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说程序仍可倚赖——从南开大学博士论文抄袭事件的处理谈起 |
任士英
|
《社会科学论坛》
|
2005 |
2
|
|
2
|
韩国警察大学:地位、师资与学生管理 |
马亚雄
孙燕
|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
2002 |
3
|
|
3
|
社区:21世纪中国城市犯罪预防的基地 |
李伟
|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
2003 |
11
|
|
4
|
从杆石桥模式到世界警务改革的大趋势——中西警务改革比较 第五部分 警用装备的比较 |
王大伟
|
《公安大学学报》
|
2000 |
9
|
|
5
|
从杆石桥模式到世界警务改革的大趋势──中西警务改革比较 第二部分 工作重点与警察角色的比较 |
王大伟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6
|
|
6
|
惩治学术腐败应纳入立法轨道 |
任士英
|
《学术界》
|
2002 |
4
|
|
7
|
经济犯罪的经济分析 |
靳高风
张庆斌
|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
2002 |
11
|
|
8
|
论隋唐皇权 |
任士英
|
《学术界》
|
2003 |
2
|
|
9
|
英国及我国香港警察机关职位分类的含义、内容与特点 |
马亚雄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
2002 |
3
|
|
10
|
唐玄宗时期“三庶”之祸发微 |
任士英
|
《云梦学刊》
|
2004 |
2
|
|
11
|
论一线民警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
王淑合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 |
20
|
|
12
|
俄罗斯联邦警察体制及警察的社会保障 |
王淑合
|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
2002 |
8
|
|
13
|
论广义公安学研究的客观根据 |
康大民
|
《政法学刊》
|
2002 |
2
|
|
14
|
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社会学涵义 |
付有志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
2002 |
1
|
|
15
|
德国入室盗窃犯罪与预防研究 |
李玫瑾
|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
2000 |
6
|
|
16
|
论犯罪预防战略的干预性 |
梅建明
刘汝方
|
《公安大学学报》
|
2000 |
1
|
|
17
|
城市化进程中的外来人口犯罪原因分析 |
魏宏歆
|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
2001 |
4
|
|
18
|
公安大业 人才为本——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体会 |
康大民
|
《政法学刊》
|
2004 |
1
|
|
19
|
社会政策与犯罪预防──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挑战和选择 |
梅建明
|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
2000 |
2
|
|
20
|
我国卖淫嫖娼的发展态势原因及对策研究(二) |
张纯琍
|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199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