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可溶性神经纤毛蛋白-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网膜素-1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青虹 王绪麟 +5 位作者 杨璐 夏荣江 曾晶 孙传衍 许有春 陈绵平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神经纤毛蛋白-1(NRP-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5例(乳腺癌组)。另选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00例(...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神经纤毛蛋白-1(NRP-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5例(乳腺癌组)。另选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00例(健康组)。检测各组血清sNRP-1、CPT1A、Omentin-1水平。随访2年,详细记录患者的预后状况,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乳腺癌组血清sNRP-1、CPT1A显著高于健康组,Omentin-1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的乳腺癌患者,血清sNRP-1、CPT1A、Omentin-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组血清sNRP-1、CPT1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Omentin-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期、血清sNRP-1和CPT1A升高、血清Omentin-1降低是影响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sNRP-1、CPT1A、Omentin-1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不良有关,肿瘤低分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期、血清sNRP-1和CPT1A升高、血清Omentin-1降低是影响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联合检测血清sNRP-1、CPT1A、Omentin-1对判断患者的生存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神经纤毛蛋白-1 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 网膜素-1 乳腺癌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ZO-1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徐静 王绪麟 +1 位作者 李思涵 刘新梅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059-3061,共3页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ZO-1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良性乳腺疾病患者34例和乳腺癌患者104例,乳腺癌患者按TNM分期Ⅰ期26例、Ⅱ期45例、Ⅲ期33例;按肿瘤大小〈2 cm 34例、2~5 cm 57例、〉5 cm 7例;无腋窝淋...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ZO-1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良性乳腺疾病患者34例和乳腺癌患者104例,乳腺癌患者按TNM分期Ⅰ期26例、Ⅱ期45例、Ⅲ期33例;按肿瘤大小〈2 cm 34例、2~5 cm 57例、〉5 cm 7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41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63例;Her-2表达阴性67例、Her-2表达阳性37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良、恶性乳腺疾病组织中ZO-1的蛋白表达,并分析乳腺癌组织中ZO-1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人乳腺癌组织中ZO-1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良性乳腺疾病组织(P〈0.05),且乳腺癌组织中ZO-1的异常表达与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及Her-2表达相关(P〈0.05),但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人乳腺癌组织中ZO-1蛋白表达下调,并可能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候选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1蛋白 乳腺癌 HER-2
下载PDF
有氧糖酵解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翁秀珍 符策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620-3624,共5页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上百万女性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1]。2012年世界癌症发病和死亡报告表示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重大疾病[2]。乳腺癌常发生于30岁以后,在45~50岁时...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上百万女性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1]。2012年世界癌症发病和死亡报告表示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重大疾病[2]。乳腺癌常发生于30岁以后,在45~50岁时达到高峰[3]。近年来,在中国乳腺癌成为诊断最多见的女性癌症[4]。现代医学认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包括乳腺癌家族史、绝经后肥胖和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等。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和内分泌紊乱等有关[5]。目前,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术后化疗和放疗,而化疗是治疗乳腺癌最积极、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化疗同样也会带来如上肢肿胀、脱发、呕吐和免疫力降低等不良反应[6]。因此,深入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寻求新的治疗靶点有助于减轻乳腺癌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糖酵解 乳腺癌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丽华 林红霞 +2 位作者 林白浪 刘新梅 邓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lbumin-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20月1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化疗组,将该院同期120例健康体检女... 目的探讨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lbumin-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20月1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化疗组,将该院同期120例健康体检女性纳入健康组。根据AAPR截断值将乳腺癌患者分为高AAPR组(70例)和低AAPR组(50例)。比较化疗前不同AAPR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化疗后疗效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化疗组患者AAPR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AAPR诊断乳腺癌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21,截断值为0.54,灵敏度为79.52%,特异度为89.47%;高AAPR组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 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pe-2,HER-2)阳性表达、Ki-67阳性表达比例均显著低于低AAPR组(均P<0.05);高AAPR组患者缓解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低AAPR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APR≤0.54、Ki-67阳性、HER-2阳性均是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AAPR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有效指标,且化疗前AAPR>0.54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 相关性
下载PDF
