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淋巴结清扫难点体会 被引量:8
1
作者 谢权 彭勃 +1 位作者 梁贤文 孙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73-2074,共2页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目前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已经得到证实,越来越多的文献[1-4]报道显示:在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数量上,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然而,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目前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已经得到证实,越来越多的文献[1-4]报道显示:在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数量上,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然而,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难度大,如何安全、有效的进行淋巴结清扫,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科自2010年7月开展腹腔镜,截至2013年9月已完成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210例,本文就腹腔镜胃癌淋巴结清扫的难点和策略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清扫范围 胃癌根治术 D2根治术 腹腔镜 传统开腹手术 根治手术 安全性
下载PDF
GPRC5A、SOCS3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元建华 张曙波 +3 位作者 李建旺 毛山山 崔荣花 张罡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5A(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family C,group 5,member A,GPRC5A)、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5A(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family C,group 5,member A,GPRC5A)、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76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GPRC5A、SOCS3和STAT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GPRC5A和STAT3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9.2%vs 33.3%,P=0.016;69.7%vs 30.0%,P=0.001),而SOCS3的阳性表达率则低于癌旁正常组织(38.2%vs 80.0%,P=0.001)。GPRC5A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SOCS3和STAT3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OCS3与STAT3和GPRC5A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308,P=0.007;r=-0.340,P=0.003),GPRC5A与STAT3表达呈正相关(r=0.327;P=0.004)。结论 GPRC5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对SOCS3的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对STAT3的表达有正调控作用,三者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GPRC5A SOCS3 STAT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3D腹腔镜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光 彭勃 +2 位作者 徐超 刘兵 李建旺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3期2198-2200,共3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结肠肛管吻合术(3D腹腔镜改良Parks手术)保肛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36例采用3D腹腔镜改良Park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术后并发症以及肛门控粪、排尿和性功... 目的探讨3D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结肠肛管吻合术(3D腹腔镜改良Parks手术)保肛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36例采用3D腹腔镜改良Park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术后并发症以及肛门控粪、排尿和性功能状况。结果全组患者随访6~24个月。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3例,发生肝转移1例,无局部复发病例。术后6个月、1年和2年对排粪情况满意者分别占63.9%(23/36)、85.7%(24/28)和85.0%(17/20)。术后1个月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3.9%(5/36);男性患者术后1个月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8.5%(6/21),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3.3%(7/21)。女性患者术后1个月对性生活满意者占66.6%(10/15)。结论 3D腹腔镜在改良Parks手术中可以提高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且术后控便功能、排尿及性功能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肿瘤 3D腹腔镜技术 结肠肛管吻合术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孙光 徐超 +1 位作者 谢权 彭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序贯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腹腔镜结、直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于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确诊并行腹腔镜结、直癌根治术的患者。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序贯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腹腔镜结、直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于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确诊并行腹腔镜结、直癌根治术的患者。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至实验组(静脉营养制剂中加入ω-3PUFA)和对照组(静脉营养制剂中不添加ω-3PUFA)。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1和6天血清炎症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和营养学相关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及其他临床相关指标。结果不同时间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第6天炎症因子水平较低,相对控制炎症效果较好;两组炎症因子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序贯应用ω-3PUFA可以抑制结、直肠癌术后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级别,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老年患者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77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罡 彭勃 徐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209-6210,共2页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及推广,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许多地区开展起来。研究认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时间短〔1,2〕,因此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愈来愈多。本文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老年胃癌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和...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及推广,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许多地区开展起来。研究认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时间短〔1,2〕,因此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愈来愈多。本文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老年胃癌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完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77例,男49例,女28例;年龄65~82(平均73.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胃镜检查确定肿瘤部位,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肿瘤位于贲门及胃底2例,胃体10例,胃窦及幽门65例。有63例合并内科疾病,占8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同时同源大肠多发癌九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光 彭勃 +1 位作者 梁贤文 王定茂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7期2883-2884,共2页
