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illis环前部重要穿通支的显微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柳浩然 张益谋 +7 位作者 付万新 刘统成 徐利民 吴海权 张春艳 刘劲芳 陈风华 方加胜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对Willis环前部动脉的重要穿通支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翼点入路,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15具成人尸头Willis环前部动脉的重要穿通支进行观测。结果垂体上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的眼动脉段,有单支... 目的对Willis环前部动脉的重要穿通支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翼点入路,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15具成人尸头Willis环前部动脉的重要穿通支进行观测。结果垂体上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的眼动脉段,有单支型和多支型,主要分布至漏斗、视交叉和视神经。Heubner回返动脉为大脑前动脉发出的穿通动脉中最粗大的血管,起源部位、行程及数量变异大。Heubner回返动脉起点范围依次为:大脑前动脉A2段、前交通动脉段、A1近1/3段,A1段的中1/3段未见回返动脉。乳头体前动脉是后交通动脉最大最恒定的分支,分布于乳头体、大脑脚、动眼神经包绕的三角区域。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穿通支之间存在共同分布范围,且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互补性。结论熟悉Willis环前部动脉穿通支的显微解剖,保护好穿通支是避免该区域临床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s环前部动脉 穿通支 显微解剖
下载PDF
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术改良手术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梨 袁先瑞 +2 位作者 龙翔 万方志 刘永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引流术与传统术式在治疗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08—2014-06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30例,分为A、B、C 3组。其中A组采用穿刺不冲洗引流;B组采用穿刺成功后反复冲洗血肿...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引流术与传统术式在治疗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08—2014-06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慢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30例,分为A、B、C 3组。其中A组采用穿刺不冲洗引流;B组采用穿刺成功后反复冲洗血肿腔至引流出血性液体颜色明显变淡,回病房持续引流;C组采用穿刺成功后,予密闭式、加压冲洗方式,反复冲洗血肿腔至引流液颜色明显变淡,回病房持续引流。对比术后引流时间及进入空气量,同时收集各组研究对象受伤至手术时间、血肿液化及肌化程度,临床症状等临床资料。3个月内对患者随访临床症状是否消失,及有无复发。结果 (1)穿刺术后继续引流时间数:A组1例4d,5例5d,2例6d,2例7d;B组5例3d,5例4d。C组:4例2d,3例3d,1例4d,2例1d。(2)术后颅内积气情况:A组少许积气,B组较A组明显增多,C组极少量或无明显积气。(3)临床症状缓解情况:3组临床症状均全部消失。(4)复发情况:3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密闭、加压冲洗方式可有效减少及避免颅内积气,缩短术后引流时间,并对难以引流的血凝块有良好的粉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 颅内积气 加压冲洗
下载PDF
脑室置管镜辅助下改良切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被引量:2
3
作者 汤灿 张恒柱 +6 位作者 严正村 王晓东 佘磊 董伦 魏民 李育平 王杏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脑室置管镜辅助下改良切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积水病例资料,均应用脑室置管镜辅助下改良切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10例病人脑积水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改良切口后分流术... 目的初步探讨脑室置管镜辅助下改良切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积水病例资料,均应用脑室置管镜辅助下改良切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10例病人脑积水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改良切口后分流术手术时间35~60min,平均(45.0±1.2)min,较传统分流术明显缩短。脑室端置管位置准确,无脑室置管镜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脑室置管镜辅助下改良切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安全可靠,定位精确,微创,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置管镜 脑室-腹腔分流
下载PDF
胶质瘤术后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毛捷 黄军 +2 位作者 黄纯海 罗端午 袁贤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902-904,共3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治疗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的分析547例胶质瘤手术病人,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病人5年生存率44.6%,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胶质瘤的5年生存率依次为86.8%、54.8%、21.8%和11.4%,Ⅰ级和Ⅱ级,... 目的:探讨胶质瘤治疗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的分析547例胶质瘤手术病人,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病人5年生存率44.6%,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胶质瘤的5年生存率依次为86.8%、54.8%、21.8%和11.4%,Ⅰ级和Ⅱ级,Ⅰ级和Ⅲ级,Ⅰ级和Ⅳ级,Ⅱ级和Ⅲ级,Ⅱ级和Ⅳ级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全切与未全切的5年生存率各为55.2%和25.3%(p<0.05),术前KPS评分≥80与<80的5年生存率各为51.8%和26.5%(p<0.05),年龄≤40岁与>40岁的5年生存率各为54.8%和28.6%(p<0.05)。