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叶的体外凝血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袁森 张琳 +4 位作者 倪娜 刘慧敏 王小琴 洪颖 洪宗国 《天津中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传统中医常用艾炭作为止血药,且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探讨止血的原理。[方法]将艾叶不同组分进行分离,或按传统方法炮制,得到6种组分:鞣酸、艾焦油、5-叔丁基连苯三酚、艾炭、艾灰、艾叶挥发油。用家兔分别进行体外凝血实验,得出... [目的]传统中医常用艾炭作为止血药,且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探讨止血的原理。[方法]将艾叶不同组分进行分离,或按传统方法炮制,得到6种组分:鞣酸、艾焦油、5-叔丁基连苯三酚、艾炭、艾灰、艾叶挥发油。用家兔分别进行体外凝血实验,得出实验结果。[结果]凝血作用强弱顺序为鞣酸>艾焦油>5-叔丁基连苯三酚>艾炭>艾灰>艾叶挥发油。其中添加挥发油凝血时间长于对照品生理盐水,故为活血组分。[结论]中医采用艾炭止血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艾炭的凝血效果是最差的,艾叶鞣酸才是真正的凝血物质。为了解艾炭的止血原理,开发新的止血药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鞣酸 艾炭 艾焦油 5-叔丁基连苯三酚 凝血作用
下载PDF
白花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倩睿 梅之南 +1 位作者 杨光忠 肖玉秀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8-560,共3页
目的:研究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Linn.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白花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花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花丹醌(Ⅰ),isoshinano... 目的:研究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Linn.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白花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花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花丹醌(Ⅰ),isoshinanolone(Ⅱ),白花丹酸(Ⅲ),β-谷甾醇(Ⅳ),对羟基苯甲醛(Ⅴ),反式桂皮酸(Ⅵ),香兰子酸(Ⅶ),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Ⅷ),3-吲哚甲醛(Ⅸ)。结论:化合物Ⅴ,Ⅶ,Ⅷ和Ⅸ为首次从白花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 白花丹科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滇黄精多糖I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吴群绒 胡盛 +1 位作者 杨光忠 梅之南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0-82,共3页
以滇黄精为材料,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和二乙氨基乙基(DEAE)纤维素柱、Sepha-dex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多糖组分(PKPI,PKPⅡ及PKPⅢ),其中滇黄精多糖I(PKPI)主要由葡萄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M约为8100。经酸水解、乙酰化、甲基化反应、红外吸... 以滇黄精为材料,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和二乙氨基乙基(DEAE)纤维素柱、Sepha-dex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多糖组分(PKPI,PKPⅡ及PKPⅢ),其中滇黄精多糖I(PKPI)主要由葡萄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M约为8100。经酸水解、乙酰化、甲基化反应、红外吸收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气相色谱(GC)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证明其化学结构为以α-(1→4)葡萄糖为主链,并在6-O上有少量短支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 多糖
下载PDF
虎杖中大黄素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钟芳芳 李芸芳 +1 位作者 陈玉 杨光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采用pH梯度法提取虎杖中的大黄素,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然后用滤纸扩散法及薄层色谱自显影生物技术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草分枝杆菌的抗菌效果.结果显示:大黄素对这5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在薄层... 采用pH梯度法提取虎杖中的大黄素,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然后用滤纸扩散法及薄层色谱自显影生物技术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草分枝杆菌的抗菌效果.结果显示:大黄素对这5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在薄层色谱板上最小的抑菌量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35μg;大肠杆菌为75μg;枯草芽孢杆菌为4.7μg;绿脓杆菌为4.7μg;草分枝杆菌为18.8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大黄素 抑菌作用
下载PDF
广西滨海生态过渡带的药用植物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滕红丽 杨增艳 +1 位作者 范航清 梅之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86-1587,共2页
目的探讨广西滨海生态过渡带的药用植物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方法对广西中越边境海陆生态过渡带的药用植物和传统利用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记录该地区野生植物634种,其中药用植物396种,以清热解毒药、祛风湿药等见长。部分红树植物在民间... 目的探讨广西滨海生态过渡带的药用植物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方法对广西中越边境海陆生态过渡带的药用植物和传统利用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记录该地区野生植物634种,其中药用植物396种,以清热解毒药、祛风湿药等见长。部分红树植物在民间长期作为药用。结论应保护生态过渡带药用植物的生境和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这些药用植物在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及促进免疫等方面的作用,培育优质药源,研发特色方药新品及保健品,打造广西海陆生态过渡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生态过渡带 药用植物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雷公藤二萜成分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玉 杨光忠 +1 位作者 赵松 李援朝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5-38,共4页
