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PICC置管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陈秀文 周乐山 +2 位作者 谭彦娟 陈羽双 陶子荣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64-1171,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新生儿经上肢静脉和经下肢静脉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置管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以及PubMed、Web of Knowledge、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Go...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新生儿经上肢静脉和经下肢静脉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置管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以及PubMed、Web of Knowledge、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中有关新生儿经上肢静脉行PICC与经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效果比较的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要求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其中8项为随机对照研究,10项为队列研究,包含研究对象4 890例。经下肢静脉行PIC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RR=0.83,95%CI:0.75~0.92,P<0.05)、感染发生率(RR=0.77,95%CI:0.60~0.99,P<0.05)、导管异位发生率(RR=0.28,95%CI:0.18~0.42,P<0.05)、液体渗漏发生率(RR=0.52,95%CI:0.40~0.70,P<0.05)、非计划性拔管率(RR=0.82,95%CI:0.69~0.98,P<0.05)均低于经上肢静脉PICC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上肢静脉PICC组(RR=1.17,95%CI:1.05~1.30,P<0.05),留置时间短于上肢静脉组(MD=-0.93,95%CI:-1.26~0.60,P<0.05)。结论目前证据表明,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优于上肢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META分析 新生儿
下载PDF
基于ACE Star循证模式选择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部位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秀文 周乐山 +1 位作者 谭彦娟 陶子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2-1088,共7页
目的:应用ACE Star循证模式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的最佳置管部位。方法:按照ACE Star循证模式中问题确立、证据综合、转译评鉴、整合实践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进... 目的:应用ACE Star循证模式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的最佳置管部位。方法:按照ACE Star循证模式中问题确立、证据综合、转译评鉴、整合实践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进行研究。综合荟萃分析结果、相关指南、专家建议、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以及新生儿的特点,形成最终建议,对湖南省某三甲医院行PICC的87例新生儿进行整合实践,评价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等结局指标。结果: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上肢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83,95%CI:0.75~0.92,P<0.05)。最终的转译评鉴结果建议新生儿若无PICC置管前下肢静脉已被破坏等特殊情况,首选经下肢静脉行PICC。整合实践的结果显示,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24%。与左下肢置管相比,右下肢置管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导管堵塞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经股静脉置管相比,经大隐静脉置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且并发症总发生率、导管堵塞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下肢大隐静脉可作为新生儿PICC的最佳置管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ACE Star循证模式 置管部位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护模式与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 被引量:6
3
作者 Heidelise Als 曹云 +2 位作者 Stéphane Sizonenko 黑明燕 胡晓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1-327,共7页
曹云教授随着围生医学的进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救治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ELBW)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未成熟,易发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在NICU医疗和护理过程中减少并发... 曹云教授随着围生医学的进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救治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ELBW)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未成熟,易发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在NICU医疗和护理过程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促进早产儿脑发育,以期得到一个好的预后是目前被高度关注的问题。现代NICU医护理念是:既关注早期抢救,也关注改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发育 神经发育 围生医学 新生儿重症监护 器官系统 脑发育 早期抢救 神经行为 单人间 母乳喂养
