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经济协调发展及空间格局演化分析——兼与长三角省际边界区的比较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伟丽 杨慧敏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本文利用经济增长水平差异、空间关联分析及局部热点技术等手段,测算了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以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化,并与长三角地区的省际边界区域进行了比较,得到主要结论有:(1)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的经济差异比... 本文利用经济增长水平差异、空间关联分析及局部热点技术等手段,测算了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以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化,并与长三角地区的省际边界区域进行了比较,得到主要结论有:(1)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的经济差异比长三角地区的小,区域间经济发展联系逐步提升。(2)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内的经济联系虽然不高但较为显著,而长三角地区的空间相关性虽然较高,但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3)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低于长三角地区,但是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4)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经济协调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协调发展度高的地区仅集中在少数几个,而协调发展度低的地区所占比重较高,与长三角对比可以看出高水平地区并未带动周围地区发展。本文提出利用省际边界区域廉价的土地及人力等资源优势吸引区内较为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积极培育省际边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增强区际合作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界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度 空间格局演化 中原经济区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城乡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韩峰 李二玲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8,共6页
统筹协调的城乡发展格局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分析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相关省份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原经济区各地市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显... 统筹协调的城乡发展格局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分析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相关省份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原经济区各地市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显示:(1)中原经济区城乡协调发展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块状"分布格局,北方城乡协调水平总体好于南方;(2)不同因子对地级市层次城乡协调发展影响程度与各地级市之间按各主因子的差异程度不具备一致性;(3)县域经济发展是推动城乡系统向高水平城乡协调关系演进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协调发展 评价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丹 张鹏岩 +2 位作者 周志民 李颜颜 何坚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2,85,共7页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主要通过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表现出来。基于生态位理论,结合库兹涅茨曲线、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分析和脱钩关系等方法对2004—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主要通过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表现出来。基于生态位理论,结合库兹涅茨曲线、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分析和脱钩关系等方法对2004—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市生态位呈核心-边缘趋势向外围扩展;(2)除平顶山市、安阳市、濮阳市和南阳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不明显外,其余城市均呈"U"型或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3)河南省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体制、政府政策、决策等的影响;(4)河南省18个地市均不存在衰弱性脱钩现象,除2015年的许昌外其余城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均不存在弱复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扩张 经济发展 协整性 因果关系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PSIR模型的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国璞 翟嫚嫚 +1 位作者 鲁丰先 尚迪 《河南科学》 2015年第7期1221-1225,共5页
参考PSIR模型,构建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3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绝大多数城市处于高碳发展阶段,只有郑州和洛阳处于中高碳发展阶... 参考PSIR模型,构建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3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绝大多数城市处于高碳发展阶段,只有郑州和洛阳处于中高碳发展阶段,没有处于低碳、中低碳、中碳发展阶段的城市;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川"字形特征,以郑州和洛阳为界,界线西北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界线东南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不同市域之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PSIR模型 河南省
下载PDF
高速公路引导下中原经济区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 被引量:18
5
作者 孟德友 李小建 樊新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40,64,共6页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网络分析和栅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相对可达性和区域平均可达性指标在对各县市可达性及改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可达性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各县市可达...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网络分析和栅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相对可达性和区域平均可达性指标在对各县市可达性及改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可达性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各县市可达性均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但县市可达性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还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平均可达性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向外围地区递减的态势,可达性中心区的范围逐步拓展,交通干线指向性明显,平原地区可达性优于山区、丘陵或盆地;不同发展阶段的可达性变化幅度也不均匀,可达性水平较差的地区改善程度明显,高速公路建设有利于推动地区间可达性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可达性 空间格局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基于DEA的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荣增 范琳琳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2,共6页
