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探讨针灸作用原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栋 李顺月 +1 位作者 王淑友 马惠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99-502,共4页
目的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观察针灸作用的显示 ,评价这一新型医学影像技术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 ,对 10名健康人体针刺和电针前后体表出现的血流变化予以大范围地显像 ,分析体表血流分布与... 目的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观察针灸作用的显示 ,评价这一新型医学影像技术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 ,对 10名健康人体针刺和电针前后体表出现的血流变化予以大范围地显像 ,分析体表血流分布与针刺作用的关系。结果 :(1)针刺内关穴后 ,手掌部血流的增加以大小鱼际和手指的部位为主。 (2 )电针外关和曲池穴后 ,指尖和手指血流增加显著。 (3)不针刺对照组在 30分钟内前臂、手掌和手背血流的自然波动较小。结论 :针刺和电针都可以引起体表微循环的增加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可以对该过程予以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 血流成像仪 针灸 作用原理 血流速度
下载PDF
针灸血清对大脑皮层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初探——针灸体液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瑞午 张金铃 +1 位作者 郭莹 李翠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大白鼠经穴后的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脑皮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以探讨针灸作用机理中是否存在着体液因素。方法: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7~10天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染色,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动态扫... 目的:观察针刺大白鼠经穴后的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脑皮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以探讨针灸作用机理中是否存在着体液因素。方法: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进行原代培养,7~10天后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染色,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动态扫描观察加入正常血清和电针刺“百会”“足三里”“曲池”“三阴交”的血清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加入正常血清后,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会有一定的升高,经过一段时间后升高的钙离子浓度会趋向平稳;而再加入针刺血清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结论:针刺腧穴后,除了神经的调节机制外,针刺血清中存在着某种活性物质可以明显地使大脑皮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此为针灸体液因素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代谢 钙/代谢 大脑皮质/针灸效应 钙/针灸效应 显微镜检查 共焦
下载PDF
中医瘿病经络诊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姚军 王居易 杨会道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07-610,共4页
以体表经络穴位病理反应、导电量值作为观察指标 ,对瘿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 ,从中探讨中医瘿病的经络变化规律。结果 :瘿病患者主要以心、肝二经变动异常最多见 ,其次也常表现为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胃经的异常。说明瘿... 以体表经络穴位病理反应、导电量值作为观察指标 ,对瘿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 ,从中探讨中医瘿病的经络变化规律。结果 :瘿病患者主要以心、肝二经变动异常最多见 ,其次也常表现为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胃经的异常。说明瘿病患者进行体表经络穴位病理反应诊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瘿病 经络 诊断 临床研究 甲状腺疾病
下载PDF
血管活性物质在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5
4
作者 卢晨 王友京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04-309,共6页
本文对 1 998年来有关血管活性物质在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针灸对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栓素A2 、前列环素、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Ⅱ、心钠素及神经降压素等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可能... 本文对 1 998年来有关血管活性物质在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针灸对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栓素A2 、前列环素、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Ⅱ、心钠素及神经降压素等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可能参与了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物质 心脑血管疾病 针灸治疗 血栓素A2 前列环素 内皮素
下载PDF