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11个二萜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pto-quinonoeA(1),山海棠酸(2),triptoquine(3),异雷酚新内酯(4),山海棠... 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11个二萜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pto-quinonoeA(1),山海棠酸(2),triptoquine(3),异雷酚新内酯(4),山海棠素(5),雷酚萜甲醚(6),雷公藤内酯三醇(7),雷公藤酮(8),雷公藤甲素(9),tripterfordin(10),雷酚新内酯苷(11)。化合物11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二萜
下载PDF
雷公藤新三萜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光忠 李春玉 李援朝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29-1532,共4页
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1个三萜化合物,经光谱分析(HREMS,1H NMR,13C NMR,HMBC,HMQC,NOESY)鉴定其结构为3β,22β-dihydroxy-29-nor-D:A-fri... 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1个三萜化合物,经光谱分析(HREMS,1H NMR,13C NMR,HMBC,HMQC,NOESY)鉴定其结构为3β,22β-dihydroxy-29-nor-D:A-friedoolean-21-one-2β,24-lact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矛科 雷公藤 三萜
下载PDF
雷公藤酚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玉 杨光忠 李援朝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8-9,33,共3页
研究了雷公藤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了 6个化合物 ,经波谱分析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香兰子酸 (1)、 3-乙氧基 - 4 -羟基苯甲酸 (2 )、3,5 -二甲氧基 - ... 研究了雷公藤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了 6个化合物 ,经波谱分析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香兰子酸 (1)、 3-乙氧基 - 4 -羟基苯甲酸 (2 )、3,5 -二甲氧基 - 4羟基苯甲酸 (3)、 pyridine- 3- carboxylic acid (4)、原茶儿醛 (5 )以及 3,5 - dimethoxyphenyl- 2 -propen- 1- ol (6 ) .除化合物 (1)和 (3)之外 ,其余的化合物都是首次从雷公藤中分离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矛科 雷公藤 酚性成分
下载PDF
红丝线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光忠 陈玉 李援朝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23-24,共2页
研究了红丝线(Lycianthesbiflora)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了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兰子酸(1),正二十四烷酸(2),β-谷甾醇(3),β-胡罗卜甙(4),丁香脂素(5),这5种化合物都是首次从... 研究了红丝线(Lycianthesbiflora)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了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兰子酸(1),正二十四烷酸(2),β-谷甾醇(3),β-胡罗卜甙(4),丁香脂素(5),这5种化合物都是首次从红丝线中分离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科 红丝线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灵丹草软胶囊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梅之南 程玉洁 +1 位作者 徐玲玲 李芸芳 《中国药师》 CAS 2007年第8期779-780,共2页
目的:确定灵丹草软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对灵丹草软胶囊的处方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内容物以大豆油为基质,添加以大豆磷脂为乳化剂和蜂蜡为助悬剂,所选取工艺大豆油-蜂蜡-大豆磷脂比例为1:0.03:0.05。结论:所制得的软胶囊工艺稳定,质... 目的:确定灵丹草软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对灵丹草软胶囊的处方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内容物以大豆油为基质,添加以大豆磷脂为乳化剂和蜂蜡为助悬剂,所选取工艺大豆油-蜂蜡-大豆磷脂比例为1:0.03:0.05。结论:所制得的软胶囊工艺稳定,质量可控,适合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丹草软胶囊 制备工艺 稳定性
下载PDF
雷公藤抗肿瘤三萜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光忠 李援朝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9-22,共4页
研究雷公藤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9个三萜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雷公藤素D(1),雷公藤素E(2),直楔草酸(3),雷公藤素H(4),22-β-羟基-3-氧代-12-齐墩果烯-29-羧酸(5),雷公藤三萜酸C(6),雷... 研究雷公藤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9个三萜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雷公藤素D(1),雷公藤素E(2),直楔草酸(3),雷公藤素H(4),22-β-羟基-3-氧代-12-齐墩果烯-29-羧酸(5),雷公藤三萜酸C(6),雷公藤素G(7),雷公藤酸A(8),雷公藤醇A(9)。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筛选实验表明:化合物7和9对P-388小鼠白血病细胞株的生长表现出强的抑制率,化合物1对A-549人肺腺癌表现出强的抑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矛科 雷公藤 三萜 抗肿瘤生物活性
下载PDF
