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7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新闻宣传组织建设研究——以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体中心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雅雯 杨丹宁 《视听》 2018年第9期228-229,共2页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各大传统媒体逐步推动信息资源整合,对媒介融合的探索初见成效。作为高校新闻宣传及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高校新闻宣传部门面临"杂而不精""机构冗余""新闻生产流程固化"等一系列问题。...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各大传统媒体逐步推动信息资源整合,对媒介融合的探索初见成效。作为高校新闻宣传及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高校新闻宣传部门面临"杂而不精""机构冗余""新闻生产流程固化"等一系列问题。积极推动高校媒介资源整合,通过推动平台融合、促进新闻融合,提高人员专业素养,加强管理,加快新闻宣传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高校新闻宣传 融媒体中心
下载PDF
新闻传播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基于中南民族大学的个案研究
2
作者 陈明 《新闻知识》 2018年第8期63-65,共3页
我院新闻传播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和考核方式的创新。二是学校学院制度创新,包括设立创新学院、培训模式创新、设立创新学分。三是"学校—社会&qu... 我院新闻传播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和考核方式的创新。二是学校学院制度创新,包括设立创新学院、培训模式创新、设立创新学分。三是"学校—社会"创新能力培养的联动,广播电视学专业开展"双向培育",新闻学专业进行新媒体融合、数据新闻制作实践,广告学专业老师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创新人才训练营、工作坊等,以战养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类 创新能力 实践
下载PDF
“学长计划”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运用——以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宏斌 王琼 金瑶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4年第4期44-47,共4页
"学长计划"作为学生自主教育管理模式,有助于引导低年级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有助于高年级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通过总结"学长计划"推行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凸显问... "学长计划"作为学生自主教育管理模式,有助于引导低年级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有助于高年级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通过总结"学长计划"推行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凸显问题意识、把控关键环节、扩大应用领域等提升"学长计划"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长计划 民族院校 学生事务管理
下载PDF
论民族高校促进研究生就业的措施——基于中南民族大学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何莲翠 《科技创业月刊》 2013年第4期121-123,共3页
民族高校肩负着服务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使命,民族高校研究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民族高校和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为促进研究生更好的就业,本次调查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个案,在分析民族高校研究生就业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 民族高校肩负着服务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使命,民族高校研究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民族高校和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为促进研究生更好的就业,本次调查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个案,在分析民族高校研究生就业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高校可采取的相应对策:一是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发展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二是深化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三是搭建就业平台,加强研究生与民族地区交流;四是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结合职业生涯发展辅导与就业前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高校 研究生 就业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实施创新实践学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田海林 李庆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56-157,共2页