下载PDF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定量脑电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洁琼 李颖 +2 位作者 李欣 白璐 薄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1-274,F0003,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浓度对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qEEG)的影响,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期间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出生胎龄35~42周并行qEEG检查的新... 目的分析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浓度对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qEEG)的影响,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期间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出生胎龄35~42周并行qEEG检查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qEEG检查前24 h内所测患儿TSB将其分为3组,A组(TSB<221μmol/L)、B组(221μmol/L≤TSB<342μmol/L)和C组(TSB≥342μmol/L),比较各组间qEEG参数的变化,并对TSB与qEEG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104例,A组56例,B组和C组各24例。在额区,3组之间总功率、频谱边缘频率(spectrum edge frequency,SEF)、各频带绝对功率及相对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组的总功率较A组和B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颞区和枕区,3组之间SEF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SEF较A组和B组显著降低(P<0.05)。在额区、颞区和枕区,SEF和TSB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qEEG的SEF与TSB变化存在相关性,qEEG的SEF可能成为监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脑功能影响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脑损伤 定量脑电图 新生儿
下载PDF
中国25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曹芯诚 蒋思远 +27 位作者 李淑涓 韩俊彦 周琦 李萌萌 白瑞苗 夏世文 杨祖铭 盖建芳 张宝泉 杨传忠 袁静 潘丹丹 石静云 胡雪峰 林振浪 王杨 曾丽春 朱艳萍 韦秋芬 郭艳 陈玲 刘翠青 姜善雨 李晓莺 孙慧清 齐宇洁 黑明燕 曹云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25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 为探讨真菌败血症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建立... 目的分析中国25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 为探讨真菌败血症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建立的早产儿临床数据库资料进行二次分析,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生后7 d内收入中国25家三级医院NICU的24 731例早产儿的真菌败血症发生现况。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真菌败血症分为真菌败血症组和未发生真菌败血症组, 分析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原。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出生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和不同NICU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真菌败血症组和未发生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预后。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144例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和288例无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 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发生真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4 731例早产儿中166例(0.7%)发生真菌败血症, 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出生胎龄为(29.7±2.0)周, 出生体重为(1 300±293)g, 其中87.3%(145/166)为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 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越高(均P<0.001)。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0%(117/11 438)和2.0%(28/1 401),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中分别为1.3%(103/8 060)和1.7%(21/1 211)。3家NICU无真菌败血症发生, 其余22家NICU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范围为0.7%(10/1 397)~2.9%(21/7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66例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150例(90.4%), 其中白色念珠菌有59例、非白念珠菌有91例, 非白念珠菌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1例)为主。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发生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调整OR=1.52, 95%CI 1.04~2.22, P=0.030)和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调整OR=2.55, 95%CI 1.12~5.80, P=0.025)风险增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调整OR=2.50, 95%CI 1.50~4.17, P<0.001)、长时间中心静脉置管(调整OR=1.05, 95%CI 1.03~1.08, P<0.001)和长时间使用全肠外营养(TPN)(调整OR=1.04, 95%CI 1.02~1.06, P<0.001)均是发生真菌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国NICU早产儿真菌败血症主要病原为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发生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风险增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长时间中心静脉置管和长时间使用TPN可增加早产儿发生真菌败血症的风险。后续需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以降低NICU真菌败血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婴儿 早产 真菌
原文传递