复方二精灵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玉洁 徐玲玲 梅之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72-2374,共3页
目的从复方二精灵中分离多糖并研究其结构。方法以黄精和枸杞子为材料,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得二精灵多糖,通过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柱、凝胶渗透柱层析分离纯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吸收光谱、气相色谱进行结构分析。结果得两个多... 目的从复方二精灵中分离多糖并研究其结构。方法以黄精和枸杞子为材料,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得二精灵多糖,通过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柱、凝胶渗透柱层析分离纯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吸收光谱、气相色谱进行结构分析。结果得两个多糖组分2 JLⅠ-和2 JLⅡ,2 JLⅠ主要是由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相对分子量为811000;2 JLⅡ由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相对分子量为2000。结论首次从复方二精灵中提取分离出两种纯多糖,该实验方法为以后二精灵多糖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二精灵 多糖 高效液相色谱 红外吸收光谱 气相色谱
下载PDF
对傣药研究与开发的认识与理解 被引量:7
13
作者 梅之南 赵应红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7年第10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傣药 研发进展 方法与思路
下载PDF
傣药人面果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芳芳 梅之南 +1 位作者 杨光忠 赵应红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8年第2期46-47,共2页
为研究藤黄属植物人面果(Garcinia xanthochymus)树皮中的酚性成分,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对人面果树皮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用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共分离得到4个酚性成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7-dihydroxyxanth... 为研究藤黄属植物人面果(Garcinia xanthochymus)树皮中的酚性成分,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对人面果树皮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用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共分离得到4个酚性成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7-dihydroxyxanthone(1),1,3,5,7-tetrahydroxyxanhone(2),1,2-dihydroxy-6,8-dimethoxyxanthone(3),2,6-dihy-droxy-1,5-dimethoxyxanthone(4),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属 人面果 酚性成分
下载PDF
傣药坡扣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刚 陆宇 梅之南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8年第2期53-54,共2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傣药坡扣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52个峰,鉴定了其中的28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0.854%,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4.476%),棕榈醛(9.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傣药坡扣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52个峰,鉴定了其中的28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0.854%,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4.476%),棕榈醛(9.818%),异丙基(肉)豆蔻酸酯(4.68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475%),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正丁酯(3.198%),9,17-十八碳二烯醛(2.264%),十三烷(2.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扣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丹酚酸B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世敏 胡盛 +1 位作者 李效宽 梅之南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高纯度丹酚酸B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丹酚酸B的得率为指标,对其提取、纯化、大孔树脂分离等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得到的丹酚酸B纯度高达92.0%,收率在2.76%以上。结论:该工艺操作简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有利于促进丹酚酸B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丹酚酸B 提取工艺 大孔树脂
下载PDF
臭灵丹萜类和黄酮化合物(英文)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杨光忠 李芸芳 +1 位作者 喻昕 梅之南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1-515,共5页
臭灵丹(Laggera pterodonta)为菊科四棱峰属植物,是云南民间抗菌消炎的良药。本文对臭灵丹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其地上部分用水煎煮提取,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 臭灵丹(Laggera pterodonta)为菊科四棱峰属植物,是云南民间抗菌消炎的良药。本文对臭灵丹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其地上部分用水煎煮提取,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6-O-β-D-glucopyranosyl-carvotanacetone(1),臭灵丹酸(2),1β-hydroxypterondontic acid(3),pterodontoside A(4),臭灵丹二醇(5),臭灵丹三醇乙(6),5-hydroxy-3,4′,6,7-tetramethoxyflavone(7),洋艾素(8),金腰素乙(9),槲皮素(10)和β-谷甾醇(11)。化合物1为新的单萜苷,化合物10和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应用滤纸扩散法对该植物中的两个化合物2和5的抑菌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两个化合物对金黄葡球菌、铜绿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草分支杆菌和环状芽胞杆菌均呈现明显的抑菌活性,但对大肠埃希氏菌均未呈现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灵丹 单萜苷 萜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不同产地艾叶中鞣酸含量比较 被引量:14
