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3
1
作者 董忠根 魏建伟 +3 位作者 刘立宏 郑磊 马丙栋 武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的特点。[方法]2002年6月~2008年7月行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58例,其中创面合并有足跟部空洞形成者10例,创面位于跟底行皮神经吻合13例,皮瓣面积8 cm...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的特点。[方法]2002年6月~2008年7月行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58例,其中创面合并有足跟部空洞形成者10例,创面位于跟底行皮神经吻合13例,皮瓣面积8 cm×4 cm~20 cm×15 cm,皮瓣的切取采用先显露穿支血管后游离皮瓣的方法。[结果]本组58例皮瓣中,46例完全存活,12例远端浅表或部分坏死,经换药、Ⅱ期缝合或植皮后创面愈合。经术后1~34个月随访,皮瓣均外观较满意,感染控制且无复发,无慢性溃疡及压疮形成,行走功能好。[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创面具有血运丰富,成活面积大,手术简单,成功率高,可重建保护性感觉的优点,大部分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可用该皮瓣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足跟区 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在骨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谢求恩 何爱咏 《医学与哲学(B)》 2007年第7期54-55,共2页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遵循证据的医学,这一新型边缘学科的出现使传统经验医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提高骨科医疗质量,我们必须克服经验医学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地应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来指导骨科临床实践。这将是21世...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遵循证据的医学,这一新型边缘学科的出现使传统经验医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提高骨科医疗质量,我们必须克服经验医学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地应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来指导骨科临床实践。这将是21世纪骨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骨科 思维方法
下载PDF
辛伐他汀与BMP-2促进兔桡骨骨折愈合的对比观察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蔡羽中 何爱咏 +1 位作者 王欣文 闫振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期10-14,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方法建立兔单侧桡骨骨折(3mm)模型36只,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B、C3组,每组12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予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骨折局部注射0.9%氯化钠溶液;B组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照组,予以0.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方法建立兔单侧桡骨骨折(3mm)模型36只,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B、C3组,每组12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予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骨折局部注射0.9%氯化钠溶液;B组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照组,予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骨折局部注射BMP-2溶液;C组为辛伐他汀实验组,予以辛伐他汀配置液灌胃,骨折局部注射0.9%氯化钠溶液。在术后2、4、8周通过X射线摄片、病理组织切片、骨密度测定及生物力学测定(仅在第8周)等指标来观测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并分析各组骨折愈合程度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X射线摄片检查:在术后各个时间点,B组和C组在骨痂的形成改建及骨髓腔的再通上均要优于A组,而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测定:术后2、4周时,C组、B组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第2周时B组要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周时,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8周时,A组要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定(第8周时):B组和C组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检查:C组和B组在胶原纤维、软骨组织、骨小梁及骨基质的形成时期均早于A组,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有良好的成骨作用;辛伐他汀可以促进骨折愈合,效果与BMP-2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骨折 兔桡骨 愈合 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足三关节植骨融合加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坏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箭 何爱咏 +2 位作者 蒋亮东 戴宇 周洁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总结评价足三关节植骨融合术加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距骨坏死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2011年4月至2015年1月采用足三关节植骨融合术加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距骨坏死的2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AOFAS踝-... 