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视患者近距离用眼后黄斑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汝婷
滕月
+1 位作者
李君慧
廉丽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4-690,共7页
【目的】比较近距离用眼前后黄斑区浅层视网膜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探讨近距离用眼影响近视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近距离观看手机视频1 h作为近距离用眼的方式,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测量用眼前、后黄斑区6 mm×6...
【目的】比较近距离用眼前后黄斑区浅层视网膜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探讨近距离用眼影响近视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近距离观看手机视频1 h作为近距离用眼的方式,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测量用眼前、后黄斑区6 mm×6 mm范围内的浅层视网膜微循环指标,包括浅层(神经纤维层至外丛状层内界)视网膜血管长度密度(VLD)、血管灌注密度(VPD)以及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FAZ)的面积(FAZ-A)、周长(FAZ-P)、形态指数(FAZ-CI),按区域划分为中心、内层、外层及整体,得出11项微循环指标,对比用眼前及用眼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近距离用眼后的黄斑区浅层视网膜微循环指标普遍较用眼前低,除了FAZ-A及FAZ-P以外(P=0.148、P=0.9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VLD中以中心VLD(差异1.00)及内层VLD(差异0.80)的差异最大(P=0.001、P=0.008),VPD中以中心VPD(差异0.02)及内层VPD(差异0.02)最大(P=0.001、P=0.008),不同屈光度及眼轴的青年变化程度无差异。【结论】近距离用眼可能通过影响黄斑区浅层视网膜微循环的改变,导致局部缺血缺氧,影响近视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用眼
黄斑区浅层视网膜微循环
近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
2
作者
孙玺皓(综述)
唐仕波
陈建苏(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5-930,共6页
目前,一些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突变基因已经得到确认,但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CAS)系统可以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及同源定向修复的方式编辑人类基因组DNA,其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治...
目前,一些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突变基因已经得到确认,但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CAS)系统可以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及同源定向修复的方式编辑人类基因组DNA,其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CRISPR/Cas9不仅可以纠正遗传性疾病患者来源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突变基因,随后分化为视网膜相关的细胞,进而实施细胞治疗;其也可以通过载体传递至体内,直接作用于靶细胞实现体内基因编辑。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视网膜色素变性、遗传性X连锁青少年视网膜劈裂症、Leber先天性黑矇10型等疾病中,其中体外应用CRISPR/Cas9治疗LCA10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以及其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视患者近距离用眼后黄斑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汝婷
滕月
李君慧
廉丽华
机构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爱尔眼科研究所
广州中医药
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4-690,共7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2019XZZX-YK003)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20201106)。
文摘
【目的】比较近距离用眼前后黄斑区浅层视网膜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探讨近距离用眼影响近视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近距离观看手机视频1 h作为近距离用眼的方式,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测量用眼前、后黄斑区6 mm×6 mm范围内的浅层视网膜微循环指标,包括浅层(神经纤维层至外丛状层内界)视网膜血管长度密度(VLD)、血管灌注密度(VPD)以及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FAZ)的面积(FAZ-A)、周长(FAZ-P)、形态指数(FAZ-CI),按区域划分为中心、内层、外层及整体,得出11项微循环指标,对比用眼前及用眼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近距离用眼后的黄斑区浅层视网膜微循环指标普遍较用眼前低,除了FAZ-A及FAZ-P以外(P=0.148、P=0.9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VLD中以中心VLD(差异1.00)及内层VLD(差异0.80)的差异最大(P=0.001、P=0.008),VPD中以中心VPD(差异0.02)及内层VPD(差异0.02)最大(P=0.001、P=0.008),不同屈光度及眼轴的青年变化程度无差异。【结论】近距离用眼可能通过影响黄斑区浅层视网膜微循环的改变,导致局部缺血缺氧,影响近视的发生及发展。
关键词
近距离用眼
黄斑区浅层视网膜微循环
近视
Keywords
near work
microcirculation in macular area
myopia
分类号
R771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
2
作者
孙玺皓(综述)
唐仕波
陈建苏(审校)
机构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爱尔眼科研究所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5-93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61160469)。
文摘
目前,一些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突变基因已经得到确认,但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CAS)系统可以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及同源定向修复的方式编辑人类基因组DNA,其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CRISPR/Cas9不仅可以纠正遗传性疾病患者来源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突变基因,随后分化为视网膜相关的细胞,进而实施细胞治疗;其也可以通过载体传递至体内,直接作用于靶细胞实现体内基因编辑。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视网膜色素变性、遗传性X连锁青少年视网膜劈裂症、Leber先天性黑矇10型等疾病中,其中体外应用CRISPR/Cas9治疗LCA10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以及其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Keywords
Gene editing
CRISPR/Cas9
Inherited retinal diseases
分类号
R774.1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视患者近距离用眼后黄斑血流的变化
张汝婷
滕月
李君慧
廉丽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
孙玺皓(综述)
唐仕波
陈建苏(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