针灸按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京京 孟宏 +1 位作者 文娜 图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通过综述近15年来针灸按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文献,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方法:共综合了22篇相关文献的内容,从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疗程、疗效4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结论:针灸按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具有疗效肯... 目的:通过综述近15年来针灸按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文献,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方法:共综合了22篇相关文献的内容,从辨证分型、治疗方法、疗程、疗效4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结论:针灸按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具有疗效肯定、无副作用、经济安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针灸疗法 按摩疗法 辩证分型
下载PDF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推荐一种现代科学研究手段)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瑞午 景向红 蔡虹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2期76-78,共3页
本文介绍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系统的工作原理、优良性能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比,共焦显微镜具有可获得高质量的荧光图象和三维重组图象,可对细胞内离子浓度变化进行测量,可进行胞间通讯研究等优势,将该仪器... 本文介绍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系统的工作原理、优良性能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比,共焦显微镜具有可获得高质量的荧光图象和三维重组图象,可对细胞内离子浓度变化进行测量,可进行胞间通讯研究等优势,将该仪器引入针灸经络的研究将对针灸经络研究提供更多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 激光 针灸经络
下载PDF
针灸原理和经络研究中红外热像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60
7
作者 张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 :介绍红外热像技术在针灸和经络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从 8个方面介绍笔者使用红外热像技术所进行的针灸经络研究的情况 ,包括 :(1)针灸治疗的效果 ;(2 )针灸的升温作用 ;(3)穴位相对特异性现象 ;(4 )经络的温度特性 ;(5 )经穴—脏... 目的 :介绍红外热像技术在针灸和经络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从 8个方面介绍笔者使用红外热像技术所进行的针灸经络研究的情况 ,包括 :(1)针灸治疗的效果 ;(2 )针灸的升温作用 ;(3)穴位相对特异性现象 ;(4 )经络的温度特性 ;(5 )经穴—脏腑相关 ;(6 )经络温度特性形成的原理 ;(7)体表温度形成机制 ;(8)神经温度图像方法的建立及针灸研究的应用。结果 :证明了红外热像技术用于针灸经络研究的可能性 ,开拓了热像技术应用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原理 经络研究 红外热像技术 温度记录法
下载PDF
经络学说与针灸原理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建梁 晋志高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1期40-40,共1页
简要回顾针灸经络研究的历史并结合其研究现状 ,提出针灸主要通过神经、体液及心理三条途径发挥调整作用 ;介绍中医学 (包括针灸学 )理论的一些特点 ,即蕴涵整体理念、重视时间因素和强调环境条件 ,以及这些原则的现实指导意义。最后 。
关键词 经络学说 针灸原理 针灸学
下载PDF
中医色诊学的定位定量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鸿谟 张栋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14-18,共5页
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颜面五官的气色变化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它是中医的独特诊法,可以为病证的定性定位及预后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因而始终为历代中医学家所重视。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一直停滞在靠直观目测、... 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颜面五官的气色变化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它是中医的独特诊法,可以为病证的定性定位及预后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因而始终为历代中医学家所重视。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一直停滞在靠直观目测、用语言描述的感官水平,受医师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所左右,主观性强,明确性差,很难学习掌握,因此近代濒于失传。加之在电磁频谱中,可见光波范围甚为狭窄,更使色诊的现代研究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 色诊 定位分析 定量分析
下载PDF
计算机化红外热像仪用于针灸原理和经络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栋 《红外技术》 CSCD 1992年第4期28-32,共5页
本文是作者使用计算机化红外热像仪进行的有关针灸原理和经络现象研究的综述性介绍。研究涉及下述方面:(1)面瘫患者面部病理特征和针刺该病疗效的热图像观察;(2)针刺良性甲状腺瘤治疗机制的热图像分析;(3)针刺手法的研究;(4)火针疗法的... 本文是作者使用计算机化红外热像仪进行的有关针灸原理和经络现象研究的综述性介绍。研究涉及下述方面:(1)面瘫患者面部病理特征和针刺该病疗效的热图像观察;(2)针刺良性甲状腺瘤治疗机制的热图像分析;(3)针刺手法的研究;(4)火针疗法的观察;(5)针刺手捻针与电针升温效果的比较;(6)针刺巨刺法对双侧面部温度的影响;(7)针刺留针时间长短与针刺升温作用关系的观察;(8)上下肢分别取穴针刺对面部升温作用的比较;(9)针刺合谷穴对面部温度的影响;(10)针灸后体表循经温度变化的热像图表现;(11)面部循经特异性温度分布的显示;(12)穴位温度特性的观察。通过上述的研究,作者认为:红外热像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方法在针灸和经络的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经络现象 红外热像仪