笔者以河南省所辖18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评价相对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DEA有效性来看,郑州、开封、漯河、南阳、周口、济源6个市的整体经济效率相对最优,处于DEA有效状态;从... 笔者以河南省所辖18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评价相对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DEA有效性来看,郑州、开封、漯河、南阳、周口、济源6个市的整体经济效率相对最优,处于DEA有效状态;从规模效益来看,郑州、开封、濮阳、漯河、南阳、商丘、周口、济源8个市的规模相对最佳;从生产前沿面投影分析来看,郑州、开封、许昌、漯河、南阳、周口、济源这7个市的投入产出没有冗余,位于生产前沿面上。最后,笔者从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能源利用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科技创新、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 区域经济 经济效率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专业村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灿 李小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0-135,共6页
综合运用GIS技术、逐步回归法、Logit模型,分析了2009—2012年河南省农业专业村数量结构、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并探究了地理环境对农业专业村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专业村空间分布不均衡,局部地区集聚程度发生变化;农业专业化... 综合运用GIS技术、逐步回归法、Logit模型,分析了2009—2012年河南省农业专业村数量结构、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并探究了地理环境对农业专业村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专业村空间分布不均衡,局部地区集聚程度发生变化;农业专业化率随劳动力资源的增加而降低,丘陵、山区农业专业化率比平原区低,村庄区位显著影响农业专业化率;伴随农区发展,农业专业化生产对劳动力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丘陵、山地地形对农业专业化率的负面影响减弱,市场因素对农业专业化率的影响凸显;劳动力资源对花卉、蔬菜等劳动密集型的专业村形成具有正面影响,邻近批发市场能提高蔬菜、水果、花卉等市场依赖性强的专业村形成概率,靠近地级市、县城的区位条件有利于形成蔬菜、水果等专业村。该结果对农区专业村发展方向和策略制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专业村 地理环境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张伟丽 邓晴晴 冯文博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4,共6页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科夫链以及空间多层次回归等方法,分析河南省近二十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机制。主要结论有:(1)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对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空间尺度越小,区域经济差异越大。...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科夫链以及空间多层次回归等方法,分析河南省近二十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机制。主要结论有:(1)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对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空间尺度越小,区域经济差异越大。区级与市级的经济差异整体上呈现扩大的趋势,而县级经济差异趋于平缓变动。(2)从空间分布来看,大致呈现核心-外围的格局,富裕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部与西北部地区,特别集中在中部地区,而贫困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与南部,特别集中在东部区域。(3)投资水平、分权化、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是造成河南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原因,而市场活跃度、城乡分异、地形因素等则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这种差异。最后,提出缩小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泰尔指数 空间多层次回归模型 马尔科夫链
下载PDF
农户活动空间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收入效应——河南省农户调查与实证 被引量:5
9
作者 樊新生 李小建 +1 位作者 高更和 罗庆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07-913,共7页
在实地农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把农户活动空间划分为局部(L)、村庄(V)、区域(R)和国家(N)4个尺度空间,分析农户活动空间策略;并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从农户特征、地理因素分析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活动空间选择... 在实地农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把农户活动空间划分为局部(L)、村庄(V)、区域(R)和国家(N)4个尺度空间,分析农户活动空间策略;并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从农户特征、地理因素分析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活动空间选择方面,农户往往以局部空间为基础,向其他活动空间拓展,采取空间组合策略。各活动空间对农户收入的贡献程度不同,国家活动空间对农户收入贡献最大。影响因素方面,农户所处的区位、拥有的劳动力数量显著的影响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初中教育水平对农户在区域、国家尺度上的活动影响显著;较少的耕地与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具有相关性;通达性主要影响区域尺度活动空间选择。镇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整体上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活动空间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县域产业结构转变与竞争力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樊新生 魏凌 豆明尚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2,共6页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河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1工业增长较快的县域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相对较高,和全省产业变动趋势相同,表现出较强的产业结构竞争力;2县域产业结构及其竞争力变化大。在宏观经济快...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河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1工业增长较快的县域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相对较高,和全省产业变动趋势相同,表现出较强的产业结构竞争力;2县域产业结构及其竞争力变化大。在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传统农业县产业结构容易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第三产业为主转变,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业结构很难有质的突破,竞争力下降,而对于工业化较早的县域,产业结构未能持续升级,竞争力很难维持。而依靠旅游、特色农业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新兴县域产业结构表现出较强竞争力。3探索出河南产业结构竞争力空间"热点"和"冷点"。少数产业结构竞争力上升县域和下降县域分别在豫西地区、豫西北地区集中连片分布,而多数县域产业结构竞争力不变并集中分布在豫东平原地区,呈现出空间相关性。