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卫生健康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中新生儿输血的编制说明与解读
1
作者 桂嵘 黄蓉 +17 位作者 杨明华 竺晓凡 卢俊 徐晓军 袁天明 张蓉 王旭 刘晋萍 王静 邵智利 赵明一 郭永建 陈佳睿 陈琦蓉 郭佳 吴心音 黑明燕 何庆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9-1254,共6页
为了指导儿童患者的临床输血实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WS/T 795-2022)。考虑到新生儿时期的生理特殊性,新生儿的输血实践较其他儿童更为错综复杂,因此该指南独立设置新生儿输血一章。该文对新生... 为了指导儿童患者的临床输血实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WS/T 795-2022)。考虑到新生儿时期的生理特殊性,新生儿的输血实践较其他儿童更为错综复杂,因此该指南独立设置新生儿输血一章。该文对新生儿输血条款内容的编制背景和证据作出解读,希望对该指南的新生儿输血部分的理解和贯彻实施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贫血 血小板减少症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
下载PDF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儿科输血指南》构建流程——以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的最佳换血量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黄雪原 黄蓉 +6 位作者 董航 刘海艇 陆路 周雄辉 姜贞贞 陈佳睿 桂嵘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第8期694-700,共7页
儿童在血容量、血液组成成分水平、免疫系统成熟度以及机体对低血容量和缺氧的生理反应等方面不同于成人,其输血实践也较成人更为复杂。据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卫生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其中换血治疗是新生儿溶血病的常用... 儿童在血容量、血液组成成分水平、免疫系统成熟度以及机体对低血容量和缺氧的生理反应等方面不同于成人,其输血实践也较成人更为复杂。据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卫生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其中换血治疗是新生儿溶血病的常用治疗策略。该文以新生儿溶血病的最佳换血量这一问题为例,探讨指南制定的循证流程,通过构建PICO、系统全面地检索文献、证据方法学质量评价、筛选以及评级,对该问题给出基于循证证据的推荐,为输血临床实践及指南制定提供有效的证据整理及评级方案,并阐述如何运用循证思维解决临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PICO 新生儿溶血病 换血治疗 换血量
下载PDF
大量输血时血浆与红细胞的比例探讨 被引量:16
3
作者 文贤慧 刘凤霞 +1 位作者 张军华 桂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5-828,共4页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大量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的合适比例。2011年1月-2013年1月,因各种原因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151例,按照凝血功能正常与否,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138例)和凝血功能异常组(13例),以新鲜冰...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大量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的合适比例。2011年1月-2013年1月,因各种原因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151例,按照凝血功能正常与否,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138例)和凝血功能异常组(13例),以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之比为1∶1作为分界,每组均分为高血浆(2∶1)、中血浆(1∶1)、低血浆(<1∶1)3个比例组。输血前和大量输血后24 h检测凝血功能。结果表明,大量输血24 h后,凝血功能正常组的低血浆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明显降低(均P<0.05);高﹑中血浆组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凝血功能异常组的中血浆和低血浆组在大量输血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仍在异常水平(P>0.05),高比例组的凝血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大量输血时,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应根据患者凝血功能进行调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建议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的比例为2∶1,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建议冰冻血浆与红细胞的比例为1∶1,减少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和高血容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 大量输血 新鲜冰冻血浆 红细胞
下载PDF