笔者从实施本科创新学分的背景入手,对我国高校实施创新实践学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创新学分"是否纳入教学计划以及考核量化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重创新成果,第二种类型是"大一统"型。又结... 笔者从实施本科创新学分的背景入手,对我国高校实施创新实践学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创新学分"是否纳入教学计划以及考核量化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重创新成果,第二种类型是"大一统"型。又结合我国的发展战略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论述了本科创新学分的必要性,并以中南民族大学为调查对象,对该校实施创新实践学分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校在本科生创新实践学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挑战以及应采取的"修订实施方案、文理科区别对待、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分评定透明度、创新学分与评优评先挂钩"等七项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实践学分 对策研究
下载PDF
共情传播·视听震撼·贴近群众:融媒体作品创新传播进路研究——基于第28至32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获奖作品的案例分析
6
作者 陈明 李剑娅 《融媒》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2018年,中国新闻奖增设了媒体融合类奖项,这说明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融媒体作品已经逐渐成为各级媒体关注的重点类型。通过分析第28至32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类获奖作品,梳理出我国融媒体作品未来发展的创作路径:合理使用共情传播手段,打... 2018年,中国新闻奖增设了媒体融合类奖项,这说明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融媒体作品已经逐渐成为各级媒体关注的重点类型。通过分析第28至32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类获奖作品,梳理出我国融媒体作品未来发展的创作路径:合理使用共情传播手段,打造共情内容,强化传播感染力;发挥非线性叙事结构优势,提升传播效果;内容贴近群众,展现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奖 融合报道 融媒体 共情传播 非线性叙事
下载PDF
我国国际传播研究热点回顾与展望(2012-2021年)--基于新闻学与传播学CSSCI期刊的研究
7
作者 陈明 张浈芳 《新闻传播》 2023年第19期15-17,共3页
本文以2012年至2021年共10年间的新闻学与传播学CSSCI期刊为研究对象,从研究概况、阶段划分、内容偏向和研究范畴四个方面阐述我国国际传播的研究热点回顾,并对我国的国际传播进行展望。
关键词 国际传播 研究热点 新闻学与传播学
下载PDF
从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探析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以武汉市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8
作者 彭甜 《新闻传播》 2010年第12期126-127,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学生旅游消费也在各大高校中升温,成为旅游市场中极具潜力的细分市场。但由于大学生消费水平有限且消费行为追求个性化、多元化,再加上外部的一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本文为更好地规范和开发...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学生旅游消费也在各大高校中升温,成为旅游市场中极具潜力的细分市场。但由于大学生消费水平有限且消费行为追求个性化、多元化,再加上外部的一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本文为更好地规范和开发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运用调查问卷方式,结合SPSS统计数据,对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特征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旅游市场 消费行为与习惯
下载PDF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当代藏族作家降边嘉措文学创作历程论
9
作者 兰洁怡 吴道毅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7,共6页
当代藏族作家降边嘉措近六十年的文学创作历程经历了早、中、后等三个时期。早期凭借长篇小说《格桑梅朵》在中国文坛崭露头角,开创了西藏和平解放的长篇小说叙事之路。中期展开西藏历史、文化的多文体写作,礼赞“老西藏精神”和民族团... 当代藏族作家降边嘉措近六十年的文学创作历程经历了早、中、后等三个时期。早期凭借长篇小说《格桑梅朵》在中国文坛崭露头角,开创了西藏和平解放的长篇小说叙事之路。中期展开西藏历史、文化的多文体写作,礼赞“老西藏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塑造多民族人物形象。后期对藏区革命史进行系列化非虚构叙述,展开藏区革命历史的多维书写、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建构或重塑英雄格萨尔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降边嘉措文学创作历程的一条主线,使降边嘉措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边嘉措 藏族文学 创作历程
下载PDF
智能传播时代数智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10
作者 王江蓬 陈睿智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0,26,共8页
智能传播背景下,数智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改革成为必然。这既是对新文科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对智能媒介生态的主动适应,更是对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应然回应。智能传播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面临着加速迭代的传媒业与滞后的人才... 智能传播背景下,数智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改革成为必然。这既是对新文科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对智能媒介生态的主动适应,更是对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应然回应。智能传播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面临着加速迭代的传媒业与滞后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脱节、人才供给与岗位需求失衡等现实困境。对此,数智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可从探究专业能力培养与数智教育的平衡、推动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效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层面开展创新性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播 数智化 新闻传播人才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民间资源、过渡性文本与民族文学批评的话语逻辑
