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共情视域下主流媒体凝心聚力之微叙事--以央视新闻客户端《微视频》栏目助力抗疫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张举玺 张珊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34,共5页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给新闻媒体带来了极大挑战和机遇。在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频频发力,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彰显出新闻媒介的责任与担当。基于媒介心理学的“共情”...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给新闻媒体带来了极大挑战和机遇。在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频频发力,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彰显出新闻媒介的责任与担当。基于媒介心理学的“共情”视域,选取央视新闻客户端《微视频》栏目,分析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发布的微视频内容,解读其微叙事的具体表现与共情传播效果。同时,对报道中所出现的相关问题做出反思,以探究主流媒体应采取怎样的共情传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微叙事 主流媒体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下载PDF
论新公共外交视域下中国网红对国家形象构建的作用--以YouTube平台中国网红李子柒为例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举玺 王琪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5期108-120,共13页
当下,社交媒体已成新公共外交主要竞技场,网红作为社交媒体新意见领袖在公共外交方面作用愈发凸显。李子柒类中国网红对国家形象构建可看作新公共外交时代新实践。以框架理论为依据,通过对YouTube平台李子柒热门视频作品主题、人物、长... 当下,社交媒体已成新公共外交主要竞技场,网红作为社交媒体新意见领袖在公共外交方面作用愈发凸显。李子柒类中国网红对国家形象构建可看作新公共外交时代新实践。以框架理论为依据,通过对YouTube平台李子柒热门视频作品主题、人物、长度以及叙事形式进行分析,从文化、人物、环境三个维度探究李子柒视频作品呈现出的中国形象。结果显示,公众参与、默片形式、情感连接是李子柒类中国网红进行新公共外交优势。从修辞学视角对中国网红个人形象与国家形象关系进行了思考,指出利用网红展开公共外交塑造国家形象实则运用了提喻修辞。同时提出要避免中国网红形象零散性影响国家形象完整性,警惕中国网红形象负面性破坏国家形象正面性。未来,应深入挖掘多元化网红形象,提升我国公众形象传播意识,这对发挥中国网红参与国家形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公共外交 中国网红 国家形象 李子柒
下载PDF
俄文杂志《中国》在VK平台对中国形象的呈现
3
作者 张举玺 高上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68,共4页
媒体是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支点。本文基于对俄传播的必要性和意义,观察俄文杂志《中国》在俄罗斯社交媒体平台VK上开设的账号“中国”,分析其塑造中国形象的优势,从主题倾向、信息发布形式、受众反馈等方面研究其对俄传播现状以... 媒体是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支点。本文基于对俄传播的必要性和意义,观察俄文杂志《中国》在俄罗斯社交媒体平台VK上开设的账号“中国”,分析其塑造中国形象的优势,从主题倾向、信息发布形式、受众反馈等方面研究其对俄传播现状以及对中国形象呈现特点,考察其对俄传播中国形象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文杂志《中国》 对俄传播 跨文化传播 国家形象
下载PDF
新闻消费时间性感知的受众视角
4
作者 徐键 李红霞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7-40,共4页
新闻业是“因时而作”的“时间性”行业,时间是贯穿新闻传播实践的重要因素。时间不仅决定新闻的定义与价值,而且形塑着新闻生产的日常运作。近年来关于时间对新闻传播实践的意义的研究多集中于新闻事件发生时间与新闻生产、刊发时间,... 新闻业是“因时而作”的“时间性”行业,时间是贯穿新闻传播实践的重要因素。时间不仅决定新闻的定义与价值,而且形塑着新闻生产的日常运作。近年来关于时间对新闻传播实践的意义的研究多集中于新闻事件发生时间与新闻生产、刊发时间,受众在新闻消费过程中的时间体验呈缺位状态。本文透过时间棱镜来探察受众在新闻消费过程中时间体验的复杂性,并借此反思当代新闻业何以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性 新闻消费 新闻周期 受众研究 加速社会
下载PDF
论互联网群体传播的情感偏向 被引量:20
5
作者 常启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6-151,共6页
互联网群体传播是基于Web2.0以来围绕社会化媒体、自媒体的圈群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与偏向事实信息的传统传播形态不同,传播中的情感偏向是互联网群体传播的本质特征。这种情感偏向表现于情感与信息、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嵌入与... 互联网群体传播是基于Web2.0以来围绕社会化媒体、自媒体的圈群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与偏向事实信息的传统传播形态不同,传播中的情感偏向是互联网群体传播的本质特征。这种情感偏向表现于情感与信息、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嵌入与嵌套之中。情感偏向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从传播伊始的个性化观点和意见表达经过公开的讨论、互动等种种可见性传播,在情感的共鸣与共振中实现了从观点到事实、从意见到意义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群体传播 情感偏向