自身抗体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处理对策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凤霞 黄蓉 +5 位作者 王勇军 周明 桂嵘 谢毓滨 兰炯采 沈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803-808,共6页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由于存在自身抗体使输血前相容性检测复杂化,若不能正确鉴定这些患者的血型,明确是否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同种抗体/自身抗体并及时发出合适的成分血,可能导致输血延误甚至危及生命。正确掌握AIHA患者输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由于存在自身抗体使输血前相容性检测复杂化,若不能正确鉴定这些患者的血型,明确是否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同种抗体/自身抗体并及时发出合适的成分血,可能导致输血延误甚至危及生命。正确掌握AIHA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处理对策,对于保障AIHA患者的输血及时性和输血安全性意义重大。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从AIHA的血清学特点、自身抗体类型、血型鉴定方法、抗体筛查与抗体鉴定方法,以及此类患者的输血策略等方面做出总结,旨在为输血科工作人员排除AIHA患者自身抗体的干扰和输血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型鉴定 抗体筛查 抗体鉴定 交叉配血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的术中输血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竞 文锋 +1 位作者 刘凤霞 陈丽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9-471,共3页
目的 :总结原位肝移植术中输血的经验。方法 :分析 2 8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及输血情况。结果 :2 8例肝移植受者术中输血总量平均为 (95 1 7± 76 80 )ml,其中 1例婴儿肝移植受者输血总量为 92 0ml,2例原位肝移植受者实施超大剂... 目的 :总结原位肝移植术中输血的经验。方法 :分析 2 8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及输血情况。结果 :2 8例肝移植受者术中输血总量平均为 (95 1 7± 76 80 )ml,其中 1例婴儿肝移植受者输血总量为 92 0ml,2例原位肝移植受者实施超大剂量输血 ,分别达 2 874 0ml,385 80ml;术前贫血或 /和血小板减少的肝移植受者术中输血并未增多。结论 :肝移植术前备血总量可控制在 5 0 0 0~ 1 0 0 0 0ml,应有应对超大剂量输血的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输血 原位肝移植术 受者 术前 超大剂量 血小板减少 血常规
下载PDF
国际输血行业标准《献血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陈辉 徐健 +5 位作者 郭瑾 张军华 黄蓉 桂嵘 曾嘉 郭永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24-127,共4页
血液与生物治疗促进协会、国际输血协会、国际血液安全监测网络和欧洲血液联盟新近正式批准发布的国际输血行业标准《献血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方法》是《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标准》(2014年)的配套标准,目的是为了提高献血不良反应严重程... 血液与生物治疗促进协会、国际输血协会、国际血液安全监测网络和欧洲血液联盟新近正式批准发布的国际输血行业标准《献血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方法》是《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标准》(2014年)的配套标准,目的是为了提高献血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的客观性,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该方法以美国卫生健康与公众服务部《不良反应通用术语标准(5.0版)》提供的不良反应分级标准为依据,制定了献血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通则,以及各类献血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的分级细则,适用于献血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的分级评估。经过开展验证工作之后,将该方法的主要内容转化为国家卫生行业标准《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的推荐意见,使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完善,以利于继续发挥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对我国献血者安全持续监测和改进工作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献血反应程度 分级方法 输血行业标准 卫生行业标准
下载PDF
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及自知率调查的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竞 刘凤霞 马金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8-79,共2页
目的 :探讨检测受血者输血前经血传播性疾病的感染情况及调查自知率的意义。方法 :对 36 6 0受血者在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抗 -HCV、抗 -HIV1/ 2 ,及采用TRUST法检测梅毒抗体 ,同时调查受检者对上述指标异常的自知情况 ... 目的 :探讨检测受血者输血前经血传播性疾病的感染情况及调查自知率的意义。方法 :对 36 6 0受血者在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抗 -HCV、抗 -HIV1/ 2 ,及采用TRUST法检测梅毒抗体 ,同时调查受检者对上述指标异常的自知情况 ,追踪观测 118例受血者 2月~ 6月 ,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输血前受血者HBsAg阳性率为 13 .93 % ,抗 -HCV阳性率为 2 .2 1% ,其分布有专科特点 ;梅毒抗体阳性率仅 0 .5 5 % ,散在分布。相关感染的自知率 ,乙型肝炎为 42 ,5 5 % ,丙型肝炎及梅毒为 0。输血后复查 118例 ,未发现新感染病例。结论 :受血者输血前HBsAg、抗 -HCV与我国人口感染情况相符 ,但各专科特点明显 ,血液及肿瘤患者较高的抗 -HCV阳性率值得关注。受血者对自身感染情况认知率较低 ,开展输血前相关血液传染指标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血者 输血 血液传染指标 检测 自知率 调查
下载PDF
关于目前术前/输血前患者感染性疾病筛查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4
8
作者 桂嵘 王勇军 +5 位作者 黄雪原 马金旗 赵国胜 王露楠 王学锋 杨瑞锋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6期565-567,共3页