11
作者 李长中 张栋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3,179,共11页
少数民族文学因源于民间文学资源而极具“介于文人创作与口头文学之间”的“过渡性文本”特征。当下的批评现场,形成了一种极为吊诡的批评怪象:一方面,人们在观念认知上承认民间文学是少数民族文学的源头活水,少数民族文学仅仅是从民间... 少数民族文学因源于民间文学资源而极具“介于文人创作与口头文学之间”的“过渡性文本”特征。当下的批评现场,形成了一种极为吊诡的批评怪象:一方面,人们在观念认知上承认民间文学是少数民族文学的源头活水,少数民族文学仅仅是从民间文学这个“源泉”中流出的涓涓细流而已;另一方面,研究者在批评实践中却孜孜不倦地以作家文学理论话语套用其上,将民间文学的结构性影响变成学术盲区。加之横移西方话语所形成的“路径依赖”,结果造成对少数民族文学与民间文学关系的切割,原本深植于灵气生动厚重生活实践中的少数民族文学,成了冷冰冰拒人千里的理论标本。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需要还原民间文学资源,注重民间口头文论遗产的当代打捞,以构成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话语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资源 过渡性文本 批评逻辑
下载PDF
新华社官方抖音账号建设性新闻的传播特征与传播功能分析
12
作者 陈粲 龚观 《新闻传播》 2024年第7期6-8,共3页
建设性新闻理念已延伸至信息传播的各个领域,并在推动社会治理方面贡献了磅礴力量。新华社官方抖音账号近年来发布了大量的建设性新闻报道,并在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对新华社官方抖音账号建设性新... 建设性新闻理念已延伸至信息传播的各个领域,并在推动社会治理方面贡献了磅礴力量。新华社官方抖音账号近年来发布了大量的建设性新闻报道,并在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对新华社官方抖音账号建设性新闻的传播特征和传播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在新闻标题、视频内容、声音呈现三个层面展现出了文案彰显积极力量、视角展现问题导向、背景烘托新闻主题的特征。此外,新华社官方抖音账号建设性新闻在传播功能方面具有立足现实、服务社会和动员公众的特性,表现出以反映现实问题为导向、引导人民群众正向情绪、构建和谐社会文化资源的主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社 抖音 建设性新闻 传播学
下载PDF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传播学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思思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作为中华文学重要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学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传者和读者的文化差异、民族意识等不同因素,而导致其作品常常被"误读"以及整个少数民族文学的边缘化等困境。面对21世纪,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学的不足之处,积... 作为中华文学重要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学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传者和读者的文化差异、民族意识等不同因素,而导致其作品常常被"误读"以及整个少数民族文学的边缘化等困境。面对21世纪,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学的不足之处,积极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传播
下载PDF
论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的改革路径 被引量:4
14
作者 陶喜红 高卫华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8-89,共2页
媒介融合对传统的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挑战。为了应对媒介融合引发的冲击,必须在实践教学中调整学生的能力结构,重视培养其整合力、创造力、数字传播技术的使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课程结构上,要适度提高实践类课程的... 媒介融合对传统的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挑战。为了应对媒介融合引发的冲击,必须在实践教学中调整学生的能力结构,重视培养其整合力、创造力、数字传播技术的使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课程结构上,要适度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尤其是提高新媒介实践课程的比例;此外,需要调整现有的实践教学平台结构,优化实践教学基地的结构,以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调整 媒介融合 实践教学改革
下载PDF
文学“小史”与历史“大事”——“新史学”与胡适《谈新诗》的批评理路
15
作者 罗义华 骆羽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2,共8页
胡适兼具新史学家与新文学家的身份,他的新诗批评彰显了“以史入文”和“以文入史”的辩证法。一方面,他取径“新史学”的核心观念与方法,将“进化”史观、科学实证等融进《谈新诗》一文,使其呈现历史和科学的双重维度,依循着一条“以... 胡适兼具新史学家与新文学家的身份,他的新诗批评彰显了“以史入文”和“以文入史”的辩证法。一方面,他取径“新史学”的核心观念与方法,将“进化”史观、科学实证等融进《谈新诗》一文,使其呈现历史和科学的双重维度,依循着一条“以史入文”的批评理路。另一方面,他以《谈新诗》一文参与新诗史的建构又折射出其以新诗批评进入历史的文学诉求,体现了“以文入史”的批评意图。在文史互动视域下钩沉“新史学”与《谈新诗》的互动渊源与路径,为窥见“新史学”在胡适文学观念中的位置与功能、辨析“新史学”与“新文学”之间的隐秘联系,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微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新史学 《谈新诗》 新诗批评 新文学 文史互动
