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桥梁及场地土交通振动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志辉 余志武 +1 位作者 蒋丽忠 高芒芒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8-555,共8页
以高速铁路32m单箱单室简支梁为例,建立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车-桥-墩-桩-土耦合振动系统整体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车辆采用具有二系悬挂的多自由度车辆模型,场地土采用京沪高速铁路沿线实勘软土地基土层数据,在土体截断处采用... 以高速铁路32m单箱单室简支梁为例,建立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车-桥-墩-桩-土耦合振动系统整体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车辆采用具有二系悬挂的多自由度车辆模型,场地土采用京沪高速铁路沿线实勘软土地基土层数据,在土体截断处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半无限域土体,采用基于库伦接触算法的动力三维接触单元模拟轮轨接触。分析了桥墩和桩基等下部结构对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以及车桥耦合振动对周围场地土振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车桥耦合振动受桥墩和桩基影响显著;周围场地的振动振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相对水平振动而言,竖向振动衰减的更加明显;地面振动的高频分量衰减速度大于低频分量的衰减速度,远场地面振动以低频分量为主;地面振动与列车速度不是简单的线性递增关系,与上部结构桥梁的振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车桥耦合振动 土-结构相互作用 轨道不平顺 人工边界
下载PDF
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固结蠕变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涛 徐方 +1 位作者 杨奇 吴亚飞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68-1977,共10页
桥梁桩基工后沉降的控制是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桩基的长期固结蠕变沉降计算分析又是关键环节。经过现场调研分析提出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实际受荷—时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建立多级荷载作用下的多层黏弹性地基单面... 桥梁桩基工后沉降的控制是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桩基的长期固结蠕变沉降计算分析又是关键环节。经过现场调研分析提出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实际受荷—时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建立多级荷载作用下的多层黏弹性地基单面排水或两面排水条件下的一维固结方程,并基于Laplace数值逆变换推导桩底压缩层在多级荷载作用下的有效应力和沉降计算公式。基于此,提出能模拟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实际加载情况和考虑桩底成层土固结蠕变特性的桩基长期沉降计算方法。为提高计算效率,编写相应的群桩长期沉降计算分析程序LTPGSⅡ。京沪高铁桥梁桩基沉降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值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及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出的计算方法能用于高速铁路桥梁桩基长期沉降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桥梁桩基 固结蠕变沉降 Laplace数值逆变换 多级加载
下载PDF
π型断面超高斜拉桥涡振减振措施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欢 何旭辉 +2 位作者 王汉封 刘梦婷 彭思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68,共7页
π型主梁断面涡激共振是影响其在大跨度桥梁中广泛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某大跨度超高三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节段模型测试了施工状态主梁涡振性能,试验发现在设计风速范围内主梁存在明显的竖向涡激共振现象,且在规范规定的阻尼比... π型主梁断面涡激共振是影响其在大跨度桥梁中广泛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某大跨度超高三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节段模型测试了施工状态主梁涡振性能,试验发现在设计风速范围内主梁存在明显的竖向涡激共振现象,且在规范规定的阻尼比范围内涡振振幅均大于规范限值;为抑制主梁涡振,设计了隔流板和下稳定板等气动减振措施。结果表明:一定宽度的隔流板虽然能降低主梁涡激共振振幅,但其减振效果有限;两道一定长度的下稳定板能较好的抑制主梁涡激共振,且满足颤振稳定性要求;最后,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涡振发生及减振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型断面 涡激共振 减振措施 风洞试验 计算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单因素和多因素作用下的水泥土强度评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春彦 黄启友 +1 位作者 郎锋 胡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88-2795,共8页