1研究背景输血是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重要医疗手段,及时安全的输血每年可以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但输血是把双刃剑,也会给患者带来输血安全隐患。WHO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2.4亿人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有1.3亿至1.5亿人慢性感... 1研究背景输血是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重要医疗手段,及时安全的输血每年可以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但输血是把双刃剑,也会给患者带来输血安全隐患。WHO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2.4亿人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有1.3亿至1.5亿人慢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1],到2019年底,约有3800万艾滋病毒(HIV)感染者[2]。血源性传播是HBV、HCV、HIV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检测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 艾滋病毒检测 输血安全
下载PDF
CD38单克隆抗体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干扰及其应对方案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25
9
作者 糜坚青 蔡晓红 +22 位作者 王少元 胡丽华 牛挺 汪德清 傅琤琤 孙春艳 向东 高文 苗天红 钟立业 钱宝华 安刚 夏荣 桂嵘 刘竞 唐晓峰 谢珏 甘佳 吴江 付丹辉 秦莉 侯健 王学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27-334,共8页
随着肿瘤免疫靶点的不断发现及抗体研发技术的持续变革,抗体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有些靶点不仅在肿瘤细胞上表达,而且在红细胞上也有表达,故临床上针对相应靶点抗体的应用可能会对输血相容性检测产生干扰,导致配血困难或输... 随着肿瘤免疫靶点的不断发现及抗体研发技术的持续变革,抗体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有些靶点不仅在肿瘤细胞上表达,而且在红细胞上也有表达,故临床上针对相应靶点抗体的应用可能会对输血相容性检测产生干扰,导致配血困难或输血延迟。本共识总结了目前克服CD38单克隆抗体(简称CD38单抗)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方法,并经过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后,推荐在中国患者人群中使用凝聚胺和巯基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或2-巯基乙醇(2-mercaptoethanol,2-Me)]处理红细胞,作为解决CD38单抗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方法,以消除CD38单抗带来的输血问题,为临床医师和输血科技术人员提供相应输血前工作流程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38 单克隆抗体 输血相容性检测 抗体药物干扰 二硫苏糖醇 2-巯基乙醇
下载PDF
对肾移植输血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竞 《医学与哲学》 2003年第10期13-15,共3页
就肾移植受者输血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探讨。提出肾移植受者输血应该考虑的问题有 :如何权衡输血对肾移植受者的有益作用与输血风险 ,输血医学的发展如何为肾移植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应该深入探讨输血有益于肾移植的机制 ,推进供者特... 就肾移植受者输血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探讨。提出肾移植受者输血应该考虑的问题有 :如何权衡输血对肾移植受者的有益作用与输血风险 ,输血医学的发展如何为肾移植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应该深入探讨输血有益于肾移植的机制 ,推进供者特异性输血在我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输血 存活率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去白细胞输血对肾移植受者白介素水平变化的影响
11
作者 刘竞 文锋 +1 位作者 蒋铁斌 陈丽华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 研究去白细胞输血对肾移植受者术前IL -2、IL -12、IL -6、IL -10水平变化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术前接受输血的肾移植受者分为去白细胞组和对照组,用一次性过滤器在输血前制备去白细胞血,两组观测病例分别为2 2例、18例。采用... 目的 研究去白细胞输血对肾移植受者术前IL -2、IL -12、IL -6、IL -10水平变化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术前接受输血的肾移植受者分为去白细胞组和对照组,用一次性过滤器在输血前制备去白细胞血,两组观测病例分别为2 2例、18例。采用固相夹心ELISA法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2 4h内IL -2、IL -12、IL -6、IL -10的水平。 结果 肾移植受者去白细胞组IL -2、IL -12水平较对照组有所上升,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 5 )。去白细胞组IL -6、IL -10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 5 )。且IL -2 /IL -6、IL -12 /IL -10的比值在二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与未去白细胞输血比较,去白细胞输血对肾移植受者IL -2、IL -12、IL -6、IL -10的水平变化无影响,白细胞去除对输血所致的Th1/Th2失衡可能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去除 输血 肾移植 白介素
下载PDF