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素受体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婷婷 罗德钦 +1 位作者 邓铖 蒙绪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5-990,共6页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素受体2(receptor tyrosine kinase-like orphan receptor 2,ROR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检测PTC组织和正常甲...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素受体2(receptor tyrosine kinase-like orphan receptor 2,ROR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检测PTC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ROR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不同表达水平的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ROR2蛋白表达水平与PTC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PTC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PTC组织中ROR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4.46%,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13.75%(χ^(2)=83.419,P <0.001),其中PTC组织中ROR2蛋白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ROR2高表达与PTC患者多发病灶、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高呈正相关。ROR2蛋白高表达是影响PT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43,95%CI:1.119~4.597,P <0.001)。ROR2蛋白高表达者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χ^(2)=4.073,P=0.044)。结论 ROR2蛋白在PT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其高表达与疾病进展中的不良事件如多发病灶、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高呈正相关,且ROR2蛋白高表达是PT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素受体2 表达 临床病理特征 复发
下载PDF
乳块消颗粒联合溴隐亭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张青虹 王绪麟 +5 位作者 夏荣江 曾晶 孙传衍 许有春 虞桓 王景妹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2001-2005,共5页
目的探讨乳块消颗粒联合溴隐亭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20例乳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用药种类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溴隐亭片,2.5 mg... 目的探讨乳块消颗粒联合溴隐亭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20例乳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用药种类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溴隐亭片,2.5 mg/次,2次/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乳块消颗粒,10 g/次,3次/d。两组患者经8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乳腺肿块直径、腺体层厚度、输乳管内径和低回声区直径,及雌二醇(E_(2))、泌乳素(PRL)、孕酮(P)、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痛评分、肿块硬度评分、肿块范围评分、肿块大小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以治疗组下降最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乳腺肿块直径、腺体层厚度、输乳管内径、低回声区直径均明显减小(P<0.05),并以治疗组减小最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E_(2)、PRL、p53、VEGF、TGF-β1表达明显降低,而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最为显著(P<0.05)。结论乳块消颗粒联合溴隐亭治疗乳腺增生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乳腺结构、形态改善,调节机体性激素及细胞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块消颗粒 甲磺酸溴隐亭片 乳腺增生 性激素 乳痛评分 肿块硬度评分 泌乳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生活质量调查 被引量:6
7
作者 林海燕 王芳 +3 位作者 王辉微 陈才奋 林红霞 曾德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8期1573-1577,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198例乳腺癌患者,搜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其PICC置管感染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198例乳腺癌患者,搜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其PICC置管感染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CC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价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98例患者中有17例发生PICC置管感染,感染率为8.59%。根据感染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n=17)和未感染组(n=1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ICC置管感染与年龄、穿刺次数、穿刺部位无关(P>0.05),而与合并基础疾病、乳腺癌分期、留置季节、置管时间、化疗次数、换药天数、白细胞计数有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4×109/L、置管时间>10个月、留置季节为夏季、化疗次数≥4次、合并基础疾病、换药天数>7 d是影响PICC置管局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未感染组的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总分高于感染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感染组(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具有一定的PICC置管感染率,且感染的患者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引起感染的因素较多,与化疗次数、置管时间、白细胞计数、合并基础疾病、换药天数、留置季节有关,临床上需予以充分重视,以尽可能减少PICC局部感染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感染 危险因素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及胸壁修复同期行吻合血管淋巴结组织移植及淋巴管静脉吻合治疗乳腺癌术后腋窝凹陷畸形及上肢淋巴水肿 被引量:14
8
作者 穆籣 毕晔 +18 位作者 彭喆 李广学 刘岩 杨锴 王殊 洪楠 王茜 栾杰 穆大力 辛敏强 刘元波 宣立学 李明 钟晓杰 吴煌福 郑立平 杨庄青 张风华 刘新梅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54-60,共7页
目的 探索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同期行吻合血管的淋巴结移植及淋巴管静脉吻合修复乳腺癌术后腋窝皮下组织缺损及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选择乳房再造的方式就近选择适合淋巴结移植的供区,携带的淋巴结皮瓣转移至腋窝凹陷处.经上... 目的 探索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同期行吻合血管的淋巴结移植及淋巴管静脉吻合修复乳腺癌术后腋窝皮下组织缺损及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选择乳房再造的方式就近选择适合淋巴结移植的供区,携带的淋巴结皮瓣转移至腋窝凹陷处.经上肢吲哚菁绿造影,可探及浅表淋巴管者,可同时行淋巴管-小静脉吻合以进一步改善淋巴回流.通过监测上肢周径的变化、同位素淋巴显像的变化以及患侧上肢水肿伴随症状的改善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20例乳房再造同时行吻合血管的淋巴结移植的患者中,其中携带腹股沟浅层淋巴结者18例,携带侧胸壁淋巴结者2例.2例同时进行了上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术后6个月患侧掌部、腕部周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前臂中点及上臂中点较术前有所缩小.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患侧上肢疼痛、肿胀明显缓解,丹毒等并发症发作减少.术后同位素淋巴显像显示移植淋巴结成活良好,淋巴回流有所改善、上肢周径减小.行上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者同位素淋巴显像可见皮下浅层淋巴回流征象.结论 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同期行吻合血管的淋巴结移植及前臂淋巴静脉吻合在修复乳腺癌术后腋窝皮下组织缺损的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远期随访结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组织乳房再造 淋巴结移植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淋巴水肿
