脂质体包裹重组质粒pcDNA3。1hisB-HDSSF转染Hela细胞,以G418筛选转染细胞;进而通过RT-PCR和NorthernBlot鉴定G418筛选后的单克隆抗性细胞株。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hisB-HDSSF转染Hela细胞后,第20天可见G418单克隆抗性细胞株的形成。G418抗性Hela细胞株RT-PCR扩增出600bp左右的目的条带;NorthernBlot获得了明显的阳性杂交影。结论我们的实验证实HDSSF表达重组体被成功转入Hela细胞,并稳定表达;从而获得了HDSSF稳定表达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HDSSF表达、蛋白纯化和测定其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性 肝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转染 细胞株 克隆
下载PDF
人源性肝细胞生长刺激因子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唐世刚 苏先狮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 :阐明人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 (HDSSF)的本质 ,为进一步基因克隆奠定基础。方法 :以简并PCR扩增获取目的基因片断 ;杂交筛选人胎肝cDNA文库 ;末段终止法进行HDSSF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简并PCR扩增出接近HDSSF分子量 6 0 0bp片断 ;... 目的 :阐明人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 (HDSSF)的本质 ,为进一步基因克隆奠定基础。方法 :以简并PCR扩增获取目的基因片断 ;杂交筛选人胎肝cDNA文库 ;末段终止法进行HDSSF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简并PCR扩增出接近HDSSF分子量 6 0 0bp片断 ;人胎肝cDNA文库经初筛和复筛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单克隆噬斑 ;测定了HDSSF基因序列 ,其cDNA链为 74 8bp ,含有 5 94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架和 5′及 3′末端非编码区序列。序列分析显示HDSSF应为一含有 1 98个氨基酸残基的新的促肝细胞生长物质。结论 :本研究成功获得目的基因HDSSF克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性 肝细胞生长刺激因子 CDNA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重组人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唐世刚 苏先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获取高纯度的重组人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rhHDSSF),并探讨rhHDSSF在体外的生物学活性。方法收获大量培养的表达细胞,以冻融法提取蛋白质;以IMAC pH递减非变性法纯化表达的rhHDSSF;以MTT法测定其对HepG2,T24,Fibroblast和Hela细胞的... 目的获取高纯度的重组人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rhHDSSF),并探讨rhHDSSF在体外的生物学活性。方法收获大量培养的表达细胞,以冻融法提取蛋白质;以IMAC pH递减非变性法纯化表达的rhHDSSF;以MTT法测定其对HepG2,T24,Fibroblast和Hela细胞的增殖效应。结果从细胞裂解物中纯化得到20 kD左右的单一蛋白条带,其纯度达89%。细胞增殖实验证实这一蛋白产物对HepG2,Hela细胞有显著的增殖作用,并表现出良好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而对T24,Fibroblast细胞则增殖效果不明显。结论 本研究证实,人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HDSSF)转染细胞株中有20 kD左右HDSSF相应蛋白表达,与HDSSF、598 bp开放读码框理论值相一致,且纯度达89%,并发现其有良好的细胞增殖作用。rhHDSSF是一种非特异性促细胞增长物质,但它也有一定的选择性,这可能与不同细胞表达的细胞受体差异而导致蛋白信号传导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 纯化 生物学活性 蛋白质 冻融法
下载PDF
药物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其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杰斌 李倩 +2 位作者 龚国忠 龚环宇 侯周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37-1344,共8页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衰竭(drug-induced liver failure,DILF)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其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LRM)。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及湘雅三医院感染病科...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衰竭(drug-induced liver failure,DILF)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其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LRM)。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及湘雅三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183例DI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分为好转组(n=67)及无效组(n=116)。使用单因素分析对年龄,Tbil,SCr,PT及并发症等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初筛,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使用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的预后因素并构建LRM模型。将LRM模型与终末期肝病(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模型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LRM模型和MELD模型的预测价值,比较两模型间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及总正确率等参数的优劣,并使用独立样本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临床分型,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WBC计数,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谷丙氨酸转氨酶(aspartic acid transaminase/glutarine transaminase,AST/ALT)比值,Tbil,SCr,PT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等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AFP,PT,AST/ALT比值,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为DILF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可用于构建LRM模型。LRM模型和MELD模型的AUC分别为0.917(95%CI:0.876~0.959)和0.709(95%CI:0.633~0.786),总正确率分别为86.7%和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P,PT,AST/ALT比值,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为DILF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LRM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DILF患者的短期预后,其应用价值优于MELD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肝功能衰竭 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模型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防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肿瘤患者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浩晔 刘振国 +1 位作者 张震 龚环宇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核苷类似物防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非肝脏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HBsAg阳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及结果 .58例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于化疗前预防性使用... 目的 探讨应用核苷类似物防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非肝脏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HBsAg阳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及结果 .58例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于化疗前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比较两组HBV再激活的发生情况;对照组根据化疗后使用抗HBV药物与否及使用时段,比较未用抗HBV药物者(A组)、HBV再激活后方使用抗HBV药物者(B组)和尚未发生HBV再激活即使用抗HBV药物者(C组)之间的病情发展、转归及疗效等.结果 预防组22例患者中,仅3例(13.6%)发生HBV再激活,且肝炎发病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无重型肝炎及死亡病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中,22例(61.1%)发生HBV再激活,重型肝炎发病率(27.8%)和死亡率(16.7%)均高于预防组,肝功能损害程度亦高于预防组.在对照组中,A组5例患者均因肝功能衰竭死亡;B组13例患者中,4例发展为重型肝炎,其中1例死亡;C组18例患者中,4例出现HBV再激活,但其肝炎发病程度、病情转归、疗效均优于B组.结论 HBsAg阳性的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前即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可有效减少HBV再激活概率.若已行化疗,及时加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仍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HBV再激活的概率.即使已经出现HBV再激活,加用核苷类似物也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 核苷类似物 肿瘤患者 化疗后 临床分析 HBV再激活 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