通过水泥土直剪试验以及正交试验,研究水泥土养护龄期、原土样含水率和水泥掺入比等因素对水泥土抗剪强度参数c(黏聚力)和φ(内摩擦角)值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养护龄期对c和φ值影响最大,土样含水率次之,水泥掺入比相对较小。基于... 通过水泥土直剪试验以及正交试验,研究水泥土养护龄期、原土样含水率和水泥掺入比等因素对水泥土抗剪强度参数c(黏聚力)和φ(内摩擦角)值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养护龄期对c和φ值影响最大,土样含水率次之,水泥掺入比相对较小。基于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研究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龄期、含水率和水泥掺入比等因素的变化规律,证明q_u(水泥土强度),c^2和φ~2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建立各单因素及多因素影响下的强度评估模型,验证其正确性,对相关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正交试验 抗剪强度参数 无侧限抗压强度 强度评估模型
下载PDF
混凝土桩-泥皮-砂土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琛 冷伍明 +3 位作者 杨奇 金子豪 聂如松 邱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61-2472,共12页
为研究泥皮、粗糙度对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根据灌注桩成孔后的孔径-深度曲线,应用统计分析法获得了桩侧凸出尺寸和粗糙度的分布频率规律,以此构建了表面光滑和梯形凹槽混凝土板来模拟实际桩侧表面粗糙度。在此基础上,开展了... 为研究泥皮、粗糙度对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根据灌注桩成孔后的孔径-深度曲线,应用统计分析法获得了桩侧凸出尺寸和粗糙度的分布频率规律,以此构建了表面光滑和梯形凹槽混凝土板来模拟实际桩侧表面粗糙度。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泥皮厚度、粗糙度条件下的混凝土-砂土接触面大型直剪试验。其研究结果表明:无泥皮条件下粗糙接触面,其剪切应力-切向位移关系曲线呈软化型;泥皮厚度为5、10 mm条件下,呈硬化型。剪切模量G0.02随泥皮厚度增加而衰减。对光滑混凝土板,其接触面峰值剪切强度和峰值摩擦角随泥皮厚度的增加呈指数关系衰减;对粗糙混凝土板,峰值剪切强度和峰值摩擦角随泥皮厚度的增加近似呈线性衰减。初始泥皮越厚,试验后的泥皮土和泥皮越厚,接触面剪切强度越低。无泥皮条件下粗糙度对接触面峰值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存在一个临界粗糙度I_(cr)=10 mm,当混凝土板的粗糙度I<I_(cr)时,接触面峰值剪切强度和峰值摩擦角随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当I≥I_(cr)时,二者随着接触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泥皮存在会影响改变这一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泥皮-土接触面 大型直剪试验 临界粗糙度 峰值剪切强度 峰值摩擦角
下载PDF
轨道-路基动力试验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聂如松 冷伍明 +1 位作者 张家生 余志武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101,共6页
针对室内铁路路基动力模型试验加载面临的困难及列车荷载较复杂这一特点,研制了大型轨道-路基动力试验系统,介绍该系统的主要构成、功能特点及工作原理。在室内进行轴重分别为23t、25t、28t、30t,速度为80km/h的路基动力响应试验。试验... 针对室内铁路路基动力模型试验加载面临的困难及列车荷载较复杂这一特点,研制了大型轨道-路基动力试验系统,介绍该系统的主要构成、功能特点及工作原理。在室内进行轴重分别为23t、25t、28t、30t,速度为80km/h的路基动力响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新颖、技术先进、稳定性能好,能较真实地产生列车竖向荷载,为室内开展大比例尺路基模型试验提供了重要平台,目前该系统已用于多项重载铁路和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动力响应长期动力性能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路基 试验系统 路堤 高速铁路 重载铁路
下载PDF
低温冻结条件下板岩破坏类型及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傅鹤林 张加兵 +3 位作者 伍毅敏 黄震 史越 王成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52-3060,共9页
为揭示低温冻结作用对板岩破坏类型及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DX-40型低温数控试验箱、DNS100微型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7种不同层理倾角β和6种不同试验温度t的单轴压缩试验,对其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单轴抗压强度、峰值应变、破坏类型的变... 为揭示低温冻结作用对板岩破坏类型及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DX-40型低温数控试验箱、DNS100微型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7种不同层理倾角β和6种不同试验温度t的单轴压缩试验,对其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单轴抗压强度、峰值应变、破坏类型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在JAEGER层理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以冻结温度和层理倾角为控制变量的单轴抗压强度公式,给出影响板岩破坏类型的2个极限角度β1和β2的表达式,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强度公式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受低温冻结作用的影响,板岩的单轴抗压强度随温度降低呈指数增加;板岩的单轴抗压强度随倾角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低温冻结条件下,板岩的破坏类型有3种,即当0°≤β<27.0°时,板岩沿与竖直轴线呈一定角度的方向发生剪切破坏;当27.0°≤β≤82.7°时,板岩沿层理面发生剪切破坏;当82.7°<β≤90.0°时,板岩沿垂直方向发生劈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岩 低温冻结 单轴抗压强度 破坏类型 单轴压缩试验