下载PDF
红外热像方法在针灸和经络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551-554,共4页
本文从红外线热成像原理、医学热像检测方法和检测机制,以及应用红外热像技术进行的针灸和经络研究三个方面作了介绍。其中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红外线的性质、红外线辐射的探测和红外热成像的工作原理。第二部分对体表温度的形成、医学... 本文从红外线热成像原理、医学热像检测方法和检测机制,以及应用红外热像技术进行的针灸和经络研究三个方面作了介绍。其中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红外线的性质、红外线辐射的探测和红外热成像的工作原理。第二部分对体表温度的形成、医学热像的检测方法、医学热像应用的范围等进行了扼要介绍。第三部分介绍了国内和作者单位应用红外热像方法进行的针灸原理和经络现象的部分研究工作及结果,包括:(1)针灸作用原理研究。(2)经络温度特性的观察。(3)针刺治疗面瘫效果的观察。(4)针刺手法的观察。(5)穴位温度特性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 热像技术 针灸 经络
下载PDF
东京国立博物馆针灸铜人研究的突破与反思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龙祥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共12页
对现藏于日本东京博物馆的等身高针灸铜人, 20世纪 90年代之前,中日学者多认为系由中国古代传去的———或以为是宋天圣铜人,或认为是明正统仿宋铜人。1989年日本学者根据新发现的关于日本幕府医学馆针灸医官铸针灸铜人的史料记载,对这... 对现藏于日本东京博物馆的等身高针灸铜人, 20世纪 90年代之前,中日学者多认为系由中国古代传去的———或以为是宋天圣铜人,或认为是明正统仿宋铜人。1989年日本学者根据新发现的关于日本幕府医学馆针灸医官铸针灸铜人的史料记载,对这具针灸铜人的制作年代及制作者提出了新的观点,但仅此一条史料还无法解释其他相关的疑团。近年来作者从该铜人外形特征、经穴数量、穴名书写特征、经穴归经以及经穴定位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考察,以大量更直接的证据及可靠的旁证证明:该铜人系日本幕府医学馆针灸医官奉幕府之命,于 1809至 1819年间铸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博物馆针灸铜人 制作年代 制作者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辨证施治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永刚 陈义华 +1 位作者 孙维梅 王艳君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 2001年第5期3-5,共3页
目的讨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策。方法对173例强直型脊柱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原则分为湿热温结型、肝肾阴虚型及阳虚瘀阻型 ,对不同的类型实施不同的中药治疗。结果湿热温阻型、肝肾阴虚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 ,而阳虚... 目的讨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策。方法对173例强直型脊柱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原则分为湿热温结型、肝肾阴虚型及阳虚瘀阻型 ,对不同的类型实施不同的中药治疗。结果湿热温阻型、肝肾阴虚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 ,而阳虚瘀阻型的治疗有效率只占9.1 %。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最初为湿热温结型的征候 ,中期时已发展到肝肾阴虚型 ,该二型应用中药及推拿、罐疗等措施治疗 ,可起到改善血运 ,消炎止痛 ,调解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晚期时的关节强直即阳虚瘀阻型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辨证分型 AS 中医辨证治疗
下载PDF
近10年针灸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概况 被引量:30
14
作者 曹建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旨在体现近 10年来针灸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的概貌 ,反映这一专题研究的最新水平和进展 ,为以后的临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共综合了 4 0篇相关文献的内容 ,通过对针刺治疗冠心病和冠心病不同临床亚型的临床疗效的总结 ,进... 目的  旨在体现近 10年来针灸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的概貌 ,反映这一专题研究的最新水平和进展 ,为以后的临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共综合了 4 0篇相关文献的内容 ,通过对针刺治疗冠心病和冠心病不同临床亚型的临床疗效的总结 ,进一步肯定了针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结论  通过对临床研究中针刺手法、针感、针刺取穴方面不同观点的分析 ,认为影响针刺治疗冠心病疗效的相关因素有待研究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针灸疗法
下载PDF
