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涉疫情犯罪的治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茂久 《医学与法学》 2023年第2期25-31,共7页
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的犯罪治理是社会治理机制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而构建科学的对涉疫情犯罪的治理机制,不仅需要有合理的价值指引,还有理论基础和法律规范的现实支撑。涉疫情犯罪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在于刑事司法要发挥特别时期下特... 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的犯罪治理是社会治理机制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而构建科学的对涉疫情犯罪的治理机制,不仅需要有合理的价值指引,还有理论基础和法律规范的现实支撑。涉疫情犯罪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在于刑事司法要发挥特别时期下特别犯罪的治理机能;法律规范则要从刑事司法解释、刑事典型案例和刑事指导性案例三个层次进行构建;此外,还需坚守精细化的定罪量刑和标准化的司法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涉疫情犯罪 治理机制 刑事司法
下载PDF
主体错位与归责逻辑:人工智能危害风险的刑事规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茂久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3期84-90,共7页
人工智能犯罪主体肯定说存在诸多的理论缺陷,直接动摇了传统刑法“人类中心主义”的法律责任体系。学界探讨人工智能主体归责问题存在规范上的错位。文章认为,刑法应该坚持人工智能的刑事客体地位,在体系上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危害风险防... 人工智能犯罪主体肯定说存在诸多的理论缺陷,直接动摇了传统刑法“人类中心主义”的法律责任体系。学界探讨人工智能主体归责问题存在规范上的错位。文章认为,刑法应该坚持人工智能的刑事客体地位,在体系上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危害风险防控体系,应根据风险产生的不同阶段进行责任风险分配和增设新罪名等系统化解人工智能风险、更应构建防人的刑事治理模式,既有效应对人工智能的危害风险,又有利于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体系性,也符合国民的认知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犯罪主体 危害风险 刑事规制
下载PDF
“假冒伪劣”商品类犯罪的分类定性与鉴别方法
3
作者 李茂久 《法律方法》 2023年第2期275-286,共12页
“假冒伪劣商品”这一约定俗成的用语掩盖了假冒上篇与伪劣商品的内外有别。立足于假冒伪劣商品类犯罪的内外不同的分类逻辑:假冒不等于伪劣。假冒评价的是自然之物,伪劣评价的是人造之物;假冒评价的是异质物;伪劣评价的是同质物。假冒... “假冒伪劣商品”这一约定俗成的用语掩盖了假冒上篇与伪劣商品的内外有别。立足于假冒伪劣商品类犯罪的内外不同的分类逻辑:假冒不等于伪劣。假冒评价的是自然之物,伪劣评价的是人造之物;假冒评价的是异质物;伪劣评价的是同质物。假冒是替换(改变)了“结构—功能”的商品;伪劣是降低(减少)了“结构—功能”的商品。在刑法方法论上,根据该分类逻辑可以对刑法中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进行分类定性。假冒“自然之物”与“人造之物”应根据物品属性和“结构—功能”不同,分别作出假冒与伪劣判断的逻辑,进而能够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和诈骗罪作出准确的定性鉴别方法。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实践中存在以交易为幌子的诈骗罪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相互交叉的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冒伪劣商品 法条竞合 体系思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