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转流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合并弱精症3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双 祖雄兵 +2 位作者 刘龙飞 唐举玉 胡希恒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28-1231,共4页
为总结显微转流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合并弱精症的临床经验,作者回顾性分析3例行显微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腹壁浅静脉转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原有症状及体征消失,3个月复查阴囊B超及精液常规检查,各项... 为总结显微转流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合并弱精症的临床经验,作者回顾性分析3例行显微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腹壁浅静脉转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原有症状及体征消失,3个月复查阴囊B超及精液常规检查,各项指标逐渐好转。显微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血管转流术既可阻断静脉血逆流,又能使睾丸建立新的回流通道,同时保护了睾丸动脉和淋巴管,是值得推广的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合并弱精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精索静脉曲张 弱精症 腹壁浅静脉 睾丸动脉 淋巴管
下载PDF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构建显微外科护理质量标准
2
作者 周国玲 彭伶丽 黄女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4年第9期644-654,共11页
目的构建显微外科护理质量标准,旨在为提升显微外科护理质量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3—8月,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显微外科护理质量标准的... 目的构建显微外科护理质量标准,旨在为提升显微外科护理质量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3—8月,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显微外科护理质量标准的内容及各标准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0%(24/24)和95.83%(23/2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1和0.928,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0.159和0.000~0.135,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076和0.091。最终构建的显微外科护理质量标准包括一级标准3项(结构质量标准,权重0.200;过程质量标准,权重0.400;结果质量标准,权重0.400)、二级标准27项、三级标准87项。结论显微外科护理质量标准科学合理,专科性和实用性强,可指导专科护士临床实践,促进显微外科护理质量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技术 护理质量 显微外科 护理管理
原文传递
动脉插管造影CTA与普通CTA显影股前外侧穿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贺继强 唐举玉 +6 位作者 卿黎明 李文政 易小平 周征兵 吴攀峰 俞芳 曹哲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8-512,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插管造影CTA活体显影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拟定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患者15例。实验组运用选择性动脉插管技术将导管置入旋股外侧动脉开口处,证实导管达到预定位置并固定可靠后将患者转移至CT室... 目的探讨动脉插管造影CTA活体显影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拟定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患者15例。实验组运用选择性动脉插管技术将导管置入旋股外侧动脉开口处,证实导管达到预定位置并固定可靠后将患者转移至CT室。经导管注入造影剂20 ml,同时手动触发CT扫描。选取普通CTA作为对照组。将两组获得的二维图像以CT-DICOM输入到Mimics17.0软件,收集两组旋股外侧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解剖学参数。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P值≤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1例患者导管脱落至股深动脉,予以排除。其余14例患者中,旋股外侧动脉起源于股动脉3例(占21.43%),起源于股深动脉11例(占78.57%)。实验组旋股外侧动脉及其分支内径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升支、横支及降支长度均大于对照组,升支、横支及降支的末端最小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显影穿支数目多于对照组。结论动脉插管造影CTA可清楚的显示旋股外侧动脉分支及其穿支,效果优于普通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插管造影CTA CTA 穿支皮瓣
下载PDF
SICOT中国部骨显微外科委员会换届会议暨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召开
4
作者 俞芳 汪华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I0008-I0009,共2页