下载PDF
深埋圆形毛洞隧道围岩压力拱范围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傅鹤林 张加兵 +2 位作者 陈伟 黄震 袁维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7-124,共8页
为揭示深埋圆形毛洞隧道围岩压力拱范围,基于复变理论及经典弹塑性理论,结合M-C屈服准则,提出了一种准确预测围岩压力拱内、外边界的方法,并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预测方法的正确性.在验证预测结果正确的基础上,研究了隧道埋深、侧压力系... 为揭示深埋圆形毛洞隧道围岩压力拱范围,基于复变理论及经典弹塑性理论,结合M-C屈服准则,提出了一种准确预测围岩压力拱内、外边界的方法,并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预测方法的正确性.在验证预测结果正确的基础上,研究了隧道埋深、侧压力系数和围岩条件3个主要因素对围岩压力拱范围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1)软弱松散岩体中深埋圆形毛洞隧道上半部分是施工的关键,施工时应考虑对隧道拱顶120°范围内采取适当的超前支护手段,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2)围岩条件较差时,隧道施工促使周边围岩松动区贯通,必要时建议采取全断面超前注浆加固措施,以防止围岩松动区进一步发展.研究理论为判定毛洞隧道周围松动区是否贯通和确定隧道超前支护的位置及范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圆形隧道 深埋 围岩 压力拱 理论分析
下载PDF
96m钢箱系杆拱桥动力响应及行车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朱志辉 朱玉龙 +1 位作者 余志武 郭向荣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29,共9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轨道—桥梁三维空间模型,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31个自由度车辆模型,应用非线性赫兹接触模拟轮轨之间可分离的接触关系,根据轮轨间的位移协调条件建立车—线—桥耦合系统动力方程。采用显示积分与隐式积分相结合...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轨道—桥梁三维空间模型,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31个自由度车辆模型,应用非线性赫兹接触模拟轮轨之间可分离的接触关系,根据轮轨间的位移协调条件建立车—线—桥耦合系统动力方程。采用显示积分与隐式积分相结合的数值积分方法分别求解车辆和桥梁的动力方程,然后进行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分析。运用该方法对京沪高速铁路某四线96m跨度钢箱系杆拱桥的动力响应及行车安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大跨度钢箱系杆拱桥拥有足够的竖向和横向刚度,满足动力特性和列车走行性的各项指标要求;车体振动加速度、脱轨系数和横向轮轨力符合规范要求。针对我国现行规范规定的准静态轮重减载率在评判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时偏于保守的问题,建议综合考虑动态轮重减载率、轮重减载率超限持续时间以及轮重减载率超越概率等多项指标,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进行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箱系杆拱桥 大跨度 耦合振动 动力响应 行车安全 轮重减载率 高速铁路
下载PDF
列车—“站桥合一”大型客运站耦合振动响应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志辉 官斌 +1 位作者 余志武 郭向荣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46,共9页
为研究列车高速通过"站桥合一"大型复杂客运站时所引起的结构振动问题,以天津西站为例,利用自主开发的TRBF-DYNA软件开展列车—客运站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研究。分别采用有限元法建立轨道—客运站整体三维模型、采用多刚体动力... 为研究列车高速通过"站桥合一"大型复杂客运站时所引起的结构振动问题,以天津西站为例,利用自主开发的TRBF-DYNA软件开展列车—客运站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研究。分别采用有限元法建立轨道—客运站整体三维模型、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31个自由度的车辆模型,应用非线性赫兹接触理论模拟轮轨之间可分离的接触关系,对客运站结构进行模态分析以及高速行车条件下的列车—客运站耦合振动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客运站的轨道层刚度满足要求,自振频率大于规范规定的最低限值;客运站结构的振动受列车竖向动力荷载控制,并以竖向振动为主;沿客运站结构高度方向,轨道层的振动响应最大,高架层次之,屋顶层最小;轨道层及高架层的振动响应随着测点距线路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快速衰减;在车致振动从钢轨向客运站结构的传递过程中,无砟轨道结构可以起到很好的减振作用,可有效降低列车对轨道层的冲击作用;客运站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列车行车安全性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天津西站的结构设计安全,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客运站 站桥合一 列车 耦合振动 动力响应 轮轨接触 无砟轨道