下载PDF
自我、民族与世界——论吉狄马加诗歌意象群的精神维度
16
作者 杨彬 艾乐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75,共6页
吉狄马加诗歌的丰富意象组合成了各类意象群,表现为“自我”、彝族文化和“世界”三个精神维度。“我”“雪豹”等意象是吉狄马加表达及超越个体自我的载体;“火”“酒”“苦荞”等意象是彝民族文化的具象;“斗牛”“赛马”“口弦”“... 吉狄马加诗歌的丰富意象组合成了各类意象群,表现为“自我”、彝族文化和“世界”三个精神维度。“我”“雪豹”等意象是吉狄马加表达及超越个体自我的载体;“火”“酒”“苦荞”等意象是彝民族文化的具象;“斗牛”“赛马”“口弦”“子弹”等意象是诗人传达人类共同声音的符号。吉狄马加诗歌意象群建构了诗人对这个世界的独特体悟和思考、对彝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深情赞美、以及对人类命运和灵魂的探寻,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狄马加 意象群 自我 民族 世界
下载PDF
短视频平台熊猫IP传播进路创新研究
17
作者 陈明 尹嘉璐 《声屏世界》 2024年第12期82-84,共3页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强势崛起,熊猫以憨态可掬的外表、天真活泼的性格迅速地掳获了海内外网民的心。熊猫IP背靠政府和主流媒体,借力碎片化、精细化的短视频“遍地开花”,大大拓展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文章以熊猫IP为研...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强势崛起,熊猫以憨态可掬的外表、天真活泼的性格迅速地掳获了海内外网民的心。熊猫IP背靠政府和主流媒体,借力碎片化、精细化的短视频“遍地开花”,大大拓展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文章以熊猫IP为研究对象,对当前短视频平台中熊猫IP传播的具体优势进行深入分析,从价值传播、情感传播、营销传播三个层面提出传播进路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猫 IP 熊猫频道 短视频 传播进路创新
下载PDF
新时代武汉英雄城市形象彰显及传播策略
18
作者 李锦云 蔡婧 《融媒》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武汉英雄城市形象的形塑具有历史渊源和时代积淀,其形象彰显经历了一个由“自在而为”到“自觉而为”的转变过程。武汉市在彰显和传播英雄城市形象过程中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充分利用本地不同媒介开展各种传播活动并及时展开城市形象危机... 武汉英雄城市形象的形塑具有历史渊源和时代积淀,其形象彰显经历了一个由“自在而为”到“自觉而为”的转变过程。武汉市在彰显和传播英雄城市形象过程中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充分利用本地不同媒介开展各种传播活动并及时展开城市形象危机公关,形成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多层级、立体化传播矩阵;同时,还充分调动外在力量,变传播客体为传播主体,借力呈现与传播武汉英雄城市形象。为进一步提炼和聚焦武汉英雄城市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巩固与探索武汉英雄城市形象的转化形式和传播渠道,要从丰富城市精神内涵、搭建传播主体梯队和内容体系、建立评测机制等方面完善武汉英雄城市形象彰显及传播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英雄城市 城市形象 国际传播
下载PDF
民族院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
19
作者 陈峻俊 《新闻论坛》 2020年第6期120-121,共2页
本文集中探讨民族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如何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共识。本文认为,真正落实这些共识,需要解决民族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方法与民族院校特定生源结构协调的问题,专业负责人应当充分关注民... 本文集中探讨民族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如何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共识。本文认为,真正落实这些共识,需要解决民族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方法与民族院校特定生源结构协调的问题,专业负责人应当充分关注民族地区生源占多数的情况,将民族地区生源情况与教育部规定的培养标准、融媒体时代的行业要求进行对照,分析其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基础,针对性地设计整个课程体系,并采取有利于民族地区生源发展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使民族地区生源原有知识技能体系转化为专业优势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民族院校 新闻传播教育
下载PDF
民族新闻传播实践教育创新路径与展望
20
作者 陈峻俊 翟梦迪 《新闻论坛》 2022年第2期80-81,共2页
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民族影视作品大赛,从2016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3届。大赛鼓励大学生进行民族影视作品创作,通过传播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从而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为实现中华... 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民族影视作品大赛,从2016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3届。大赛鼓励大学生进行民族影视作品创作,通过传播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从而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2021年12月26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民族影视作品大赛在中南民族大学落下帷幕。本文从“四个创新”、致敬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民族影视创作与新闻传播教育等方面对本届大赛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影视 新闻传播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