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显微外科承办的SICOT中国部显微外科委员会换届会议暨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于2021年12月11-12日在长沙以线下结合线上形式隆重举行.12月11日,SICOT中国部主席、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金大地教授,SICOT中... 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显微外科承办的SICOT中国部显微外科委员会换届会议暨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于2021年12月11-12日在长沙以线下结合线上形式隆重举行.12月11日,SICOT中国部主席、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金大地教授,SICOT中国部第一届骨显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顾立强教授,SICOT骨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庆棠教授,解放军第971医院程国良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唐举玉教授,解放军第971医院丁小珩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王增涛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赵广跃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艾合买提江·玉素甫教授,西安凤城医院王保山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康皓教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战杰教授,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宋涛教授等30名专家出席了在长沙世纪金源大饭店举行的线下换届会议.因为疫情原因,北京积水潭医院陈山林教授、上海华山医院徐雷教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芮永军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崔树森教授、宁波六院王欣教授等60多位专家参加线上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手显微外科俞芳副教授担任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上海华山医院 王欣 沈阳医学院 同济医院 西京医院 分会主任委员 学术会议
原文传递
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在臃肿皮瓣二期削薄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唐举玉 周征兵 +7 位作者 吴攀峰 俞芳 肖勇兵 潘丁 庞晓阳 曾磊 卿黎明 符劲飞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应用于臃肿皮瓣二期削薄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lO月至2014年6月。应用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治疗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9例.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并保护好穿支血管,保留真皮下脂肪3~5mm,去除多余... 目的探讨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应用于臃肿皮瓣二期削薄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lO月至2014年6月。应用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治疗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9例.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并保护好穿支血管,保留真皮下脂肪3~5mm,去除多余脂肪组织。结果9例术后皮瓣无1例坏死,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受区外形及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显微削薄穿支皮瓣技术对臃肿皮瓣二期削薄能一次完成手术,术后皮瓣血供可靠,外形良好,是一种理想的皮瓣削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皮瓣削薄 显微外科技术 皮瓣臃肿
原文传递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 被引量:8
6
作者 汤玉泉 唐举玉 +2 位作者 吴攀峰 周征兵 俞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79,共4页
目的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 目的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结果 8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其中,1例术后感染经换药治疗愈合,其余7例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胫骨骨髓炎无复发,皮瓣色泽、质地好,皮瓣供区直接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肌瓣血运好且与皮瓣仅以穿支血管相连拥有足够自由度,可以实现创面立体修复,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穿支皮瓣 修复 胫骨骨髓炎
下载PDF
