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人格五因素模式与社会人格的健全发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丁立平 《医学与社会》 2002年第3期51-53,共3页
系统地介绍了国际长期研究的“人格研究前沿最新结论”———“大五”人格模式。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人格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中国要摆脱社会传统遗留的病态社会人格的历史包袱 ,就要敢于正视自身的社会人格缺陷 ,努力自主... 系统地介绍了国际长期研究的“人格研究前沿最新结论”———“大五”人格模式。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人格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中国要摆脱社会传统遗留的病态社会人格的历史包袱 ,就要敢于正视自身的社会人格缺陷 ,努力自主地转变为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健全社会人格 ,也才能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五人格模式 社会人格发展 社会转型 医学心理学
下载PDF
大学生发展阶段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丁立平 《煤炭高等教育》 2002年第3期28-30,共3页
提出大学生发展可分为三阶段五层次 ,并分析了各阶段 (层次 )的主要心理特点及其相应的教育对策。对高校遵循大学生内在发展规律 ,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 。
关键词 大学生 发展阶段 心理特点 教育对策
下载PDF
社会浮躁的心理机制及其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丁立平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8-71,共4页
社会浮躁的心理因素包括人为短缺、社会焦虑、认知偏差、人性复苏和价值的波动与转移等 ,这是探讨社会浮躁的成因及动力机制应当着重考量的。鉴于此 ,应从正确引导价值观念、培育敬业精神和促进社会良性互动等方面来预防和遏止浮躁 。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浮躁 心理机制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落差”的类型、成因与矫治 被引量:15
4
作者 丁立平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2年第1期75-77,共3页
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或多或少与心理落差有关 ,文章从大学生心理落差的现象、类型和成因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归纳出形成落差的较深层的个体和社会的相关因素 ,对心理落差的认识方法和心理疗法有较强的操作意义 ,通过综合分析和提供操... 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或多或少与心理落差有关 ,文章从大学生心理落差的现象、类型和成因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归纳出形成落差的较深层的个体和社会的相关因素 ,对心理落差的认识方法和心理疗法有较强的操作意义 ,通过综合分析和提供操作性建议 ,对大学生克服心理落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落差” 分析 类型 心理问题 心理疗法 竞争意识
下载PDF
对腐败的社会心理层面思考 被引量:6
5
作者 丁立平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8-31,共4页
在腐败现象现有的研究角度“体制论”、“法制论”和“素质论”的基础上 ,从一个新的角度即社会心理层面来分析腐败的产生及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重点剖析了腐败产生的心理要素 :人性复苏、比价心理、补偿心理、侥幸心理和责任分摊等 ,... 在腐败现象现有的研究角度“体制论”、“法制论”和“素质论”的基础上 ,从一个新的角度即社会心理层面来分析腐败的产生及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重点剖析了腐败产生的心理要素 :人性复苏、比价心理、补偿心理、侥幸心理和责任分摊等 ,揭示了腐败的社会心理特征 ,并提出在健全体制和法制、提高素质等反腐措施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 心理要素 基本归因 心理预防
下载PDF
WTO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6
作者 张溆平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将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WTO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众多的挑战和机遇,分析WTO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适应变化,认真抓好WTO背景下大学生思想...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将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WTO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众多的挑战和机遇,分析WTO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适应变化,认真抓好WTO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思想道德教育 挑战 机遇 应对
下载PDF
人生价值观的社会学解释
7
作者 谷中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38-41,共4页
价值作为关系范畴在人生价值命题中直接表现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人生价值由依次递进的个人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阶段来构成,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实现是个立足社会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相一致的运动过程,实现人生的社... 价值作为关系范畴在人生价值命题中直接表现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人生价值由依次递进的个人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阶段来构成,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实现是个立足社会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相一致的运动过程,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标志着人生的幸福与完满,利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依赖于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观