产科患者血液管理NATA专家共识的主要推荐及启示——第2部分: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18
12
作者 黄雪原 李建 +7 位作者 吴斌 董航 刘海艇 谢秀巧 郭永建 蒋玉蓉 桂嵘 纪宏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10-516,共7页
国际患者血液管理、止血和血栓进展网络(Network for the Advancement of Patient Blood Management,Haemostasis and Thrombosis,NATA)、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
关键词 贫血 出血 输血 止血 铁缺乏 产科 患者血液管理 产后出血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产科患者血液管理NATA专家共识的主要推荐及启示——第2部分: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续)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雪原 李建 +7 位作者 吴斌 董航 刘海艇 谢秀巧 郭永建 蒋玉蓉 桂嵘 纪宏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11-618,共8页
4.4产后出血的初始管理4. 4. 1总则4. 4. 1.1推荐意见【推荐15】推荐所有专业人员经过培训,掌握PPH预防和早期发现,根据病因运用相应药物、器械和手术治疗的知识和技能(1C)【推荐16】推荐医院产科制订明晰易用的PPH管理方案,定期开展应... 4.4产后出血的初始管理4. 4. 1总则4. 4. 1.1推荐意见【推荐15】推荐所有专业人员经过培训,掌握PPH预防和早期发现,根据病因运用相应药物、器械和手术治疗的知识和技能(1C)【推荐16】推荐医院产科制订明晰易用的PPH管理方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1C)4. 4. 1. 2说明1)早期发现、启动预案和资源调动对于严重出血的管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出血 输血 止血 铁缺乏 产科 患者血液管理 产后出血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术前及输血前HCV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不一致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红燕 唐曙明 +22 位作者 李志波 谢华斌 王勇军 桂嵘 陈军浩 王海燕 凌锋 王顺 黄丽芳 邓智华 蔡丹 程金凤 焦巍 周红霞 骆群 黄远帅 周明 吕小英 孟芹 江小工 谢小兵 王占科 陈亚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6期574-578,669,共6页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不一致原因,并探讨术前及输血前开展HCV核酸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6月间术前及输血前患者样本进行抗-HCV检测与HCV RNA检测,并对抗-HCV检测与HCV RNA检测不一致结果...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不一致原因,并探讨术前及输血前开展HCV核酸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6月间术前及输血前患者样本进行抗-HCV检测与HCV RNA检测,并对抗-HCV检测与HCV RNA检测不一致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173例样本中共57例HCV血清学与核酸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抗-HCV有反应性、HCV RNA阴性50例(抗病毒药物治疗10例、假阳性5例),抗-HCV无反应性、HCV RNA阳性7例。抗-HCV检测试剂共8种,其中5例假阳性样本均采用A试剂进行检测,其S/CO值明显较使用同品牌试剂的抗病毒治疗者低,而7例仅HCV RNA阳性样本的核酸检测Ct值明显高于27例抗-HCV有反应性、HCV RNA阳性样本(P<0.001)。结论术前及输血前患者采取核酸检测可提高HCV检测的准确性并缩短HCV检测的窗口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 输血前 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检测 核酸检测
下载PDF
TEG指导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代思源 谷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1361-1363,136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中对照组52例未行TEG检查常规输血;观察组52例行TEG检查在相关指标指导下输血。比...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中对照组52例未行TEG检查常规输血;观察组52例行TEG检查在相关指标指导下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观察组输血前后TEG指标(R值、K值、α角及MA值)、两组血液成分输注量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输血后APTT、PT、TT均校输血前减低(P<0.05),FIB较输血前增加(P<0.05),且输血后观察组较对照组APTT、PT、TT减低(P<0.05),FIB增加(P<0.05)。观察组输血后R值、K值较前减低(P<0.05),α角、MA值较前增加(P<0.05)。观察组红细胞及血浆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冷沉淀和血小板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EG能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提供合理策略,更有效的改善凝血功能,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休克 创伤性 输血 血栓弹力描记术/方法
下载PDF