下载PDF
复合地层中浅埋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位移及应力预测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傅鹤林 张加兵 +3 位作者 黄震 史越 汪敬 邢雪生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06,共10页
为揭示复合地层中浅埋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位移及应力,文章基于Покровский当层法,将该问题等效为求解均质地层位移及应力分布问题,结合Loganathan修正公式,推导了复合地层中浅埋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位移、应变和应力分... 为揭示复合地层中浅埋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位移及应力,文章基于Покровский当层法,将该问题等效为求解均质地层位移及应力分布问题,结合Loganathan修正公式,推导了复合地层中浅埋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位移、应变和应力分量表达式,构建了地层位移场分布预测模型。同时基于理论预测模型,对比分析了工程实例的预测位移与实测数据的差别,讨论了上下层土体弹性模量比n、地层深度z和土体泊松比μ对隧道开挖的影响;在分析含软弱夹层隧道开挖问题时,提出了软弱夹层等效厚度K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的增加,地表最大沉降值Smax、地表附加水平应力σx和竖向应力σz的最大值均有所减小;随着z的增加,地层最大沉降值有所增大;随着μ的增加,Smax有所减小,地表附加水平拉应力σx和竖向应力σz的最大值有所增加;当软弱夹层等效厚度K增加,Smax有所增加;隧道施工时,上硬下软地层产生位移及应力扩散现象,上软下硬地层产生位移及应力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地层位移 地层应力 预测模型 复合地层
下载PDF
车-桥振动诱发周围环境及建筑物振动的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朱志辉 余志武 +1 位作者 朱玉龙 高芒芒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109,共8页
为研究轨道交通中车-桥系统耦合振动诱发的周围环境及建筑物振动,应用车-桥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工程波动理论,建立车-桥-土-建筑物耦合振动系统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系统分析振动由产生到传播的整个过程,以及振源距离、车速、场地土特性对... 为研究轨道交通中车-桥系统耦合振动诱发的周围环境及建筑物振动,应用车-桥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工程波动理论,建立车-桥-土-建筑物耦合振动系统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系统分析振动由产生到传播的整个过程,以及振源距离、车速、场地土特性对框架结构房屋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面横向振级随振源距离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竖向振级则随振源距离的增加而单调减小,二者的衰减均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土体振动的高频分量衰减速度大于低频振动的衰减速度,并且远离振源点的振动主要是由低频振动引起;随着车速增加,地面振动主频提高;低层建筑物楼层振级分布以1阶振型为主,高层建筑则以2~3阶振型为主;建筑物振级随振源距离增加而减小,与车速和土层剪切波速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 桥梁 振动 人工边界 有限元
下载PDF
深厚软土区超长桩基压缩变形测试及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冷伍明 陈琛 +2 位作者 徐方 杨奇 聂如松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7-96,共10页
提出了一种联合运用沉降计和应变计观测超长桩基桩身压缩变形及桩底土压缩变形的新方法,详细介绍了所涉及元器件的安装方法和施工工艺;实践表明该方法的监测深度可达地表以下100 m,有效完善了深厚软土区超长桩基沉降变形测试技术.基于... 提出了一种联合运用沉降计和应变计观测超长桩基桩身压缩变形及桩底土压缩变形的新方法,详细介绍了所涉及元器件的安装方法和施工工艺;实践表明该方法的监测深度可达地表以下100 m,有效完善了深厚软土区超长桩基沉降变形测试技术.基于实测数据和数值仿真,系统研究了上海地区超长桩基的压缩变形规律及特性.主要结论如下:1)桥梁施工过程中,桩基竖向压缩变形随其受载历史呈“阶梯”式增长变化;群桩基础工后沉降约为5.0 mm,小于相关规范规定的20 mm限值;桩基承台的微小变形易导致不同位置基桩的桩顶沉降和桩身轴力存在一定差异.2)桩底以下20~30 m范围内土体的总压缩变形量和单位厚度土层压缩量已很小,可初步判定上海地区高速铁路桥梁超长桩基的桩底土层压缩影响范围约为20 m.3)沉降计法测试所得桩身压缩变形的精度通常高于应变计法;对于超长桩基,桩身压缩变形占桩基总沉降的比例可达30%~40%,在计算桩基沉降时应予以考虑.4)桩身浅层范围内存在负摩阻力,距桩顶向下11 m处出现中性点,且中性点位置随桩基荷载增加有逐步上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桩基 深厚软土区 沉降 现场测试 数值仿真
下载PDF
车致“站桥合一”大型客站的振动响应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志辉 王力东 +2 位作者 官斌 余志武 郭向荣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6-186,共11页
