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脊柱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脑桥前池置管药物输注技术应用指南
1
作者 李欣宁 王亚平 +9 位作者 邹定全 张伟 李欣 贺佩瑶 周浩宬 杨彤飚 朱钧 洪波 张宇 肖艳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鞘内镇痛药物的分布特点和目前置管技术的限制使传统的鞘内镇痛方法对头面部难治性疼痛无法发挥作用。本技术应用指南的制订旨在促进经脊柱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脑桥前池置管药物输注技术的推广和规范、安全应用。方法:工作小组采... 目的:鞘内镇痛药物的分布特点和目前置管技术的限制使传统的鞘内镇痛方法对头面部难治性疼痛无法发挥作用。本技术应用指南的制订旨在促进经脊柱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脑桥前池置管药物输注技术的推广和规范、安全应用。方法:工作小组采用改良德尔菲法,邀请本技术领域的10名专家对脑桥前池药物输注技术的相关议题进行3轮电子邮件函询及3轮现场会议讨论。结果:针对脑桥前池药物输注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技术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患者准备、脑桥前池置管手术规范、镇痛药物选择和剂量衔接、术后镇痛管理和并发症防治共7个议题形成一致意见(同意率≥80%)。结论:脑桥前池药物输注镇痛技术应用于头面部难治性疼痛患者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既可减轻长期罹受疼痛患者的痛苦,也能帮助一些患者保持人生最后一程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值得在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推广和规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药物输注 脑桥前池 癌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难治性疼痛 头面部疼痛 改良德尔菲法
下载PDF
下肢缺血性疼痛的镇痛药物治疗及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雷 欧鹏 +2 位作者 朱洁婷 舒畅 李鑫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5期815-821,共7页
下肢剧烈疼痛是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一般镇痛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加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本文综合已报道的文献,分析下肢动脉缺血疼痛的机制,介绍目前较常... 下肢剧烈疼痛是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一般镇痛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加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本文综合已报道的文献,分析下肢动脉缺血疼痛的机制,介绍目前较常见的可用于临床治疗下肢缺血性疼痛的镇痛药物,并结合镇痛药物的特点和下肢缺血疼痛的机制介绍适用于临床的镇痛效果较好的药物,同时对这些药物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疾病 下肢缺血性疼痛 镇痛药物 疼痛治疗
下载PDF
BMP7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孟珂 王亚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使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50%机械缩足阈的变化,应用Wester... 目的:探讨局部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使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50%机械缩足阈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腰膨大BMP7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水平。此外,在脊髓损伤后立即在损伤局部分别注入腺相关病毒载体、BMP7腺相关病毒,以脊髓损伤模型组为对照,以BMP7成功过表达作为判断病毒转染成功的指标,并观察后肢机械痛阈和腰膨大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组大鼠术后3~28天,后肢机械痛阈明显下降(P<0.001),BMP7表达在术后7天明显减少(P<0.01),28天后表达增加(P<0.01),GFAP表达随时间增多,21天达到峰值(P<0.001);局部注射BMP7腺相关病毒后28天,BMP7显著过表达(P<0.01),提示病毒转染成功,与载体组相比较,病毒组50%机械缩足阈在损伤后14天、21天、28天显著升高(P<0.001),并且术后28天脊髓背角GFAP表达减少。结论:局部过表达BMP7可缓解大鼠脊髓损伤后期的机械痛觉过敏现象,这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持续激活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脊髓损伤 神经痛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腹横肌平面阻滞中国疼痛学与麻醉学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小平 舒海华 +21 位作者 黄雪花 陈宇 蔡宇晶 段彬 冯霞 宫庆娟 胡中华 李水清 李雅兰 廖琴 雷洪伊 马武华 马璐璐 马柯 孙涛 徐世元 王锷 王亚平 王海棠 王勇 邹海盯 郑拥军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84-201,共18页
腹横肌平面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腹横肌筋膜间隙产生镇痛作用的神经阻滞方法,在腹部手术中应用广泛,在疼痛管理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专家共识介绍了腹横肌平面阻滞的相关解剖结构,系统描述了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各种操作方法... 腹横肌平面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腹横肌筋膜间隙产生镇痛作用的神经阻滞方法,在腹部手术中应用广泛,在疼痛管理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专家共识介绍了腹横肌平面阻滞的相关解剖结构,系统描述了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各种操作方法、常用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等,可为此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竖脊肌平面阻滞中国疼痛学与麻醉学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小平 胡中华 +22 位作者 黄雪花 陈宇 蔡宇晶 段彬 冯霞 宫庆娟 李水清 李晋 廖琴 雷洪伊 马武华 马璐璐 马柯 舒海华 孙涛 徐世元 王锷 王亚平 王海棠 王勇 邹海盯 肖礼祖 郑拥军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73-384,共12页