下载PDF
区块链视域下数字媒体平台反垄断治理的新思路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鹍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4-172,共9页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平台迅速崛起并走向垄断,数字媒体平台扰乱市场秩序、侵犯用户权益等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数字媒体平台的垄断主要表现在数据垄断、数据霸权、隐私侵犯以及遏制创新等方面。中心化B/S网络架构是数...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平台迅速崛起并走向垄断,数字媒体平台扰乱市场秩序、侵犯用户权益等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数字媒体平台的垄断主要表现在数据垄断、数据霸权、隐私侵犯以及遏制创新等方面。中心化B/S网络架构是数字媒体平台走向垄断的根本原因,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资本的助推、多边市场的效应等因素加速了数字媒体平台走向垄断的进程。面对数字媒体平台垄断的新特征,传统的法律手段、行政措施、经济惩罚等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区块链技术为数字媒体平台反垄断治理提供了新路径,区块链凭借其点对点网络架构重构了数字媒体平台垄断赖以生存的中心化互联网,依托去中心化身份管理技术和非对称性加密技术打破数据霸权,利用智能合约与法律的联结实现二元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数字媒体平台 反垄断治理
下载PDF
DID技术下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新思路探析
7
作者 周鹍鹏 姜雪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32,共3页
社交媒体作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社交工具,在满足用户社交需求的同时,也衍生出隐私安全问题。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侵犯的表现具有普遍性、严重性以及保护上的困难性。中心化互联网是社交媒体侵犯用户隐私的根源,用户的隐私边界意识薄弱和社... 社交媒体作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社交工具,在满足用户社交需求的同时,也衍生出隐私安全问题。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侵犯的表现具有普遍性、严重性以及保护上的困难性。中心化互联网是社交媒体侵犯用户隐私的根源,用户的隐私边界意识薄弱和社交媒体利润驱动等因素也强化了隐私侵犯行为。DID(分布式数字身份)作为“安全可信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技术,是实现用户数据确权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治理社交媒体隐私侵犯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D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 隐私侵犯
下载PDF
论互联网群体传播的情感公共空间 被引量:3
8
作者 常启云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第1期213-225,共13页
人是一种理性化的存在,能够在理性化的公共领域中进行理性的、政治化的交往;同时,人也是一种情感化的存在,能够在情感的公共空间中进行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在互联网群体传播的情感公共空间中,人们以围观、戏谑、参与的互动交流方式进行... 人是一种理性化的存在,能够在理性化的公共领域中进行理性的、政治化的交往;同时,人也是一种情感化的存在,能够在情感的公共空间中进行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在互联网群体传播的情感公共空间中,人们以围观、戏谑、参与的互动交流方式进行着自我情感的呈现、社会性情感的表达、情境作用下的情感博弈,在情感传播的差序格局中维护着情感的结构,实现着情感公共空间的自组织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群体传播 情感传播 情感公共空间
下载PDF
媒介内容生产协作的演进与转向
9
作者 王佳莹 周鹍鹏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74-76,共3页
数字经济时代带来了更大规模的协作需求,媒介内容生产组织从“科层结构”向“平台组织”转变,组织边界得到进一步拓展,协作主体更多元、协作方式更开放、协作范围更广泛,但中心化架构下的恶意攻击问题、确权问题以及激励问题严重制约着... 数字经济时代带来了更大规模的协作需求,媒介内容生产组织从“科层结构”向“平台组织”转变,组织边界得到进一步拓展,协作主体更多元、协作方式更开放、协作范围更广泛,但中心化架构下的恶意攻击问题、确权问题以及激励问题严重制约着优质内容的可持续生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自治组织通过点对点的协同共创重构媒介内容生产协作方式,充分整合人类智慧,实现了真正的对等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点对点 分布式自治组织 对等协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