针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黄涛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38-42,共5页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在我国肿瘤发病率中的排名不断上升,因此,作为其癌前病变之一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也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为探讨针灸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笔者于1997年3月至1998年3月在全国食管及胃癌高发区河南省新乡观...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在我国肿瘤发病率中的排名不断上升,因此,作为其癌前病变之一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也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为探讨针灸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笔者于1997年3月至1998年3月在全国食管及胃癌高发区河南省新乡观察了62例病人,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观察了62例病人,全部来自门诊。病人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16岁,病程最长的7年,最短的1天;治疗组33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2例,对照组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伴食管炎17例,十二指肠炎2例,同时合并食管炎、十二指肠炎者4例,胆结石、胆囊炎1例,幽门管炎及贲门炎各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针灸疗法 疗效
下载PDF
谈谈针灸临床研究的设计与要求
16
作者 齐淑兰 彭颖华 王居易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3-185,共3页
谈谈针灸临床研究的设计与要求齐淑兰,彭颖华,王居易(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100700)主题词研究设计,针灸学,临床医学随着时代的前进,中医正逐步走向世界,其服务范围在进一步扩大。现代科技的进步,要求古老的中医理... 谈谈针灸临床研究的设计与要求齐淑兰,彭颖华,王居易(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100700)主题词研究设计,针灸学,临床医学随着时代的前进,中医正逐步走向世界,其服务范围在进一步扩大。现代科技的进步,要求古老的中医理论有所发扬,有所发展,以适应社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设计 针灸学 临床医学
下载PDF
国外针灸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友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2期51-55,共5页
国外针灸研究进展王友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国外针灸研究范围很广,报道很多,这里只概括介绍四个方面的进展。1临床研究1.1 神经精神科疾病国外针灸用于神经精神科疾病较为广泛,其疗效也较高,如治... 国外针灸研究进展王友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国外针灸研究范围很广,报道很多,这里只概括介绍四个方面的进展。1临床研究1.1 神经精神科疾病国外针灸用于神经精神科疾病较为广泛,其疗效也较高,如治疗各种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针灸研究 戒断症状 针灸治疗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消化系统疾病 电针 细胞因子 临床研究 功能性子宫出血
下载PDF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任旭 李燕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27-928,共2页
关键词 亚健康状态 中医药防治
下载PDF
灸神阙穴降脂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8
19
作者 王凤玲 王晓红 +6 位作者 王巧妹 李蕙 魏正岫 李捷 夏秀清 宋剑南 牛晓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29-30,共2页
灸神阙穴降脂抗衰老作用的研究王凤玲,王晓红,王巧妹,李蕙,魏正岫,李捷,夏秀清,宋剑南,牛晓红(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灸法室,北京100700;基础研究所)主题词穴.神阙,灸法,衰老/针灸效应,高血脂症/针灸疗法衰... 灸神阙穴降脂抗衰老作用的研究王凤玲,王晓红,王巧妹,李蕙,魏正岫,李捷,夏秀清,宋剑南,牛晓红(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灸法室,北京100700;基础研究所)主题词穴.神阙,灸法,衰老/针灸效应,高血脂症/针灸疗法衰老是任何生物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阙穴 高血脂症 针灸疗法
下载PDF
电针及经皮电刺激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莫孝荣 陈丁生 +3 位作者 吉长福 张金铃 刘长宁 朱丽霞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3期55-59,共5页
本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mg/kg)诱发大鼠实验性糖尿病,48小时后血糖升高(11.1-33.3mmol/L),出现多饮、多食和多尿现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以电针(EA)和经皮电刺激(TENS)治疗,取穴双侧肾俞和足三里,每次20分,... 本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mg/kg)诱发大鼠实验性糖尿病,48小时后血糖升高(11.1-33.3mmol/L),出现多饮、多食和多尿现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以电针(EA)和经皮电刺激(TENS)治疗,取穴双侧肾俞和足三里,每次20分,每周三次,共五周;DM组未给治疗,另设ND组。到六周末治疗组血糖下降,和DM组相比,EA组差异显著(P<0.05),三多症状也有明显改善;但TENS组没有显著差异。在四周和六周末,DM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正常动物明显减慢(P<0.05),而EA组和TENS组分别于四周和六周时恢复正常,与DM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DM组和TENS组在造模后基础痛阈一度出现降低(痛敏),而EA组痛阈不但不降反而升高,与DM组和TENS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本实验肯定了电针对实验性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为推广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神经病变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 神经病变 电针 经皮电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