竖脊肌平面阻滞是将局麻药注射在竖脊肌和横突尖端之间的筋膜平面,通过药物在筋膜间隙扩散,从而起到镇痛的效果。该技术具有简便易学、安全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围术期镇痛和急慢性疼痛的治疗。本共识介绍了竖脊肌平面阻滞的相关... 竖脊肌平面阻滞是将局麻药注射在竖脊肌和横突尖端之间的筋膜平面,通过药物在筋膜间隙扩散,从而起到镇痛的效果。该技术具有简便易学、安全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围术期镇痛和急慢性疼痛的治疗。本共识介绍了竖脊肌平面阻滞的相关解剖学知识,系统描述了竖脊肌平面阻滞的操作方法、常用药物和并发症等,以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地佐辛复合氯胺酮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赛花 肖群 王亚平 《中国医药》 2019年第7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氯胺酮应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需要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麻醉方法分别为,A组采用地佐辛0. 05 mg/kg+氯...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氯胺酮应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需要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麻醉方法分别为,A组采用地佐辛0. 05 mg/kg+氯胺酮0. 05 mg/kg+丙泊酚1. 5~2. 5 mg/kg;B组采用地佐辛0. 05 mg/kg+丙泊酚1. 5~2. 5 mg/kg;C组单纯使用丙泊酚1. 5~2. 5 mg/kg。记录术前、睫毛反应消失时、术中、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记录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及清醒时间。记录术后2、4、8、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睫毛反应消失时和术中这2个时点,A、B组患者的MAP、心率、Sp O2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均P <0. 05)。A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B、C组[(106±19) mg比(137±19)、(182±27) mg],A、B组患者清醒时间明显短于C组[(5. 1±1. 7)、(5. 4±1. 4) min比(7. 2±2. 1)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A、B组患者在术后4、8、12 h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2. 9±0. 6)、(2. 8±0. 7)分比(3. 2±0. 6)分,(2. 4±0. 5)、(2. 4±0. 6)分比(2. 9±0. 6)分,(2. 0±0. 4)、(2. 0±0. 6)分比(2. 5±0. 6)分](均P <0. 05)。3组患者体动反应、呛咳、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体动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0比12. 5%(5/40)、0比10. 0%(4/40)](均P <0. 05)。结论地佐辛复合氯胺酮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 地佐辛 氯胺酮 丙泊酚
下载PDF
经腰入路枕大池吗啡输注治疗头颈部难治性癌痛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谭燕梦 肖祥和 +3 位作者 张宇 李欣 张伟 江兴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65-868,共4页
疼痛和进食困难是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常见问题,一旦恶性肿瘤组织侵犯口咽部位导致食道出现梗阻或吞咽困难,缓释剂型的吗啡类镇痛药物不能经口服用,此类病人的癌痛管理将是非常棘手的临床问题[1]。目前鞘内镇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 疼痛和进食困难是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常见问题,一旦恶性肿瘤组织侵犯口咽部位导致食道出现梗阻或吞咽困难,缓释剂型的吗啡类镇痛药物不能经口服用,此类病人的癌痛管理将是非常棘手的临床问题[1]。目前鞘内镇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躯干和下肢难治性癌痛的临床镇痛治疗,但是针对头颈部恶性肿瘤导致的难治性癌痛的鞘内镇痛相关临床报道较少。既往文献报道脑室内吗啡输注可以发挥有效的镇痛效果,但经颅骨脑室内穿刺置管仍存在脑组织损伤和感染风险,操作过程需要特殊的影像引导技术,临床难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组织 脑室内 吞咽困难 缓释剂型 感染风险 口咽部 镇痛效果
下载PDF
癌性爆发痛小鼠模型的优化与评价
8
作者 杨慧 李欣 +2 位作者 刘静 黄东 颜辉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24期4151-4155,共5页
目的制备优化的癌性爆发痛小鼠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方法根据吗啡和内皮素-1(ET-1)注射的不同次数和天数制备4组模型小鼠,通过比较行为表现和痛阈变化,选出优化的癌性爆发痛模型;通过观察该组小鼠行为变化和不同时间点痛阈变化... 目的制备优化的癌性爆发痛小鼠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方法根据吗啡和内皮素-1(ET-1)注射的不同次数和天数制备4组模型小鼠,通过比较行为表现和痛阈变化,选出优化的癌性爆发痛模型;通过观察该组小鼠行为变化和不同时间点痛阈变化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造模后第16~18天,四次组(QID组)、三次组(TID组)和两次组(BID组)先后出现吗啡过量表现和痛阈升高,一次组(QD组)镇痛良好,且第3天痛阈下降;QD组在ET-1注射后10 min痛阈迅速下降,30 min痛阈回升。结论连续3 d每天注射吗啡和ET-1各1次建立的癌性爆发痛优化模型与人类癌性爆发痛表现高度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爆发痛 骨转移 内皮素-1 吗啡 小鼠 动物模型 优化
下载PDF
腰方肌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1
9
作者 腰方肌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王小平 +28 位作者 段彬 姚军 陈宇 蔡宇晶 冯霞 范坤 宫庆娟 郭海军 黄雪花 姜莹莹 李水清 李雅兰 廖琴 雷洪伊 马彬 马武华 马璐璐 马柯 舒海华 孙涛 徐世元 王锷 王亚平 王海棠 王勇 肖礼祖 余日丽 邹海盯 郑拥军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9-190,共12页
腰方肌阻滞是将局麻药物注入到腰方肌邻近的筋膜间隙内,阻滞在其内行走的相关胸腰神经产生镇痛的神经阻滞方法。可为腹部、髋部、下肢等手术提供镇痛,在急慢性疼痛管理中亦有良好效果,还可缓解腹部内脏疼痛。本专家共识系统介绍了腰方... 腰方肌阻滞是将局麻药物注入到腰方肌邻近的筋膜间隙内,阻滞在其内行走的相关胸腰神经产生镇痛的神经阻滞方法。可为腹部、髋部、下肢等手术提供镇痛,在急慢性疼痛管理中亦有良好效果,还可缓解腹部内脏疼痛。本专家共识系统介绍了腰方肌阻滞的相关解剖特点、不同入路阻滞方法及阻滞范围、常用麻醉药物、并发症以及临床应用等,为其在临床的有效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腰方肌阻滞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下肢缺血性疼痛的镇痛治疗及其进展