18
作者 洪宗国 易筠 +3 位作者 江丹 杨帅 张勰 郭双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63-65,共3页
为了探索从艾叶中提取鞣酸的有效方法,比较不同产地艾叶中鞣酸含量,研究艾叶的道地性.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艾叶中鞣酸,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讨超声波提取艾叶中鞣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不同产地的艾叶鞣酸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为了探索从艾叶中提取鞣酸的有效方法,比较不同产地艾叶中鞣酸含量,研究艾叶的道地性.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艾叶中鞣酸,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讨超声波提取艾叶中鞣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不同产地的艾叶鞣酸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超声温度60℃,超声功率150 W,超声时间20 min,固液比1∶25(g/mL),V丙酮:V水为4∶6时提取率最高.湖北蕲春、江西樟树、安徽霍山、山东鄄城以及河北安国艾叶中鞣酸含量分别为13.29%,5.83%,2.92%,2.92%,8.43%,其中湖北蕲春艾叶中鞣酸含量最高,蕲春作为艾叶的道地产地具有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提取 艾叶 鞣酸 提取方法 含量比较
下载PDF
马钱子碱及其脂质体对移植性肝癌Heps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和毒性的比较 被引量:16
19
作者 邓旭坤 蔡宝昌 +3 位作者 吕晓宇 殷武 王琳 孙靓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63-967,共5页
目的:比较马钱子碱(brucine,B)和马钱子碱脂质体(brucine liposome,BL)对移植性肝癌Heps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和毒性。方法:ICR雄性小鼠接种肝癌Heps瘤株造成移植性肝癌Heps小鼠模型(简称Heps小鼠),测定B(1·61,3·23,6·46 mg&... 目的:比较马钱子碱(brucine,B)和马钱子碱脂质体(brucine liposome,BL)对移植性肝癌Heps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和毒性。方法:ICR雄性小鼠接种肝癌Heps瘤株造成移植性肝癌Heps小鼠模型(简称Heps小鼠),测定B(1·61,3·23,6·46 mg·kg^(-1)·d^(-1),ip,8 d)和BL(以B计,1.61和3.23 mg·kg^(-1)·d^(-1),ip,8 d)对实体瘤小鼠的抑瘤率和腹水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并比较各组实体瘤小鼠的体重、免疫器官(脾和胸腺)指数、血细胞指数(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指数(AST,ALT和BUN)。结果:低、中、高剂量的B(1.61,3.23,6.46 mg·kg^(-1)·d^(-1))对Heps实体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35.05%,43.70%,46.09%;同剂量的BL(1.61,3.23 mg·kg^(-1)·d^(-1))的抑瘤率分别为45.41%和58.19%。BL对Heps实体瘤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显著强于B,但B和BL对Heps腹水瘤小鼠生存时间均无延长作用。B和BL在1.61,3.23 mg·kg^(-1)·d^(-1)时对Heps实体瘤小鼠的造血、免疫系统以及肝、肾功能不仅无明显的毒性,相反还能提高其免疫器官的重量和指数,显著提高Heps小鼠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并能显著降低Heps小鼠的AST,ALT和BUN的异常升高。结论:BL对移植性肝癌Heps小鼠的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B,并且对Heps小鼠造血、免疫系统以及肝肾的毒性低,通过深入研究BL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碱 移植性肿瘤 Heps小鼠 抗肿瘤活性 毒性
下载PDF
复方二精灵多糖对谷氨酸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玲玲 程玉洁 +1 位作者 李劲 梅之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二精灵多糖(EJL)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100μmol.L-1谷氨酸诱导)组、阳性对照组(50μmol.L-1多奈哌齐)及EJL实验组(0.5,1.0,2.0及3.0g.L-1)。体外培养9d的海马神经元先用各药物预处理...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二精灵多糖(EJL)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100μmol.L-1谷氨酸诱导)组、阳性对照组(50μmol.L-1多奈哌齐)及EJL实验组(0.5,1.0,2.0及3.0g.L-1)。体外培养9d的海马神经元先用各药物预处理一定时间后,加入谷氨酸。采用MTT法、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MTT检测发现,随着EJL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存活率也增加;与模型组〔(59.6±4.6)%〕比较,EJL2.0及3.0g.L-1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82.8±2.8)%和(89.4±4.1)%;n=3,P<0.05〕。荧光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发现,EJL预处理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FITC-Annexin Ⅴ和PI双染,在直方图中可以发现,模型组的凋亡率为32.33%,EJL预处理组则分别为24.33%,22.01%及12.12%。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EJL2.0g.L-1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Bcl-2蛋白表达量,减少Bax蛋白表达量。结论EJL对海马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二精灵 多糖 海马 神经元 谷氨酸: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