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治疗在眼底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和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朝阳 张敬香 张敬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0-406,共7页
眼底血管性疾病,如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范围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病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这两种眼底疾病的患病率也将持续攀升。当前对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 眼底血管性疾病,如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范围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病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这两种眼底疾病的患病率也将持续攀升。当前对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以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为主,但存在频繁注射、费用高昂、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因此需要探寻更加持久且有效的治疗策略。基因治疗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中的成功应用为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随着多项临床试验的开展,眼底血管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有望实现临床转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最佳治疗靶点选择、给药途径和潜在的安全性等。本文重点阐述基因补充和基因编辑技术介导的anti-VEGF治疗在nAMD和DR中的应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眼底血管性疾病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黄斑水肿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高度近视继发视盘周围脉络膜空腔视盘血流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秋莹 贺江南 +2 位作者 华怡红 樊莹 许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07-1312,共6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继发视盘周围脉络膜空腔(peripapillary intrachoroidal cavitation,PICC)患眼视盘血流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ICC患病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35例35眼高度近视伴PICC患眼,40例40眼高度近视不伴PIC患眼及35...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继发视盘周围脉络膜空腔(peripapillary intrachoroidal cavitation,PICC)患眼视盘血流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PICC患病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35例35眼高度近视伴PICC患眼,40例40眼高度近视不伴PIC患眼及35例35眼正常对照眼纳入研究范围。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眼底照相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同时进行O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获得视盘周围视乳头(optic nerve head,ONH)层和视盘旁视网膜毛细血管(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ies,RPC)层的血流密度图。比较高度近视伴与不伴PICC患眼及健眼视盘形态改变和血流密度的差异,分析PICC与视盘周围血流密度的相关性和PICC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三组间屈光度、矫正视力、眼轴、视盘周围萎缩β区(peripapillary atrophyβ-zone,β-PPA)面积、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及视盘倾斜、后巩膜葡萄肿、近视性黄斑病变(myopic maculopathy,MMD)患病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RPC层(54.34±5.58,57.54±7.44,64.42±3.50)与ONH层(51.24±7.43,52.75±9.96,61.25±4.15)视盘周围平均血流密度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与高度近视不伴PICC组及健眼组相比,伴有PICC组RPC和ONH层颞下象限血流密度(56.76±6.62,63.84±6.02,67.52±4.78;56.47±5.79,60.38±4.72,64.18±4.37)均明显下降,RPC层血流密度与MMD、β-PPA面积和RNFL厚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而ONH层血流密度则与MMD、PICC的发生及RNFL厚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盘倾斜和后巩膜葡萄肿是PICC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8.007,95%CI:2.045~31.348;OR=7.558,95%CI:1.398~50.026)。结论:高度近视伴PICC患眼视盘血流密度明显下降,颞侧下降尤为显著。视盘倾斜与后巩膜葡萄肿是PI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脉络膜空腔 视盘周围血流密度 OCT血管成像技术
下载PDF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膜超微结构及HGF受体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喜梅 张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457-459,共3页
目的:研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膜(epiretinamlembrane,ERM)的超微结构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患者10例行玻璃体手术时取出视网膜前膜,透射电镜... 目的:研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膜(epiretinamlembrane,ERM)的超微结构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患者10例行玻璃体手术时取出视网膜前膜,透射电镜观察ERM的组成成分,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RM组织中HGF受体的表达。结果:ERM以上皮样细胞、成纤维样细胞为主并含有大量胶原成分。ERM标本中HGF受体集中在细胞分布密集区域表达,阳性细胞多是一些含色素颗粒的细胞。结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是PVR的主要参与细胞,HGF可能参与了PVR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前膜 超微结构 HGF受体 基因表达 玻璃体
下载PDF
25G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英 孙涛 +2 位作者 韩方媛 万桂英 谭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5-317,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评价空气填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7-08/2018-12就诊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的患者30例3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评价空气填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7-08/2018-12就诊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的患者30例3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眼术前、术后1 wk,1 mo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眼压、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术前,术后1wk,1mo BCVA分别为0.87±0.71、0.64±0.36、0.37±0.22,手术前后术眼BCVA有差异(F=3.74,P=0.047)。术前,术后1wk,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13.61±3.57、15.74±4.84、14.05±2.88mmHg,手术前后眼压无差异(F=4.13,P=0.051)。术后1wk视网膜复位率97%(29/30)。术后OCT监测1眼出现持续视网膜下积液,术后3mo积液吸收。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提高视觉质量,同时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眼内空气填充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LCA2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5
作者 赵儒意 罗学廷 谭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00-1703,共4页
Leber先天性黑矇(Leber's congenital amaurosis,LCA)是一种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在婴儿早期出现严重的视力低下或丧失丧失。该疾病的LCA2型与RPE65的突变相关。既往对于LCA2在内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基因治... Leber先天性黑矇(Leber's congenital amaurosis,LCA)是一种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在婴儿早期出现严重的视力低下或丧失丧失。该疾病的LCA2型与RPE65的突变相关。既往对于LCA2在内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进步,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进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最成功的便是LCA2的基因治疗。本文简要介绍了LCA2基因治疗的发展,并对既往LCA2临床试验中的注射剂型、剂量、注射方式、测量方法、治疗效果与年龄的相关性和治疗效果的稳定性进行综述,为LCA2基因治疗进入我国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及临床治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先天性黑矇 LCA2 RPE65 基因治疗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