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近期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邓盎 张宏其 +6 位作者 郭超峰 唐明星 刘少华 王昱翔 高琪乐 吴建煌 刘金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8-454,共7页
[目的]探讨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1年6月应用三维矫形系统治疗各型脊柱侧凸727例,其中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的12例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测量初次手术前、后,末次术后... [目的]探讨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1年6月应用三维矫形系统治疗各型脊柱侧凸727例,其中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的12例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测量初次手术前、后,末次术后随访或终末手术后的主弯冠状面Cobb角、柔韧性、侧凸矫正率、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躯干偏移、矢状面平衡、T_1~S_1高度和T_1~S_1生长速度。[结果]平均随访28.8(10.9~49.2)个月。初次手术前主弯冠状面Cobb角(72.8±15.7)°、柔韧性(35.34±10.71)%、胸椎后凸角(39.9±15.8)°、腰椎前凸角(46.2±13.8)°、躯干偏移(1.29±0.93)cm、矢状面平衡(1.96±1.10)cm、T_1~S_1高度(24.46±3.77)cm;初次手术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34.9±9.1)°、侧凸矫正率(52.01±7.69)%、胸椎后凸角(31.3±11.2)°、腰椎前凸角(46.1±5.9)°、躯干偏移(0.50±0.29)cm、矢状面平衡(1.32±1.19)cm、T_1~S_1高度(29.22±4.05)cm;末次术后随访或终末手术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30.8±12.5)°、侧凸矫正率(57.92±14.80)%、胸椎后凸角(29.5±7.4)°、腰椎前凸角(48.8±5.7)°、躯干偏移(0.39±0.24)cm、矢状面平衡(0.79±0.45)cm、T_1~S_1高度(31.72±4.68)cm。共撑开1~4次,平均1.9次。后续撑开期间T_1~S_1生长速度(1.26±0.60)cm/年。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可获得较满意的矫形效果和脊柱纵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棒 早发性脊柱侧凸 矫形 脊柱生长
原文传递
Ⅰ期后、前路手术治疗伴关节突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超峰 张宏其 +2 位作者 刘金洋 吴建煌 唐明星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74-777,共4页
目的 探讨Ⅰ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伴关节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12月采用Ⅰ期后、前路手术治疗的2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3 ~61岁,平均38.3岁.先行后路手术... 目的 探讨Ⅰ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伴关节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12月采用Ⅰ期后、前路手术治疗的2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3 ~61岁,平均38.3岁.先行后路手术切除部分关节突解除关节交锁,后方侧块螺钉复位固定;然后翻身行颈前路手术,根据压迫范围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或仅行椎间盘切椎间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评估患者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21例患者手术时间130~210 min,平均140 min;出血量150 ~600 ml,平均340 ml.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5例术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其中1例术后2周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生存患者随访12~30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3~9个月(平均6个月)钛网植骨获牢固融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断裂及椎间钛网移位、塌陷.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脊髓功能末次随访较术前平均提高1级. 结论 Ⅰ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可同时实现解锁复位、椎管减压以及牢固的颈椎前后柱重建,是治疗伴关节突交锁的颈椎骨折脱位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颈椎 脱位
原文传递
改良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后方寰枢椎张力带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关节不稳 被引量:5
3
作者 高琪乐 王昱翔 +6 位作者 胡雄科 郭超峰 刘金洋 吴建煌 刘少华 郭强 张宏其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78-781,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后路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钉棒结合后方寰枢椎张力带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10月-2012年10月采用后路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后方寰枢椎张力带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关节不稳患者23例,其中男1... 目的 探讨经后路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钉棒结合后方寰枢椎张力带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10月-2012年10月采用后路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后方寰枢椎张力带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关节不稳患者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32 ~61岁[(42.6±2.7)岁].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半脱位11例,寰椎前脱位5例,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明显的枕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但不合并感觉运动障碍.完成寰枢椎固定后同期行寰枢椎后方植骨融合,植骨材料选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松质骨条.术后3,6,12个月分别随访1次,之后每年随访1次,了解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120~ 150 min[(131.7±25.4) min],失血量320 ~600 ml[(417.6 ±53.4)ml].术中无死亡及损伤血管神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 ~36个月[(20.7±3.1)个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术后1年内寰枢椎植骨均获满意骨性融合. 结论 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后方寰枢椎张力带固定技术是治疗创伤性寰枢关节不稳的可靠、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寰椎关节 寰枢椎不稳
原文传递
颈、胸椎手术中医源性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宏其 盛斌 +7 位作者 黄术 邓盎 王昱翔 吴建煌 刘金洋 葛磊 陈静 王锡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73-678,共6页
目的分析颈、胸椎手术中可能导致医源性脊髓损伤(iatrogenic spinal cord injury,ISCI)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手术中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2年1月-2009年1月行颈、胸椎(C1~T12)手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分析颈、胸椎手术中可能导致医源性脊髓损伤(iatrogenic spinal cord injury,ISCI)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手术中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2年1月-2009年1月行颈、胸椎(C1~T12)手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损伤组(34例)和对照组(86例),对两组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手术和病理因素及可能的保护因素等共30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单因素比较显示,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前美国脊髓协会(ASIA)损伤分级、椎管狭窄率、脊髓/有效椎管面积比值、脊髓MRI T2W1高信号、术中出血量、椎管内突出物与硬膜粘连及术中使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等9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前ASIA损伤分级、脊髓/有效椎管面积比值、脊髓MRI T2W1高信号、术中出血量与ISCI呈正相关,术中使用MP与ISCI呈负相关。结论合并糖尿病、ASIA损伤分级、脊髓MRI T2W1高信号、脊髓/有效椎管面积比值、术中出血量为ISCI的危险因素,术中使用MP对ISCI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危险因素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颈椎骨折与脱位治疗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宏其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9-761,共3页
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和脊髓损伤,经治疗后死亡率及致残率仍较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颈椎骨折主要包括上颈椎及下颈椎骨折。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水平的提高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颈椎损伤的诊治得到长足的... 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和脊髓损伤,经治疗后死亡率及致残率仍较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颈椎骨折主要包括上颈椎及下颈椎骨折。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水平的提高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颈椎损伤的诊治得到长足的进步,但各级医院对颈椎骨折的临床诊治存在较大的认识差异,如何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是否一定做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等,仍然是困扰大家的难题。笔者根据自己近30年的临床经验谈几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脱位 脱位治疗 临床诊治 下颈椎骨折 影像学技术 脊髓损伤 脊柱外科 颈椎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