目的总结评价足三关节植骨融合术加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距骨坏死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2011年4月至2015年1月采用足三关节植骨融合术加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距骨坏死的2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5~36个月)。术前AOFAS评分为4例可,20例差;术后评分为18例优,4例良,2例可。结论采用足三关节植骨融合术加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距骨坏死,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坏死 足三关节融合术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骨移植
下载PDF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创面的手术技巧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志国 董忠根 +6 位作者 魏建伟 刘立宏 倪江东 罗顺红 罗兆彪 左建伟 孙雨峰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讨提高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创面成功率的手术技巧。方法应用该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创面48例。皮瓣切取采用顺逆结合法,8例术中重新调整皮瓣旋转点及瓣部位置。7例修复纵形创面的皮瓣采用瓣部斜行设计。8... 目的探讨提高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创面成功率的手术技巧。方法应用该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创面48例。皮瓣切取采用顺逆结合法,8例术中重新调整皮瓣旋转点及瓣部位置。7例修复纵形创面的皮瓣采用瓣部斜行设计。8例皮瓣经跟腱后方转位。12例为半岛状皮瓣。结果皮瓣完全存活42例;远端表皮坏死2例,创面自然愈合;皮瓣部分坏死4例(8.3%),1例换药、2例二期缝合、1例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顺逆结合法切取皮瓣,合理选择皮瓣转位路径和筋膜蒂形式,适宜的纵形创面采用瓣部斜行设计,及减少蒂部和瓣部张力的措施,有助于提高该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创面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腿损伤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近端位置与部分坏死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董忠根 魏建伟 +5 位作者 刘立宏 罗顺红 杨洋 周征兵 何苗 邓翔午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1-336,共6页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近端位置对皮瓣部分坏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9年5月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病例资料,共153位患者157例皮瓣。将小腿后面从外踝尖至胭窝...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近端位置对皮瓣部分坏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9年5月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病例资料,共153位患者157例皮瓣。将小腿后面从外踝尖至胭窝横纹等分为9个区,从下至上依次为第1至第9区。皮瓣分为成活组(包括完全成活、远端表皮坏死和伤口裂开的皮瓣)和部分坏死组;根据皮瓣近端位置,将皮瓣分为近端不超过第6区(A组)、位于第7区(B组)、第8区(C组)和第9区即小腿上1/9区段(D组)4个组。皮瓣采用顺逆结合法切取。结果皮瓣完全成活125例;远端表皮坏死8例,远端伤口裂开6例;远端部分坏死18例(11.5%)。A、B、C和D组皮瓣部分坏死率分别为0(0/19)、2.3%(1/44)、11.3%(7/62)和31.3%(10/32),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皮瓣部分坏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部分坏死率:D组高于C组(P=0.012)、近端位于小腿下7/9区域的皮瓣(1.6%,1/63)低于小腿上2/9区域的皮瓣(18.1%,17/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近端不超过小腿下7/9与上2/9交界线时,皮瓣成活可靠;皮瓣近端位于小腿上1/9区段时,皮瓣部分坏死的可能十牛明昂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筋膜蒂皮瓣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以骨间背侧血管及筋膜皮下组织为蒂的骨间背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志国 董忠根 +5 位作者 刘立宏 罗顺红 周征兵 杨洋 何苗 蒋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探讨以骨间背侧血管及筋膜皮下组织为蒂的骨间背侧皮瓣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切取骨间背侧皮瓣时,蒂部包含骨间背侧血管、肌间隔及2~3cm宽的深筋膜和皮下组织,部分蒂部还包含1.0~1.5cm宽的皮条。2002年1月~2009年1月,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以骨间背侧血管及筋膜皮下组织为蒂的骨间背侧皮瓣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切取骨间背侧皮瓣时,蒂部包含骨间背侧血管、肌间隔及2~3cm宽的深筋膜和皮下组织,部分蒂部还包含1.0~1.5cm宽的皮条。2002年1月~2009年1月,临床应用骨间背侧皮瓣35例,其中1例出现骨间背侧动脉在尺骨茎突上5cm缺失变异。皮瓣大小5cm×3cm~12cm×7.5cm,蒂长4~11cm;筋膜皮下组织蒂宽2cm18例,2.5cm9例,3cm6例。[结果]33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另1例远端部分坏死,分别经换药和植皮后创面愈合。骨间背侧动脉解剖变异的1例皮瓣完全成活。[结论]以骨间背侧血管及筋膜皮下组织为蒂的骨间背侧皮瓣具有成活可靠,切取简便,遇到骨间背侧动脉及其皮肤穿支解剖变异时仍可应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背侧动脉 筋膜皮瓣 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