下载PDF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彭升 胡亚军 章辉美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33-37,共5页
网络以快速便捷的信息推动社会的进步,已越来越受到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广大大学生的青睐,但由于真实与虚假,健康与不健康的信息混杂一起,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维方式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本... 网络以快速便捷的信息推动社会的进步,已越来越受到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广大大学生的青睐,但由于真实与虚假,健康与不健康的信息混杂一起,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维方式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现状,剖析了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思想政治 调查思考
下载PDF
中国宗族制度与封建国法之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建兴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4-28,共5页
宗族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独特产物,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牢固基础之一,是整个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制度的家法族规与封建国法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功能上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封建社会的法律体系,彻底肃清宗法观念... 宗族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独特产物,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牢固基础之一,是整个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制度的家法族规与封建国法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功能上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封建社会的法律体系,彻底肃清宗法观念的遗毒,对依法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教育 宗法制度 封建国法 关系 反思
下载PDF
论牢骚的社会心理因素及个体-群体的发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丁立平 郝卫静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5-27,共3页
根据A.H.马斯洛的牢骚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着重分析牢骚的层次、类型、社会心理因素和个体因素及牢骚的双面效应,通过深入剖析,使人们认清负面牢骚对个体和群体发展的各种不良影响,自觉提升牢骚水平,以达到个体(自我)和群体(团体)... 根据A.H.马斯洛的牢骚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着重分析牢骚的层次、类型、社会心理因素和个体因素及牢骚的双面效应,通过深入剖析,使人们认清负面牢骚对个体和群体发展的各种不良影响,自觉提升牢骚水平,以达到个体(自我)和群体(团体)的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牢骚层次 社会心理 个体 群体 良性发展
下载PDF
关于情绪智力和情绪智商及其讨论情况的反思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立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3-87,共5页
综述 2 0世纪末中国 (大陆 )社会和心理学领域关注的热点情绪智力、情绪智商问题与讨论过程中的种种现象 ,通过参阅中外相关文献 ,论述了至今仍在激烈争论的EI能否测量 (EQ)的问题 ;评价了在引进外来科学成果过程中不严肃的态度和浮躁... 综述 2 0世纪末中国 (大陆 )社会和心理学领域关注的热点情绪智力、情绪智商问题与讨论过程中的种种现象 ,通过参阅中外相关文献 ,论述了至今仍在激烈争论的EI能否测量 (EQ)的问题 ;评价了在引进外来科学成果过程中不严肃的态度和浮躁的学风 ;认为心理学将面对理论发展和社会 (市场 )需求的双重挑战 ,并强调应始终不渝地坚持心理学发展本土化方向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智力 情绪智商 科学态度 学术浮躁 社会需要 本土化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秩序的伦理建构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桂平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9-41,45,共4页
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秩序建设要求和谐互动的伦理建构,伦理建构的内容由产权、信用、市场主体的权责利等几部分构成,市场经济秩序的伦理建构需要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加强伦理约束以及社会协调。
关键词 伦理建构 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下载PDF
邓小平围绕现代化开展文化建设思想论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谷中原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71,共3页
邓小平认为现代化是我国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文化战线应围绕现代化开展工作 ,为现代化建设构筑内部文化基础、寻找外部文化资源、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学习邓小平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和加强现代化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现代化建设 内部 外部 文化建设 发展 中国 中心任务 文化资源 文化素质 思想
