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国商战思潮“新论”之再商榷 被引量:4
1
作者 邱志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0-186,共7页
本文就“商战”问题回应廖祖义先生先后发表的三篇文章,强调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近代中国商战思潮时,应注意到这一思潮所具内容的复杂性、代表性言论的多样性以及时段的较长性等特点,不能简单地囿于郑观应的商战思想,而忽视该思潮在其之... 本文就“商战”问题回应廖祖义先生先后发表的三篇文章,强调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近代中国商战思潮时,应注意到这一思潮所具内容的复杂性、代表性言论的多样性以及时段的较长性等特点,不能简单地囿于郑观应的商战思想,而忽视该思潮在其之前即有萌芽、在其之后更有延续的过程。认为近代中国“商战”论不仅重视生产领域,而且同样重视流通领域,后者既是该思想的切入点,也是与列强争胜的归宿点。因此,《辞海》中“商战”词条的解释是正确的,应予维护。曾国藩在近代新的背景下使用“商战”二字,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商”的近代新内涵之信息,以及“商”和“战”的某种统一体意义,尽管他本人并不是“商战”论者。同时强调,对洋务派以及袁世凯等人的经济思想也应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不能笼统地否认他们具有“商战”观念,更不能从想象和简单化的逻辑出发,认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具有“商战”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战思想 中国近代 商业行为 学术渊源 经济思想
下载PDF
区域社会史的新范式——《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评介
2
作者 赵崔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 区域社会史 张研 牛贯杰
下载PDF
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乡村社会控制——以清代徽州的棚民活动为中心 被引量:15
3
作者 谢宏维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22,共7页
从明后期开始进入徽州地区的外地棚民 ,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制约下 ,此类经济活动耗费了大量的资源 ,破坏了徽州农村的生态环境 ,损害了地方和国家的利益。针对这一问题 ,清代徽州乡村社会各种... 从明后期开始进入徽州地区的外地棚民 ,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制约下 ,此类经济活动耗费了大量的资源 ,破坏了徽州农村的生态环境 ,损害了地方和国家的利益。针对这一问题 ,清代徽州乡村社会各种民间力量和官方联合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驱禁棚民运动 ,取得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 社会控制 清代 徽州 棚民活动 驱禁棚民运动 乡村社会 山区移民
下载PDF
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 被引量:9
4
作者 赵崔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介绍明朝法律关于在室女、为人妻者法律权限的规定以及女性犯罪、女犯宽宥情况 ,通过与唐、宋、元代相关法律的比较 ,探讨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 ;通过考察明朝法律实践和社会实际 ,揭示明代妇女法律地位“低中有高”的特点 。
关键词 明代 妇女 法律地位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王轩:近代语境中的传统话语表述者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山仁 《晋阳学刊》 2004年第5期17-21,共5页
考察近代话语变迁,学者的目光往往重在精英人物,以精英的思想替代大众的话语,使本来就缺少话语权力和能力的大众被排挤出视野之外。其实民间社会中下层士子的存在,使民间和精英有互相沟通的可能。王轩一生,除八年任京官外,大部分时间是... 考察近代话语变迁,学者的目光往往重在精英人物,以精英的思想替代大众的话语,使本来就缺少话语权力和能力的大众被排挤出视野之外。其实民间社会中下层士子的存在,使民间和精英有互相沟通的可能。王轩一生,除八年任京官外,大部分时间是在民间度过。就现存遗著而言,大部分是为民间所作的行状、墓志铭。分析话语表述,尽力重构当时的民间社会,可以真正理解中国的社会底层在近代化话语权势下所表现出的不屑、熟视无睹或者是反抗直至被迫认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诠释 私人话语 传统语境与近代语境
下载PDF
立礼法 正纪纲——浅谈明太祖的治国思想及其效果
6
作者 陈宇 胡倩 《桂海论丛》 2004年第S2期129-130,共2页
明太祖朱元璋从蒙古贵族手中夺过的天下,社会经济陷于崩 溃,社会秩序混乱,社会纲纪败坏,百废待兴。明朝建国后最为急 迫的任务,就是要重建被极大破坏了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强 化社会控制,恢复和稳定维系统治的秩序。
关键词 明太祖 朱元璋 蒙古贵族 社会经济 治国思想 社会控制 社会秩序 社会体制 政治 明前期
下载PDF
清入关前宗室罪罚制度及其特点
7
作者 魏影 《兰州学刊》 2005年第2期246-247,193,共3页
关键词 清朝 中国 宗室罪罚制度 处罚手段 宗室犯罪 刑罚体系 监察制度 特点
下载PDF
20世纪规模最大的中国民间教门田野调查——评路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 被引量:1
8
作者 程歗 曹新宇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 山东 最大 规模 集团 重点项目 河北 集镇 出版社 田野调查
原文传递
晚清常关考述 被引量:18
9
作者 祁美琴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4-111,共8页
关键词 关税 海关 税收 商品 贸易 中国 内地 榷关 晚清 清代
原文传递
对清代徽州分家文书书写程式的考察与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研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9,共12页
