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崔榕 徐雅萍 《铜仁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15,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发展不仅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具备科学严谨的逻辑架构。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中国化进程、各族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均为其形成、发展和深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思路。...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发展不仅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具备科学严谨的逻辑架构。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中国化进程、各族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均为其形成、发展和深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思路。从实践路径来看,当前应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和情感四个维度,通过聚焦经济发展、发挥制度优势、深化文化实践以及促进各民族“三交”等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西游记》维吾尔文译本的传播探微
2
作者 日孜万古力·喀哈尔 张雨慧 《民族翻译》 2023年第2期16-21,共6页
中华经典小说的翻译与传播是各族人民从古至今情感相连、精神相通、文化相融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梳理《西游记》维吾尔文译本的译介与传播背景,讨论其传播形式、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指出中华文化经典著作民族语言的译介传播对构筑中华... 中华经典小说的翻译与传播是各族人民从古至今情感相连、精神相通、文化相融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梳理《西游记》维吾尔文译本的译介与传播背景,讨论其传播形式、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指出中华文化经典著作民族语言的译介传播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我国更多优秀文学作品的多民族语言翻译、传播与交流提供一定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游记 维吾尔语 翻译 传播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定位与内涵体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裴圣愚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55,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华各族人民谋划好了新的时代征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历史思想的新探索,从而超越了西方民族建设的理论话语,进一步...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华各族人民谋划好了新的时代征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历史思想的新探索,从而超越了西方民族建设的理论话语,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秉持"大团结"和"铸牢"的根本立场,包含以实现中华民族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经济建设、以法治维护中华民族安全为目标的政治建设、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的文化建设、以促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的社会建设和以中华民族在绿水青山中永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其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中反映在掌握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构建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价值定位 内涵体系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4
作者 崔榕 刘绍绍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52-57,F0002,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高校不仅是培养优质人才的教育实践场域,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高地。近年来,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其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融合,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高校不仅是培养优质人才的教育实践场域,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高地。近年来,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其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融合,开展了较为全面的教育实践活动。然而,由于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处于初始阶段,在具体实践中还面临着教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相关理论体系建设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为此,我国各高校应当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路径,广泛开展体验式教学,加强知识体系建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推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实践路径
下载PDF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路径创新研究
5
作者 陈竽佳 《文教资料》 2024年第3期77-81,共5页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防范错误思潮等风险隐患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防范错误思潮等风险隐患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念方法与学校的党建、团建工作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仍面临理论研究基础薄弱、教育教学活动缺乏多样性、网络多元价值冲击力大等问题,需要从教育体系、校园文化、中华文化符号、制度保障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探索我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更好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 实践路径 路径创新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认及其教育深化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裴圣愚 王莹莹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0-78,183,184,共11页
体认作为中国传统人文社会领域的认识方式与思维模式,是由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结合而来的,可以从体感认识、体察认为、体会认可三个层次加以考察。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体认的形成、积累、变化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开端和基... 体认作为中国传统人文社会领域的认识方式与思维模式,是由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结合而来的,可以从体感认识、体察认为、体会认可三个层次加以考察。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体认的形成、积累、变化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开端和基础。以体认为逻辑进路,有助于找准增进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的落脚点、着力点和支撑点。通过对大学生体认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民族高校可以通过把握守正出新的方向、优化根植身心的情境、完善协同融合的机制、用好形神兼备主渠道,由此四个方面深化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 大学生 民族高校
下载PDF
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理与治理进路
7
作者 李安辉 杨国庆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49,205,206,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需要理论探索,更需要实践推进。社区是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与交往交流交融的共同场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实践场域。H省以铸牢社区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指向,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需要理论探索,更需要实践推进。社区是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与交往交流交融的共同场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实践场域。H省以铸牢社区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指向,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实践措施的作用下,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囿于宏观设计、中观操作和微观个体等因素的限制,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因此,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次出发,破除阻滞因素,实现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化提升:一是加强机制保障,订立指导规划;二是提高实践能力,改进工作内容;三是完善宣传教育体系与常态化机制,激发群众的参与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践机理 治理进路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课程的案例教学探索——以Z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为例