针对高速列车通过"站桥合一"客站所引起的客站振动问题,探讨车致客站振动响应特点、车致振动传播规律和客站振动主要影响因素。首先,以天津西站站房结构为例,利用自主开发的计算分析软件TRBF-DYNA建立"站桥合一"客... 针对高速列车通过"站桥合一"客站所引起的客站振动问题,探讨车致客站振动响应特点、车致振动传播规律和客站振动主要影响因素。首先,以天津西站站房结构为例,利用自主开发的计算分析软件TRBF-DYNA建立"站桥合一"客站的列车-轨道-客站耦合系统空间整体动力学数值模型,分别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31自由度车辆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轨道-客站系统模型,采用可分离式的非线性赫兹接触模型模拟轮轨接触。最后,对不同工况下列车-轨道-客站耦合振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客站以竖向振动为主,沿着与线路垂直方向和楼层高度方向,车致振动在传播的过程中快速衰减;客站动力响应及列车行车安全性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表明我国现行"站桥合一"大型客站结构设计安全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站 高速列车 动力响应 轮轨接触 无砟轨道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板岩弹性参数及单轴抗压强度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傅鹤林 张加兵 +2 位作者 黄震 黄宏伟 史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03-2212,共10页
为揭示冻融循环作用对板岩弹性参数及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DX-40型低温数控箱、DNS100微型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7种层理倾角(?)、6种冻融循环次数的单轴压缩试验,对其5个弹性参数、单轴抗压强度及破坏类型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试... 为揭示冻融循环作用对板岩弹性参数及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DX-40型低温数控箱、DNS100微型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7种层理倾角(?)、6种冻融循环次数的单轴压缩试验,对其5个弹性参数、单轴抗压强度及破坏类型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板岩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呈指数下降趋势,泊松比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板岩单轴抗压强度随层理倾角增加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冻融循环作用下板岩破坏类型有3种:当0°≤?≤26.6°时,沿与竖直轴线呈一定角度方向发生剪切破坏;当26.6°≤?≤83.0°时,沿层理面发生剪切破坏;当83.0°≤?≤90°时,沿垂直方向发生劈裂破坏。在Jaeger单弱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冻融循环次数和层理倾角为控制变量的板岩单轴抗压强度预测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冻融循环次数和层理倾角对冻融板岩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岩 冻融循环 层理倾角 弹性参数 单轴抗压强度 破坏类型
下载PDF
中主应力系数对岩石强度准则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傅鹤林 史越 +2 位作者 龙燕 张加兵 黄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8-166,共9页
为揭示真三轴条件下的岩石强度,基于Mohr-Coulomb准则、Hoek-Brown准则、Drucker-Prager准则、Mogi-Coulomb准则、统一强度理论等不同本构模型,引入中主应力系数β,推导不同强度准则关于β的计算公式;结合Mogi对Dunham白云岩试样的试验... 为揭示真三轴条件下的岩石强度,基于Mohr-Coulomb准则、Hoek-Brown准则、Drucker-Prager准则、Mogi-Coulomb准则、统一强度理论等不同本构模型,引入中主应力系数β,推导不同强度准则关于β的计算公式;结合Mogi对Dunham白云岩试样的试验结果,将该问题等效为不同本构模型在β变化下的比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β增加,当σ_3较小时,统一强度理论比较适用,在统一强度理论计算峰值与试验峰值之间Mogi-Coulomb准则和Hoek-Brown准则比较适合;当σ_3较大时,Mogi-Coulomb准则失效,Hoek-Brown准则较为安全;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在岩石强度峰值之后能较好地拟合试验曲线;Drucker-Prager外接圆准则主要适用于一般三轴条件下或β较小情况下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主应力系数 岩石强度 本构模型 强度准则
下载PDF
卸索期间列车—斜拉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志辉 王小飞 +2 位作者 吕连兵 戴公连 程玉莹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7,共9页
以沪昆高速铁路长沙段三跨(112+80+32)m独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发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软件TRBF-DYNA开展斜拉桥维修卸索施工期间的桥梁动力响应及列车走行性分析。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31个自由度的车辆模型,采用有限元方... 以沪昆高速铁路长沙段三跨(112+80+32)m独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研发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软件TRBF-DYNA开展斜拉桥维修卸索施工期间的桥梁动力响应及列车走行性分析。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31个自由度的车辆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轨道—斜拉桥模型,轮轨间竖向采用Hertz非线性接触模拟,横向采用蠕滑理论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卸索对桥梁刚度的影响不大,对桥梁自振频率的影响在5%以内;卸索期间车致桥梁振动响应略有增加,其中桥面主跨竖向振动位移最大增加了10.8%,但其他参数增幅较小;桥塔以纵向振动为主,不同卸索工况对桥塔纵向振动影响显著;各卸索工况主要影响车辆竖向加速度,对列车其他运行安全性指标影响较小;在卸索期间,列车的行车安全性和平稳性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卸索 桥梁动力响应 行车安全性 车—桥耦合振动 高速铁路