目的探讨同时同源大肠多发癌腹腔镜根治术的治疗方式,提升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根治手术的9例同时同源大肠多发癌患者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采取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次全切... 目的探讨同时同源大肠多发癌腹腔镜根治术的治疗方式,提升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根治手术的9例同时同源大肠多发癌患者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采取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次全切除根治术,同时辅以回肠J形袋与直肠端端吻合术,术后患者随访12~60个月,调查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手术过程及术后,8例患者均表现良好,无肠瘘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且术后痊愈出院;1例患者出现切口下肌肉层广泛积液,予以换药及切口引流等治疗,痊愈出院;术后患者出院时间最短者7 d,最长者20 d,平均10.4 d;术后随访中,7例患者随访5年均未发生复发,1例患者术后3年发生肝转移治疗无效死亡,1例患者在术后1年发生肝、肺转移未予以治疗而死亡。结论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次全切除根治术联合"J"型回肠袋与直肠端端吻合术在治疗同时同源大肠多发癌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快,总体预后较好,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同源大肠多发癌 腹腔镜辅助大肠癌根治术 结肠次全切除术 预后
下载PDF
结直肠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谢权 彭勃 +1 位作者 张罡 哪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955-2957,共3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9例结直肠癌组织、89例癌旁组织、32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21例腺瘤组织中HDAC1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HDAC1染色强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9例结直肠癌组织、89例癌旁组织、32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21例腺瘤组织中HDAC1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HDAC1染色强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癌组织、癌旁组织、腺瘤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HDAC1表达强阳性率分别为73.0%(65/89)、56.2%(50/89)、66.7%(14/21)和40.6%(13/32);HDAC1表达与患者Dukes分期、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大小无关。Dukes A^B分期HDAC1强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Dukes C^D分期(χ2=5.939,P=0.031)。低、未分化组HDAC1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χ2=18.692,P=0.036)。有淋巴结转移患者HDAC1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21.025,P=0.030)。结论 HDAC1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DAC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有可能成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对HDAC抑制剂治疗反应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报道
8
作者 刘兵 彭勃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2期608-608,共1页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19岁。因左上腹部疼痛2d,于门诊行彩超示'左上腹腔内囊实性包块考虑来源于肠系膜的肿块并出血',以'腹部包块'收入我科。查体:左上腹可扪及一约4cm×3cm×3cm大小的包块,质软,轻压痛,边界清...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19岁。因左上腹部疼痛2d,于门诊行彩超示'左上腹腔内囊实性包块考虑来源于肠系膜的肿块并出血',以'腹部包块'收入我科。查体:左上腹可扪及一约4cm×3cm×3cm大小的包块,质软,轻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可。行腹部CT示:左侧中腹部见囊实性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6.3cm×5.9cm,边界清楚,肿块与胰尾部连接紧密,增强后部分强化,考虑胰腺来源,囊腺瘤可能大。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NSE(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16.55ng/ml(正常值<13ng/ml)。其余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胸片检查未见异常。术前诊断考虑胰体尾肿物。于2013年3月20日送手术室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胰体尾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胰体尾部囊实性肿物位于脾门及胃大弯之间,约7cm×7cm×6cm大小,质软,与胰腺边界不清,活动度可。遂行腹腔镜保脾胰体尾肿物切除术,利用超声刀切开胃网膜韧带完整暴露肿瘤,分离显露脾动、静脉并结扎,于胰体近胰腺颈部用7号丝线结扎胰体,用腹腔镜下切割闭合器切割闭合胰腺,完整切除肿瘤,于脾窝放置腹腔双套管一条,术程顺利。术后给予抗感染、抑酸、抑酶、补液等对症处理。术后病理示:胰腺组织内见上皮样细胞样排列呈乳头状、腺样生长,部分出血、坏死。免疫组化:Vimenin(+) CK(+) SyN(+) NSE(+) S-100(+/-) CEA(-) AFP(-) Ki-67约3%。病理诊断:胰尾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后患者恢复好,未出现胰瘘、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于术后11d出院。术后1个月返院复查CT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手术治疗 胰体尾 胰腺组织 术后 实验室检查 囊实性包块 腹部 特异性烯醇化酶 肿瘤标志物 乳头状 切除术 活动度 腹腔内 出血 边界 上皮样细胞 腹腔双套管 组织密度 肿块
下载PDF
大肠血管瘤个案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9
作者 成建斌 江雪梅 +5 位作者 陈正义 刘鹏 陈希杰 林松挺 谢权 黄晓曦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大肠血管瘤,并检索2000~2017年国内外关于大肠血管瘤的相关文献,选取资料相对完整的文献54篇,对111例大肠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病理学检查、治疗... 目的探讨大肠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大肠血管瘤,并检索2000~2017年国内外关于大肠血管瘤的相关文献,选取资料相对完整的文献54篇,对111例大肠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病理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随访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反复无痛性便血是大肠血管瘤最主要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无明显症状。结肠镜检查阳性率高,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确诊还有赖于切除标本的病理学诊断。外科手术和内镜治疗是目前大肠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大肠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以反复无痛性血便为主,诊断需依靠结肠镜及病理学诊断。外科手术或内镜治疗可消除胃肠道血管畸形,控制活动性出血,降低未来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血管瘤 大肠血管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过表达果糖-1,6-二磷酸酶1基因降低胃癌细胞糖酵解水平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春芳 刘兵 +2 位作者 孙光 徐瑜杰 赵国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过表达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基因对胃癌SGC7901细胞糖酵解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和胃癌SGC7901细胞中FBP1 mRNA和蛋白表达。