原文传递
乳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静 刘新梅 +1 位作者 王绪麟 李思涵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1期162-163,共2页
患者女,31岁。因“发现右乳肿物3年”入院。患者3年前发现右乳外上有一肿物,未伴疼痛等不适,未行任何治疗,3年来肿物未见明显增大。患者无烟酒嗜好,无放射线、毒物接触史,无口服避孕药史。无家族史。体查:右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 患者女,31岁。因“发现右乳肿物3年”入院。患者3年前发现右乳外上有一肿物,未伴疼痛等不适,未行任何治疗,3年来肿物未见明显增大。患者无烟酒嗜好,无放射线、毒物接触史,无口服避孕药史。无家族史。体查:右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肿物,大小约0.8 cm×0.8 cm,质地稍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推动,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无压痛。超声提示:右乳外上象限一低回声结节。乳腺钼靶(图1)提示:右乳头后上方一椭圆形致密阴影,考虑瘤样结节可能性大,双腋下均可见淋巴结。胸片、腹部彩超、肿瘤指标均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乳腺钼靶 低回声结节 毒物接触史 烟酒嗜好 无家族史 表面光滑 周围组织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癌组织P16蛋白及β-连环蛋白和P53蛋白表达与HPV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丽华 陈海珍 +2 位作者 冯女 吉丽银 陈琼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42-1546,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P16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P53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6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85例乳腺纤维瘤组织中P16蛋白、β-catenin以及P53蛋白的表达,...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P16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P53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6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85例乳腺纤维瘤组织中P16蛋白、β-catenin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PV感染、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PV、β-catenin和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乳腺纤维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1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乳腺纤维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69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HPV阳性率为75.36%,高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P<0.05)。HPV感染与肿瘤分期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β-catenin、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肿瘤分期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PV阳性、β-catenin阳性患者2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16蛋白阳性患者高于阴性患者(P<0.05),P53蛋白阳性生存率与阴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感染可能通过调控P16蛋白、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介导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影响患者生存率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16蛋白 Β-连环蛋白 P53蛋白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海燕 符霞 +3 位作者 翁秀珍 林红霞 蔡婵娟 唐婧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7期3363-3367,共5页
目的:探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乳腺癌患者12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2例和B组63例,A组... 目的:探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乳腺癌患者12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2例和B组63例,A组给予全身麻醉,B组给予TPVB联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生存质量、疼痛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插管前(T1)~拔管时(T4)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较麻醉前(T0)升高,但B组T1~T4时间点MAP、HR低于A组(P<0.05)。B组术后1 d肾上腺素、血糖、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水平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躯体角色、躯体功能、情感角色、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以及心理健康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B组术后4 h、术后12 h、术后24 h安静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运动时VAS评分低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PVB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轻术后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生存质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乳腺癌根治手术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p53通路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病毒激活的关联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海燕 王丽华 +2 位作者 林红霞 王芳 王辉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73-1477,共5页
目的 探讨p53通路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病毒激活的关系。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11月80例HBV相关HCC手术治疗患者,按照术后病毒再激活情况分为再激活组和未... 目的 探讨p53通路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病毒激活的关系。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11月80例HBV相关HCC手术治疗患者,按照术后病毒再激活情况分为再激活组和未激活组,检测p53通路基因分型,探讨术后病毒激活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HBV相关HCC手术患者中19例出现HBV再激活,再激活率23.75%,再激活组P53基因Exon4 Arg72 pro位点Pro/Pro基因频率高于未激活组,Pro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未激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5 cm、术前HBV DNA载量≥500拷贝/ml是HCC术后病毒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抗病毒治疗是预防病毒激活的保护因素;P53基因Exon4 Arg72 pro位点Pro/Pro基因型是病毒激活的危险基因型,OR值为1.499(95%CI:1.058~2.125),再激活组术后1年肝癌累积复发率42.11%(8/19)高于未激活组18.03%(11/61)(P<0.05)。结论 P53基因Exon4 Arg72 pro位点Pro/Pro基因型是HBV相关HCC手术患者术后病毒激活危险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激活 P53通路 基因多态性 关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