10
作者 张雷 欧鹏 +1 位作者 舒畅 李鑫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06-210,共5页
下肢动脉缺血导致的剧烈疼痛是血管外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其镇痛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下肢缺血的疼痛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方式,积极寻找新的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将对下肢动脉缺血疼痛的机制... 下肢动脉缺血导致的剧烈疼痛是血管外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其镇痛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下肢缺血的疼痛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方式,积极寻找新的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将对下肢动脉缺血疼痛的机制、目前较常见的及一些较新的用于下肢缺血性疼痛的非药物镇痛方法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疾病 下肢缺血性疼痛 疼痛治疗
原文传递
腹直肌鞘阻滞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小平 王锷 +22 位作者 舒海华 陈宇 蔡宇晶 段彬 冯霞 宫庆娟 黄雪花 胡中华 李水清 李雅兰 廖琴 雷洪伊 马武华 马璐璐 马柯 孙涛 徐世元 王亚平 王海棠 王勇 邹海盯 肖礼祖 郑拥军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3-21,共9页
神经阻滞是术后多模式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腹直肌鞘阻滞是临床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之一,主要阻滞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对腹部中线切口具有明确的镇痛效果,同时在疼痛诊疗中也有良好的应用。本专家共识介绍了腹直肌鞘阻滞的相关解剖结构、阻... 神经阻滞是术后多模式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腹直肌鞘阻滞是临床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之一,主要阻滞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对腹部中线切口具有明确的镇痛效果,同时在疼痛诊疗中也有良好的应用。本专家共识介绍了腹直肌鞘阻滞的相关解剖结构、阻滞方法、常用药物、并发症以及临床应用等,供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 神经传导阻滞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鞘内药物输注技术用于癌痛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9
12
作者 冯智英 王昆 +12 位作者 金毅 路桂军 吕岩 马柯 宋涛 孙涛 金晓红 王亚平 谢广伦 肖红 肖礼祖 杨东 姚明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2年第5期579-589,共11页
肿瘤患者癌痛高发,且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鞘内药物输注技术(IDD)用于癌痛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日趋增多和普及。为规范该技术,推动IDD临床合理应用,《中华疼痛学杂志》编委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诊... 肿瘤患者癌痛高发,且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鞘内药物输注技术(IDD)用于癌痛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日趋增多和普及。为规范该技术,推动IDD临床合理应用,《中华疼痛学杂志》编委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诊疗指南、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深入探讨该技术应用于癌痛患者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操作、并发症防治以及围术期管理等问题,形成本专家共识,予以发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疼痛 鞘内镇痛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经皮伸肌总腱微血管神经束射频热凝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永强 陈堂斌 +2 位作者 丁源 归发睦 江兴华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2年第4期497-50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伸肌总腱微血管神经束射频热凝去神经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8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对穿经伸肌总腱的微血...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伸肌总腱微血管神经束射频热凝去神经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8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对穿经伸肌总腱的微血管神经束采用射频热凝去神经术。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日常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估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时疼痛程度,以及肘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变化。同时观察治疗后可能的神经损伤、肌腱断裂、感染和皮下血肿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未见血管神经损伤,自述疼痛症状及活动受限程度较术前减轻。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2个月时静息、触碰和紧握时VAS评分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后1个月时比较,术后12个月时各状态下的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观察时点的MEPS和SF-36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伸肌总腱微血管神经束射频热凝术是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慢性疼痛 射频热凝术 超声引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