HBV、HCV、HIV血筛多中心研究免疫学灰区的核酸检测分析与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俊华 韩剑峰 +11 位作者 王鹏 夏荣 刘凤华 杨江存 桂嵘 刘娟 秦莉 杜春红 李喜莹 吕先萍 殷鹏 宫济武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5期675-679,共5页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灰区标本的临床特征及核酸检测对化学发光灰区标本结果判断的指导性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7月—12月全国不同地区的5家综合医院入院患者术前/输血前血源性传播疾病样本检测结果,对化学发光灰区检测结果的标本进行核酸检...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灰区标本的临床特征及核酸检测对化学发光灰区标本结果判断的指导性意义。方法收集2021年7月—12月全国不同地区的5家综合医院入院患者术前/输血前血源性传播疾病样本检测结果,对化学发光灰区检测结果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及临床特征分析。结果5723例样本中总计检出HBV免疫灰区样本28例(占比0.49%),HCV灰区样本20例(占比0.35%)。经核酸检测验证,28例HBV灰区样本中,15例HBV样本核酸检测为阳性(占比53.5%),其HBcAb也均为阳性;13例HBV样本核酸检测为阴性(占比46.5%),其中HBcAb阳性4例。HBV与HCV免疫检测灰区在临床各个科室均有发现,出现HBV灰区样本最多的前三科室为骨科、妇科、泌尿科,灰区样本核酸验证假阳性最多的临床科室为妇科与骨科。HCV灰区样本最多的前三科室为泌尿、肾内、外科,且均为假阳性。HBV灰区样本患者临床诊断结果有35.7%(10/28)为肿瘤类疾病,HCV灰区样本患者临床诊断结果有40%(8/20)为肿瘤类疾病。结论化学发光法容易造成假阳性结果,应注意复检验证,且设置灰区并非必要。灰区样本可见于多个临床科室,具有一定的临床分布特征。核酸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并且更大限度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能够验证免疫检测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 灰区 核酸检测
下载PDF
国家卫生健康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中血液病患儿输血的编制说明与解读
17
作者 赵明一 黄蓉 +17 位作者 桂嵘 何庆南 黑明燕 竺晓凡 卢俊 徐晓军 袁天明 张蓉 王旭 刘晋萍 王静 邵智利 郭永建 吴心音 陈佳睿 陈琦蓉 郭佳 杨明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为了指导儿童患者的临床输血实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WS/T 795-2022)。输血是血液病患儿最常用的支持治疗手段之一,该指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葡萄糖-6-磷酸... 为了指导儿童患者的临床输血实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WS/T 795-2022)。输血是血液病患儿最常用的支持治疗手段之一,该指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患儿的输血给出了指导和建议。该文介绍了《儿科输血指南》中血液病患儿输血条款内容的证据与解读,希望对该指南的血液病患儿输血部分的理解和贯彻实施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症 儿童
下载PDF
重症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8
作者 高萌 傅云峰 +7 位作者 张亚男 刘竞 赵国胜 马金旗 刘凤霞 张军华 文贤惠 桂嵘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名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PE)组:39名,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对照组:30名,单纯内科综合治疗。于治疗前、后24 h检测PE组患者...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名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PE)组:39名,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对照组:30名,单纯内科综合治疗。于治疗前、后24 h检测PE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I)、直接胆红素(D-BILI)和总胆汁酸(TBA)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评价整体疗效,并在统计分析患者病情分期、并发症与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关系后,做出临床评判。结果 1)PE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肝功能生化指标分别为:PT(s)24.5±9.19 vs17.8±6.71、TT(s)16.6±3.87 vs 17.9±11.82、ALT(U/L)281.2±271.16 vs 69.4±91.97、AST(U/L)285.8±247.91vs 64.8±43.94、T-BILI(μmol/L)407.0±178.99 vs 238.2±143.76、D-BILI(μmol/L)316.1±131.09 vs 167.4±110.85、TBA(μmol/L)141.7±83.56 vs 140.6±86.26;2)总体有效率(%),PE与对照组为56.41 vs 30.00,其中早、中、晚期的重型肝炎有效率分别为81.25 vs 41.67、53.85 vs 40.00、20.00 vs 12.50(P<0.05);3)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PE与对照组分别为70.00 vs 40.00。结论 PE是治疗重型肝炎的1种安全、有效方法;对于早期重症肝炎患者疗效优于中晚期重症肝炎患者,对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内科综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炎 血浆置换术 人工肝 腹膜炎 自发性 并发症 有效输血 安全输血
下载PDF
不同状态下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血小板数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8
19
作者 文贤慧 张军华 桂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93-1799,共7页
