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舌咽神经痛的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赖玉洁 余丹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125-127,共3页
舌咽神经痛是一种相对较少见的疾病,其以剧烈、短暂的刺痛、电击样痛为特点,通常可向耳根、舌根、扁桃体、下颌三角等处放射。患者通常因吞咽、讲话、咳嗽等诱发。舌咽神经痛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由于其发病率... 舌咽神经痛是一种相对较少见的疾病,其以剧烈、短暂的刺痛、电击样痛为特点,通常可向耳根、舌根、扁桃体、下颌三角等处放射。患者通常因吞咽、讲话、咳嗽等诱发。舌咽神经痛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由于其发病率低,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就治疗舌咽神经痛的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痛 治疗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PAF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侯丹 余丹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意义及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规治疗组,亚低温组...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意义及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规治疗组,亚低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仪治疗48h,并在治疗前及治疗48h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PAF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PAF活性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h后,亚低温治疗组的PAF的活性(151.9±10.8),NIHSS评分(24.0±4.8),分别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63.7±12.8)和(29.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贴敷式局部亚低温治疗能促进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其脑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亚低温影响PAF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因子 神经功能评分
下载PDF
男护士在护理行业的定位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慧茹 吴清余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6期2494-2496,共3页
探讨我国男护士的执业现状、就业背景及发展前景,重新确定男护士在护理行业中的定位,只有不断提高男护士的待遇,才能够吸引更多的男性加入到护理事业中来,才能够促进我国护理事业更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男护士 护理行业 发展 定位
下载PDF
Caffeinol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侯丹 余丹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73-276,共4页
Caffeinol是由咖啡因与乙醇组成的一种混合物,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新药物。多数研究结果表明,Caffeino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脑保护作用,Caffeinol可减轻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缩小脑组织损害范围、促进神经功能恢... Caffeinol是由咖啡因与乙醇组成的一种混合物,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新药物。多数研究结果表明,Caffeino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脑保护作用,Caffeinol可减轻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缩小脑组织损害范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Caffeinol可与依达拉奉、t-PA溶栓及亚低温等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且联合治疗比单独应用Caffeinol时神经保护作用更明显。但是,目前关于Caffeinol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资料较少,众多相关的问题尚需要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ffeinol 乙醇 咖啡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保护 亚低温 溶栓治疗
下载PDF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海南地区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
5
作者 周艳辉 周峰 +2 位作者 王年臻 余丹 刘春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8期506-510,共5页
目的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海南地区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NPstats在线软件平台,分析MTHFR基因的677C>T和1298A>C两个基... 目的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海南地区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NPstats在线软件平台,分析MTHFR基因的677C>T和1298A>C两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情况,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CIMT)的关联分析用逻辑回归分析。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使用MDR软件分析。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同型半胱氨酸对CIMT有促进作用;677C>T及1298A>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677C>T 5个基因模型均与CIMT无明确相关(P>0.05)。1298A>C共显性(A/C,C/C)、显性(A/C-C/C)及Log-additive基因模型均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显著相关性(P<0.05);单体型C-C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显著相关性(P=0.0046);1298A>C与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吸烟,卒中家族史,饮酒,BMI,Hhcy)使用MDR软件分析,未发现他们之间有交互作用。结论MTHFR 677C>T基因多态性与海南地区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无明确相关性,而1298A>C的多个基因型均与海南地区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显著相关。基因与危险因素无显著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高危人群 MTHFR基因多态性 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下载PDF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海南地区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
6
作者 周艳辉 周峰 +2 位作者 王年臻 余丹 刘春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6期398-402,共5页
目的 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海南地区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NPstats在线软件平台,分析MTHFR基因的677C>T和1298A>C两... 目的 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海南地区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NPstats在线软件平台,分析MTHFR基因的677C>T和1298A>C两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情况,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CIMT)的关联分析用逻辑回归分析。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使用MDR软件分析。结果 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对CIMT有促进作用;677C>T及1298A>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677C>T5个基因模型均与CIMT无明确相关(P>0.05)。1298A>C共显性(A/C,C/C)、显性(A/C-C/C)及Log-additive基因模型均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显著相关性(P<0.05);单体型C-C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显著相关性(P=0.0046);1298A>C与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吸烟,卒中家族史,饮酒,BMI,Hhcy)使用MDR软件分析,未发现他们之间有交互作用。结论 MTHFR677C>T基因多态性与海南地区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无明确相关性,而1298A>C的多个基因型均与海南地区未发病的脑卒中高危险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显著相关。基因与危险因素无显著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高危人群MTHFR基因多态性 基因危险因素交互作用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