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建勋 孙明谦 +1 位作者 任钧国 林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3-478,共6页
中药复方的功效代表了复方的整体效应,该效应是中药复方特定化学成分在特定病理条件下对机体发生作用进行调整和整合后的生物效应表达,而这些化学成分就是中药复方功效的物质基础。受多种条件限制,开展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较少,... 中药复方的功效代表了复方的整体效应,该效应是中药复方特定化学成分在特定病理条件下对机体发生作用进行调整和整合后的生物效应表达,而这些化学成分就是中药复方功效的物质基础。受多种条件限制,开展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较少,多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这就造成与中医药理论的脱节,很难对中药复方的功能主治进行科学阐释。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指导下,本文提出了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进,力争通过多学科、多技术的有机结合,构建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技术体系,进而阐释中药复方功效的产生的化学成分,为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功效 物质基础 病证结合 作用机理
下载PDF
中药注射剂上市后作用机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任钧国 刘建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11期1319-1322,1329,共5页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再评价,不仅是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中药注射剂本身发展的需要。中药注射剂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再评价的主要内容,目前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作用机制研究比较少,多停留在药效学评价...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再评价,不仅是国家政策的需要,也是中药注射剂本身发展的需要。中药注射剂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再评价的主要内容,目前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作用机制研究比较少,多停留在药效学评价阶段。为此,本文针对中药注射剂作用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药注射剂的特点,提出了以网络药理学、系统生物学为核心的中药注射剂作用机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为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作用机制 再评价
下载PDF
中药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之间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任钧国 王冬芝 +2 位作者 雷蕾 亢力 刘建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79-1983,共5页
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发现中药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之间的潜在联系、对应关系,为中药药理学研究及传统中药功效的发展提供信息与参考。查阅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收集、整理书中547味中药、335种功效... 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发现中药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之间的潜在联系、对应关系,为中药药理学研究及传统中药功效的发展提供信息与参考。查阅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收集、整理书中547味中药、335种功效及86种药理作用信息,借助Access及Excel软件统计分析单一功效、药理作用出现的频次及频率,以及功效-药理作用同时出现的频次与频率;另以清热、抗细菌作用为例进行了功效-药理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547味中药共有335种功效、86种药理作用,其中出现最多的功效为"清热",频次为130次,频率为0.24;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理作用为"抗炎作用",频次为191次,频率为0.35;功效-药理作用同时出现最多频次的为清热-抗细菌作用,频次为75次,频率为0.26,同时出现频率最多的泻下-致泻作用,频次为3次,频率为0.30。与清热功效共同出现的药理作用共有52种,按照出现频次、频率高低进行排序,前10位依次是抗细菌、抗炎、抗肿瘤、抗肝损伤、免疫调节、解热、抗病毒、降血糖、抗氧化、镇痛;与抗细菌作用共同出现的功效共有161种,按照出现频次频率高低进行排序,前10位依次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湿、杀虫、凉血、祛风、燥湿、止血。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中药传统功效和现代药理作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功效 药理作用 清热 抗细菌作用
原文传递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彭菊琴 侯丕华 +3 位作者 彭娴 陈芳玲 张艺楠 李春岩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660-3664,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探索其规范化的中医辨证体系。方法:采集170例HFpEF患者中医症状81项、舌脉31项,构建HFpEF中医证候数据库,运用半定量方法进行中医证素辨证,提取9个病位证素和12个病... 目的:通过调查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探索其规范化的中医辨证体系。方法:采集170例HFpEF患者中医症状81项、舌脉31项,构建HFpEF中医证候数据库,运用半定量方法进行中医证素辨证,提取9个病位证素和12个病性证素,对所有中医症状、舌脉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分析主要中医症状、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①HFpEF常见的症状依次是胸闷(164/170,96.5%)、神疲乏力(134/170,78.8%)、气短(124/170,72.9%)、夜间不能平卧(98/170,57.6%)、气喘(90/170,52.9%)、下肢水肿(87/170,51.2%)、动则喘甚(86/170,50.6%)等;②HFpEF病位证素以心(165/170,97.1%)为主,其次为脾(54/170,31.8%)、肺(49/170,28.8%)、肾(48/170,28.2%),病性证素以气虚(165/170,97.1%),水停(87/170,51.2%)、血瘀(70/170,41.2%)和痰浊(49/170,28.8%)为主;③HFpEF病位证素组合以涉及一脏、两脏为主(128/170,75.3%),病性证素虚实证组合中以本虚标实证居多(128/170,75.3%),证素组合以两证素相兼居多(71/170,41.8%),其中又以气虚兼水停(31/170,18.2%)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气虚兼血瘀(25/170,14.7%)、气虚兼痰浊(13/170,7.6%)、血瘀兼水停(2/170,1.2%)。结论:HFpEF病位在心,与脾关系密切,总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气虚为本,水停、血瘀、痰浊为标,中医证型以气虚水停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中医 证素 临床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