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处理对牙本质粘接的影响及异抗坏血酸钠的恢复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碧晗 杨东辉 +3 位作者 朱喜蕾 周亚琴 朱沁怡 方厂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6-237,共12页
目的: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和根尖周炎症最有效且常见的方法,在根管预备的过程中,化学冲洗起到关键作用。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OCl)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根管冲洗液,然而它可能会在发挥杀菌、溶解功能的同时,影响根管治疗后... 目的: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和根尖周炎症最有效且常见的方法,在根管预备的过程中,化学冲洗起到关键作用。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OCl)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根管冲洗液,然而它可能会在发挥杀菌、溶解功能的同时,影响根管治疗后牙本质与修复材料间的粘接强度,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为保证良好的根管治疗效果,探究NaOCl对牙本质与修复材料间粘接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的NaOCl处理对复合树脂与牙本质间粘接的影响,以及异抗坏血酸钠(sodium erythorbate,ERY)的作用,为根管治疗后牙本质的粘接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18~33岁青年的第三磨牙70颗,在水冷却下用慢速锯切割获得牙本质试件。实验分为10组,每组14个牙本质试件。其中5组分别为去离子水(deionized water,DW)组、0.5%NaOCl组、1%NaOCl组、2.5%NaOCl组和5.25%NaOCl组,分别用对应液体浸泡20 min,每5 min更换1次液体;剩余5组按照上述相同方法处理后,用DW冲洗1 min,10%ERY溶液浸泡5 min。每组从14个牙本质试件中取4个,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下观察,计算牙本质小管的开口数目并测量直径;每组剩余的10个牙本质试件,经自酸蚀粘接系统粘接及复合树脂固化后制备成粘接试件,用慢速锯切割后,每组获得横截面积约1 mm×1 mm大小的20个条状试件,其中10个条状试件于SEM下观察,分别从树脂突形成、树脂突长度、混合层形成3个方面评估粘接层形态;剩余10个进行微拉伸实验和断裂破坏类型分析。结果:0.5%NaOCl、1%NaOCl、2.5%NaOCl、5.25%NaOCl组随着NaOCl浓度的升高,牙本质小管开口数目和直径均逐渐增加(均P<0.05)。DW、0.5%NaOCl、1%NaOCl、2.5%NaOCl、5.25%NaOCl组使用10%ERY后,牙本质小管开口数目和直径没有显著增加(均P>0.05)。在SEM下,DW、0.5%NaOCl、1%NaOCl及2.5%NaOCl组随着NaOCl浓度的增高,树脂突形成评分逐渐上升;但5.25%NaOCl组的评分较2.5%NaOCl组显著降低(均P<0.05);使用10%ERY与未使用组相比,树脂突形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SEM下,5.25%NaOCl组的树脂突长度评分显著高于DW、0.5%NaOCl及1%NaOCl组(均P<0.05),与2.5%NaOC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10%ERY与未使用组相比,树脂突长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SEM下,与DW组相比,2.5%NaOCl和5.25%NaOCl组混合层形成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2.5%NaOCl+10%ERY、5.25%NaOCl+10%ERY组的混合层形成评分分别显著高于2.5%NaOCl、5.25%NaOCl组(均P<0.05)。与DW组相比,0.5%NaOCl、1%NaOCl及2.5%NaOCl组微拉伸强度均增大,而5.25%NaOCl组则降低(均P<0.05);2.5%NaOCl+10%ERY、5.25%NaOCl+10%ERY组与2.5%NaOCl、5.25%NaOCl组相比,微拉伸强度均增大(均P<0.05)。在断裂模式中,5.25%NaOCl组粘接面断裂的类型显著多于其他组(均P<0.05),而5.25%NaOCl+10%ERY组较5.25%NaOCl组粘接面断裂的类型减少(P<0.05)。结论:当NaOCl浓度低于2.5%时,其可增强复合树脂与牙本质间的粘接强度,并且粘接强度随着NaOCl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当NaOCl浓度高于5.25%时,则显著降低复合树脂与牙本质间的粘接强度;使用10%ERY能够恢复5.25%NaOCl处理对复合树脂与牙本质粘接强度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粘接 次氯酸钠 异抗坏血酸钠 扫描电镜 微拉伸实验
下载PDF
上皮细胞损伤对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胶原分泌的影响
2
作者 张玮 吴建军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407-411,共5页
目的 探究上皮细胞损伤对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形态、基因表达及胶原分泌的影响,以此分析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成纤维细胞分为A、B两组,两组均使用上皮细胞离心上清液干预,但B组预先将上皮细胞损伤,A组为对照,无特殊... 目的 探究上皮细胞损伤对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形态、基因表达及胶原分泌的影响,以此分析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成纤维细胞分为A、B两组,两组均使用上皮细胞离心上清液干预,但B组预先将上皮细胞损伤,A组为对照,无特殊处理。于干预后0、24、48 h观察并比较两组成纤维细胞形态,qPCR检测α-SMA、COL1A2和COL3A1表达量,ELISA检测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分泌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细胞呈梭形,无突起,干预后48 h少部分呈多角形;B组干预后24、48 h细胞呈多角形,突起较多。两组中α-SMA、COL1A2和COL3A1表达量及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分泌量,在干预后24、48 h B组均高于A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上皮细胞损伤可以使得成纤维细胞变形,增加α-SMA、COL1A2和COL3A1表达,刺激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分泌。上皮细胞损伤可能参与了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 损伤 成纤维细胞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胶原
下载PDF
学龄前龋病患童照护者疾病感知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玮 喻红波 翦新春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459-461,共3页
目的调查学龄前龋病患童照护者疾病感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龋、治龋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学龄前龋病患童,采用疾病感知问卷调查照护者的疾病... 目的调查学龄前龋病患童照护者疾病感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龋、治龋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学龄前龋病患童,采用疾病感知问卷调查照护者的疾病感知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放问卷280份,有效问卷249份。学龄前龋病患童照护者疾病感知得分为(107.23±10.24)分。单因素分析证实,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就业情况为学龄前龋病患童照护者疾病感知水平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农村居住、待业或退休是学龄前龋病患童照护者疾病感知水平更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学龄前龋病患童照护者疾病感知水平低,不同特征的调查对象疾病感知水平不同,尤其应对男性、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农村居住、待业或退休的照护者加强口腔健康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儿童 学龄前 照护者 疾病感知 儿童口腔保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