本文通过对清代徽州分家文书书写程式的考察 ,揭示了“分家”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发展周期的起点 ;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在“分家”引起的聚散升降的反复进程中 ,整体上保持着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动态平衡 ;“诸子平分”的“分家”削弱了... 本文通过对清代徽州分家文书书写程式的考察 ,揭示了“分家”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发展周期的起点 ;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在“分家”引起的聚散升降的反复进程中 ,整体上保持着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动态平衡 ;“诸子平分”的“分家”削弱了家庭 ,却强化了宗族 ,使小家庭成为宗族网络上牢固的“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徽州 分家文书
原文传递
康乾时期关于治理下河地区的两次争论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英华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85,共10页
黄河南侵夺淮后 ,下河地区始受水患。本文主要以清官书、档案、方志等基本史料为依据 ,对发生在康熙和乾隆朝的围绕下河地区水患问题的两场争论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并指出清前期的治河方案决策开始时受用人思想、地区利益、朋党之争等多... 黄河南侵夺淮后 ,下河地区始受水患。本文主要以清官书、档案、方志等基本史料为依据 ,对发生在康熙和乾隆朝的围绕下河地区水患问题的两场争论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并指出清前期的治河方案决策开始时受用人思想、地区利益、朋党之争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后来转变为以技术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利益 争论 河南 技术 治理 问题 依据 方志 乾隆朝 史料
原文传递
政治冲突与文化隔阂:杨名时案透视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成康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48,共16页
本文引证雍正朱批奏折等资料 ,试图揭示杨名时案背后隐藏的委曲情节 ,并通过比较研究官方与民间两种不同文本系统的杨名时传记 ,对雍正蓄意制造这一冤案 ,不仅从政治角度作出解析 ,而且把它放在满汉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加以透视。
关键词 雍正 奏折 传记 官方 冤案 资料 民间 政治冲突 从政 揭示
原文传递
论康熙末年清军两次入藏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珍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4-103,共10页
康熙末年 ,清朝以逐准噶尔部出西藏为契机 ,先后两次派兵入藏。第一次是纯粹军事意义上的行动 ,结果将亡兵败。第二次入藏取胜归于争夺民心政治战的功绩 ,与康熙帝正确审视政治环境、内外政治因素 ,利用卫拉特蒙古内部矛盾 ,区分蒙、藏... 康熙末年 ,清朝以逐准噶尔部出西藏为契机 ,先后两次派兵入藏。第一次是纯粹军事意义上的行动 ,结果将亡兵败。第二次入藏取胜归于争夺民心政治战的功绩 ,与康熙帝正确审视政治环境、内外政治因素 ,利用卫拉特蒙古内部矛盾 ,区分蒙、藏民族关系等政治策略选择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康熙帝充分利用青海蒙古的军事力量和在藏的政治影响力 ,以“恢复你祖道法”为承诺 ,册封郡王等手段 ,拢得民心 ,使其出兵助战。同时 ,以从政治上取得优势为着眼点 ,册封塔尔寺灵童 ,树立达赖喇嘛这面宗教旗帜 ,大力争得蒙藏民众的支持 ,最大限度的孤立、瓦解准噶尔部在藏势力 ,为顺利入藏的决定因素。值得注意的是 ,在充分利用青海蒙古的过程中 ,康熙帝对西藏问题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转变 ,直到最后的取而代之 ,实现对西藏的直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末年 两次入藏 战略选择
原文传递
晚清东北海疆驻防体系变革考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公政 何瑜 《东北史地》 2016年第2期17-22,共6页
清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着手恢复在东北边疆的统治秩序,其首要即是变革东北的驻防体系。在此变革过程中,清廷对于东北海疆驻防体系的革新最具特色,不仅在旅顺新设北洋海军军港,在吉林设立靖边水师营,而且亦在沿海诸海口增设驻防... 清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着手恢复在东北边疆的统治秩序,其首要即是变革东北的驻防体系。在此变革过程中,清廷对于东北海疆驻防体系的革新最具特色,不仅在旅顺新设北洋海军军港,在吉林设立靖边水师营,而且亦在沿海诸海口增设驻防力量,革新旧有操练之法。晚清时期东北海疆驻防体系的变革从深层次原因来看,一方面是内忧外患相结合的结果,即对外防俄,对内剿匪;另一方面清廷主动作为,在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巨变之际维系以清王朝为中心的宗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东北海疆 驻防体系 北洋海军
原文传递
“圆明五园”之一的春熙院
15
作者 何瑜 《中关村》 2017年第11期96-99,共4页
今天的中外参观者还可以在清华大学寻觅到当年熙春院的许多名胜古迹,但春熙院却永远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春熙院的历史沿革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法国作家雨果曾这样写道: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个世界奇迹,她的名字叫圆明园。她荟集了... 今天的中外参观者还可以在清华大学寻觅到当年熙春院的许多名胜古迹,但春熙院却永远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春熙院的历史沿革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法国作家雨果曾这样写道: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个世界奇迹,她的名字叫圆明园。她荟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她)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胜古迹 清华大学 六十年代 十九世纪 法国作家 参观者 圆明园 想象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