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jAWMAg免疫血清和吡喹酮联用体内杀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祖萍 曾庆仁 +2 位作者 龚燕飞 言敢威 沈杰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SjAWMAg)免疫血清与吡喹酮合用对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的杀虫效果,探讨体液免疫在吡喹酮杀虫中的作用。 方法 提取 SjAWMAg,并用 SDS PAGE 对其进行鉴定,制备高滴度(1∶25 600)SjAWMAg抗血清,采用West...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SjAWMAg)免疫血清与吡喹酮合用对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的杀虫效果,探讨体液免疫在吡喹酮杀虫中的作用。 方法 提取 SjAWMAg,并用 SDS PAGE 对其进行鉴定,制备高滴度(1∶25 600)SjAWMAg抗血清,采用Western blot分析该血清与肺期童虫、肝期童虫及成虫抗原的反应性;将 SjAWMAg抗血清与吡喹酮合用治疗血吸虫感染后第2 d、第14 d和第35 d的小鼠,在感染后第49 d剖杀小鼠收获虫体,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 Western blot分析表明,SjAWMAg抗血清与肺期及肝期童虫抗原存在交叉反应; 联合用药的 3 个治疗组(感染2、14、35 d)与单用吡喹酮组比较杀虫作用均有显著提高,减虫率分别提高了 38.79%、29.80%和 46.82%,其中以感染35 d治疗组提高最显著;减卵率分别提高了 62.04%,42.78%和 29.81%,以感染 2 d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抗SjAWMAg多克隆抗体与吡喹酮联合使用,均可提高吡喹酮对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的杀灭效果,揭示体液免疫在吡喹酮杀血吸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提示这种联合用药可能解决单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早期感染效果不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表膜抗原 免疫血清 吡喹酮
下载PDF
血吸虫糖蛋白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平安 汪世平 曾宪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关键词 血吸虫 血吸虫疫苗 血吸虫糖蛋白 免疫学特性
下载PDF
武警某部新训期间卫生防病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3
作者 章保新 简明 +3 位作者 袁桔华 李丹 唐志强 张祖萍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96-97,共2页
总结武警某部新训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探索武警集中新兵训练期间的卫生防病工作规律,不断提高卫生防病能力。对近年新兵集中训练期间卫生防病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做好新训卫生防病工作经验。针对南方地区秋冬季节气候特点,总结... 总结武警某部新训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探索武警集中新兵训练期间的卫生防病工作规律,不断提高卫生防病能力。对近年新兵集中训练期间卫生防病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做好新训卫生防病工作经验。针对南方地区秋冬季节气候特点,总结出新训期间卫生防病工作的3点做法,同时获得3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兵集训 传染病 做法 体会
下载PDF
某部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现场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4
作者 章保新 罗俊卿 +2 位作者 简明 张翔 张祖萍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现场教学的做法,为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卫生防病经验和方法。方法对近年来开展的血吸虫病防治现场教学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总结出血吸虫病防治现场教学前期准备的4个方面:(1)上好理论课和实... 目的探讨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现场教学的做法,为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卫生防病经验和方法。方法对近年来开展的血吸虫病防治现场教学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总结出血吸虫病防治现场教学前期准备的4个方面:(1)上好理论课和实验课;(2)选定好现场教学的时间;(3)选定好教学现场;(4)严密组织分组,分发病例资料,查阅相关文献,并分组准备发言讨论。血吸虫防治现场教学的4点做法:(1)搞好现场螺情调查;(2)详细询问病史;(3)实验室检查粪便中的虫卵;(4)临床病例讨论。同时获得4点体会:(1)充分准备,考虑周详是做好血吸虫病防治现场教学的基础;(2)认真组织,积极思考是做好血吸虫病防治现场教学的保证;(3)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是做好血吸虫病防治现场教学的关键;(4)适时引导,归纳总结是做好血吸虫病防治现场教学的科学方法。结论采取综合有效的血吸虫病防治现场教学措施,能够有效确保学员很好地掌握血吸虫病的防治知识,对其他单位培养血防业务骨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卫生防病 现场教学
下载PDF
灭钉螺微生物的选育及抑螺效果观察(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崔国艳 汪世平 +4 位作者 程红兵 何鑫 黄成铭 闾丘思嘉 魏红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0-1066,共7页
【目的】筛选出一种高效、持久、安全及价廉的灭螺微生物,对其进行鉴定并观察其抑螺功效。【方法】从钉螺孳生的土壤中筛选出4株灭螺活性较强的菌株(B8、B27、B36、B59),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和革兰氏染色均为G+杆菌。不同分离胶浓度的SDS... 【目的】筛选出一种高效、持久、安全及价廉的灭螺微生物,对其进行鉴定并观察其抑螺功效。【方法】从钉螺孳生的土壤中筛选出4株灭螺活性较强的菌株(B8、B27、B36、B59),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和革兰氏染色均为G+杆菌。不同分离胶浓度的SDS-PAGE分析其灭螺活性成分;优势菌株经16S r RNA扩增后,PCR产物测序,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其种属。【结果】灭螺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中发酵上清液各菌株间灭螺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86,P=0.002);细菌发酵液各菌株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7.298,P=0.008);菌体悬液各菌株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79,P=0.271);此外,B59菌株的灭螺效果优于其它菌株,尤其是其发酵上清液浸泡48 h和72 h钉螺死亡率高达73.3%和96.7%。SDS-PAGE发现在B59细菌上清液中无蛋白带出现,推测其灭螺活性物质可能是其他成分;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B59菌株位于Bacillus cereus(CP001746)分支上,一致性达100%。【结论】B59菌株的发酵上清液灭螺效果最好,其灭螺活性物质可能不是蛋白质,B59菌株被鉴定为Bacillus cer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微生物 选育 灭螺效果 分子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