IGF-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小鼠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吴叶娟 步仰高 +4 位作者 王杨 黑明燕 陈志武 桂丽 李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急性期新生小鼠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Rice方法制备新生小鼠HIBD动物模型。7日龄C57/BL新生小鼠9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假手术组(n=22)、缺...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急性期新生小鼠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Rice方法制备新生小鼠HIBD动物模型。7日龄C57/BL新生小鼠9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假手术组(n=22)、缺氧缺血组(HI组,n=22)、假手术+IGF-1组(n=18)、HI+IGF-1组(n=22)。假手术+IGF-1组、HI+IGF-1组在术后即刻予腹腔注射IGF-1(50μg/kg),假手术组、HI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于术后0、3、6、12、24、48 h取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制成单细胞悬液以罗丹明123(Rho123)标记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①皮质、海马、丘脑分别在术后3、6、12 h出现肿胀、凋亡,HI后48 h神经元肿胀、变性最明显,具有凋亡特征神经细胞达高峰;②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假手术+IGF-1组皮质、海马、丘脑各部位在不同时点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IGF-1对大脑皮质损伤修复有两个间期,对丘脑修复延迟且作用时间短;④HI组脑细胞平均荧光强度的升高最先出现在皮质(术后3 h),其次为海马(术后6 h),最后在丘脑(术后12 h),HI+IGF-1组各部位脑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低于HI组(P<0.01)。结论IGF-1可以减轻HIBD后脑水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推测IGF-1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HIBD急性期新生小鼠各部位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线粒体膜电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小鼠
下载PDF
肌苷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色素C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邓永红 田朗 +1 位作者 旷寿金 黑明燕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1129-1131,共3页
目的观察肌苷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细胞色素C(Cyt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肌苷治疗组和HIBD组(各组n=25)。分别于HI后6h、12h、1d、3d、7d制备标本,肌苷组于HI后即刻起给予肌苷100mg... 目的观察肌苷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细胞色素C(Cyt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肌苷治疗组和HIBD组(各组n=25)。分别于HI后6h、12h、1d、3d、7d制备标本,肌苷组于HI后即刻起给予肌苷100mg/kg,腹腔注射,每日2次,连续7d,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CytC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可见少许CytC阳性细胞;HIBD组在HI后6hCytC阳性细胞增多,于HI后1d达峰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之后逐渐下降,HI后7d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肌苷治疗组神经细胞CytCmRNA表达变化规律与HIBD组基本一致,各时间点与HIBD组相应时间点比较,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I损伤后给予肌苷干预能使脑皮质区及CA1区CytCmRNA表达下调,提示肌苷可能通过抑制CytCmRNA表达从而起到减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脑缺氧缺血 肌苷 细胞色素C
下载PDF
一所地市级医院NICU中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范洁 黑明燕 +1 位作者 黄西林 李小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某地市级医院NICU中发生新生儿肺出血(NPH)高危因素,为地市级医院救治NPH提供早期识别依据。方法某地市级医院NICU确诊的112例NPH患儿作为病例组,按巢式病例配对法选取同期住院、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未并发生肺出血的224例新生... 目的探讨某地市级医院NICU中发生新生儿肺出血(NPH)高危因素,为地市级医院救治NPH提供早期识别依据。方法某地市级医院NICU确诊的112例NPH患儿作为病例组,按巢式病例配对法选取同期住院、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但未并发生肺出血的224例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NPH的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母妊娠期糖尿病及胆汁淤积症,患儿剖腹产出生,胎龄<34周,5 min Apgar评分≤5分,体重<2 500 g,NPH前出现心力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PaO_2/FiO_2(氧合指数,OI)≤100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减小的发生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DIC、心力衰竭、OI≤100是NPH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33.975、3.975、1.818;P<0.05)。结论心力衰竭、OI≤100、DIC是地市级医院NICU发生NPH高危因素,应针对这些因素开展积极的原发病治疗和病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出血 高危因素 新生儿
原文传递
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9
作者 陈秀文 李辉 +1 位作者 谭彦娟 周乐山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91-996,共6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插管,循静脉走向将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提供静脉通路。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综述
原文传递
胃液稳定微泡实验早期诊断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价值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付扬喜 唐振 +1 位作者 欧阳志翠 程光清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讨胃液稳定微泡实验(SMT)早期诊断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价值,为早期干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提供临床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28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生后30 min内... 目的探讨胃液稳定微泡实验(SMT)早期诊断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价值,为早期干预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提供临床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28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生后30 min内抽取初次胃液1~2 m L行SMT检查,低倍镜下数出每mm^2中直径<15μm的稳定微泡数,以临床症状及生后6 h内胸X线片结果作为诊断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金标准,将早产儿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情况,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诊断最佳临界稳定微泡数值。