基于活体造影数据的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血管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卿黎明 贺继强 +6 位作者 唐举玉 李文政 易小平 吴攀峰 周征兵 俞芳 符劲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活体造影数据重建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血供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可行性,为临床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8例需行皮瓣移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SA结合CT血管成像技术获取一侧大腿二维断层图... 目的探讨基于活体造影数据重建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血供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可行性,为临床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8例需行皮瓣移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SA结合CT血管成像技术获取一侧大腿二维断层图像数据,应用Mimics软件对股深动脉穿动脉及其穿支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利用软件自带测量工具筛选合适穿支。结果利用Mimics软件成功重建了股深动脉穿动脉及其穿支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能清晰显示股深动脉穿动脉及其穿支的分布、走行及穿支穿出深筋膜位置。8例患者中6例发现3支穿动脉,2例发现4支穿动脉。这些穿动脉共发出66支皮肤穿支(以大于0.5 mm为标准),穿支在穿深筋膜平面内径(0.9±0.26)mm,穿支浅出深筋膜点主要分布于坐骨结节与股骨外上髁的连线附近。结论基于活体造影数据可以重建清晰股深动脉穿动脉及其穿支血管的3D立体影像,可为临床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术前设计与皮瓣切取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深动脉 穿支皮瓣 三维可视化重建
下载PDF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原则专家共识 被引量:54
8
作者 唐举玉 魏在荣 +26 位作者 张世民 汪华侨 章一新 顾立强 刘元波 沈余明 路来金 王欣 徐永清 梅劲 张家平 赵洪伟 王健 章伟文 韩岩 郑和平 劳杰 陈宏 巨积辉 陈世新 王达利 柴益民 穆籣 刘小林 唐茂林 徐达传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共2页
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 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血供规律,先后诞生了游离皮瓣和穿支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皮瓣移植 血管蒂皮瓣 局部旋转皮瓣 游离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供区 受区 带蒂皮瓣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名词术语与定义 被引量:21
9
作者 唐举玉 章伟文 +15 位作者 张世民 章一新 陈宏 唐茂林 汪华侨 徐达传 梅劲 王欣 张春 黎晓华 徐永清 王春梅 谢松林 廖华 刘小林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穿支皮瓣是近年来皮瓣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因其改善了皮瓣受区的外形和功能,最大程度减少了皮瓣供区外观和功能的损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房重建及头颈躯干与四肢创面的修复。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与深入研究,发现经典的穿支皮瓣仍... 穿支皮瓣是近年来皮瓣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因其改善了皮瓣受区的外形和功能,最大程度减少了皮瓣供区外观和功能的损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房重建及头颈躯干与四肢创面的修复。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与深入研究,发现经典的穿支皮瓣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在秉承穿支皮瓣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穿支皮瓣术式得到了不断发展,如为了不牺牲受区主干血管衍生了血流桥接穿支皮瓣,为了避免皮瓣臃肿衍生了显微削薄穿支皮瓣,为了修复超长创面衍生了联体穿支皮瓣,为了吻合一组血管同时修复多个创面衍生了分叶穿支皮瓣,为了使合并深部骨骼或肌肉组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名词术语 四肢创面 临床应用 主干血管 外科领域 皮瓣供区 乳房重建
下载PDF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威 唐举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5-367,共3页
背阔肌肌皮瓣是临床上常用的肌皮瓣,但在其皮瓣形成过程中,需要切除部分或者全部背阔肌,并且牺牲胸背神经,从而导致术后背部凹陷畸形,背阔肌功能丧失。1989年Koshima等提出了“穿支皮瓣(perforator flap)”的概念,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胸背动脉 背阔肌肌皮瓣 胸背神经 凹陷畸形 功能丧失
下载PDF
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贺继强 唐举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5-477,共3页
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是由股后外侧区皮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根据2003年Blondeel等提出的“Gent”consensus,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一级源动脉为股深动脉穿动脉。然而不少学者对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解剖认识不足,仍将股深动... 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是由股后外侧区皮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根据2003年Blondeel等提出的“Gent”consensus,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一级源动脉为股深动脉穿动脉。然而不少学者对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解剖认识不足,仍将股深动脉穿动脉误认为皮瓣的穿支血管,将其命名为股深动脉穿支皮瓣。2007年Ahmadzadeh等嗍首次报道了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为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皮瓣的切取提供了详细解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股深动脉 应用解剖 穿动脉 临床应用 穿支血管 解剖信息 外侧区