以慢病毒介导的p Lenti6.3/FBP...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过表达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基因对胃癌SGC7901细胞糖酵解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和胃癌SGC7901细胞中FBP1 mRNA和蛋白表达。以慢病毒介导的p Lenti6.3/FBP1质粒转染SGC7901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效果,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蛋白的表达,生物化学法检测胞外乳酸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胞内磷酸果糖(PFK)含量。结果与GES-1细胞相比,SGC7901细胞中FBP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 Lenti6.3/FBP1质粒转染使SGC7901细胞中FBP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P<0.05);同时,降低了HIF-1α和GLUT-1蛋白的表达以及胞内PFK和胞外乳酸含量(P<0.05)。结论 FBP1过表达能够通过降低细胞的糖酵解水平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GLUT-1和HIF-1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果糖-1 6-二磷酸酶1 糖酵解 细胞增殖 迁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HDAC1 mRNA表达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权 彭勃 +1 位作者 张罡 哪仁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HDAC1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RT-PCR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50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20例腺瘤组织中HDAC1mRNA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HDAC1mRNA相对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HDAC1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RT-PCR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50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20例腺瘤组织中HDAC1mRNA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HDAC1mRNA相对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癌组织HDAC1mRNA相对表达量(0.608±0.03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496±0.026),腺瘤组织HDAC1mRNA相对表达量(0.495±0.052)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388±0.050);癌组织中HDAC1mRNA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的性别(t=0.264,P=0.793)、年龄(t=0.116,P=0.908)和肿瘤大小(t=0.621,P=0.537)无关,而与组织Duke分期(t=3.395,P=0.001)、组织学分型(t=2.070,P=0.043)和淋巴结转移(t=2.162,P=0.036)相关。Duke C、D期HDAC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Duke A、B期,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HDAC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低、未分化组织,淋巴结转移患者HDAC1mRNA相对表达量增高。CK20(t=2.389,P=0.021)和Ki-67(t=2.117,P=0.039)高表达患者HDAC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结论:HDAC1mRNA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RT-PCR检测HDAC1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结直肠癌特异性诊断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卡 赵国栋 +1 位作者 陈秀贞 田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本院进行肺叶切除术。根据手术期间丙泊酚靶控输注的浓度将患者分为高浓度组、中浓度组和低浓度组。...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本院进行肺叶切除术。根据手术期间丙泊酚靶控输注的浓度将患者分为高浓度组、中浓度组和低浓度组。患者术中均靶控输注不同浓度丙泊酚:高浓度组剂量为5μg·kg^(-1)·h^(-1),中浓度组剂量为3μg·kg^(-1)·h^(-1),低浓度组剂量为1μg·kg^(-1)·h^(-1),3组均用微量泵泵注丙泊酚注射液,并于术后10 min内停止麻醉。比较3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期的精神状态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高、中、低浓度组各38例。治疗后,高、中、低浓度组MAP水平分别为(71.34±4.95)、(83.02±5.27)和(89.05±5.92)mmHg;HR水平分别为(66.23±5.93)、(68.38±4.86)和(78.22±5.02)times·min^(-1),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分别为(20.38±1.78)、(23.15±2.13)和(25.93±2.44)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6.23±0.33)、(8.94±1.04)和(10.19±1.21)mg·L^(-1),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42.83±5.28)、(63.92±5.37)和(70.02±6.23)ng·L^(-1),白细胞介素-8水平分别为(30.75±4.03)、(49.44±3.82)和(61.96±3.14)ng·L^(-1),自主呼吸时间分别为(22.05±4.31)、(17.02±3.32)和(11.34±2.26)min,3组开始睁眼时间分别为(29.85±5.92)、(21.41±4.26)和(14.32±2.71)min,低浓度组与高浓度组和中浓度组比较,中浓度组与高浓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中、低浓度组患者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分别为28.95%,13.16%和7.8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的浓度越高,应用于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越好,也会更有助于减轻肺癌患者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靶控输注 老年肺癌患者 肺叶切除术 麻醉效果
原文传递
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假性黏液瘤患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艳玲 梁贤文 +1 位作者 王胜忠 李义杰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0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评估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腹膜假性黏液瘤(PMP)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42例PM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开腹CRS联合HIPEC,对患者... 目的评估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腹膜假性黏液瘤(PMP)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42例PM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开腹CRS联合HIPEC,对患者的手术情况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2例PMP患者中腹膜腺黏液蛋白沉积病(DPAM)占61.9%(26/42),腹膜黏液蛋白癌病(PMCA)占28.6%(12/42),混合型占9.5%(4/42)。CRS联合HIPEC后主要手术并发症(Ⅲ~Ⅳ级)发生率为21.4%(9/4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手术评分(OR=35.765,95%CI 2.746~43.986,P=0.001)及CRS完成度评分(OR=23.865,95%CI 1.345~347.876,P=0.028)是影响PMP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的独立因素。42例PMP患者总生存时间为(64.8±4.1)个月,无瘤生存时间为(54.0±4.9)个月;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8%和65.9%,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9.5%和54.6%;不同病理亚型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CRS联合HIPEC治疗PMP安全有效,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肿瘤 腹膜假性黏液瘤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