下载PDF
隧道穿越高压富水断层破碎带过程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傅鹤林 安鹏涛 +3 位作者 李凯 李鲒 成国文 张加兵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58-465,共8页
为分析隧道穿越高压富水断层破碎带过程中围岩与结构稳定性,文章通过建立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掌子面推进至不同位置时,掌子面前方岩体渗流场分布、掌子面凸出变形、塑性区体积、涌水量及注浆加固圈剪切变形,最终确定合... 为分析隧道穿越高压富水断层破碎带过程中围岩与结构稳定性,文章通过建立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掌子面推进至不同位置时,掌子面前方岩体渗流场分布、掌子面凸出变形、塑性区体积、涌水量及注浆加固圈剪切变形,最终确定合理注浆圈厚度,施工过程涌水量监测验证了模型计算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掌子面接近断层破碎带时前方岩体渗流场出现积聚现象,可采取超前钻孔达到排水降压的目的;掌子面到达断层破碎带中央时凸出变形最大,此时最为危险,须采取留核心土等方式保证施工安全;注浆加固圈在高压渗流场作用下会产生较大剪切变形,威胁施工与运营安全,可适度增加注浆圈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断层 渗流场 塑性区 凸出变形 剪切变形
下载PDF
隧道富水断层段全断面注浆时的缓冲层厚度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傅鹤林 安鹏涛 +3 位作者 李凯 成国文 李鲒 张加兵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87,共10页
基于水力学和弹塑性理论,构建含缓冲层的隧道注浆计算模型,计算隧道支护结构及注浆圈外缘承担的渗水压力及隧道涌水量;研究支护结构、注浆圈及围岩的位移与应力解,利用数值模拟对构建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以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的某在... 基于水力学和弹塑性理论,构建含缓冲层的隧道注浆计算模型,计算隧道支护结构及注浆圈外缘承担的渗水压力及隧道涌水量;研究支护结构、注浆圈及围岩的位移与应力解,利用数值模拟对构建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以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的某在建隧道为例,计算并确定其缓冲层厚度。结果表明:增设缓冲层后,支护结构外缘径向应力理论值与模拟值最大误差来自隧道拱顶,为7.3%;涌水量模拟值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理论值仅比模拟值小1.4%;随缓冲层厚度增加,支护结构外缘径向应力急剧下降,涌水量缓慢增加,当缓冲层厚度与隧道支护结构外径比值为0.10和0.30时,与无缓冲层时相比,支护结构外缘径向应力分别降低39.63%和118.88%,涌水量分别增加4.70%和14.10%;综合考虑受力与涌水因素,在建隧道缓冲层厚度与支护结构外径比值宜采用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断层破碎带 富水断层 缓冲层 注浆加固
下载PDF
断层与平行隧道空间位置关系对涌水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傅鹤林 安鹏涛 +3 位作者 成国文 李鲒 陈龙 余小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2-1040,共9页
作为渗流影响边界,断层是制约富水断层区隧道设计及施工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断层对隧道涌水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为分析断层与隧道空间位置关系对隧道涌水量的影响,将断层视为定水头边界,利用反映法将有界含水层用... 作为渗流影响边界,断层是制约富水断层区隧道设计及施工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断层对隧道涌水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为分析断层与隧道空间位置关系对隧道涌水量的影响,将断层视为定水头边界,利用反映法将有界含水层用映射原理转化为无界问题,构建含断层的深埋平行隧道涌水简化计算模型。利用地下水力学理论、达西定律及线性叠加原理推导涌水量及结构承担的渗水压力计算式。忽略断层及平行隧道的干扰,初步验证本文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及公式推导的正确性。基于理论公式对相关特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揭示断层对隧道涌水的影响机理,探讨平行隧道及断层对涌水的影响特征。通过在建鸿图特长隧道检验涌水简化计算模型的适用性及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断层倾角竖直时,平行隧道与断层的垂直距离最大,渗流稳定时平行隧道涌水量最小;平行隧道水平距离对隧道涌水影响较为复杂,应综合考虑平行隧道与断层的相互干扰;平行隧道涌水量理论值与实测值差异分别为6.8%及10.5%,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研究成果可为富水断层区隧道涌水量的计算及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反映法 叠加原理 势函数 渗水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