下载PDF
穿支皮瓣术前影像学导航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征兵 潘丁 唐举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49-54,共6页
穿支皮瓣术前影像学导航有利于穿支皮瓣的穿支定位和切取,能够辅助医生制定精准的医疗方案,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避免盲目医疗带来的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 穿支皮瓣术前影像学导航有利于穿支皮瓣的穿支定位和切取,能够辅助医生制定精准的医疗方案,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避免盲目医疗带来的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和交融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传统的影像学辅助诊断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临床需求。该文通过介绍常见的影像学导航技术的临床应用、优缺点及临床常见使用范围,为皮瓣术前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影像学导航 穿支血管定位
下载PDF
先天性并指畸形康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4
13
作者 俞沁圆 王斌 +21 位作者 沈小芳 陈山林 田晓菲 张红星 刘波 方有生 谭为 孙文海 邵锋 华栋 许东升 廖维 俞芳 祁奇 仲荣洲 王陶黎 陆佳妮 孟令军 张桐 黄国懂 张梦月 周阳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2年第3期193-208,共16页
并指畸形是指相邻指间软组织和(或)骨骼不同程度的融合,是最常见的手部先天性畸形之一,手术分离是其最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引入精准康复理念,对并指畸形术后康复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康复疗效。本共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 并指畸形是指相邻指间软组织和(或)骨骼不同程度的融合,是最常见的手部先天性畸形之一,手术分离是其最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引入精准康复理念,对并指畸形术后康复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康复疗效。本共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供全国手外科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工程师、护理人员等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先天性并指畸形术后康复的目标、关注的问题、治疗的主要内容、团队的组成与职责、治疗手段与措施以及推荐康复方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畸形 并指畸形 精准康复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俞芳 唐举玉 +7 位作者 吴攀峰 周征兵 庞晓阳 曾磊 肖勇兵 潘丁 卿黎明 刘睿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9月,采用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邻近2个创面或宽大、不规则创面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52岁,平均42.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4 h^3周,平均7...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9月,采用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邻近2个创面或宽大、不规则创面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52岁,平均42.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4 h^3周,平均7.3 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例,碾压伤2例,油漆高压注射伤1例。创面位于手背3例,指背1例,拇指和虎口1例。创面范围为8 cm×6 cm^10 cm×8 cm。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3.0 cm^11.0 cm×4.5 cm,均携带臂后侧皮神经。供区创面直接闭合。结果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1个月,平均6.5个月。患者对手部外观满意,皮瓣无臃肿,颜色、质地与手部接近。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桡神经损伤发生,肘关节功能无影响。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行分指、皮瓣削薄术。结论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是一种修复手部邻近2个创面或宽大、不规则创面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分叶皮瓣 桡侧副动脉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热压伤致小儿手指离断再植 被引量:4
15
作者 庞晓阳 吴攀峰 +6 位作者 卿黎明 周征兵 俞芳 曾磊 肖勇兵 潘丁 唐举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热压伤致小儿手指离断再植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9年11月,对热压伤所致4例9指小儿手指离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再植。清创后采用克氏针行指骨纵行固定,修复指屈、伸肌腱,吻合两侧指动脉及伴随神经,并吻合... 目的探讨热压伤致小儿手指离断再植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9年11月,对热压伤所致4例9指小儿手指离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再植。清创后采用克氏针行指骨纵行固定,修复指屈、伸肌腱,吻合两侧指动脉及伴随神经,并吻合指掌侧静脉或取静脉移植重建指背静脉,指背热压伤皮肤予暂时保留或一期皮瓣覆盖指背创面。结果术后1例小指发生静脉危象,拆除部分伤口缝线,侧切放血成功存活,余指体均完全存活。术后随访0.5~1.0年,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定手功能:优2例,良1例,可1例。结论热压伤所致小儿手指离断,只要指体完整,术中综合判断皮肤、血管、骨损伤的程度,通过吻合指动脉及指掌侧静脉,或取静脉行指背静脉移植,局部带蒂皮瓣覆盖创面再植术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再植术 热压伤 断指
