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与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被引量:1
1
作者 段炳南 宋明胜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0期1580-1580,共1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志。培养创新思维,是我国各级学校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各门课程的学习中.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本文就组织学与胚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志。培养创新思维,是我国各级学校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各门课程的学习中.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本文就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思维 胚胎学 组织学 培养 教与学 教育工作者 人才素质 创新能力
下载PDF
组织病理学切片制作过程中脱片原因分析
2
作者 李玉绿 陈庆林 邹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2年第5期395-395,共1页
关键词 组织病理学 切片 制作过程 脱片 原因分析
下载PDF
我院2003~2005年医院获得性鲍曼氏不动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宋明胜 伍勇 +1 位作者 陈颖 段炳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内获得性鲍曼氏不动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方法:对我院2003 ̄2005三年间医院内获得性鲍曼氏不动杆菌分布与耐药谱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静脉导管、痰、分泌物及胆汁... 目的:了解医院内获得性鲍曼氏不动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方法:对我院2003 ̄2005三年间医院内获得性鲍曼氏不动杆菌分布与耐药谱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静脉导管、痰、分泌物及胆汁中鲍曼氏不动杆菌检出率较高,达到11.5% ̄37.5%。呼吸科、烧伤科、神经外科、心内科、移植科、胸外科、ICU院内感染菌以鲍曼氏不动杆菌为主。鲍曼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逐年增加,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均超过50%,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比较敏感。结论:医院内获得性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率逐年增加,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高且耐药率增加较快,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疗效和减缓耐药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鲍曼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生素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静 胡维新 +2 位作者 叶茂 何莉芳 张彬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 6 0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DNA片段化分析等方法研究雷公藤多甙对HL 6 0细胞的影响。结果 :雷公藤多甙能显...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 6 0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DNA片段化分析等方法研究雷公藤多甙对HL 6 0细胞的影响。结果 :雷公藤多甙能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降低肿瘤细胞的存活率 ,其半数细胞抑制剂量 (IC50 )为5 .0 μg/ml,阻滞细胞周期于G2 /M期 (P <0 .0 5 )。雷公藤多甙实验组在形态学上可见明显凋亡细胞 ,且凋亡细胞百分率显著上升 (P <0 .0 5 ) ,凝胶电泳分析有DNA梯状条带出现。结论 :雷公藤多甙能显著抑制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急性髓性白血病 细胞株 HL-60细胞 增殖 凋亡细胞 生长抑制 DNA 细胞周期 MT
下载PDF
甲氧滴滴涕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氧化损伤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国军 文建国 +2 位作者 杨静 戎锡云 邹鹰 《中国医学工程》 2005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观察甲氧滴滴涕(MXC)对雄性小鼠的生殖系统毒性作用并探讨其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光镜观察喂服MXC小鼠睾丸和附睾的变化,并以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氧化损伤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精子活动度和活率降低,畸形率增高,生精小管上皮变薄... 目的观察甲氧滴滴涕(MXC)对雄性小鼠的生殖系统毒性作用并探讨其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光镜观察喂服MXC小鼠睾丸和附睾的变化,并以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氧化损伤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精子活动度和活率降低,畸形率增高,生精小管上皮变薄;睾丸和附睾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下降(P<0.001),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维生素E组各项指标的变化均较21d组的变化小(P<0.05)。结论MXC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可导致睾丸和附睾抗氧化能力下降,脂质过氧化增加,其毒性作用可被维生素E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滴滴涕 氧化损伤 生精细胞 睾丸
下载PDF
siRNA抑制nm23-H1基因表达对鼻咽癌6-10B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邹鹰 李君 +4 位作者 易红 肖艳华 汤参娥 陈主初 肖志强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90-195,共6页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nm23-H1基因在鼻咽癌6-10B细胞中的表达,探讨nm23-H1表达下调对6-10B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nm23-H1基因siRNA(nm23-H1 siRNA)瞬间转染6-10B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细胞中nm23-H1蛋白的...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nm23-H1基因在鼻咽癌6-10B细胞中的表达,探讨nm23-H1表达下调对6-10B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nm23-H1基因siRNA(nm23-H1 siRNA)瞬间转染6-10B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细胞中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然后利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转染6-10B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和体外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测序检测6-10B细胞nm23-H1基因有无S120G点突变。结果:nm23-H1 siRNA有效地下调nm23-H1基因的表达,nm23-H1 siRNA转染6-10B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S期细胞增多,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5)。6-10B细胞nm23-H1基因无S120G点突变。结论:nm23-H1基因具有抑制人鼻咽癌细胞6-10B增殖和体外迁移侵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 SIRNA 鼻咽癌 转移
下载PDF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宋明胜 段炳南 陈颖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02-104,共3页
目的监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合并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对我院112例肿瘤化疗患者合并败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并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 目的监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合并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对我院112例肿瘤化疗患者合并败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并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排位前三位的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112株病原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不动杆菌、克雷伯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临床需掌握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合并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败血症 抗生素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小肠黏膜下层对大鼠创伤皮肤愈合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吴贤玲 陈国华 +4 位作者 戎锡云 戴幸平 黄河 陈庆林 伍赶球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为研究小肠黏膜下层对创伤皮肤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制备了小肠黏膜下层片剂。用SD大鼠建立全层皮肤缺损的创伤模型 ,分成小肠黏膜下层组、络合碘凡士林纱条组以及空白对照组 ,分阶段取材 ,宏观观察及组织学观察以上三组大... 【目的】为研究小肠黏膜下层对创伤皮肤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制备了小肠黏膜下层片剂。用SD大鼠建立全层皮肤缺损的创伤模型 ,分成小肠黏膜下层组、络合碘凡士林纱条组以及空白对照组 ,分阶段取材 ,宏观观察及组织学观察以上三组大鼠愈合过程。【结果】小肠黏膜下层贴附皮肤不引起排斥反应 ,无伤口感染。小肠黏膜下层组在愈合速度方面快于络合碘凡士林纱条 ,空白对照组最慢 ,小肠黏膜下层组愈合无瘢痕 ,皮肤附件生长良好 ,而其余二组瘢痕愈合 ,皮肤附件仅生长于伤口边缘处。【结论】小肠黏膜下层具有消炎、促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组织生长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 大鼠 创伤 实验研究 伤口愈合
下载PDF
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的病因病理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官仁 徐锡萍 +6 位作者 李东风 王铁霞 韦德举 王义广 黄妹群 周霞 肖兰秀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301-30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COS)的睾丸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改变,探讨SCOS的可能病因和病理过程。【方法】对SCOS患者进行不育症的相关检查如精液、周围血激素水平、染色体、睾丸组织活检(光镜、电镜)。【结果】本例患者符合SCOS诊... 【目的】通过观察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COS)的睾丸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改变,探讨SCOS的可能病因和病理过程。【方法】对SCOS患者进行不育症的相关检查如精液、周围血激素水平、染色体、睾丸组织活检(光镜、电镜)。【结果】本例患者符合SCOS诊断,电镜观察到的生精上皮超微结构异常。【结论】SCOS病因复杂,本例检查结果提示,SCOS由于内外致病因素引起肥大细胞“入侵”曲细精管管壁内,导致细胞器发生超微结构改变,从而引起生精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病因学 综合征/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