县域产业结构多样化增加,在全省工业化加快趋势下,工业发展较快的县域产业结构更容易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同样,农业发展形成的产业特色也可以增强产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法 产业结构 竞争力 县域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地貌形态的河南县域经济密度区域差异空间格局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况生 孟德友 豆明尚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7-64,共8页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以地貌形态把河南省各县域分为平原县、丘陵县和山区县的基础上,以经济密度为指标,借助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地貌类型区内和地貌类型区间的经济密度区域差异水平及演化态势进行分析,并对河南县域经济...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以地貌形态把河南省各县域分为平原县、丘陵县和山区县的基础上,以经济密度为指标,借助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地貌类型区内和地貌类型区间的经济密度区域差异水平及演化态势进行分析,并对河南县域经济密度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进行讨论.河南省县域经济密度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区域差异也不断拉大,地貌类型区内县市间经济密度差异突出,对总体差异的贡献较大,地貌类型区间的差异相对较弱且呈不断缓解的趋势.县域经济密度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的由中部丘陵向东部平原和西部山地降低的态势,中心城市邻近县市的经济密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密度 空间格局 地貌形态 河南省
下载PDF
现代农业场域中的中国家庭农场及其组织优势——基于河南省Y市家庭农场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3
12
作者 姬超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6年第3期71-77,共7页
现代农业的本质在于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规模适度,其前提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的产业支撑体系和经营体系。在现代农业这一全新场域中,农业生产和经营组织的形态要求因时、因地进行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 现代农业的本质在于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规模适度,其前提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的产业支撑体系和经营体系。在现代农业这一全新场域中,农业生产和经营组织的形态要求因时、因地进行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经营体制经历了一个从有到无、再到有的过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公司、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组织相继出现。根据河南省Y市家庭农场的田野调查:家庭农场既是对传统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效继承,也是对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有益补充。各地政府有必要借助土地流转手段适度引导,激励真正有能力、有技术的农民从事家庭农场经营,同时促进各式经营主体优势互补,各取所长,形成有活力、多元化、合作化的农业经营组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家庭农场 农业主体 组织优势
下载PDF
新常态下河南县域经济增长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建新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第30期9-10,共2页
以河南省108个县域近20年的经济增长数据为基础,采用马尔科夫链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新常态下河南县域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县域经济增长存在低水平、中低水平、中高水平和高水平等四种类型。其中,高水平区域主要分布... 以河南省108个县域近20年的经济增长数据为基础,采用马尔科夫链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新常态下河南县域经济增长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县域经济增长存在低水平、中低水平、中高水平和高水平等四种类型。其中,高水平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西北部,且围绕在郑州、洛阳附近。低水平区域则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东南部。而中高水平和中低水平区域则交错分布在高水平和低水平区域周围。总体上看,河南已基本形成"北富南贫"、"西高东低"的县域经济增长格局。(2)低水平和高水平两类比较稳定,保持原类型的概率分别为81.65%和90.62%。而中低水平和中高水平则有40%左右的概率发生类型的转移。(3)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偃师市、博爱县、沁阳市、孟州市、长葛市、渑池县、巩义市、义马市、修武县、温县、新乡县、灵宝市、淇县、登封市、新安县、中牟县等县域已经形成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俱乐部,是河南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最后,根据研究结论,设计了新常态下河南县域经济增长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马尔科夫链 增长分布动态 河南省
下载PDF
对外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演变规律——韩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据
14
作者 颜玮 姬超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9-244,共6页
对外开放在韩国经济高速增长及其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韩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经济增长期(1961-1990年)和经济转型期(1991-2011年)的综合比较表明:(1)积极融入世界分工体系是韩国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2)水平和垂直双向的国际... 对外开放在韩国经济高速增长及其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韩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经济增长期(1961-1990年)和经济转型期(1991-2011年)的综合比较表明:(1)积极融入世界分工体系是韩国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2)水平和垂直双向的国际竞争形势决定了韩国经济起飞时便极其注重提高经济运行效率;(3)世界分工程度的趋缓和国际市场的逐渐饱和推动韩国经济步入转型期,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转而依赖效率前提下的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经济增长 内涵式增长 经济效率 技术进步
下载PDF
河南省县级行政区划空间形态特征分析与优化
15
作者 李欣 王先文 《测绘工程》 CSCD 2018年第6期69-76,共8页
研究行政区划边界的空间形态特征,对研究区域历史,优化区域结构,提高经济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利用分形维数、放射状指数和紧凑度3种定量测度方法,对河南省县级行政区划空间形态特征进行计算和分析,结合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 研究行政区划边界的空间形态特征,对研究区域历史,优化区域结构,提高经济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利用分形维数、放射状指数和紧凑度3种定量测度方法,对河南省县级行政区划空间形态特征进行计算和分析,结合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研究发现,目前部分县级行政区划空间形态存在边界复杂程度高、行政中心边缘化和空间聚集性低等限制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文中研究的方法可以为改善区划空间形态,优化区划边界形状和管理开发区域空间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形态特征 分形维数 放射状指数 紧凑度
下载PDF
1951—2012年河南省气候变化对冬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丹丹 翟石艳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9期152-157,共6页