原文传递
特殊形式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复杂创面 被引量:2
16
作者 俞芳 唐举玉 +7 位作者 吴攀峰 周征兵 庞晓阳 曾磊 肖勇兵 潘丁 卿黎明 刘睿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讨特殊形式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复杂创面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4月至2020年3月,采用桡侧副动脉分叶、嵌合或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分别修复手指的多个创面20例,均合并骨质缺损,切取分叶穿支皮瓣7例,嵌合穿支皮瓣12例... 目的探讨特殊形式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复杂创面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4月至2020年3月,采用桡侧副动脉分叶、嵌合或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分别修复手指的多个创面20例,均合并骨质缺损,切取分叶穿支皮瓣7例,嵌合穿支皮瓣12例,分叶-嵌合穿支皮瓣1例,共28个皮瓣和13个骨瓣,皮瓣面积为9.5 cm×4.0 cm~4.0 cm×2.0 cm,骨瓣大小为1.5 cm×0.6 cm×0.6 cm~2.5 cm×1.0 cm×0.6 cm,供区均直接闭合。术后定期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和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进行修复手指的功能及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术后27个皮瓣完全成活,无感染;1个皮瓣出现静脉危象,部分坏死。随访3个月~3.5年(平均17.5个月),皮瓣无臃肿,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患者对手指外形满意,移植骨瓣与指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感觉恢复至S4有8个皮瓣、S3有16个皮瓣、S2有4个皮瓣;手部功能评定优12例、良8例。结论特殊形式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设计形式多样,血供可靠,可同时进行多个创面和骨组织的修复,是一种修复手指复杂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 嵌合穿支皮瓣 分叶穿支皮瓣 桡侧副动脉 手指 重建
原文传递
复拇指畸形Wassel Ⅳ-A和Ⅳ-B型的诊治进展
17
作者 熊钰 俞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89,共4页
复拇指畸形WasselⅣ-A和Ⅳ-B型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一般采取切除重建的手术方式,通过个性化切口和皮瓣设计、截骨矫形、软组织重建等方式,最大程度重建保留指的功能和外观,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快且手术方式多样,本文就这两个亚型的诊治进... 复拇指畸形WasselⅣ-A和Ⅳ-B型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一般采取切除重建的手术方式,通过个性化切口和皮瓣设计、截骨矫形、软组织重建等方式,最大程度重建保留指的功能和外观,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快且手术方式多样,本文就这两个亚型的诊治进展进行综合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畸形 先天性 外科手术 复拇指畸形 WasselⅣ型
原文传递
一种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的切取新方法——"逆行解剖切取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攀峰 唐举玉 +3 位作者 卿黎明 曹哲明 肖禹 张兴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8,共7页
目的介绍一种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的切取新方法——"逆行解剖切取法",报道该方法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显微外科共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5例,应用"逆行解剖切取法"切取... 目的介绍一种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的切取新方法——"逆行解剖切取法",报道该方法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显微外科共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5例,应用"逆行解剖切取法"切取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术中于髂结节、髂骨内侧附近寻找合适的皮肤穿支或肌支,应用显微剪和显微蚊氏钳逆血管分支由表至里分离解剖至旋髂深血管起始部,然后骨刀凿取髂骨瓣,髂骨瓣嵌入股骨头内,吻合旋髂深血管与旋股外侧血管横支。术后通过门诊随访患者并总结该方法的初步应用效果,术前、术后Harris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髂骨瓣切取长度为3.0~5.0(4.0±0.5)cm,血管蒂长度为4.0~7.0(5.3±1.0)cm;髂骨瓣切取时间35~55(45.0±6.1)min;术中旋髂深血管髂骨瓣切取成功率为100%,所有髂骨瓣断蒂前骨面渗血活跃;术中自体血回输量为100~400(226.7±78.2)ml。术中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牵拉伤,术后第1天出现大腿前外侧区域麻木,术后4个月麻木症状得到缓解,其余14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大腿前外侧区域麻木等症状。术后髂骨瓣供区引流量为50~70(62.7±7.5)ml,髂骨瓣供区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3年,髂骨瓣供区均未出现切口疝等并发症;术后9、12、18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个月后基本达到较好的水平。结论"逆行解剖切取法"切取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能快速确定髂骨瓣的营养血管,操作相对简单,解剖安全可靠,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供区的损伤及术后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深动脉 髂骨瓣 逆行解剖切取法 供区损害 移植