目的:探讨机体在不同凝血状态下(低凝﹑高凝和正常凝血)血栓弹力图实验(thromboelastography,TEG)与凝血4项﹑血小板数值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2种方法在低凝﹑高凝和正常凝血状态下对于临床应用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 目的:探讨机体在不同凝血状态下(低凝﹑高凝和正常凝血)血栓弹力图实验(thromboelastography,TEG)与凝血4项﹑血小板数值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2种方法在低凝﹑高凝和正常凝血状态下对于临床应用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409例进行TEG、凝血4项和血常规检测的病人临床资料,将TEG的主要参数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参数(K)、弹力图最大切角(Angle)和弹力图最大振幅(MA)与凝血常规检测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以及血小板计数进行不同凝血情况下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和配对卡方检验,同时对2种方法指导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R值与PT呈正相关,在低凝﹑高凝和正常凝血状态下相关系数分别为r=0. 376﹑r=0. 316和r=0. 276(P <0. 05); 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相关系数两两比较无差别(P> 0. 05);一致性分别为0. 208﹑0. 227和0. 131。R值和APTT呈正相关,在低凝﹑高凝和正常凝血状态下相关系数分别为r=0. 418﹑r=0. 258和r=0. 458(P <0. 05); 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低凝和正常凝血相关系数无差别(P> 0. 05),其他两两比较有差别(P <0. 05);一致性分别为0. 338﹑0. 291和0. 161,一致性总体有差异(P <0. 05)。K值与Fib呈负相关,在低凝﹑高凝和正常凝血状态下分别为r=-0. 611﹑r=-0. 411和r=-0. 311(P <0. 05); 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均有差别(P <0. 05);一致性分别为0. 432﹑0. 481和0. 323,一致性总体有差异(P <0. 05)。K值与Plt呈负相关,在3种凝血状态下相关系数分析为r=-0. 278﹑r=-0. 238和r=-0. 278; 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均无差别(P> 0. 05);一致性分别为0. 401﹑0. 312和0. 279,一致性总体有差异(P <0. 05)。Angle角与Fib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在低凝﹑高凝和正常凝血状态下分别为r=0. 638﹑r=0. 538和r=0. 438(P <0. 05),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均有差别(P <0. 05);一致性分别为0. 323﹑0. 357和0. 288,一致性总体有差异(P <0. 05)。MA与Fib呈正相关,在低凝﹑高凝和正常凝血状态下分别为r=0. 351﹑r=0. 381和r=0. 211 (P <0. 05),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低凝和高凝血相关系数无差别(P> 0. 05),其他两两比较有差别(P <0. 05);一致性分别为0. 510﹑0. 467和0. 427,一致性总体有差异(P <0. 05)。MA与Plt数呈正相关,在低凝﹑高凝和正常凝血状态下相关系数分别为r=0. 478﹑r=0. 515和r=0. 378; 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均有差别(P <0. 05);一致性分别为0. 581﹑0. 461和0. 350,一致性总体有差异(P <0. 05)。结论:TEG与凝血试验及Plt检测结果相关;在不同情况下,常规凝血4项﹑Plt数与TEG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有差别。因此建议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可能存在病理状态的高凝和低凝的患者进行TEG检测,这样能动态观测体内凝血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输血,降低病人栓塞和输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凝血4项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小板输注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高萌 傅云峰 +4 位作者 赵国胜 马金旗 刘凤霞 黄蓉 桂嵘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科及儿科就诊的全部初诊、初治,且在治疗过程中至少输注1次单采血小板的、<14岁的ALL患儿。单采...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科及儿科就诊的全部初诊、初治,且在治疗过程中至少输注1次单采血小板的、<14岁的ALL患儿。单采血小板的输注采用ABO、Rh同型输注策略。每例每次输注血小板后同时满足24 h校正血小板增加指数(CCI)>4.5和24 h血小板回收率(PPR)>20%,且消化道、鼻和牙龈出血症状得到控制,判定为当次输注有效,否则为当次输注无效。有效例次归为有效组,无效例次归为无效组。对可能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年龄、性别、发热、出血、脾大、感染、是否使用头孢菌素、血小板输注次数)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44例ALL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共输注单采血小板302例次,有效组197例次(65.2%),无效组105例次,每例患儿平均输注(6.1±5.6)次。302例次中;输注血小板前后的血小板计数(×10~9·L^(-1))分别为19.2±9.4和66.1±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9,P<0.01);输注1次(44例次)、~5次(93例次)、~10次(67例次)和>10次(98例次)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84.1%、76.3%、56.7%和52.0%。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发热、出血、脾大、感染和血小板输注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热(OR=3.737,95%CI:1.213~11.513)和感染(OR=3.258;95%CI:1.019~10.419)是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输注可以改善ALL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发热和感染为影响ALL患儿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小板输注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