COX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级别肿瘤、肿瘤全切、年龄较小、术前KPS评分≥80是预后较好的有利因素,而性别、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有无囊变、手术至放疗时间对预后影响不明显,有无辅助化疗对高级别肿瘤无明显改善。结论:年龄大小、术前KPS评分、肿瘤切除程度、肿瘤级别的高低是影响预后的显著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生存分析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后正中经棘突切开手术治疗椎管内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廖雄飞 王晓东(综述) 张恒柱(审校)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373-375,共3页
椎管内病变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其主要危害是压迫脊髓,导致受压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最有效治疗措施是及时手术切除病变。目前,后正中棘突切开入路是治疗椎管内病变常用手术入路,但该方法广泛切除... 椎管内病变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其主要危害是压迫脊髓,导致受压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最有效治疗措施是及时手术切除病变。目前,后正中棘突切开入路是治疗椎管内病变常用手术入路,但该方法广泛切除椎体后部骨性结构、韧带和肌肉后,可能导致不良后果。为最大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国内外学者通过不断努力,开发并改良多种后正中棘突切开入路的手术方式,为椎管内病变治疗提供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病变 入路 后正中棘突切开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策略的选择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汤灿 董伦 +2 位作者 张恒柱 魏民 王杏东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早期营养支持方案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短期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依据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分为早期联合营养组、...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早期营养支持方案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短期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依据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分为早期联合营养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和早期肠外营养组。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础临床特征、治疗后两周内的营养数据以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和GCS评分。结果早期营养支持中,早期联合营养组患者空腹血糖、血清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全血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分别为(5.74±0.64)mmol/L、(203.80±10.45)mg/L、(61.99±1.34)g/L、(114.53±2.69)g/L、(0.37±0.06)mg/dl,以上数据改善情况均优于早期肠内营养组及早期肠外营养组。早期联合营养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11.6±0.42)d明显低于早期肠内营养组(13.20±0.42)d及早期肠外营养组(14.65±0.42)d。早期联合营养组并发症发病率最低。早期联合营养组GCS评分(11.40±1.60)分改善最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早期施行肠内外联合营养治疗能显著促进患者营养指标提升,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病率,缩短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减轻昏迷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外伤 早期肠内营养 胃肠外营养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三维血管成像在老年脑膜瘤患者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建强 韩向君 +4 位作者 史克珊 关莹 战跃福 李香营 聂柳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67-570,共4页
目的 探讨三维血管成像在老年脑膜瘤中手术方案制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年龄≥60岁的老年脑膜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或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检查(模拟组),在三维成像处理工作站中进行术前手术... 目的 探讨三维血管成像在老年脑膜瘤中手术方案制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年龄≥60岁的老年脑膜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或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检查(模拟组),在三维成像处理工作站中进行术前手术风险分析,并以同期未经上述检查的28例老年脑膜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模拟组42例皆于术前合理地制定手术方案及手术人路,模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50.0%(P〉0.05);术中输血量(531.0±150.6)ml低于对照组(621.4±226.7)ml(t=2.01,P=0.049);手术时间(257.1±72.6)min低于对照组(307.5±88.2)min(t=2.61,P=0.011)。结论应用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对老年脑膜瘤患者进行术前风险度评估,帮助临床合理地制定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降低手术创伤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成像 三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