原文传递
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的解剖学观察与治疗重度糖尿病足
19
作者 吴攀峰 唐举玉 +2 位作者 卿黎明 曹哲明 袁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7-493,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技术治疗重度糖尿病足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显微外科用红色乳胶经股动脉灌注10侧成人下肢标本,观测胫骨结节下方6.0~10.0 cm以内在胫骨内后缘胫后动脉发... 目的探讨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技术治疗重度糖尿病足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显微外科用红色乳胶经股动脉灌注10侧成人下肢标本,观测胫骨结节下方6.0~10.0 cm以内在胫骨内后缘胫后动脉发出骨筋膜皮支的出现率,以及其所发出的皮支和骨膜支的数目、分布、外径等指标。结合解剖学观察结果设计带胫骨后内侧骨筋膜皮支的嵌合瓣,改良TTT治疗糖尿病足。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按Wagner诊断标准确诊为Ⅲ~Ⅳ期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12例,采用改良TTT进行治疗,其中截骨骨瓣大小为10.0 cm×2.5 cm。术后5例患者坏疽足趾于拆除骨搬移外固定架时行不同程度足趾残端修整,2例患者足跟、足底创面行拱顶石皮瓣修复,3例患者创面自行愈合,2例WagnerⅣ期患者行小腿近端截肢。术后通过门诊随访,并总结该方法的初步应用效果。结果10侧标本中,在胫骨结节远端6.0~10.0 cm以内从胫骨内后缘共发出骨筋膜皮支11条(1例为2条,9例为1条),距离胫骨结节为(9.23±0.62)cm,外径为(1.10±0.10)mm,骨筋膜皮支穿出深筋膜后发出皮支营养小腿内侧皮肤,外径为(0.59±0.09)mm,同时也发出营养胫骨内侧骨膜的骨膜支,外径为(0.85±0.10)mm。所有患者手术顺利,与术前比较,术后所有患者足部皮温显著升高、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者随访时间24~36(29.33±4.36)个月,术后10例患者患肢疼痛及麻木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消失,足部创面均完全愈合,小腿TTT创面均得到I期愈合,胫骨骨搬运节段完全愈合,愈合时间为(6.17±0.83)个月。2例截肢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结论改良TTT通过设计胫骨后内侧骨筋膜皮支的嵌合瓣治疗重度糖尿病足,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足部的症状,促进创面愈合,而且可减少骨搬移区域的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胫骨横向骨搬移 嵌合皮瓣 骨筋膜皮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可调节牵张力的皮肤牵张闭合器在小腿和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文超 吴学建 +9 位作者 唐举玉 王剑利 刘波 肖鹏 孟冲 官建中 宋涛 倪国骅 张德洪 张卫红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6-232,共7页
目的探讨可调节皮肤牵张力的皮肤牵张闭合器在小腿和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2年9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云南中德骨科医院收治的5... 目的探讨可调节皮肤牵张力的皮肤牵张闭合器在小腿和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2年9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云南中德骨科医院收治的56例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创面患者资料。男35例,女21例;年龄(39.9±18.7)岁;创面类型:创伤创面43例,烧伤创面3例,炎性创面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张切口创面3例,瘢痕创面1例。皮肤缺损面积为2.5 cm×2.0 cm~20.0 cm×10.0 cm;创面病程为(8.6±7.8)d。所有患者均应用可调节牵张力的皮肤牵张闭合器修复创面:排钩式牵张闭合器修复28例,单杆式牵张闭合器修复20例,单杆式牵张闭合器结合外固定支架修复5例,单杆式、排钩式牵张闭合器组合牵张修复3例。记录患者的创面牵张闭合时间、创面皮缘颜色、创面周围皮肤肿胀程度、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56例患者创面牵张闭合时间为(7.8±3.8)d。皮肤牵张后创面皮缘颜色:正常16例,暗红38例,暗黑2例;创面周围皮肤肿胀程度:1度21例,2度33例,3度2例。56例患者术后获(8.9±4.1)个月随访。48例患者一次性闭合创面;8例患者结合自体皮片植皮修复,创面闭合。2例患者牵张皮肤出现张力性水泡部分坏死,其中1例结合自体皮片植皮修复,另1例通过换药愈合;2例患者深部骨感染复发,采用Ilizarov技术行骨搬移修复骨缺损,创面愈合。56例患者创面以远下肢肌力均恢复正常,邻近创面关节活动度也恢复正常。结论可调节牵张力的皮肤牵张闭合器修复小腿、足踝部创面可以精确调控皮肤牵张力,疗效良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创伤和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皮肤牵张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