下载PDF
对当前消费异化现象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米满月 傅丽华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47-49,53,共4页
当今社会存在消费异化现象,表现为盲目超前消费,奢侈消费以及公款消费,它们对社会造成危害,应从伦理道德上加以调节和规范。
关键词 消费异化 负面影响 伦理规范
下载PDF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教育模式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杨艳萍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10-112,共3页
从时代和现实的要求出发,论述了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在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同时构建了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 创业 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模式
下载PDF
法学本科教学应当推行“判例教学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唐东楚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法律制度的改革有赖法学教育的改革,而法律教学方法的改革尤显关键,“判例”制度因为世界各国法律的移植、互鉴和本国司法改革的大背景,其在中国的建立于理论和实务界均成共识,传统的“案例教学法”面对法治时代日益严谨、细密和量化的... 法律制度的改革有赖法学教育的改革,而法律教学方法的改革尤显关键,“判例”制度因为世界各国法律的移植、互鉴和本国司法改革的大背景,其在中国的建立于理论和实务界均成共识,传统的“案例教学法”面对法治时代日益严谨、细密和量化的要求已渐现适应之难,而“判例教学法”因其直观、规范和专业的特性不失为法律专业教学的“主体部件”,由“案例”到“判例”的教改思路展开论述,旨在法学本科教学中推行“判例教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本科教学 案例教学法 判例教学法
下载PDF
论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名辉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9-93,共5页
董仲舒儒学在四个方面发展了先秦儒学。一,实现了根源与根源派生物的统一,为儒家的仁礼原则提供了宇宙论的根据;二,真正实现了儒学对诸子百家的兼容,推进了儒学的整合趋势,确立了中国学术的主流成分,使中国社会有了主流意识形态;三,实... 董仲舒儒学在四个方面发展了先秦儒学。一,实现了根源与根源派生物的统一,为儒家的仁礼原则提供了宇宙论的根据;二,真正实现了儒学对诸子百家的兼容,推进了儒学的整合趋势,确立了中国学术的主流成分,使中国社会有了主流意识形态;三,实现了儒学向制度化思想的转变,为汉朝政治提供了理论指导;四,推动了“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发展,为完成先秦儒学到宋明理学的过渡作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儒学 新特点 统一 兼容 制度化思想 天人合一
下载PDF
湖南农民的观念正经历着重大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章辉美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2-43,共2页
湖南农民的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把握变化发展的趋势,通过调查分析表明:农民观念的变化有进步、有不足,反映出改革开放对农民观念影响的利弊共存,尤其是在农民中抬头的鬼神文化和以血缘关... 湖南农民的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把握变化发展的趋势,通过调查分析表明:农民观念的变化有进步、有不足,反映出改革开放对农民观念影响的利弊共存,尤其是在农民中抬头的鬼神文化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权威开始抬头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文化建设 村民观念
下载PDF
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诚信意识及其重建
19
作者 马润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4-17,共4页
诚信是市场经济、企业组织制度、生产要素聚集的基础,它影响着经济活动的效率,诚信度高低影响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对信用在市场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和潜在的副作用有放大作用,中国需要重建诚信意识,其途径是:人文、社会科学重视对经济伦理... 诚信是市场经济、企业组织制度、生产要素聚集的基础,它影响着经济活动的效率,诚信度高低影响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对信用在市场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和潜在的副作用有放大作用,中国需要重建诚信意识,其途径是:人文、社会科学重视对经济伦理的研究并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丰富的成果;扬弃传统伦理并将其合理内核融铸于经济伦理之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重视诚信意识教育并形成崇尚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发挥党政机关及其官员的率先垂范作用;发展和规范中介机构;加快个人和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 经济伦理 诚信意识 重建 信用制度
下载PDF
先秦儒家天人观的两极演化
20
作者 唐名辉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2-45,共4页
天人观是儒学理论的重要基础,考察先秦儒学的逻辑嬗演,可以发现:与之相应,儒家天人观也呈现为两个路向的演进过程,一是以孟子、《易传》为代表的形上超越之路,其目标是不断将儒家仁义原则抽象化、本体化,试图从价值本体(天)的高度来论... 天人观是儒学理论的重要基础,考察先秦儒学的逻辑嬗演,可以发现:与之相应,儒家天人观也呈现为两个路向的演进过程,一是以孟子、《易传》为代表的形上超越之路,其目标是不断将儒家仁义原则抽象化、本体化,试图从价值本体(天)的高度来论证仁义原则的先天性、合理性;二是以荀子为代表的指实性倾向,这种天人观拒弃对事物作形而上学探讨,把天人观局限于现存事物的经验性领域,极力使儒家仁义原则从抽象的伦理层面向具体实用的知识领域转化,最终将儒学导向现存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学 天人观 两极化 形上超越 指实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