8
作者 李安辉 杨国庆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0,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课程是高校引导各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Z校运用案例教学方式,按照案例编制—案例呈现和分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流程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发...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课程是高校引导各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Z校运用案例教学方式,按照案例编制—案例呈现和分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流程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发建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Z校的实践为高校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课程提供了参考样本和重要价值启示:一是立足课程实际,完善课程体系;二是以教学案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的教材体系;三是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课程 案例教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高等院校
原文传递
中国minzu(民族)话语的生成、实践与建构
9
作者 裴圣愚 《世界民族》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4,15-22,共12页
minzu是“民族”的拼音表达,而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民族领域对外话语,其生成经历了从“民族部族之辩”到“民族族群之争”再到“民族国家民族之论”的过程。当前,minzu话语主要见于国内民族领域和地名翻译的相关使用中,以及国外的中国民... minzu是“民族”的拼音表达,而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民族领域对外话语,其生成经历了从“民族部族之辩”到“民族族群之争”再到“民族国家民族之论”的过程。当前,minzu话语主要见于国内民族领域和地名翻译的相关使用中,以及国外的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院校名翻译的相关使用中。实践范围虽然比较集中,但minzu话语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对外宣传提供了可能。立足新时代,可以将minzu话语作为坚定民族领域对外话语自信的新符号以实现价值重塑,作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新策略以实现范式再造,从而推动相关研究走向“民族共同体之释”与Zhonghua minzu(中华民族)译法确立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zu 话语 民族理论 构建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民族地区慈善事业发展述论
10
作者 雷振扬 徐风姣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1-108,208,共9页
现代慈善立足扶危济困,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党的二十大将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确立为新时代完善分配制度的重要任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地区慈善事业有了一定发展,但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慈善制度不健全、慈善组织能力不足等因... 现代慈善立足扶危济困,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党的二十大将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确立为新时代完善分配制度的重要任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地区慈善事业有了一定发展,但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慈善制度不健全、慈善组织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改变现状,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慈善事业的认识,完善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提升慈善事业发展的规范化水平,促进慈善资源向民族地区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事业 扶危济困 共同富裕 民族地区
下载PDF
国家治理的视角: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变迁及启示研究
11
作者 崔榕 兰垂洪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66,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湘西苗族乡村治理发生了巨大变迁。改革开放以前,国家主导乡村治理,实现了乡村社会重构;改革开放后,国家正式制度与乡村社会的非正式制度实现“双轨并治”,各自发挥治理优势;新时代以来,在国家治理指导下,乡村社会启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湘西苗族乡村治理发生了巨大变迁。改革开放以前,国家主导乡村治理,实现了乡村社会重构;改革开放后,国家正式制度与乡村社会的非正式制度实现“双轨并治”,各自发挥治理优势;新时代以来,在国家治理指导下,乡村社会启动实施“共治共享共建”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这一变迁轨迹对于未来民族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党和国家是引领民族社会治理的强大力量;在国家治理的规划下,实现国家与乡村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少数民族乡村善治的重要保障;维护民族团结理应成为我国治理制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族 乡村治理 民族团结
原文传递
基础教育数学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研究现状”“指标体系”和“模型建构”
12
作者 孔凡哲 赵欣怡 李潇萌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4,共7页
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评价标准建构是重要抓手.中国亟待构建系统完整的数学教材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国家教材政策文件,基于对相关学术文献的内容分析,运用德尔菲法发起3轮专家征询,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指标权重分析,构建了基础教育数学... 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评价标准建构是重要抓手.中国亟待构建系统完整的数学教材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国家教材政策文件,基于对相关学术文献的内容分析,运用德尔菲法发起3轮专家征询,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指标权重分析,构建了基础教育数学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69个三级指标.由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建立了数学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一体化模型,助推基础教育数学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数学教材 教材评价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下载PDF
马铨对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实践探索与理论贡献
13
作者 李安辉 《中国穆斯林》 2023年第3期43-48,共6页
马铨,明末清初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字明龙,为胡登洲三传弟子。马铨的先祖于明初定居湖北,其宗族为马氏怀远堂。据《马氏族谱》记载,元末明初马氏怀远堂已是江夏世居穆斯林。“吾族昉自明洪武开疆之初,先世蒙恩,捷拔录用,屡屡征战有功,其... 马铨,明末清初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字明龙,为胡登洲三传弟子。马铨的先祖于明初定居湖北,其宗族为马氏怀远堂。据《马氏族谱》记载,元末明初马氏怀远堂已是江夏世居穆斯林。“吾族昉自明洪武开疆之初,先世蒙恩,捷拔录用,屡屡征战有功,其升总旗,调济宁。汗马之勋,始祖讳镇。”“俊公世袭指挥,随调武昌,开土落业。递传而后若四世、五世,中间列祖神宗以至十世祖图龙公,俱皆钦准授职,沿袭武昌左卫指挥同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中国化 胡登洲 经师 元末明初 明洪武 实践探索 怀远 马氏
原文传递
美国基础教育教材质量保障机制及启示:基于教材评价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孔凡哲 李潇萌 史宁中 《全球教育展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4-78,共15页
教材质量保障需要严谨有序的评价机制。教材评价能够对教材质量及后续发展施加监控,觉察出教材审定、选用等环节被忽视的问题和隐患,促进教材在价值统一导向前提下的多样化持续发展。美国教育报告组织的教材评价机制包括评价主体、评价... 教材质量保障需要严谨有序的评价机制。教材评价能够对教材质量及后续发展施加监控,觉察出教材审定、选用等环节被忽视的问题和隐患,促进教材在价值统一导向前提下的多样化持续发展。美国教育报告组织的教材评价机制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流程、评价方式,四要素之间的协调运作保障了教材评价工作稳步进行。我国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理念、体系与美国存在互通之处。借鉴美国相对成熟的教材评价机制,通过建构异质化的评价主体保障公平性,利用证据式的评价方式落实客观性,遵循分级型的评价流程达成进阶性,制定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提升可行性,将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教材评价机制的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质量保障 教材评价机制 基础教育 美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