在分析河南省1951—2012年历史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冬小麦和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对应的气候要素变化对其产量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利用国家气象局网站提供的历史气象数据,基于Matlab和Surfer 8.0绘制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小波系数实部等值线... 在分析河南省1951—2012年历史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冬小麦和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对应的气候要素变化对其产量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利用国家气象局网站提供的历史气象数据,基于Matlab和Surfer 8.0绘制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小波系数实部等值线图。通过用二次函数拟合趋势产量,将冬小麦和玉米的历年气象产量分离出来。之后利用SPSS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以气候产量为因变量,不同生长时期的气候要素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河南省年降水量在其变化过程中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小波波幅中心在36~58年、15~35年以及8~14年这3类时间尺度上正负交替出现,存在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在18年尺度上,年均气温到2012年处于升高状态。(2)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在其他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越冬期降水量每增加1 mm,气象产量将减少0.221万t;越冬期平均温度每增加1℃,气象产量将减少13.277万t;在冬小麦生长期第二阶段中,降水量每增加1 mm,气象产量将减少0.149万t。(3)在玉米全生育期内,保持其他自变量不变的前提下,营养生长期内降水量每增加1 mm,气象产量将减少0.003万t;营养生长期平均温度每增加1℃,气象产量将减少6.389万t;玉米生殖生长期间,降水量每增加1 mm,气象产量将减少0.159万t。从总体上来看,温度和降水变化对气象产量的影响皆为负面影响,并且温度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比降水变化产生的影响显著得多。通过对2个回归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冬小麦比玉米具有更强的气候变化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产量 逐步回归分析 冬小麦 玉米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重要产粮区农民生计影响——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芳 翟石艳 赵丹丹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5期217-223,共7页
气候变化将会引起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发生变化,同时也会使得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增加。因此,气候变化必然会对农民的生计问题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对重要产粮区农民的生计影响更大。以河南省为例,首先运用小波分析对河南省195... 气候变化将会引起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发生变化,同时也会使得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增加。因此,气候变化必然会对农民的生计问题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对重要产粮区农民的生计影响更大。以河南省为例,首先运用小波分析对河南省1955—2012年的降水和气温两个气候因子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呈现出不断波动的状态;进入21世纪后,平均降水量在波动中不断减少,平均气温在波动中不断升高。之后,基于生计框架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农民生计资本的5个方面均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农民和政府应该积极面对这一现象,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和有效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小波分析 农民生计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县域经济格局及其产业机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宏科 樊新生 孟德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9-24,共6页
根据河南县域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ESDA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县域经济格局及其产业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可划分为发达县域、次发达县域、欠发达县域及落后县域四种类型;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以郑州为核心的&qu... 根据河南县域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ESDA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县域经济格局及其产业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可划分为发达县域、次发达县域、欠发达县域及落后县域四种类型;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心—外围"分布格局;河南县域经济格局与县域的产业结构密切关联,工业与服务业综合型、资源开发利用型、特色制造业主导型县域发展水平较高,而农业依托发展型县域则较为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主成分分析 ESDA 产业结构 河南
下载PDF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及驱动因素
19
作者 王宏科 樊新生 孟德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0-26,共7页
构建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与ESDA相结合的方法对2004年、2008年、2012年3个年份河南省各省辖市综合城镇化水平及空间格局演化进行评价。研究期间各省辖市城镇化水平提高较快,但城镇化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郑州市是河南省... 构建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与ESDA相结合的方法对2004年、2008年、2012年3个年份河南省各省辖市综合城镇化水平及空间格局演化进行评价。研究期间各省辖市城镇化水平提高较快,但城镇化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郑州市是河南省城镇化水平核心区,且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与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均呈现出集聚分布的趋势。工业化水平、人口集聚能力、景观城镇化进度以及区域发展战略为现阶段河南省城镇化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熵值法 ESDA 驱动因素 河南省
下载PDF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以中原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81
20
作者 张鹏岩 杨丹 +1 位作者 李二玲 李颜颜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5-154,共10页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结构、发展能力、生活水平、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产出等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测度指标体系,以耦合协调模型为研究方法,对中原经济区2003—2013年人口与土地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结构、发展能力、生活水平、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产出等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测度指标体系,以耦合协调模型为研究方法,对中原经济区2003—2013年人口与土地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原经济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呈不协调趋势。除周口市人口城镇化指数(0.113)与土地城镇化指数(0.094)差距较小外,其余城市均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其中郑州市、信阳市、宿州市、泰安市二者的指数值差距较大;(2)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发展与耦合度由轻度不协调类土地滞后型向勉强调和协调类土地滞后型阶段转变;(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对比类型始终表现为土地滞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耦合协调性 熵值法 中原经济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