并分别以微泡数<5个/mm^2,<10个/mm^2,<15个/mm^2及<20个/mm^2作为界值,计算诊断HMD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288例早产儿中确诊为肺透明膜病者91例(31.6%),非肺透明膜病者197例(68.4%);病例组较对照组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男婴所占比例较高(P<0.05),2组产前激素使用、胎膜早破、剖宫产的比例以及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微泡数为15个/mm^2是诊断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最佳临界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0(0.73~0.84)。以微泡数<5个/mm^2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符合者最多,为38例;以10~15个/mm^2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符合者16例。胃液微泡数<15个/mm^2预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9.0%、91.4%、82.7%、94.7%及80.4%,可作为预测HMD的指标。结论 SMT法简便、快速、经济,敏感度高,特异性好,能有效预测并早期诊断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膜病 婴儿 早产 疾病 肺疾病 早期诊断 ROC曲线 胃液稳定微泡实验
下载PDF
NMDA微量注射对脑皮质细胞磷酸化NMDA受体-1亚基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黑明燕 肖蜜黎 旷寿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激活在多种脑神经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NMDA直接诱导的细胞毒性反应对脑皮质神经细胞S897位点磷酸化的NMDA受体-1亚基(phospho-NR1 S897)表达的影响。方法7日龄SD... 目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激活在多种脑神经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NMDA直接诱导的细胞毒性反应对脑皮质神经细胞S897位点磷酸化的NMDA受体-1亚基(phospho-NR1 S897)表达的影响。方法7日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NMDA微量注射组(10mmol NMDA脑皮质内注射,于注射后1h断头取材),应用TTC(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染色和荧光免疫组化染色并比较各组荧光强度OD值。结果各组脑组织切片TTC染色均大致正常;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脑皮质phospho-NR1 S897高表达,NMDA注射侧脑皮质phospho-NR1 S897表达明显下调,各组荧光强度OD值分别为正常对照组1.364±0.268,NMDA注射对侧1.285±0.336,NMDA注射侧0.366±0.087,与前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NMDA直接诱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使脑皮质细胞S897位点的磷酸化NR1亚基的表达显著降低,与HI导致的损伤相类似,进一步证实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HI-NMDA-phospho-NR1 S897去磷酸化-细胞损伤”损伤途径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 微量注射 脑皮质 Phospho—NR1 S897 大鼠
下载PDF
婴儿肝炎综合征合并症的护理
12
作者 何利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0年第4期46-47,共2页
回顾性分析57例婴儿肝炎综合征合并症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的观察、非感染合并症的护理、感染合并症的护理。认为对于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除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外,还应对合并症进行严密的观察和个体化护理,从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 新生儿 肝炎综合征 合并症 护理
下载PDF
雾化吸入舒喘灵和高渗盐水治疗儿童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付扬喜 程光清 +1 位作者 宿军 唐振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2359-2362,共4页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舒喘灵和高渗盐水治疗婴幼儿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安康市中心医院儿童呼吸哮喘科住院并且确诊为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舒喘灵组和高渗盐水组;每组20例,...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舒喘灵和高渗盐水治疗婴幼儿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安康市中心医院儿童呼吸哮喘科住院并且确诊为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舒喘灵组和高渗盐水组;每组20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8 h 1次雾化吸入舒喘灵或3%高渗盐水各3 mL,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心率(heart rate, 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经皮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临床危重评分(clinic severity, CS)变化,并比较氧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舒喘灵组及高渗盐水组治疗后SpO2均呈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HR、RR及CS评分均呈不同程度下降(P<0.05);高渗盐水组治疗更能改善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SpO2、RR及CS(P<0.05);而HR改善较舒喘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渗盐水组能降低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P<0.05)。结论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改善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优于舒喘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吸入 舒喘灵 3%高渗盐水 毛细支气管炎
下载PDF
窒息足月儿出生后1日内血乳酸动态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黑明燕 刘芙蓉 +1 位作者 肖蜜黎 黄维清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702-704,共3页
【目的】探讨窒息足月儿出生后24 h内血乳酸水平与血糖浓度的动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59例围生期窒息足月新生儿根据1 min 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4-7分)、重度窒息组(0-3分)和宫内窘迫组(8-10分),18例健康足月新生儿... 【目的】探讨窒息足月儿出生后24 h内血乳酸水平与血糖浓度的动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59例围生期窒息足月新生儿根据1 min 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4-7分)、重度窒息组(0-3分)和宫内窘迫组(8-10分),18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1、62、4 h采集外周动脉血测定血乳酸和血糖水平,比较各组间数据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及宫内窘迫组患儿在出生后1、6、24 h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1 h和6 h时间点重度窒息组血乳酸水平高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 h,Apgar评分越高则血乳酸值越低,两者之间中度相关(R2=0.454,P〈0.05)。【结论】血糖水平对于评估足月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不明显。足月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日内,血乳酸水平与窒息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早期检测血乳酸水平可作为临床判断足月新生儿窒息程度的辅助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血乳酸 血糖 足月儿 动态改变
原文传递
MK-801对围生期缺氧缺血性损伤后脑细胞线粒体膜电势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黑明燕 旷寿金 殷萍 《新生儿科杂志》 2005年第4期164-166,共3页
目的了解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细胞线粒体膜电势(△Ψm)的变化及NMDA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K-801对这一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7日龄新生SD大鼠HIBD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n=6),HIBD组(n=10)和HIBD+MK-801组(n=10)(... 目的了解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细胞线粒体膜电势(△Ψm)的变化及NMDA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K-801对这一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7日龄新生SD大鼠HIBD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n=6),HIBD组(n=10)和HIBD+MK-801组(n=10)(MK-801于低氧处理前按0.3mg/kg剂量腹腔注射)。于缺氧缺血后立即断头处死动物,制成脑细胞悬液后,以罗丹明123(Rho123)标记、以流式细胞仪测定△Ψm的变化。结果围产期HIBD时双侧脑细胞△Ψm值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以损伤侧(右侧)为甚,右侧脑细胞△Ψm由正常状态下的(18.93±0.74)MFL降至损伤后的(7.59±0.32)MFL,右:左△Ψm比值由正常状态下的1.06±0.05降至损伤后的0.80±0.06(降低了24.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IBD后脑细胞△Ψm明显降低,提示线粒体功能明显受损;MK-801可减轻这一变化,提示NMDA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可通过减轻线粒体功能受损程度治疗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K-801 缺氧缺血 线粒体膜电势 缺氧缺血性损伤 脑细胞悬液 NMDA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围生期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线粒体功能 HIBD
原文传递
出生胎龄<34周住院早产儿出院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骆凝馨 蒋思远 +28 位作者 曹云 李淑涓 韩俊彦 周琦 李萌萌 郭金珍 刘红艳 杨祖铭 冀湧 张宝泉 黄智峰 袁静 潘丹丹 石静云 胡雪峰 林素 赵倩 晏长红 王乐 韦秋芬 阚清 高金枝 刘翠青 姜善雨 刘向红 孙慧清 杜娟 何利 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协作性质量改进研究协作组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74-780,共7页
目的:分析出生胎龄<34周住院早产儿出院预后及其3年变化趋势。方法:应用“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所建立的早产儿前瞻性队列数据库的研究数据进行二次分析。纳入25家三... 目的:分析出生胎龄<34周住院早产儿出院预后及其3年变化趋势。方法:应用“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所建立的早产儿前瞻性队列数据库的研究数据进行二次分析。纳入25家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在出生7 d内入院的27 192例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并排除严重先天畸形者。根据出生胎龄和入院时间分组,计算不同出生胎龄住院早产儿出院时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采用Cochran-Armitage检验和Jonckheere-Terpstra检验分析3年间早产儿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3年间早产儿出院预后的差异。结果:27 192例早产儿出生胎龄(31.3±2.0)周,出生体重(1 617±415)g。自动出院率9.5%(2 594/27 192),总病死率10.7%(2 907/27 192),完整治疗患儿病死率为4.7%(1 147/24 598),完整治疗患儿死亡或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6.2%(6 452/24 598)。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由高至低分别为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6.0%(4 342/27 192)、败血症11.9%(3 225/27 192)、重度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6.8%(1 641/24 206)、确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6%(939/25 762)、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1.5%(214/13 868)。研究期间3年总病死率下降( P<0.001),败血症、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也均呈下降趋势(均 P<0.001)。完整治疗存活早产儿主要并发症发生率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30)。校正混淆因素后,研究第3年总死亡风险显著低于第1年(调整 OR=0.62,95% CI 0.55~0.69, P<0.001),完整治疗患儿死亡或主要并发症、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败血症和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风险也均低(均 P<0.05)。 结论:2015—2018年NICU住院早产儿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呈现降低趋势,但死亡或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需持续开展针对性质量改进,进一步提高救治质量、改善早产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婴儿 早产 死亡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